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禅者的初心》里乔布斯读到了一个清净、澄澈、可以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忠于自己同情众生,并目切实修行
当前,举国正在轰轰烈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众所周知,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中央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正是深刻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不忘初心,其实质之一就是回归本质,回归初衷,找回最初的动机或目标。
而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能够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你的考核指标是否“蒙蔽”了初心?
企业最重要的主业,莫过于获得持续的发展,以实现目标。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很多企业在采用KPI,即关键绩效指标,用以考核和管理下属组织及员工。在一定发展阶段,KPI考核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动态情况。KPI是企业管理“驾驶舱”中的“仪表盘”,让你时刻知道组织的运行状态。
但是,KPI也有其适用局限性,导致一些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唯指标论、唯KPI论——死盯仪表盘中的各类指标,常常忘记给手中的方向盘调整方向。只知埋头苦干,不知抬头看路,时间一长,企业的发展方向完全可能已经跑偏了。
这一问题的本质,和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极为相似。热力学第二定律为我们揭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事物总是从有序趋向于无序,所以熵的值一定是增加的,这就是“熵增定律”。如果把这一定律和企业管理相结合,我们也会得到很多启发。比如:大名鼎鼎的、发明“波特五力”模型的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他说:在生物的有机体中,生命能量的消耗是为了维护一种精巧的秩序。一个企业这样的组织,是由人这样的网络构成的,它具有绝对的、可能陷入更大混乱状态的倾向。
处理好目标与指标的辩证关系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好目标与指标的关系,以避免迷失在各项指标当中,从而不再走向混乱呢?
首先,作为企业管理者,应了解清楚目标与指标的概念: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方向,具有维系组织各个方面关系、构成系统、形成组织方向的核心作用;指标则是衡量目标的方法,同时也是预期中打算达到的指数、规格、标准。
所以,管理者应该竭力做到:用“指标”来展开“目标”,用“目标”来统率“指标”——这很好地体现了两者之间的辩证法,没有指标的目标是空洞的,没有目标的指标是盲目的。无论在宏观的社会层面,还是在微观的组织层面,都要防止因为指标和目标之间关系的多样性、间接性和变动性,而导致目标的空洞化和指标的盲目化这两种错误倾向。
有企业家在实际管理中,悟出了指标与目标的辩证关系,于是提出公司必须警惕KPI的忠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就认为:唯KPI很危险。他举例说:春晚的红包大战,微信根本没把它看成是一场战争。从_开始,微信的策略就是在思考,怎么能帮用户更高效地抢到红包,而不是要获得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数据。
这和常人的逻辑是有区别的,是出发点完全不同的思考。设想一下,如果只是为了让数字“好看”,让更多人抢更多的次数、花更多的时间,整个产品围绕这个目标去设计,很有可能最后的形式就“变质”为:让用户抢100次才抢到一个红包!如此,参与的人数和次数才是最多的。而相反,如果出发点是让用户高效、愉快地抢红包,产品逻辑就会变成废除所有冗余的过程,让用户尽可能少花时间在微信里。
两个截然不同的目标,产生的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对用户来说,花尽可能少的时间抢到红包,是最令他喻悦的。尽管这么做,“停留时间”会变短,但这种充分考虑用户感受的做法,最后获得了极好的口碑,数据上自然也就不会难看。所以,张小龙说,现在很多公司都把目标聚焦在数据上,这是很危险的,需要深刻反思。毕竟,用户的增长有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不需要过于关注。而满足用户某一种使用需求和愉悦需求,才是更应该关注的,做好这些,用户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那么,为了避免企业过于依赖KPI指标而导致与企业发展的真实目标渐行渐远,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如何来做呢?
