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帝王的称号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rtJoh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帝号
  表示封建君主身份的专用名称。
  秦朝以前,帝号一般用“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公元前221年,嬴政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以“德兼三王,功过五帝”,自封“始皇帝”。从此,皇帝便成了历代君主的帝号。
  帝号除“王”“皇帝”外,在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里,见到的还有:
  天子, 如《隆中对》中“挟天子以令诸侯”。
  帝王, 如《原君》中“愿世世无生帝王家”。
  帝, 如《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皇上, 如《谭嗣同》中“皇上欲大用康有为”。
  圣上, 如《隆中对》中“奸臣窃命,圣上蒙尘”。
  圣, 如《谭嗣同》中“先遗内侍持历朝圣训受君”。
  圣人, 如《五人墓碑记》中:“侍圣人者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上, 如《谭嗣同》中:“而上畏西太后,不敢行其志。”
  君, 如《岳阳楼记》中“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人君, 如《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当神器之重”。
  陛下, 如《出师表》中“愿陛下听之信之”。
  朕, 如《谭嗣同》中“朕位几不保”。
  (二)年号
  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
  汉武帝以前,最早的纪年法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如《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即鲁庄公十年发生的事;《陈涉世家》中“二世元年七月”,即指秦二世即位的第一年七月。
  采用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刘彻开始的。汉武帝即位这一年(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为建元二年。封建皇帝用来纪年的年号大都表示一种吉祥的意味,以祝福其在位期间的丰年和安宁。如“永平”“太康”“永乐”“咸宁”等年号都有太平、兴隆、昌盛之意。唐代宗李豫在即位不久的一天夜里,梦见上天有一巨大的黄金印落到了大唐国土上,他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兆头,翌日便取年号为“宝应”。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明朝以前,同一皇帝在位时可以改元,即可以先后采用几个不同的年号,如汉武帝曾先后用过“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等11个年号。唐高宗先后也用过“永徽”“显庆”等14个年号。
  到了明代,皇帝在位期间开始只采用一个年号,规定一帝一元,因而人们常用年号称谓皇帝,如明思宗朱由检被称为崇祯皇帝。
  清代,人们习惯以年号称谓所有的皇帝,如康熙(爱新觉罗·玄烨)、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它们既是年号,又被人们用来称清朝历代皇帝。
  (三)尊号
  对封建皇帝阿谀奉承,表示尊崇加上的号。
  尊号是从唐朝武则天开始的,武则天先后被加尊号“神圣皇帝”“金轮大圣皇帝”、清朝慈禧太后被加尊号长达16字:慈禧端估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
  有的皇帝信仰宗教,尊号往往带宗教色彩。明武宗朱厚照的尊号是:大庆法王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
  (四)谥号
  古代帝王死后,朝廷常根据死者生前事迹以褒贬善恶给予的一种称号。
  谥号始于周代,止于清末。其中秦代曾废除过。
  谥号一般只用一字,可分三类:
  (1)表扬。可用“文”“武”“昭” “元”“桓”“惠”“宣”等字。西汉刘彻死后,谥号为“武”,称“汉武帝”。
  (2)批评。可用“幽”“灵”“炀” “厉”等字。西周姬胡在位,残酷剥削人民,死后谥号为“厉”,称“周厉王”;隋杨广,荒淫暴虐,死后谥号为“炀”,称“隋炀帝”。
  (3)同情。可用“哀”“怀”“愍(m@n)”等字。西汉刘欣死后,谥号为“哀”,称“汉哀帝”。
  谥号也有好几个字的。唐高宗李治死后,谥号为“唐神尧大圣大光孝武帝”。
  (五)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第一个皇帝的庙号一般为“太祖”“高祖”“世祖”。如刘邦被称汉高祖,李渊被称唐高祖,赵匡胤被称宋太祖,忽必烈被称元世祖,朱元璋被称明太祖。
  第二个皇帝或以下皇帝的庙号为“太宗”“世宗”等。如李世民被称唐太宗,刘彻被称汉世宗,朱厚被称明世宗。
其他文献
拟声词是模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拟声词,可以让作文充满乐感,给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一、仔细回忆。在写文章的时候,需要仔细回忆当时的场景,哪些地方使用拟声词能够起到烘托主题、渲染气氛的作用,就对哪些地方使用拟声词进行描述,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比如一位同学写《雨中》:过了一会儿,狂风大作,大风“呼呼”地刮着,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有的树枝“咔嚓”一声断了。天刹那间变成漆黑
开营 1月27日  寒假,我们班参加了军旅冬令营活动。  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后,同学们终于走进了营地,参加开营典礼。刚进大厅,大家还在兴奋中,到处一片吵闹,主管胡教官看着我们,忽然大吼一声:“还有纪律了吗?全体站军姿五分钟!”这一声怒吼,让现场一下安静下来,也体会到了什么是部队,什么是教官!  分配好寝室,也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熄灯后,躺在这硬硬的小床上,我想起了自己在家里舒服的大床,想起了妈妈说的
上午和老爸去文化广场打乒乓球,准备回家时,老天却偏偏下起了雨。  我们在广场旁的超市门口,默默地看着越下越大的雨。爸爸忽然一拍脑门:“哎呀,衣服还晾在楼顶阳台上呢!”爸爸不容分说,开动他的电瓶车载着我飞一般地往家赶。  刚一走进雨幕,衣服便湿了一半。我央求道:“爸爸,等雨停了再走吧,雨太大了。”老爸却说:“不行,我们要赶回家收衣服,顺便嘛,也让你体会一下雨中飞车的感觉。”天啊,他倒有时间开玩笑! 
