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心理课上的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环节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guidance)是指在团体情境下,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者,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帮助团体成员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行为,从而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在国内,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不长,但从长远来看,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青少年期既是个人性格形成、人格完善、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又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特殊转折期。自我认同的危机、依赖与独立的矛盾、接受与拒绝的冲突都是青少年时期存在的问题。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论是立足于发展性层面还是治疗性层面,都意义非凡。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逐渐兴起的、能有效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的心理教育形式,刚好符合学校班级制的客观特点,不仅能使参与者在团体互动的条件下,通过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交流,促进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而且还能帮助整个团队(班集体)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笔者也在基层学校从事初中生心理课教学实践,通过对全班学生的书面调查发现:90%的学生都一致期望在心理课上能多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多一些交流和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以及形成健康的心理。目前,上海市初中生心理课一般在预备年级或初一开设,目前的心理课教学,虽然也融入了一些游戏和活动,但常常流于形式或者一阵热闹过后留不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此笔者认为,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课教学现状,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初中生心理课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在游戏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分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体,在团体中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可以选择以下四大板块。
  一是自我完善篇。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等相关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我自己”、“自我保护”、“控制自己的行为”、“责任心培养”、“应对挫折”等主题。
  二是人际关系篇。主要包括如何掌握沟通技巧、如何更好地与人进行交往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了解他人”、“宽容待人”、“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男女生交往”等主题。
  三是情绪情感篇。主要包括如何更好地了解情绪情感,更好地调控自我情绪、培养美好情感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和掌控情绪”、“合理宣泄情绪”、“自信心训练”、“学会分享”、“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等主题。
  四是学习认知篇。主要包括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应对于学习相关的一些普遍问题,具体可以选择“了解和提高注意力”、“学会记忆”、“培养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应对学习(考试)焦虑”等主题。
  对于以上这些主题内容,心理课教师(辅导者)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因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始终是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环节
  
  严格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全过程大致都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规范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而每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一般可以分成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部分。针对初中生常规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的现状,在实际运用中,每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预热。这一环节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活动开始前的热身活动,一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达到活跃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或揭示主题的目的。常见的一些热身游戏包括“大风吹”、“松鼠和大树”、“解手链”、“传话筒”等,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保证接下来主题活动的充分进行。
  2.主题活动体验。根据每次不同的目标和主题内容,可以设计1~2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或活动。活动的设计可以参考一些比较成熟的团体辅导活动,如“认识我自己”这一主题内容常见的活动有“自画像”、“生命线”等。但注意不要生搬硬套,例如有些活动是针对成人设计的,那就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适当降低活动难度。也可以借鉴一些班会活动形式自行创设一些适合青少年的主题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尽量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
  3.交流与分享。在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了活动的基础上,辅导者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这是一个开放和分享的环节,辅导者可以事先从活动中提炼几个讨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先围绕活动自由展开讨论,最后辅导者进行总结。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学生说、教师听。例如在“生命线”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完成活动后,辅导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过去的事情对你现在或未来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事情是不是和未来的理想有联系?对比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没有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地方?
  第二和第三个环节是团体的核心活动,两者之间有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点,常常是交叉进行的。
  4.评价。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总体效果评估,通过一些相关量表和测验,评估学生是否在相关方面得到发展。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辅导者可以给予学生一定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总结该次团体活动,激励学生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者在课堂上采取过“代币制”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效果甚好。
  
  三、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分类可谓五花八门,归纳起来适用于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纸笔练习。纸笔练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特别设计的练习用纸,学生用书写的方式完成全部练习,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生命线”这一活动就是利用了纸笔练习,要求学生在一根“生命线”上划分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首先回忆过去最痛苦、难忘和快乐的事情并写在纸上,然后思考最近三个月要做的事情,按“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两个维度分别写出三件事情,最后设想一下未来,按照“我20岁、30岁、40岁”等不同年龄阶段写出自己计划要实现的事情。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由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真实表达情绪和内心感受,是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提高移情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认识和掌控情绪”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情境剧表演,让学生真实体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从而能宣泄和应对消极情绪。