目标即“初心”,就如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98年后,有意识地“寻回初心”。企业也应如是,无论发展的规模有多大,无论基业有多宏伟,始终不能忘记企业为何而成立,需要有意识地、阶段性地回望初心,找回企业最初设定的目标与方向,不断地审视永不停歇的脚步下方,是否还是当初那条梦寐以求之路。如果已经偏航,就及时回正“方向盘”,确保企业的运行轨道不跑偏。
静能生慧,决策时不妨进入“禅定”状态
此外,企业管理者“寻回初心”,或许也能从中国古代先贤那里找到答案。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佛家也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总之,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中国还有个成语“宁静致远”,意思是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明确目标。
企业家,要学会通过“静”,实现自我“静观”,让自己从众多的指标、繁杂的信息中抽离出来,以更高的角度俯视整个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回归本心。
这方面,生物学研究也给出了科学论证: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在其所著的《慢思考》一书中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反射脑快而原始,它自发而无意识地处理问题。思考脑慢而成熟,它能够考虑长期远景、制定远期目标并提前做出预判。还有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它负责存储信息和激发创意。在理想情况下,这三种脑配合无间,帮助你达到最佳的智力表现,但某些时候,它们又会互相竞争。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反射脑是三套系统里最古老的一个,而且消耗的能量不多,而且陕得像闪电一样,我们人类的祖先正是借助这样的巨大优势才得以繁衍。不过到了2l世纪,反射脑闪电般的速度反而成了某种负累,因为这样的速度需要付出代价:我们必须经常性地停下来,给思考脑一个机会,让它去检验反射脑做出的快速决断,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反射脑一定会犯下很多荒谬的错误。
此外,通过现代扫描技术已经发现,思考脑和存储脑保持着平衡:其中一个被激活的时候,另一个就进入休息状态,反之亦然。等到思考脑进人惯常的休息和睡眠的状态,存储脑就会抓紧机会,占据每一分空闲的处理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大脑放空,没有任何特定任务需要处理的时候,存储脑才会进入最活跃的状态。我们需要足够的放空时间,这样在新的任务开始之前,存储脑才有机会将重要的新信息整理储存起来。
这种“放空”状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静”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为了获得“静”的状态,冥想、打坐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笔者在此推荐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禅定”。将之用于商业思考最著名、最成功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熟知的乔布斯。1974年,乔布期第一次看到“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就引为一生的座右铭,其实这句话正是禅宗里面对于“初心”一词的西式表达。回到初心,就是要找到事物的良质。禅宗不看重经文,不讲究繁文缛节,不提倡繁琐思辨,“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这种思维方式正吻合乔布斯的心性。从《禅者的初心》里,乔布斯读到了一个清净、澄澈、可以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这本书告诉人们: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必须归复自己无边的初学者的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忠于自己,同情众生,并目切实修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当年家训的一番话,放在当今尤为适用。希望广大企业领军者拒绝引诱,拒绝干扰,不再过分专注于外物,决策时不妨让自己进入“禅定”状态多方思考。
心清静、意清静,智慧即会涌现。
当前,举国正在轰轰烈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众所周知,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中央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正是深刻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不忘初心,其实质之一就是回归本质,回归初衷,找回最初的动机或目标。
而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能够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你的考核指标是否“蒙蔽”了初心?
企业最重要的主业,莫过于获得持续的发展,以实现目标。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很多企业在采用KPI,即关键绩效指标,用以考核和管理下属组织及员工。在一定发展阶段,KPI考核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动态情况。KPI是企业管理“驾驶舱”中的“仪表盘”,让你时刻知道组织的运行状态。
但是,KPI也有其适用局限性,导致一些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唯指标论、唯KPI论——死盯仪表盘中的各类指标,常常忘记给手中的方向盘调整方向。只知埋头苦干,不知抬头看路,时间一长,企业的发展方向完全可能已经跑偏了。
这一问题的本质,和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极为相似。热力学第二定律为我们揭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事物总是从有序趋向于无序,所以熵的值一定是增加的,这就是“熵增定律”。如果把这一定律和企业管理相结合,我们也会得到很多启发。比如:大名鼎鼎的、发明“波特五力”模型的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他说:在生物的有机体中,生命能量的消耗是为了维护一种精巧的秩序。一个企业这样的组织,是由人这样的网络构成的,它具有绝对的、可能陷入更大混乱状态的倾向。
处理好目标与指标的辩证关系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好目标与指标的关系,以避免迷失在各项指标当中,从而不再走向混乱呢?