“卖花绳卖花绳喽,又漂亮又结实的花绳!”寒风中,街边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用沙哑的声音叫卖着。他,就是我的爷爷。或许你要问了:你爷爷是卖花绳的?不,瞧他身后,有位老爷爷正在收钱,他,才是真正的攤主……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周末下午,冷风飕飕,爷爷骑着小三轮车来兴趣班接我放学。看,胖胖的、矮矮的爷爷虽然七十多岁了,但身体依旧结实。爷爷一把拿过我的书包,搂我入怀。我抬头一看,爷爷的白发又多了,头上像
刚刚吃过晚饭,爸爸为了检查我的成语积累情况,提议玩“成语接龙”游戏。我爽快地答应了,还和妈妈定下了游戏规则。  游戏开始了。妈妈望着我,起头说:“后生可畏。”啊?好难!平时很少遇见“畏”字开头的成语。正当我还再思考的时候,竟被爸爸抢先接着说:“畏缩不前。”这下真的轮到我了,我皺着眉头,眼睛直眨。眼看规定的时间就要到了,我灵感一下子来了,忙说:“前功尽弃!”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这下轮到妈妈卡壳了,
自然缺失症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孩子》中提出的一种现象。他提出,正是由于在成长期缺乏与自然接触,造成了现代儿童的一系列问题:肥胖率增加、注意力不集中和抑郁。而且他认为,接触自然对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至关重要。  “我朋友的孩子曾经被问及最喜欢玩耍的地方是哪里,他说‘我喜欢在家里玩儿,因为家里有插座。’我认为没有比这个更应该引起父母的警觉了。”洛夫在一次接受采访时称。  据统计,
今天英语单元试卷发了下来,我竟然考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分——89分。  拿到试卷的一刹那,我仿佛一下子从高峰跌倒了低谷。看着试卷上的一个个红叉叉,仿佛一张大网网住了我的心。外面的天气阴沉沉的,枝头上的小鸟也不再鸣唱,一阵凉风破窗而入,我整个人也跟我的心情一样在不停地发抖。看着我的试卷眼泪不争气的啪啪地往下掉。想控制都控制不住。“不能放弃,你行的!“我耳边又响起了英语老师常对我说的话。”对,不能放弃!我
晚上,妈妈给我带回来一盒“养蚕套装”,有蚕饲料、放大镜、饲养盒、孵化盒、鹅毛,更重要的是还有一百多颗蚕卵。  我兴奋得直蹦,亲亲老妈,说:“谢谢老妈,我一定会好好养育他们,做一个合格的蚕爸爸!”随后,我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把小小的蚕卵分别放入两个孵化盒中,耐心等待它们的到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周左右,一只只小蚕破壳而出。它们好小,就小米粒那么大,还长着黑黑的皮肤。我想,它们也许是非洲蚕的后裔吧!
在东湖之滨,坐落着一栋米色的五层楼建筑,那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园内的三幢教学楼,依次是“同心、同行、同乐”,而七个铿锵有力的银色大字——“平湖市东湖小学”就镶嵌于“同心”楼的正墙面左侧。  同心楼的左侧是篮球场。我们的篮球场与众不同,地板拼接而成,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这里右转后继续向前,你会看到一条周围被草木环绕的小径,每当科学课上需要观察昆虫或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家庭都有家风家训。我的家风家训可以概括成三个字——孝、读、勤。它们虽然很普通,但却给我的家庭带来了非同小可的影响。  孝  有人说:“孝敬无底线。”我们家可是把孝顺放在了第一位。在家里,爸爸妈妈对长辈都很孝顺,爸爸每年都按时为爷爷奶奶订好生日蛋糕,妈妈每隔几天就会买回爷爷奶奶爱吃的食品。受父母的影响,我对长辈也很孝顺。爷爷奶奶已过“古稀”之年,但仍关心爱护我们,家中满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