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演变的金融危机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的头等热点。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提出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最大保险商AIG集团陷入困境,全球股市不断深度下挫。美国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冠之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会带来怎样的动荡?其对中国经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特别是决策部门关注的焦点。
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应给予充分警惕
在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美国却出现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紧缩和短期的流动性恐慌。究其深层原因,实际上次级按揭贷款债券本身恰恰就是流动性过剩和经济繁荣期金融机构过度乐观的产物。
作为主要面向信用记录欠佳、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提供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次贷市场近年来迅速扩张,市场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但是,随着美联储不断提高基准利率,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趋向,次级按揭贷款人心理预期与偿付能力下降出现大量违约,而其违约风险通过次贷衍生产品迅速放大,动摇了市场信心,银行纷纷收紧融资条件,借贷机构、基金公司等资金链开始断裂,危机最终爆发。
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应给予充分警惕。最近美国政府、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证监会已经在短时间密集出台诸多举措,以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美国总统布什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也不愿意动用纳税人的金钱来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他当时第一个直觉就是希望美国金融市场的自我运行机制来慢慢弥合。但是,连续几天和专家商谈时听到专家的报告,使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因此决定采取大胆的行动。
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纵观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市场投资者对风险类资产偏好度降低,引发全球债券市场调整;其二,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下滑,美元汇率受到打击,市场担心次贷风波将引发美国经济衰退;其三,市场担忧引发美国及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其四,由于美国经济对全球的巨大影响力,美国次贷风波通过金融衍生产品迅速向澳洲、欧洲乃至全球蔓延。
此次美国金融动荡没有大萧条时那么严重。金融市场虽然出现问题,但对社会福利、经济增长和消费不会有太大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美国经济在进行短期调整,正在解决实体经济中的问题,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会看到曙光。
美国经济总量过去增长过快,并且消费太高而储蓄太少,现在正在进行纠正,出口在增加,贸易逆差在改善,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很大,经济非常有活力。并且金融市场动荡通过财富效应等使其过高的消费减少,对实体经济有利,使得实体经济往好的方向变化。
对中国的间接影响“不容小视”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因素、热钱流向、管理层的判断、国内企业的效益和加息等方面。
1、打击市场投资者信心
比如,国际对冲基金大规模减持银行股的报道就动摇了银行股的持股信心。前期中行、工行本身没有技术性下跌整理的要求,但受银行股持股信心动摇的影响,明显有资金主动性杀跌。虽然中国股市相对独立,但经过今年几次“事件”的关联,已经在很多投资者心中建立起了比较强的联系。
次贷危机会引发市场投资者信心低落,对风险类资产的偏好度降低。欧美股市大跌就是这种悲观情绪的集中体现。同时,次贷危机会使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下滑、减息预期增加,导致美元汇率可能受到打击。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很有可能再度降低利率,减轻次级债各方压力,缓解危机升级。
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尚未全面对外开放,人民币也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这使中国境内股市拥有一道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屏障”。但是,如果全球性金融事件使周边市场继续深度下跌,中国的投资者心态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2、对海外“热钱”的存量、增量、流向产生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收紧,会对股市中的海外“热钱”的存量、增量、流向产生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股市的走向。在国际范围内出现持续信贷收缩的条件下,部分“热钱”可能被迫退出中国市场,从而对资本市场构成资金面的压力。
至于这方面的情况有多严重,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资产重估的主要支持力量来自于贸易项下的顺差和国内银行的信贷创造,“热钱”退出的影响不会是方向性的。再加上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游资的流入流出受到严格的限制,国内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内地主要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外汇市场并未与国际同步,国内衍生品市场也未建立。
此次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可能主要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渠道影响中国股市,但是考虑到地下金融毕竟不是市场的主流,其产生的冲击也相当有限。
3、出口企业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对于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国经济来说,在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如果有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的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但是,就当前而言,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明显,从出口产品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看,我国具有绝对比较优势的低端产品其出口弹性受出口对象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大。
中国所保持的巨额贸易顺差,使人民币仍然具有一定的升值潜力。特别是,中国实行相对严格的资本管制政策,也使国内经济受到国际金融事件冲击的影响大为减弱。当然,国际短期融资市场中仍然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市场贷款利率的高企可能导致违约率的进一步上升,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在加大,对此我们需密切关注。
在最坏的情况下,次贷危机可能引发主要金融市场的崩溃和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从而导致中国出口增长的停滞和贸易顺差的消失,这将大幅度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从而迫使中国的中央银行转向降息和放松信贷控制的政策。
在此背景下,由贸易顺差扩大推动的中国的资产重估过程将逐步结束,并转换到由银行主动创造信贷所驱动的资产重估过程。从现在的情况看,发生这种前景的可能性仍然相当小。
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强化风险监控意识
近年来,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上扬,住房抵押贷款和伴生的衍生品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这种高度合成的信用创造产品并没有经过风险的检验。随着2007年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日益低迷,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终于全面暴露。
