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度过近三分之一,国内各大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季已告一段落,一季报号角已经吹响。
4月20日晚间,平安银行率先发布了首份商业银行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平安银行似乎对“率先”二字情有独钟,早在2月份,平安银行便率先发布2020年度业绩报告,成为首家发布年报的商业银行。
截至2021年3月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 45,729.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实现营业收入 417.88 亿元,同比增长 10.2%;实现净利润 101.32 亿元,同比增长 18.5%,盈利能力有所提升。零售条线方面,平安银行增速平稳。截至2021年3月末,该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28026.10亿元;零售客户数11039.9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0%。
平安银行被市场称为“零售新王”的呼声愈发高涨,但高速发展的背后隐忧重重。浓郁的保险文化、高收益高压力的狼性企业形象根深蒂固;一味追求高速发展、追求规模扩张和业绩增速……谢永林掌舵之下,激进的平安银行未来会否越走越远,从而迷失自我,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自己?
“优异”业绩背后总有代价
平安银行业绩发布后一时风光无两,甚至于4月21日罕见地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一季度业绩会。业绩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此成绩都比较满意,今年是平安银行深化转型的第二年,一季度优异业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成绩到底有多优秀呢?截至2021年3月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 4.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7,785.10亿元,负债总额 42,003.57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417.88 亿元,同比增长 10.2%;净利润101.32 亿元,同比增长 18.5%。
受一季报发布影响,平安银行4月21日股价跳空高开,收涨超6%,最新股价为23.01元每股,市值暴漲超270亿元至4465亿元。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兼消费金融执行总裁刘显峰则笑称,他的办公室恰好在2301,而董事长谢永林的办公室则在3301,他开玩笑预测,也许股价也会照此路径发展。
平安银行一季度营收净利增速均呈两位数增长致使市值狂飙,但实际上,18.5%的净利增速或者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因此平安银行净利增速18.5%,虽然亮眼但也不足为奇。”某银行业资深人士坦称,该行净利润的提升显然也是有一定代价的。
在资产质量方面,被称为“零售新王”的平安银行和“零售之王”招商银行还有一定差距。具体来看,招商银行今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540.57亿元,不良贷款率1.02%,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38.88%,较上年末上升1.20个百分点。反观平安银行,截至3月末该行不良率为1.1%,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5.16%,较上年末上升43.76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今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也有所削弱。截至一季度末,平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年末均有下降,分别下降0.09、0.1和0.02。
激进大零售背后的隐性逻辑
很显然,一季度平安银行所取得的“突出”业绩与其近些年零售业务的“突飞猛进”密不可分。回顾过去几年平安银行的零售银行转型之路,仿佛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而背后站着的那位不断用鞭子抽打陀螺的指挥官,正是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
2016年12月,48岁的谢永林执掌平安银行,要将平安银行打造成“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了践行这一承诺,平安银行在零售转型的路上飞速跃进。回顾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这五年,可谓是势如破竹,零售AUM、零售业务营业收入等多项指标均实现连续五年正增长。
据平安银行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平安银行的零售 AUM仅为0.8万亿,2021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已翻了3倍不止,为2.8万亿;零售客户数方面,平安银行也实现了2倍以上的增长,由2016年的0.4亿变为今年一季度的1.1亿户;零售业务营收也从2016年的329.47亿增长到了如今的885.78亿,所占全行营收比例由30.59%上升至57.7%,成为最主要收入来源。
不过,上述这些光辉业绩的背后,是数万平安银行从业人员做不完的业绩、考核不完的KPI。在银行职员的世界里,平安银行是一个典型宣传狼性文化的企业:处处充斥着保险文化、利益至上、高薪酬高压力。
在某社交平台上,某自称平安银行的员工发帖称:“平安银行保险文化很浓,是个年轻人、有资源的人赚钱的地方,压力大、收入高,完成任务自然高薪,完不成随时走人,一切都很现实!”
另外还有同是平安银行员工的网友称在平安银行工作压力很大:“不知道工农中建或者其他股份制银行的情况,但是我个人感觉压力真的很大。毕竟起步太晚,收购深发展之后快速壮大,还要朝着超越招行的目标。但是目前各家银行产品收益也基本上差不多,虽然薪水比招行略高但是营销难度比招行要难上许多,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都有任务追着走,‘896’都是正常现象,分行后台同事10点下班也是家常便饭;毕竟做不到业绩只能赚个底薪,还可能被隐性淘汰,即使编外也不例外,业绩做不好就被调到偏僻行,让你自动离开。”
不仅银行职员叫苦不堪,一味追求高速发展、追求规模扩张和业绩增速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也会造成阻碍。
正如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平安银行应该注意到发展困难的一面,比如说经过四年转型,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已经实现了高速度的增长,接下来的发展会遇到瓶颈期,也就是高速的发展会逐步放慢。 银行之间的比赛向来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尽管在“零售银行”战略转型的第四年该行零售客户数从4047万增至10715万,增幅165%,增长迅速,但更重要的是接下来如何保持下去。
或许是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压力,也或许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平安银行从浦发银行手中挖来了“零售老将”刘显峰。今年3月,有消息称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原行长刘显峰于1月辞职,现已加盟平安银行,出任零售业务总监兼消费金融执行总裁,将协助汇总管理消费金融、信用卡等业务;他目前的汇报对象正是分管零售业务的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
用保险思路做银行不靠谱
2021年2月,平安银行举办2020年业绩发布会。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银行保险要进行突破,平安银行要建一支以银行保险销售和服务为主的新的私人银行队伍,都是一批高精尖的人才,学历高、长得好、水平高。
这让人们意识到,平安银行与绝大多数银行不同,是中国首家由保险集团公司控股的银行。平安银行发展的背后少不了平安集团的加持,同时平安银行也成为了平安集团产品的销售主要渠道。2020年6月1日,平安人寿对银保渠道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银保渠道管理并入平安银行,具体人员关系依然留在寿险公司。
同时,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的另一重身份是平安集团总经理,作为一家大型保险集团的掌舵人,尽管在战略层面主打零售转型,但在银行的管理上也会带有些许保险色彩。与保险销售如出一辙的激进营销策略引发了大规模投诉,使得平安银行常年位居投诉前三名。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1年第7号通报《关于2020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通报了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的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位。其中,平安银行4065件,占比12.8%。
不仅如此,平安银行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2020年第四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的中位数为1920件/千营业网点。其中,平安银行3842.2件/千营业网点。
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情况
《通报》指出,2020年第四季度,涉及理财类业务投诉3338件,环比减少23.0%,占投诉总量的4.4%。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的理财类业务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位。同期,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投诉26800件,占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84.1%。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位。
不仅投诉量排名靠前,罚单也是“络绎不绝”,搭售保险成为进来平安银行被监管处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021年1月5日,安徽银保监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国平安银行合肥分行因借贷搭售保险产品,被处罚款35万元;2020年12月23日,安徽银保监局对平安银行合肥分行做出行政处罚,该行存在借贷搭售保险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35万元;2020年7月30日,平安银行南通分行存在未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和员工行为管理不审慎;违规吸收存款;借贷搭售的违法违规行为。
总体来看,平安银行依靠“金融+科技”的转型路径成效显著,但高速增长伴随的种种问题也难以避免。隐忧之下,平安银行能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