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
关键词: 区域活动幼儿教育有效策略
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随着对新《纲要》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因此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巧妙投放最适合幼儿的材料,创设最优化的环境
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1.投放科学性和层次性的材料。
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且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有能力、思维、动作、观察、表征等方面,正因为有着差异的存在,教师在材料的投放时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美工角,同一折线内容,我们可以有意投入两类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立体范例,一类是平面范例,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材料不再是一筐装,而是不同水平幼儿有适合自己的一小盘材料,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又如在语言角,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提供录音机、磁带,让幼儿学习认真地听故事;能力中等的可提供图书,让幼儿自己会看图讲故事;能力强的可提供故事的部分情节,让幼儿自己想象故事的发展并讲述。另外,还可以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拼图和棋,让不同能力的幼儿去选择。
2.投放安全性和艺术性的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虽然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参加区域活动的经验,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在教师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孩子,减少和消除环境中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我们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美工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区角活动中巧用语言、多种角色,做好引导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幼儿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的尺度,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运用多种角色,进行引导。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决定了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因此,在活动中老师需要扮演多种角色:(1)榜样。这是为了树立老师的威信,只有在幼儿面前表现出你比他聪明能干,幼儿才能信服你并且认真地接受你的意见。(2)玩伴。即可以与幼儿合作完成游戏的人,这个角色表面上是跟幼儿共同探索游戏,实质上是暗中给予帮助。(3)游戏人物。这是最吸引幼儿的角色,老师扮演大灰狼,幼儿扮演小兔,或是大家一起扮演黑猫警长去抓小偷等,老师和幼儿融入到同一个情境中,幼儿会很自然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角色扮演中,老师要注意适时地参与、退出。参与时要进入角色,退出后要注意观察反馈,其中的指令也要相当明确,这样幼儿才可以明白到老师的角色换置。
2.运用语言,进行引导。
语言是组织活动最重要的工具。生动有趣的语言、夸张起伏的语调,对于吸引幼儿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略带鼓动性的话语对激发他们的兴趣有相当的作用,如:小兔说今天带我们去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去吗?而中班的孩子则需要老师故作神秘,如:超人打怪兽里面的怪兽可厉害了,你们能帮超人想个办法打败怪兽吗?在大班,一些悬念性的语言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如:老鼠爸爸最后到底把女儿嫁给了谁呢?同时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和保持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兴趣至关重要。当幼儿完成一个简单的操作时,老师都有鼓励和表扬幼儿的义务,而得到鼓励的幼儿会大胆地尝试,勇敢探索,自己完成游戏。
三、活动后的评价,对下次活动起着启发和导向作用
活动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评价对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1.教师要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这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还能使幼儿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我们通常请幼儿主动评价:“我有快乐的事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通过集体和个人、自评和他评的形式,幼儿清楚了解自己和同伴遵守规则和活动能力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反馈,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树立榜样或改进缺点,在评价环节中得到共同进步,提高积极性,提高合作交往意识。
2.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创新),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总之,区域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而且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愿望和爱动的天性。在今后的组织活动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努力寻找赋予孩子发展的意义。因此,幼教同行们,让我们一起用先进的理念精心编制育儿的“摇篮”。
关键词: 区域活动幼儿教育有效策略
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随着对新《纲要》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因此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巧妙投放最适合幼儿的材料,创设最优化的环境
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1.投放科学性和层次性的材料。
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且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有能力、思维、动作、观察、表征等方面,正因为有着差异的存在,教师在材料的投放时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美工角,同一折线内容,我们可以有意投入两类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立体范例,一类是平面范例,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材料不再是一筐装,而是不同水平幼儿有适合自己的一小盘材料,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又如在语言角,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提供录音机、磁带,让幼儿学习认真地听故事;能力中等的可提供图书,让幼儿自己会看图讲故事;能力强的可提供故事的部分情节,让幼儿自己想象故事的发展并讲述。另外,还可以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拼图和棋,让不同能力的幼儿去选择。
2.投放安全性和艺术性的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虽然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参加区域活动的经验,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在教师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孩子,减少和消除环境中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我们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美工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区角活动中巧用语言、多种角色,做好引导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幼儿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的尺度,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运用多种角色,进行引导。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决定了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因此,在活动中老师需要扮演多种角色:(1)榜样。这是为了树立老师的威信,只有在幼儿面前表现出你比他聪明能干,幼儿才能信服你并且认真地接受你的意见。(2)玩伴。即可以与幼儿合作完成游戏的人,这个角色表面上是跟幼儿共同探索游戏,实质上是暗中给予帮助。(3)游戏人物。这是最吸引幼儿的角色,老师扮演大灰狼,幼儿扮演小兔,或是大家一起扮演黑猫警长去抓小偷等,老师和幼儿融入到同一个情境中,幼儿会很自然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角色扮演中,老师要注意适时地参与、退出。参与时要进入角色,退出后要注意观察反馈,其中的指令也要相当明确,这样幼儿才可以明白到老师的角色换置。
2.运用语言,进行引导。
语言是组织活动最重要的工具。生动有趣的语言、夸张起伏的语调,对于吸引幼儿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略带鼓动性的话语对激发他们的兴趣有相当的作用,如:小兔说今天带我们去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去吗?而中班的孩子则需要老师故作神秘,如:超人打怪兽里面的怪兽可厉害了,你们能帮超人想个办法打败怪兽吗?在大班,一些悬念性的语言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如:老鼠爸爸最后到底把女儿嫁给了谁呢?同时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和保持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兴趣至关重要。当幼儿完成一个简单的操作时,老师都有鼓励和表扬幼儿的义务,而得到鼓励的幼儿会大胆地尝试,勇敢探索,自己完成游戏。
三、活动后的评价,对下次活动起着启发和导向作用
活动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评价对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1.教师要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这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还能使幼儿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我们通常请幼儿主动评价:“我有快乐的事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通过集体和个人、自评和他评的形式,幼儿清楚了解自己和同伴遵守规则和活动能力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反馈,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树立榜样或改进缺点,在评价环节中得到共同进步,提高积极性,提高合作交往意识。
2.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创新),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总之,区域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而且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愿望和爱动的天性。在今后的组织活动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努力寻找赋予孩子发展的意义。因此,幼教同行们,让我们一起用先进的理念精心编制育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