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媒体介入性传播

来源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d1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日渐成为社会共识.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为适应这一普遍社会诉求,将共同富裕这个课题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媒体作为社会运转、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有其独特且重要的职能和意义.媒体介入共同富裕,可以引导舆论,充分向公众传播共同富裕的正确价值观.从媒体重点内容报道、引导人民主动创造、促使关注民生议程、预防产业发展不平衡等方面提出共同富裕媒体控制的路径选择,有利于打遣健康的共同富裕舆论生态,为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提供舆论助力.
其他文献
文章以共同富裕为研究背景,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理论,以广电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与实践为研究基础,试图探寻媒体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最优路径,并探索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化方向.
本文试图从视觉活动的规律入手,探讨图式、图像与自我发现之间的关系,以此揭示图式这一美学范畴自近代以来生成及作用于绘画的历史.
《广艺舟双楫》是清代著名思想家康有为的书法论著,是中国传统书法美学思想发展于清代的总结.康有为少年时期便受理学家朱次琦“经世致用”的教导,青年时期在交往游历中又受到了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在清代科举制度的推动下,儒家文化的影响使康有为继承了傅山、阮元、包世臣等人的传统书法美学思想.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康有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书法审美观.本文探索康有为书法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中的碑学审美观,具体分析康有为碑学审美观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希望能为当代碑学创作提供探索性意见.
跨文化传播是近年来传播学的热门议题,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共创的必然结果.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的社会变革中蕴育了丰厚的精神文明成果.如何将优秀璀璨的中华文化输送到世界各地,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偏见误解,提升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将是未来阶段我国跨文化传播的主要任务.本文以中英合拍纪录片《中国的宝藏》为研究对象,归纳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文化输出的成功经验,以期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年代剧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当下受众的日常认知存在一定差异,若想唤起观众同情、构建叙事认同需从多方考量.《大江大河》就是一部成功之作.其叙事核心围绕主客观视角的共同作用、多种叙事时间的交叉使用、时代化符号系统的建构,使观众沉浸于叙事时空,与故事人物同感受、共命运,唤起精神共鸣与情感认同.
意大利当代学者基阿尼·瓦蒂莫(Gianni Vattimo)基于本体思辨的“弱思维”理论,将“思想暴力”的反方冠名以“弱小本体”.鉴于此,艺术本体作为文艺本体论中的可量化模式,在当代艺术实践中不该限于消解,进退失据.其当代艺用转向涉及的从神权到皇权的去标准化态势,可以为艺术自身的理念性、精神性、社会性等诸项差异提供一种思考范式,进而指导工业社会中的艺术生产.
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不外乎在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地域的到达力,一是心灵的到达力.在当前这个融媒体时代,地域的到达力可以通过建设多主体、多渠道、立体式的对外传播格局来实现和提升;心灵的到达力则有赖于传播产品的吸引力,而产品的吸引力需从生活化叙说、文化性表达、全景式呈现三个方面下功夫.
近年来主旋律剧中的“浙江影像”,回望历史,探寻“红色根脉”的政治文化底色;聚焦改革主题,呈现个体成长的精神迭代;把握新时代主题,紧贴平民视角的火热生活.围绕“为什么是浙江”“浙江怎么做”建构与塑造了“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同时也拓展了主旋律创作的叙事维度.
系列纪录片《闪亮的记忆》以文物作为叙事意象展开叙事,聚焦文物本身具有的鲜明特征,并通过叙事巧妙揭示意象的多层意义指涉.该系列纪录片利用文物本体的历史属性,经由叙事时间的巧妙处理,激活文物所承载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在叙事结构方面,通过时空联结对比,丰富叙事结构展开和整合的内蕴能量.在叙事表达方面,视听结合,讲述文本精于剪裁,常采用设置悬念的手法,达到震撼人心、记忆共情的艺术效果.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在总体上顺应时代需求,契合社会热点,勾画出反映社会变迁和纪录片自身发展的整体图景.文化导向、技术逻辑与类型拓展构成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三个面向:文化导向既是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影像力量,也是承载文化记忆和推动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文本;VR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促成了新纪录片美学的生成,促进了纪录片产业的升级;动画纪录片、诗意纪录片和微纪录片的拓展和流行,为纪录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更多文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