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水画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进入元代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绘画理论都达到了成熟阶段,画家们更加随心所欲,创作题材更加自由。最具代表性的出现了元四家,本文旨在研究“元四家”之一倪瓒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元代;倪瓒;山水画
一、倪瓒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国家,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统一,也带来了哲学、艺术、文学等的繁荣。书画上,元代不像宋代那样设立画院,作品的样式和表现技法也不像宋代那样形式主义。元代的书画更加自由和抒情,作品更加写意,更加能够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家倪瓒就曾在自己的画中这样写道:“余之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这种写胸中之逸气,不求形似的艺术风格正是元代绘画的主要特征。
(二)个人经历
倪瓒出生于元代的后期,由于从小家境的富足使他产生了孤僻怪异、洁身自好的性格。但富裕的生活环境并没有使他成为一般的富家子弟那样游手好闲,而是使他养成了博览全书的好习惯。元代后期,因政治混乱,民族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使生活安逸的倪瓒没有了昔日的富裕,倪瓒的社会地位也随之逐渐走向没落。但从小家境优越的他,通常所接触的都是一些文人雅士,和尚道士交往慎密。尤其是道教人士,比如令他最为欣赏和崇拜的道教名人及画家黄公望。并且倪瓒本身也是信奉道教,因此道家思想对他影响巨大。由于道教的思想影响及自身爱洁如癖的性格,使他的作品更加萧疏幽朗,意境空阔萧索。在他的画作中一山一水都非常的简洁、明快,使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胸中之逸气。
二、倪瓒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一)构图
山水画经过五代及两宋的发展已经进入黄金时期因此进入元代,画家们则更加注重创新及改革。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就曾写道:“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倪瓒的构图是具有显著的可辩性,我们以《渔庄秋霁图》为例,此作品是倪瓒游历太湖时为朋友所创作,作品为倪瓒典型构图法之“两岸夹一水”式的构图形势。近处运用“折带皴”画一小小土坡,上面高矮矗立着几棵小树,寥寥几笔,把树的生命体征画的惟妙惟肖;中间是一片空白,实则是一片湖水;远处是低平山峦,意境深远。全画运用及其简单的笔墨,表现出了太湖风光,给读者一种空灵,寂静的自然美。倪瓒的构图倪瓒的画面总是那么的简洁,意境空灵,这就跟他个人的生存背景有關系了。倪瓒的构图还表现在他的题款上。从落款中可以获取作者创作的很多信息,落款的形式也很多样,大多会以诗或者词。倪瓒的山水画中也有一些落款,我们就拿他的代表作品《六君子图》和《渔庄秋霁图》来说。在《六君子图》中上面的落款为“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等出此纸,苦征余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由此可看出作者在落款中交代了创作的时间、地点、原由以及个人思想感情。并在落款中表达了自己对黄公望的崇拜之情。笔墨之间流露出自己的潇洒不羁的性情。
(二)意境之美
作画讲究意在笔先。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就提出作画贵在“立意”。而元代作为文人画的兴起的重要转折点。因此许多文人们更多的把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注入到绘画作品中。包括自己的身世、情感及生存环境等,都能通过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势,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宋代画家及美术理论家郭熙父子编著的《林泉高致集》中《画意》一篇中就介绍画家“人需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画者的内心情感对画意是有绝对作用的。就拿他的《六君子图》来说,此图是倪瓒艺术风格成熟时期所作,图中使用了倪瓒独有的“两岸夹一水式的构图方法。”画面前面用侧缝折笔画出山石。山石上长有六棵树,据考究六棵树分别为松树、柏树、樟树、楠树、槐树、榆树六种树。刘棵树宛如君子般屹立在土坡上。中间依然是空白;远处是平矮的土丘,使画面的绵延不断中间的留白亦是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倪瓒的山水画与其他画家不同之处就是他的作品大都运用及其简单的笔墨,表现出一种寂静空旷的环境,画面的景物并不多,却给人一种意境深远身临其境的感觉。近代黄宾虹曾在自己的画稿中这样写道:“或谓仲圭大有神气,子久特妙风格,叔明奄有前规,而三家未洗纵横习气,独云林古淡天然,米颠后一人而已。”画家由繁到简无时无刻不在抒写内心的失意与悲哀的感情。