尽管相对于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而言,次级债规模并不大,但金融衍生品放大了这一危机。因此,对于金融创新,不仅应看到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应看到其蕴涵的风险。资本市场是一个信心市场、心理市场、预期市场,市场的负面预期具有海啸般越滚越大的放大效应。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股指期货不但没能发挥稳定股市的作用,反而对股市下跌起到了放大预期和放大伤害的作用。这在目前中国正在加紧推出股指期货的关键时刻,需要加强风险意识,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应给予充分警惕
在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美国却出现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紧缩和短期的流动性恐慌。究其深层原因,实际上次级按揭贷款债券本身恰恰就是流动性过剩和经济繁荣期金融机构过度乐观的产物。
作为主要面向信用记录欠佳、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提供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次贷市场近年来迅速扩张,市场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但是,随着美联储不断提高基准利率,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趋向,次级按揭贷款人心理预期与偿付能力下降出现大量违约,而其违约风险通过次贷衍生产品迅速放大,动摇了市场信心,银行纷纷收紧融资条件,借贷机构、基金公司等资金链开始断裂,危机最终爆发。
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应给予充分警惕。最近美国政府、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证监会已经在短时间密集出台诸多举措,以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美国总统布什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也不愿意动用纳税人的金钱来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他当时第一个直觉就是希望美国金融市场的自我运行机制来慢慢弥合。但是,连续几天和专家商谈时听到专家的报告,使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因此决定采取大胆的行动。
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纵观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市场投资者对风险类资产偏好度降低,引发全球债券市场调整;其二,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下滑,美元汇率受到打击,市场担心次贷风波将引发美国经济衰退;其三,市场担忧引发美国及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其四,由于美国经济对全球的巨大影响力,美国次贷风波通过金融衍生产品迅速向澳洲、欧洲乃至全球蔓延。
此次美国金融动荡没有大萧条时那么严重。金融市场虽然出现问题,但对社会福利、经济增长和消费不会有太大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美国经济在进行短期调整,正在解决实体经济中的问题,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会看到曙光。
美国经济总量过去增长过快,并且消费太高而储蓄太少,现在正在进行纠正,出口在增加,贸易逆差在改善,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很大,经济非常有活力。并且金融市场动荡通过财富效应等使其过高的消费减少,对实体经济有利,使得实体经济往好的方向变化。
对中国的间接影响“不容小视”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因素、热钱流向、管理层的判断、国内企业的效益和加息等方面。
1、打击市场投资者信心
比如,国际对冲基金大规模减持银行股的报道就动摇了银行股的持股信心。前期中行、工行本身没有技术性下跌整理的要求,但受银行股持股信心动摇的影响,明显有资金主动性杀跌。虽然中国股市相对独立,但经过今年几次“事件”的关联,已经在很多投资者心中建立起了比较强的联系。
次贷危机会引发市场投资者信心低落,对风险类资产的偏好度降低。欧美股市大跌就是这种悲观情绪的集中体现。同时,次贷危机会使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下滑、减息预期增加,导致美元汇率可能受到打击。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很有可能再度降低利率,减轻次级债各方压力,缓解危机升级。
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尚未全面对外开放,人民币也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这使中国境内股市拥有一道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屏障”。但是,如果全球性金融事件使周边市场继续深度下跌,中国的投资者心态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2、对海外“热钱”的存量、增量、流向产生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收紧,会对股市中的海外“热钱”的存量、增量、流向产生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股市的走向。在国际范围内出现持续信贷收缩的条件下,部分“热钱”可能被迫退出中国市场,从而对资本市场构成资金面的压力。
至于这方面的情况有多严重,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资产重估的主要支持力量来自于贸易项下的顺差和国内银行的信贷创造,“热钱”退出的影响不会是方向性的。再加上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游资的流入流出受到严格的限制,国内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内地主要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外汇市场并未与国际同步,国内衍生品市场也未建立。
此次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可能主要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渠道影响中国股市,但是考虑到地下金融毕竟不是市场的主流,其产生的冲击也相当有限。
3、出口企业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对于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国经济来说,在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如果有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的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但是,就当前而言,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明显,从出口产品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看,我国具有绝对比较优势的低端产品其出口弹性受出口对象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大。
中国所保持的巨额贸易顺差,使人民币仍然具有一定的升值潜力。特别是,中国实行相对严格的资本管制政策,也使国内经济受到国际金融事件冲击的影响大为减弱。当然,国际短期融资市场中仍然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市场贷款利率的高企可能导致违约率的进一步上升,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在加大,对此我们需密切关注。
在最坏的情况下,次贷危机可能引发主要金融市场的崩溃和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从而导致中国出口增长的停滞和贸易顺差的消失,这将大幅度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从而迫使中国的中央银行转向降息和放松信贷控制的政策。
在此背景下,由贸易顺差扩大推动的中国的资产重估过程将逐步结束,并转换到由银行主动创造信贷所驱动的资产重估过程。从现在的情况看,发生这种前景的可能性仍然相当小。
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强化风险监控意识
近年来,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上扬,住房抵押贷款和伴生的衍生品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这种高度合成的信用创造产品并没有经过风险的检验。随着2007年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日益低迷,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终于全面暴露。
尽管相对于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而言,次级债规模并不大,但金融衍生品放大了这一危机。因此,对于金融创新,不仅应看到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应看到其蕴涵的风险。资本市场是一个信心市场、心理市场、预期市场,市场的负面预期具有海啸般越滚越大的放大效应。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股指期货不但没能发挥稳定股市的作用,反而对股市下跌起到了放大预期和放大伤害的作用。这在目前中国正在加紧推出股指期货的关键时刻,需要加强风险意识,充分做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