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二五"规划期,促进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依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任务。本文以江苏省的苏南五市为例,选取了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状况的相关测量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得出相关结论,而这些结论对于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进程;主成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不仅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而且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要求人们要继续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推动城乡一体化是我国一直坚持不变的建设重点。在国内,有关城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研究结果各异,学者们对于现状的观察和相关数据的收集也都有不同的特点。然而在评价和分析城乡一体化进程问题上,绝大多数学者都采用了相同的计量方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
笔者收集的大量资料显示:AHP方法在权值的分配上存在着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过大,而且同样的评判因素若取不同的权重集则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特别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专家们很难就不同领域、不同问题中的复杂指标权重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所以笔者试图弥补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研究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途径——主成分分析法。与AHP方法相比,主成分分析法在处理相关数据的过程中是完全客观的,不含任何人为因素和单位不一致的指标干扰。同样是化繁为简的计算过程,主成分分析法在指标的选取上要求更高更准确,而且其计算过程直接省略了指标之间相关性检验,所有指标的分类都取决于最后的分析结果,相比AHP更为科学和客观。
近三年来,江苏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大跃进,全省经济发展质量迅速提高,稳踞全国的经济实力前三,并且上升势头不减,顺理成章惠及民生、改善居民生活的重任也被推上了日程。苏南地区一直在改善居民生活这方面表现优异,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普遍感受到了自身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可是苏南五市的个体差异依旧明显存在,本文都将通过计量软件SPSS的计算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一、计量方法的应用及结果的解释
(一)指标的选取和解释
由于本文是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角度来比较和分析苏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所以经过参照现有的相关成果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笔者反复斟酌和筛选后选取了与之相关的8项指标。
x1地区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该地区的发展水平与财富。x2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的一切资金的总和,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x3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x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则该家庭所在地区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该家庭所在地区较富裕。为体现农村居民的生活现状,文章采用的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面的三项项指标(x5x6x8)也是因相同原因而采取。x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和x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两项指标都是以一年时间为计量单位。从经验上来看,这两项指标都是倾向于体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x7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和x8乡村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都是笔者依据现有数据计算得来的。其中x7是为了表现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而x8则是可以说明农村居民的就业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评价居民生活的改善程度。
关于指标需要补充的是,由于不同指标笔者收集的数据单位不相一致,所以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先将所有的数据进行了无量钢化的处理,进而再进行主成分分析。
(二)苏南地区的总体分析
根据主成分分析可得到江苏省13个地级市城乡一体化的得分排名:
表1: 2008年江苏省13市城乡一体化情况排名
表1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13市城乡一体化的综合实力得分,其中笔者选取的指标个数有限,主要倾向于反映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面。对照表2的结果不难发现,单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这两个方面来测量江苏省13市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苏南五市的优势十分明显,占据了前四名和第六名,说明前面笔者提出的假设成立,即在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问题上,苏南地区依然是江苏省的第一梯队,而且远超出绝大多数省内的其他地区的城市。再从得分情况来看,苏南地区除了镇江的得分为负以外,其余四市均为正。而且如果按分值分为正负两大阵营,那么即使镇江为负,也属于第二阵营里的领头羊,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样的结果也是不难预测的。早在2005年,苏南五市已经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的阶段,江苏省整体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领先全国13年,其中,苏南地区的经济推力不可忽略。
(三)指标系数的对比分析
表2: 2008年苏南地区与江苏13市的指标权重对比情况
单独做苏南地区的主成分分析后,笔者发现,在同样的指标和方法下,其结果更具有解释力。如表2所示,苏南地区的主成分2的各个子系数都比江苏13市的“突出”。根据苏南地区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将其两个主成分,在第一主成分中第一、二、三、五、六、七项指标的系数较大,这几个指标起主要作用。可以把第一主成分看成是反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指标;在第二主成分中,第五、六、八项的系数较大,体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可以将第二主成分看成是代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活质量提高的综合指标。而通过表2的系数对比,发现,两次计量的结果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对主成分2的解释。
从表2中发现有三项指标的系数在这两次的结果中正负情况恰好相反,即x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x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8乡村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这是笔者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苏南地区的计量结果来看,确实如此。
(四)苏南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
表3: 2008年苏南五市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局,《2009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笔者挑选出计算过程中的主成分1里系数中最大的前两名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以及主成分2中系数最大的指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1.地区生产总值