三、倪瓒的山水画对后世影响
元代作为文人画发展的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而倪瓒又作为元代画坛的领军人物,在诗书、画、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被明清诸家纷纷效仿并加以创新。明沈周曾在《石田论画山水》中写道:“云林在胜国时,人品高逸……,至今传者,一纸百金。后虽有王舍人孟端学为之,力不能就简而致繁劲,亦自可爱。云林之画品,要自成家矣。”由此可知沈周对倪瓒是绝对的欣赏。
“清初六家”之一的王翚就曾写诗对倪瓒进行歌颂。到“清四僧”更是对倪瓒加以继承,其中弘仁直接师法倪瓒,所作山水亦是与倪瓒有异曲同工之妙。石涛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写道“倪高士有秋林图,余今写画,亦复有此,淋漓高下,各自性情。”然而倪瓒终究是倪瓒,他的艺术作品和他个人生活习性等各种条件孕育而成,因此在临摹中也会很难达到形神兼备。近代的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黄宾虹也曾在自己的画稿中这样写道:“宋画易摹,元画难摹。元人尤可学,独云林不可学。”
四、结语
综上所知,时代造就艺术家,每个艺术家都是时代的产物。倪瓒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的画之所以简洁淡远、萧疏冷寂。正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本身的生活习性所孕育。“笔墨当随时代”,因此,作为艺术工作者,应该与所处社会背景联系一起,创作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2]叶子.黄宾虹山水画稿[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3]陈博涵.元代诗学与书画艺术的观念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1.
[4]荣平.倪瓒与元代隐逸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5]刘璐.倪瓒山水画风格的格式塔分析-阿恩海姆角度的艺术审视[D].西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恩(1992.03-),男,汉族,吉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
关键词:元代;倪瓒;山水画
一、倪瓒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国家,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统一,也带来了哲学、艺术、文学等的繁荣。书画上,元代不像宋代那样设立画院,作品的样式和表现技法也不像宋代那样形式主义。元代的书画更加自由和抒情,作品更加写意,更加能够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家倪瓒就曾在自己的画中这样写道:“余之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这种写胸中之逸气,不求形似的艺术风格正是元代绘画的主要特征。
(二)个人经历
倪瓒出生于元代的后期,由于从小家境的富足使他产生了孤僻怪异、洁身自好的性格。但富裕的生活环境并没有使他成为一般的富家子弟那样游手好闲,而是使他养成了博览全书的好习惯。元代后期,因政治混乱,民族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使生活安逸的倪瓒没有了昔日的富裕,倪瓒的社会地位也随之逐渐走向没落。但从小家境优越的他,通常所接触的都是一些文人雅士,和尚道士交往慎密。尤其是道教人士,比如令他最为欣赏和崇拜的道教名人及画家黄公望。并且倪瓒本身也是信奉道教,因此道家思想对他影响巨大。由于道教的思想影响及自身爱洁如癖的性格,使他的作品更加萧疏幽朗,意境空阔萧索。在他的画作中一山一水都非常的简洁、明快,使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胸中之逸气。
二、倪瓒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一)构图