  3.行为训练。行为训练就是通过特定的练习,学习并强化适应行为或者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这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例如在“自信心训练”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说出你的优点”这一练习形式,给每个学生一个再次认识自己的机会,学会发现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可以重塑或增强自信心。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也是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坦诚的、深入的团体讨论达到交流思想意见、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几乎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都可以运用到这一方法。例如在交流与分享这一环节中,其实主要就是使用了小组讨论这一方法。
  5.娱乐游戏。娱乐游戏常在预热环节使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集体游戏,达到活跃团体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目的。除了预热环节常用的热身游戏,在主题活动中也常常使用游戏的方式。例如在“学会合作”这一主题活动中,采取“拼图游戏”、“踩报纸”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合作的意义和策略。
  6.媒介应用。媒介应用就是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物,如道具、磁带、录像、幻灯片等,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这一方法是其他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有效补充,运用时注意适可而止。例如在“应对挫折”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经典幻灯片“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的演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了三种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
  此外,团体心理辅导一般要求参加人数在10~20人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5人,但一个自然班有时候人数多达40人以上,这时可以利用分组来解决这一矛盾,同时分组也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和进行小组评价。一般可以随机分成每小组4~6人,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将小组合并成大组,或者按性别、特质等进行分组。学生最好按小组围坐成圈并面向辅导者,便于营造课堂轻松氛围以及开展活动和交流。辅导者还可以给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取一个有意思的名称,如“用好我的耳朵”、“我的地盘我做主”、“果汁分你一半”等,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既无传统的纸笔作业,也不需要期末考试,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秩序维护者,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自由,收获了成长和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当然,团体心理辅导也存在一定局限,由于在团体情境中难以照顾到个体差异,对于一些自我封闭、人际交往焦虑过高的个体,通过团体辅导形式难以收到期望的效果。所以,辅之以个别辅导和咨询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单位:上海市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李益倩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近年来引人关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学生因素诱发教师职业倦怠为例,深入探讨从心理技术层面干预教师职业倦怠。即从干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入手,帮助教师建构一种新的心理结构或积极的情绪反应,使教师体验到工作与努力的成效,增强职业幸福感,消除或缓解职业倦怠。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因素;心理技术
期刊
〔关键词〕学习困难;儿童;非智力因素  【设计理念】  学习困难儿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缺乏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第二层次是学业不振,这类儿童有学习的愿望和动机,由于对学习的不适应造成学习成绩不好。以上两种学习困难儿童没有智力方面的问题。第三层次学习障碍儿童属于智力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重点针对前两层次儿童缺乏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差等由于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学习
期刊
〔关键词〕倾听;解释;重构    “你小子太没骨气了!”这样满含怨气的话语不断地从爸爸妈妈的嘴里冒出,而句中提到的那个小子——七岁多的阿杰没精打采地歪坐在父母的中间。时不时,他发出一声叹息,或是略略挪动他胖胖的身躯。阿杰的到来是经校长转介的。原因是家长不堪忍受孩子总是在学校被同伴欺负。  我在咨询室里静静地等候着阿杰及家人。母亲如约而至,告知其父会晚到一会儿。刚刚坐定,母亲开始有些焦虑地谈起了孩子
期刊
〔摘要〕心理安全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人健康、优秀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指引下,通过有效的表扬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从而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心理安全素质。在利用表扬促进学生心理安全时,应注意:要具体,切忌空话套话;要形式多样,切忌程式化;要真心实意,切忌虚情假意;要及时,且要形成长效强化机制。  〔关键词〕表扬;高中学生;心理安全;以爱施教;积极心理学
期刊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深入中小学校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以“心理健康”系列图书产品为支撑的,联系国内相关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借助政府、教育局等管理部门的平台,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宣传和推广“心理健康”图书产品,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机制。至此,“心理健康”系列图书成为希望出版社重点打造的品牌项目,“产学研用”出版营销模式开始进入了实际探
期刊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    送她一轮明月  □ 陈淑英    有这样一则关于佛家宽容的故事,题目——宽恕别人的错误,往往能拯救他的灵魂!一位老禅师月夜散步归来,发现一个小偷在他的茅屋里东翻西找。他知道小偷不会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从容地走进屋里,对躲藏在门后的小偷说:“你走这么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说着随手脱下身上的僧袍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小偷一
期刊
〔关键词〕短程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方法    短程心理治疗(short-term psychotherapy )是美国现今较为流行的心理疗法,由前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主席、心理治疗研究学会主席加菲尔德(Sol L.Garfield)博士始创。其主要观点为:咨询要面向大众,应适应每个人的需要。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能够以更为建设性的态度处理未来的困难。作为咨询师,我们要尊重来访者的
期刊
〔关键词〕情绪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高一学生李某,女,16岁。这个女孩备受父母、祖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从小学到初三她始终是班里的“尖子生”,始终是出人头地的“干部”。考取高中后她在学习上比较努力,并且是班级的英语课代表,深得各科老师的喜爱。母亲是幼儿园的老师,为了能给女儿更多的照顾,十多年前就辞掉了工作,做了全职妈妈。妈妈生活的重心就是女儿,尤其关心女儿的学习。父
期刊
〔关键词〕优点轰炸;团体心理辅导;寝室;人际关系    一、开展“优点轰炸”活动的依据    据班主任和咨询老师的反映,来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问题三成以上是寝室人际关系。寝室人际关系是影响初次离家的中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寝室关系紧张导致的心理问题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发展,而人际关系紧张又是彼此不能接纳和欣赏,或者不善于表达和赞美造成的。因此引导中学生学会发现彼此的优点,接纳赞美他人,体会欣
期刊
〔关键词〕交流;异性;沟通    【活动理念】  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懂得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有一种叛逆的个性,处于半成熟与半幼稚的人生过渡期,既没有成年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又未摆脱儿童期那种直来直去满足需要的稚气和孩子气的处事心态,容易走入交往的误区。这一时期的学生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但又有很强的害羞心理,希望通过本次课中的心理游戏与心理分析找到学生与人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