首先,作为企业管理者,应了解清楚目标与指标的概念: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方向,具有维系组织各个方面关系、构成系统、形成组织方向的核心作用;指标则是衡量目标的方法,同时也是预期中打算达到的指数、规格、标准。
所以,管理者应该竭力做到:用“指标”来展开“目标”,用“目标”来统率“指标”——这很好地体现了两者之间的辩证法,没有指标的目标是空洞的,没有目标的指标是盲目的。无论在宏观的社会层面,还是在微观的组织层面,都要防止因为指标和目标之间关系的多样性、间接性和变动性,而导致目标的空洞化和指标的盲目化这两种错误倾向。
有企业家在实际管理中,悟出了指标与目标的辩证关系,于是提出公司必须警惕KPI的忠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就认为:唯KPI很危险。他举例说:春晚的红包大战,微信根本没把它看成是一场战争。从_开始,微信的策略就是在思考,怎么能帮用户更高效地抢到红包,而不是要获得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数据。
这和常人的逻辑是有区别的,是出发点完全不同的思考。设想一下,如果只是为了让数字“好看”,让更多人抢更多的次数、花更多的时间,整个产品围绕这个目标去设计,很有可能最后的形式就“变质”为:让用户抢100次才抢到一个红包!如此,参与的人数和次数才是最多的。而相反,如果出发点是让用户高效、愉快地抢红包,产品逻辑就会变成废除所有冗余的过程,让用户尽可能少花时间在微信里。
两个截然不同的目标,产生的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对用户来说,花尽可能少的时间抢到红包,是最令他喻悦的。尽管这么做,“停留时间”会变短,但这种充分考虑用户感受的做法,最后获得了极好的口碑,数据上自然也就不会难看。所以,张小龙说,现在很多公司都把目标聚焦在数据上,这是很危险的,需要深刻反思。毕竟,用户的增长有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不需要过于关注。而满足用户某一种使用需求和愉悦需求,才是更应该关注的,做好这些,用户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那么,为了避免企业过于依赖KPI指标而导致与企业发展的真实目标渐行渐远,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如何来做呢?
目标即“初心”,就如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98年后,有意识地“寻回初心”。企业也应如是,无论发展的规模有多大,无论基业有多宏伟,始终不能忘记企业为何而成立,需要有意识地、阶段性地回望初心,找回企业最初设定的目标与方向,不断地审视永不停歇的脚步下方,是否还是当初那条梦寐以求之路。如果已经偏航,就及时回正“方向盘”,确保企业的运行轨道不跑偏。
静能生慧,决策时不妨进入“禅定”状态
此外,企业管理者“寻回初心”,或许也能从中国古代先贤那里找到答案。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佛家也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总之,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中国还有个成语“宁静致远”,意思是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明确目标。
企业家,要学会通过“静”,实现自我“静观”,让自己从众多的指标、繁杂的信息中抽离出来,以更高的角度俯视整个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回归本心。
这方面,生物学研究也给出了科学论证: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在其所著的《慢思考》一书中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反射脑快而原始,它自发而无意识地处理问题。思考脑慢而成熟,它能够考虑长期远景、制定远期目标并提前做出预判。还有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它负责存储信息和激发创意。在理想情况下,这三种脑配合无间,帮助你达到最佳的智力表现,但某些时候,它们又会互相竞争。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反射脑是三套系统里最古老的一个,而且消耗的能量不多,而且陕得像闪电一样,我们人类的祖先正是借助这样的巨大优势才得以繁衍。不过到了2l世纪,反射脑闪电般的速度反而成了某种负累,因为这样的速度需要付出代价:我们必须经常性地停下来,给思考脑一个机会,让它去检验反射脑做出的快速决断,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反射脑一定会犯下很多荒谬的错误。
此外,通过现代扫描技术已经发现,思考脑和存储脑保持着平衡:其中一个被激活的时候,另一个就进入休息状态,反之亦然。等到思考脑进人惯常的休息和睡眠的状态,存储脑就会抓紧机会,占据每一分空闲的处理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大脑放空,没有任何特定任务需要处理的时候,存储脑才会进入最活跃的状态。我们需要足够的放空时间,这样在新的任务开始之前,存储脑才有机会将重要的新信息整理储存起来。
这种“放空”状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静”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为了获得“静”的状态,冥想、打坐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笔者在此推荐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禅定”。将之用于商业思考最著名、最成功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熟知的乔布斯。1974年,乔布期第一次看到“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就引为一生的座右铭,其实这句话正是禅宗里面对于“初心”一词的西式表达。回到初心,就是要找到事物的良质。禅宗不看重经文,不讲究繁文缛节,不提倡繁琐思辨,“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这种思维方式正吻合乔布斯的心性。从《禅者的初心》里,乔布斯读到了一个清净、澄澈、可以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这本书告诉人们: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必须归复自己无边的初学者的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忠于自己,同情众生,并目切实修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当年家训的一番话,放在当今尤为适用。希望广大企业领军者拒绝引诱,拒绝干扰,不再过分专注于外物,决策时不妨让自己进入“禅定”状态多方思考。
心清静、意清静,智慧即会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