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水间、化妆室里总有些兴高采烈的Gossip Lady在交换公开或小道的消息,最后肯定少不了一句“别告诉其他人”。到底谁爱传八卦,谁总成为八卦磁石,应该如何和这些八卦女郎和睦相处呢?
半年前被提升为客户副总监的Melani感到“那些电视剧中才会发生的情节,最近正在我身边上演”。不知何时起,整个公司都在传言她与担任客户总监职务的James关系暧昧,证据是“某个周四下午有人看到他们一同出现在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公司极力争取的一位外国客户恰好来到本市,下榻于这家酒店,因为他行程安排得很满,我们说服他给我们半小时,前去那里拜访他。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谁愿意被无中生有的八卦影响大好前途?但如果没有八卦,我们又如何了解别人的看法呢?
不可不知的八卦定理
谁都知道,小道消息不靠谱。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在私底下打听或交换诸如“谁要跳槽了,谁和谁的关系暧昧。谁和老板有矛盾,谁要离婚了”之类的花边新闻;在他们看来,那些拥有“圈内”信息的人,才是圈内拥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人,因为谁都愿意与掌握内幕消息的人套近乎。
Gossip,即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传播的有关他人信息的闲谈或绯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将流言飞(闲)语俗称为“八卦’。“小道消息”,言下之意,就是指内容未经官方(当事人)证实的、道听途说的,并经由流言传播开来的信息。
定理1:和一位以上的同事成为亲密朋友,你的所有缺点与隐私将在办公室内公开,和一位以下的同事成为亲密朋友,所有人都会对你的缺点与隐私感兴趣。
定理2:如果一件事成为秘密,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被人知道;如果一个秘密所有人都知道,你必须说不知道;同理,如果一个秘密所有人都说不知道,则可以推断,所有人都知道。
定理3:通过流言传播信息的速度极快,“在事实穿上鞋之前,谎言已跑完了半个地球。”
谁是“八卦磁铁”
热播剧《潜伏》传达了一种观点交流也是一种武器,要想在职场驾驭万年船,了解自己是不是经常成为Gosslp的靶子非常必要。
职场红人躲不过。无论是大环境中的公众人物,还是小环境中的“红人”,“高高在上”就容易被瞄准。原因有二一是嫉妒心理,就像案例中的Melani,升职过快让其他竞争者心有不甘,抓住机会制造了一起绯闻:二是炫耀心理,与“红人”扯上关系,时不时地爆点料,也能获得他人的关注。
Office菜鸟易攻陷。为了融入群体,开始借传、听八卦营造气氛可能是必经之路。虽然与八卦女郎同处一个层级,但过浅或过深地踩入陌生领域的八卦阵中,最后肯定是牺牲品。
不拘小节漏洞多。大大咧咧、口无遮拦、“出格”举动不断的职场人,不断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新话题产生,总能够招致流言缠身也在情理之中。
当心八卦雷区
在职场上,你总有机会听到秘密,不用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告知别人“我知道了”,更别去参与评论。你的任何言论举动,都可以引发一系列的后果。有哪些事故高发的言论雷区呢?
