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担当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一、社会价值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和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结合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高校的教育机制,是高校为了配合课堂教育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实践锻炼和社会教育模式健全大学生的成长机制,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遵循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社会文化传承和创造
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还起到了传承和创造社会文化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广大学生参与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和践行荣辱观的重要载体,是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途经。大学生是先进思想和科技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他们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生源地域广、鼓动性强、热情高,因而在传播先进思想和科技文化时效率高、效果好。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较强,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往往能创造出先进的社会文化。
二、高校价值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深入社会的基础,了解国情,探索人生的一种具体活动,对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人格、优良的创造潜能、健康向上的心理和顽强的意志力有很大促进作用,这也是校园内教育所不及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以送农业科技下乡、支教扫盲、社会调查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主动接受最现实的国情教育,以主翁的姿态、以社会参与者的眼光,审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了解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了国家民族的光荣感、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增强了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信念,增加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也从劳动人民身上学到了勤劳勇敢、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诚实善良的精神品格,坚定了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立志成才的信心。社会实践活动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加强大学生专业教育
学生们从小学到大学接触的绝大部分都是书本知识,很少有机会接触实际,对专业内容缺少感性认识,造成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严重不足。当他们毕业走上社会时不能迅速进入岗位角色,这也是一些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原因之一。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实际并从中获得直接经验。特别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在运用中得以巩固,在服务中得以提高,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及专业能力培养和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能使他们找到自己专业理论与实践上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巩固专业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
通过社会实践,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专业的指导老师会与同学们共同实践,这样加强了社会实践的导向性。并且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用亲眼看见,亲身感受到事情来进行自我的教育进而增强教学的真实感和说服性。通过社会实践,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教育走出封闭式的学院,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机制。
三、个体价值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艰苦奋斗的革命史,升华民族感情,真正体会到一个炎黄子孙肩负的责任。大学生既可以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可看到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与不足,从而全面了解和认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变迁与发展,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与教育,大学生可以真切地内化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把自己的未来归宿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把自己的未来归宿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而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在内心深处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且有价值的新认识,同时社会现实生活为理论知识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尝试着施展自己的为他们深入社会、了解自我、完成角色转变提供了一个有效地平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触类旁通静静地去思考、反思自己的不足。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了社会、熟悉了行业。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各种能力,从而做好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另外,社会实践为在校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心理适应的准备阶段。在参与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当中,大学生们尽可能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加入到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学一些"游泳搏击"的本领,增强其走向社会后的心理承受力,提高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的速度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锤炼意志、砥砺品格
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的课堂学习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的环境具有多变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从未遇到的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有不弃不馁的精神,通过认真的分析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对症入手解决问题。课堂教育过程大都停留在道德认知这一环节上,忽略了学生主体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品德养成过程中必需的其他环节的培养。一个良好品德的养成必须通过与社会的接触,亲身感受,亲身经历,才能最终实现。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借助社会教育的力量,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校教育与社会要求的差异,以检验自身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中与社会文化不相协调的部分,从而纠正自身的偏差,及时内化社会认同的文化规范和价值准则,为将来真正走上社会做好准备。同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如何恰当地处理各类人际关系,使大学生認识到融洽地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在学会与人交流的本领的同时,可以促使大学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靠近。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还能促进大学生角色的社会化。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充当多种社会角色的机会,使大学生了解了学生角色与众多社会角色的共性与差异,培养了充当多种角色的能力和素质,为大学生尝试多种社会角色、践行多种角色行为、树立多种角色意识、积累多种角色经验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洁.解析高校创新学分:现状、功能、问题及设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5(5):164-165.
[2]姜丽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2):35.
[3]许青.社会实践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105-108.
一、社会价值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和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结合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高校的教育机制,是高校为了配合课堂教育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实践锻炼和社会教育模式健全大学生的成长机制,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遵循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社会文化传承和创造
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还起到了传承和创造社会文化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广大学生参与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和践行荣辱观的重要载体,是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途经。大学生是先进思想和科技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他们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生源地域广、鼓动性强、热情高,因而在传播先进思想和科技文化时效率高、效果好。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较强,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往往能创造出先进的社会文化。
二、高校价值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深入社会的基础,了解国情,探索人生的一种具体活动,对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人格、优良的创造潜能、健康向上的心理和顽强的意志力有很大促进作用,这也是校园内教育所不及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以送农业科技下乡、支教扫盲、社会调查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主动接受最现实的国情教育,以主翁的姿态、以社会参与者的眼光,审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了解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了国家民族的光荣感、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增强了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信念,增加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也从劳动人民身上学到了勤劳勇敢、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诚实善良的精神品格,坚定了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立志成才的信心。社会实践活动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加强大学生专业教育
学生们从小学到大学接触的绝大部分都是书本知识,很少有机会接触实际,对专业内容缺少感性认识,造成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严重不足。当他们毕业走上社会时不能迅速进入岗位角色,这也是一些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原因之一。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实际并从中获得直接经验。特别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在运用中得以巩固,在服务中得以提高,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及专业能力培养和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能使他们找到自己专业理论与实践上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巩固专业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
通过社会实践,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专业的指导老师会与同学们共同实践,这样加强了社会实践的导向性。并且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用亲眼看见,亲身感受到事情来进行自我的教育进而增强教学的真实感和说服性。通过社会实践,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教育走出封闭式的学院,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机制。
三、个体价值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艰苦奋斗的革命史,升华民族感情,真正体会到一个炎黄子孙肩负的责任。大学生既可以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可看到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与不足,从而全面了解和认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变迁与发展,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与教育,大学生可以真切地内化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把自己的未来归宿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把自己的未来归宿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而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在内心深处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且有价值的新认识,同时社会现实生活为理论知识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尝试着施展自己的为他们深入社会、了解自我、完成角色转变提供了一个有效地平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触类旁通静静地去思考、反思自己的不足。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了社会、熟悉了行业。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各种能力,从而做好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另外,社会实践为在校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心理适应的准备阶段。在参与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当中,大学生们尽可能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加入到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学一些"游泳搏击"的本领,增强其走向社会后的心理承受力,提高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的速度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锤炼意志、砥砺品格
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的课堂学习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的环境具有多变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从未遇到的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有不弃不馁的精神,通过认真的分析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对症入手解决问题。课堂教育过程大都停留在道德认知这一环节上,忽略了学生主体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品德养成过程中必需的其他环节的培养。一个良好品德的养成必须通过与社会的接触,亲身感受,亲身经历,才能最终实现。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借助社会教育的力量,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校教育与社会要求的差异,以检验自身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中与社会文化不相协调的部分,从而纠正自身的偏差,及时内化社会认同的文化规范和价值准则,为将来真正走上社会做好准备。同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如何恰当地处理各类人际关系,使大学生認识到融洽地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在学会与人交流的本领的同时,可以促使大学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靠近。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还能促进大学生角色的社会化。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充当多种社会角色的机会,使大学生了解了学生角色与众多社会角色的共性与差异,培养了充当多种角色的能力和素质,为大学生尝试多种社会角色、践行多种角色行为、树立多种角色意识、积累多种角色经验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洁.解析高校创新学分:现状、功能、问题及设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5(5):164-165.
[2]姜丽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2):35.
[3]许青.社会实践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