单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苏州遥遥领先于其他四市,将近是镇江地区生产总值的五倍,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两倍,无锡和常州两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才与之相当。苏州的城乡一体化之所以发展的又快又好,是因为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而这种经济基础也非一朝一夕所建成。先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早期的土地政策倾斜,加上长期累积而来的各种经验,使得苏州正在朝着各方面都均衡的方向发展,这正是城乡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2.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方面,苏南五市中,镇江是最弱的。财政收入是衡量地方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政府职能起到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财政收入正是政府职能有效性的外在体现。镇江在这项指标上远落后于其余四市,说明其政府职能的有效性亟需增强,这是影响其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在反映居民生活的质量改善指标中,镇江和南京的表现可能更佳,苏州地区虽然近几年投资热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目光,但是其有效的控制人口,并加大对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力度,从而提高了该地区整体管理水平和福利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二、结论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研究江苏省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问题,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这两个方面。而笔者通过两次主成分分析,分别计算出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乡一体化得分和苏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得分,利用对比分析再结合图例,充分验证了现在苏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程度是全省最高的区域,还通过分析计算所得的两大主成分中的指标系数,从而得出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因素主要还是经济发展类的指标,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但是居民生活类的指标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通过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这项指标对同一区域不同城市的差异是产生重大影响的。这些结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是每个城市长期重视的决定性指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至关重要。如果说苏南地区是江苏省的经济引擎,那么苏州就是苏南地区的核心发动机。关于这一点的共识,苏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上也可以得以体现。2008年苏州实现生产总值6701.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而这两项指标在2008年全省同级城市排名中都位居第一。通过本文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苏州也是得分最高,说明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得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如虎添翼。所以,苏南五市之间的差距缩小战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地区的经济建设上。
从居民生活的角度来看,苏南五市的差距相比经济发展方面较小,齐头并进的趋势明显。单从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这项指标上看,2008年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额比上一年的同指标差额要缩小3.847%。而且文中代表居民生活改善的综合指标(F2)得分最高前两名分别是镇江和常州,不再是常胜将军苏州,虽然在权重大的指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上苏州依旧占优势。这也说明了改善居民生活是苏南五市的共同目标,只是体现方式各异,现在需要的是保持并增进这种势头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个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程度。
综上,通过从两个不同视角的观察和分析,可认识到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其中,又是哪些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部分,苏南地区的推进模式也为全省甚至全国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伟,张士运,孙久文.我国四个直辖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比较与评价[J].北京社会科学.2010(4):28~35
[2]李习凡,胡小武.城乡一体化的“圈层结构”与“梯度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0(9):70~75
[3]刘伟,张士运.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评价定量化研究 [J].生态经济.2009(8):61
[4]曹明霞,包宗顺.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预算与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7):452~454
[5]孙健.惠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评价及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4):2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进程;主成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不仅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而且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要求人们要继续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推动城乡一体化是我国一直坚持不变的建设重点。在国内,有关城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研究结果各异,学者们对于现状的观察和相关数据的收集也都有不同的特点。然而在评价和分析城乡一体化进程问题上,绝大多数学者都采用了相同的计量方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
笔者收集的大量资料显示:AHP方法在权值的分配上存在着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过大,而且同样的评判因素若取不同的权重集则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特别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专家们很难就不同领域、不同问题中的复杂指标权重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所以笔者试图弥补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研究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途径——主成分分析法。与AHP方法相比,主成分分析法在处理相关数据的过程中是完全客观的,不含任何人为因素和单位不一致的指标干扰。同样是化繁为简的计算过程,主成分分析法在指标的选取上要求更高更准确,而且其计算过程直接省略了指标之间相关性检验,所有指标的分类都取决于最后的分析结果,相比AHP更为科学和客观。
近三年来,江苏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大跃进,全省经济发展质量迅速提高,稳踞全国的经济实力前三,并且上升势头不减,顺理成章惠及民生、改善居民生活的重任也被推上了日程。苏南地区一直在改善居民生活这方面表现优异,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普遍感受到了自身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可是苏南五市的个体差异依旧明显存在,本文都将通过计量软件SPSS的计算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一、计量方法的应用及结果的解释
(一)指标的选取和解释
由于本文是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角度来比较和分析苏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所以经过参照现有的相关成果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笔者反复斟酌和筛选后选取了与之相关的8项指标。
x1地区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该地区的发展水平与财富。x2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的一切资金的总和,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x3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x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则该家庭所在地区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该家庭所在地区较富裕。为体现农村居民的生活现状,文章采用的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面的三项项指标(x5x6x8)也是因相同原因而采取。x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和x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两项指标都是以一年时间为计量单位。从经验上来看,这两项指标都是倾向于体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x7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和x8乡村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都是笔者依据现有数据计算得来的。其中x7是为了表现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而x8则是可以说明农村居民的就业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评价居民生活的改善程度。