山水画经过五代及两宋的发展已经进入黄金时期因此进入元代,画家们则更加注重创新及改革。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就曾写道:“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倪瓒的构图是具有显著的可辩性,我们以《渔庄秋霁图》为例,此作品是倪瓒游历太湖时为朋友所创作,作品为倪瓒典型构图法之“两岸夹一水”式的构图形势。近处运用“折带皴”画一小小土坡,上面高矮矗立着几棵小树,寥寥几笔,把树的生命体征画的惟妙惟肖;中间是一片空白,实则是一片湖水;远处是低平山峦,意境深远。全画运用及其简单的笔墨,表现出了太湖风光,给读者一种空灵,寂静的自然美。倪瓒的构图倪瓒的画面总是那么的简洁,意境空灵,这就跟他个人的生存背景有關系了。倪瓒的构图还表现在他的题款上。从落款中可以获取作者创作的很多信息,落款的形式也很多样,大多会以诗或者词。倪瓒的山水画中也有一些落款,我们就拿他的代表作品《六君子图》和《渔庄秋霁图》来说。在《六君子图》中上面的落款为“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等出此纸,苦征余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由此可看出作者在落款中交代了创作的时间、地点、原由以及个人思想感情。并在落款中表达了自己对黄公望的崇拜之情。笔墨之间流露出自己的潇洒不羁的性情。
(二)意境之美
作画讲究意在笔先。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就提出作画贵在“立意”。而元代作为文人画的兴起的重要转折点。因此许多文人们更多的把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注入到绘画作品中。包括自己的身世、情感及生存环境等,都能通过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势,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宋代画家及美术理论家郭熙父子编著的《林泉高致集》中《画意》一篇中就介绍画家“人需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画者的内心情感对画意是有绝对作用的。就拿他的《六君子图》来说,此图是倪瓒艺术风格成熟时期所作,图中使用了倪瓒独有的“两岸夹一水式的构图方法。”画面前面用侧缝折笔画出山石。山石上长有六棵树,据考究六棵树分别为松树、柏树、樟树、楠树、槐树、榆树六种树。刘棵树宛如君子般屹立在土坡上。中间依然是空白;远处是平矮的土丘,使画面的绵延不断中间的留白亦是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倪瓒的山水画与其他画家不同之处就是他的作品大都运用及其简单的笔墨,表现出一种寂静空旷的环境,画面的景物并不多,却给人一种意境深远身临其境的感觉。近代黄宾虹曾在自己的画稿中这样写道:“或谓仲圭大有神气,子久特妙风格,叔明奄有前规,而三家未洗纵横习气,独云林古淡天然,米颠后一人而已。”画家由繁到简无时无刻不在抒写内心的失意与悲哀的感情。
三、倪瓒的山水画对后世影响
元代作为文人画发展的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而倪瓒又作为元代画坛的领军人物,在诗书、画、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被明清诸家纷纷效仿并加以创新。明沈周曾在《石田论画山水》中写道:“云林在胜国时,人品高逸……,至今传者,一纸百金。后虽有王舍人孟端学为之,力不能就简而致繁劲,亦自可爱。云林之画品,要自成家矣。”由此可知沈周对倪瓒是绝对的欣赏。
“清初六家”之一的王翚就曾写诗对倪瓒进行歌颂。到“清四僧”更是对倪瓒加以继承,其中弘仁直接师法倪瓒,所作山水亦是与倪瓒有异曲同工之妙。石涛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写道“倪高士有秋林图,余今写画,亦复有此,淋漓高下,各自性情。”然而倪瓒终究是倪瓒,他的艺术作品和他个人生活习性等各种条件孕育而成,因此在临摹中也会很难达到形神兼备。近代的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黄宾虹也曾在自己的画稿中这样写道:“宋画易摹,元画难摹。元人尤可学,独云林不可学。”
四、结语
综上所知,时代造就艺术家,每个艺术家都是时代的产物。倪瓒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的画之所以简洁淡远、萧疏冷寂。正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本身的生活习性所孕育。“笔墨当随时代”,因此,作为艺术工作者,应该与所处社会背景联系一起,创作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2]叶子.黄宾虹山水画稿[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3]陈博涵.元代诗学与书画艺术的观念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1.
[4]荣平.倪瓒与元代隐逸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5]刘璐.倪瓒山水画风格的格式塔分析-阿恩海姆角度的艺术审视[D].西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恩(1992.03-),男,汉族,吉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