关于指标需要补充的是,由于不同指标笔者收集的数据单位不相一致,所以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先将所有的数据进行了无量钢化的处理,进而再进行主成分分析。
(二)苏南地区的总体分析
根据主成分分析可得到江苏省13个地级市城乡一体化的得分排名:
表1: 2008年江苏省13市城乡一体化情况排名
表1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13市城乡一体化的综合实力得分,其中笔者选取的指标个数有限,主要倾向于反映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面。对照表2的结果不难发现,单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这两个方面来测量江苏省13市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苏南五市的优势十分明显,占据了前四名和第六名,说明前面笔者提出的假设成立,即在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问题上,苏南地区依然是江苏省的第一梯队,而且远超出绝大多数省内的其他地区的城市。再从得分情况来看,苏南地区除了镇江的得分为负以外,其余四市均为正。而且如果按分值分为正负两大阵营,那么即使镇江为负,也属于第二阵营里的领头羊,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样的结果也是不难预测的。早在2005年,苏南五市已经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的阶段,江苏省整体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领先全国13年,其中,苏南地区的经济推力不可忽略。
(三)指标系数的对比分析
表2: 2008年苏南地区与江苏13市的指标权重对比情况
单独做苏南地区的主成分分析后,笔者发现,在同样的指标和方法下,其结果更具有解释力。如表2所示,苏南地区的主成分2的各个子系数都比江苏13市的“突出”。根据苏南地区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将其两个主成分,在第一主成分中第一、二、三、五、六、七项指标的系数较大,这几个指标起主要作用。可以把第一主成分看成是反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指标;在第二主成分中,第五、六、八项的系数较大,体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可以将第二主成分看成是代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活质量提高的综合指标。而通过表2的系数对比,发现,两次计量的结果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对主成分2的解释。
从表2中发现有三项指标的系数在这两次的结果中正负情况恰好相反,即x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x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8乡村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这是笔者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苏南地区的计量结果来看,确实如此。
(四)苏南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
表3: 2008年苏南五市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局,《2009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笔者挑选出计算过程中的主成分1里系数中最大的前两名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以及主成分2中系数最大的指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1.地区生产总值
单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苏州遥遥领先于其他四市,将近是镇江地区生产总值的五倍,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两倍,无锡和常州两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才与之相当。苏州的城乡一体化之所以发展的又快又好,是因为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而这种经济基础也非一朝一夕所建成。先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早期的土地政策倾斜,加上长期累积而来的各种经验,使得苏州正在朝着各方面都均衡的方向发展,这正是城乡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2.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方面,苏南五市中,镇江是最弱的。财政收入是衡量地方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政府职能起到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财政收入正是政府职能有效性的外在体现。镇江在这项指标上远落后于其余四市,说明其政府职能的有效性亟需增强,这是影响其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在反映居民生活的质量改善指标中,镇江和南京的表现可能更佳,苏州地区虽然近几年投资热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目光,但是其有效的控制人口,并加大对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力度,从而提高了该地区整体管理水平和福利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二、结论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研究江苏省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问题,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这两个方面。而笔者通过两次主成分分析,分别计算出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乡一体化得分和苏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得分,利用对比分析再结合图例,充分验证了现在苏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程度是全省最高的区域,还通过分析计算所得的两大主成分中的指标系数,从而得出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因素主要还是经济发展类的指标,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但是居民生活类的指标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通过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这项指标对同一区域不同城市的差异是产生重大影响的。这些结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是每个城市长期重视的决定性指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至关重要。如果说苏南地区是江苏省的经济引擎,那么苏州就是苏南地区的核心发动机。关于这一点的共识,苏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上也可以得以体现。2008年苏州实现生产总值6701.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而这两项指标在2008年全省同级城市排名中都位居第一。通过本文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苏州也是得分最高,说明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得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如虎添翼。所以,苏南五市之间的差距缩小战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地区的经济建设上。
从居民生活的角度来看,苏南五市的差距相比经济发展方面较小,齐头并进的趋势明显。单从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这项指标上看,2008年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额比上一年的同指标差额要缩小3.847%。而且文中代表居民生活改善的综合指标(F2)得分最高前两名分别是镇江和常州,不再是常胜将军苏州,虽然在权重大的指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上苏州依旧占优势。这也说明了改善居民生活是苏南五市的共同目标,只是体现方式各异,现在需要的是保持并增进这种势头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个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程度。
综上,通过从两个不同视角的观察和分析,可认识到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其中,又是哪些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部分,苏南地区的推进模式也为全省甚至全国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伟,张士运,孙久文.我国四个直辖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比较与评价[J].北京社会科学.2010(4):28~35
[2]李习凡,胡小武.城乡一体化的“圈层结构”与“梯度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0(9):70~75
[3]刘伟,张士运.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评价定量化研究 [J].生态经济.2009(8):61
[4]曹明霞,包宗顺.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预算与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7):452~454
[5]孙健.惠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评价及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4):2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