评价上司。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职场大忌。即便你全然说好,也难免带给别人谄媚的感觉,若说缺点,则很可能让上司记在心里。关于上司的评价,你最多提及非常细微而且无伤大雅的缺失,绝不可当面讨论。
职场目标。每个人的职场目标放在心里好过挂在嘴上。如果恰恰这个目标与他人的背道而驰,结局可想而知。
提及朋友。不管是好事或坏事都别提,你很难推论出,究竟什么事情可归结于好,什么可归结于坏。你更难明了朋友和老板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瓜葛。
和八卦保持点距离
活在当下这样信息量爆炸的社会,拥有更多的信息似乎就意味着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于是乎,公司员工的隐私、业务的变动、管理的措施等等,都成为员工争抢的谈资,而能获得第一手谈资的员工,则在许多人心中成了“消息灵通人士”。
我承认,在职场中“八卦”和“流言”是无法根本避免的一种客观存在。我自己的处理方式是一直努力与之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关于“流言”的效应我更愿意称之为“双刃剑”,它的正面效应例如提供更充裕的准备时间,映射出一些潜在的问题或危机,拉近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是,它的负面力量有可能是毁灭性的,例如诋毁个人名誉或信用、侵犯个人隐私、泄露公司机密、动摇团队凝聚力等。
很难提供一个分辨“流言”价值的统一标准,因为身处“流言”之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判断“流言”价值的个人标准。我认为“流言”价值的判断与个人的道德标准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我个人更倾向于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发掘“流言”的价值,正如我刚才所讲到的“双刃剑”的积极面。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流言”的传播和制造者,因为有时候这取决于倾听你说话的那个人,而不是你自己本身。所以在确定对待传言的同事或者下属的态度之前,需要对传言的同事或下属的动机进行判断。如果动机是恶意的或者有侵犯性的,那就应当积极指出、制止,并提供正面的建议。
因为我并不是一个鼓励“流言”的人,所以我从“流言”中直接获得有效信息的经验非常有限。有印象的是同事之间对于团队氛围的一些反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言”,但是这种对于团队气势不够高涨,沟通不够顺畅的反馈让我对于团队之前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回顾,并作出了一定的调整,比较及时地挽回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氛围。
最没价值的“流言”应该是关于个人隐私的话题。职场始终应当是一个讲求专业性的场所,对于个人的话题,尤其是那些当事人不愿公开或触碰的话题,还是留给当事人,留在工作之外会好一些。
职场八卦本无禁区
我在《浮沉》这部小说中写到过“职场八卦”。女主角乔莉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那个虚构知名外企中,有无数职场小道消息在以八卦的方式广为流传,其中的很多信息甚至令她觉得匪夷所思、难以消化。
在我看来,“职场八卦”是一个并不简单但又普遍存在的东西,它其实就是人性的一个部分,也不可能凭空消失。一方面,八卦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润滑剂,职场中也不例外,如果大家都棱角分明,那么就可能会很难相处和协作,这是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八卦有时候是带有针对性的,那就一定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处理器”。因为你不断在接受和发送各种有用的、无用的信息,是否能够很好地应对,就要看你有没有一个好的“处理程序”,能否很好地分 析、过滤:有一些你只需要“左耳入、右耳出”就可以了,不要让它去“占用内存”或者“影响系统运转速度”,有一些无伤大雅的,你可以利用它去融洽气氛,发挥它的人际关系润滑作用。这个信息的外衣既然只是“流言”、“八卦”,那么保留很多在脑袋里只会让自己不堪负荷。
作为一个职场人,我对八卦、流言有这么一个原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不会拒绝去听,因为那也是一种收集信息的方法,所以听得越多掌握到的信息也就越多。关键在于,听到的八卦只能是一种参考信息,而不是判断标准、决定因素。标准还应该是由时间去证明的,也是要有别人能够看到的表现,最终是由每个人自己去把握的,八卦不可能左右大局。
职场八卦没有什么“禁区”,就是各种话题比如薪资啊、男女关系啊、跳槽升迁啊……都未必能够对人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我觉得最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件不是事实的事情,人人都那样说、那样认定,变成有针对性的八卦,那就很难控制,产生的杀伤力也很大。如果真的出现这种严重的情况,就必须进行“危机公关”了。
虽然我们说流言就像泡沫,经不起时间和真相的考验,但是不应该抱隐忍的态度,不能等着“日久见人心”,而要正面应对。只有流言那一种声音的时候,你再去辩解澄清,就很难被听到和接受了。
找出身边的八卦女郎
想知道自己身边有没有隐藏着的职场Gossip Queen,不用去专攻心理学和行为学,除了学者们带来的实用畅销书以及各色描写生动的职场小说可供研读之外,还有些简单实用的分辨技巧。
手机吊饰是很好的线索。吊饰复杂的人,通常朋友很多,她们是属于怕寂寞、喜欢热闹的类型。没有配手机吊饰,即使有也式样简单的人,则不大喜欢一群人在一起吵吵嚷嚷,也不大重视表面的交友关系,只与少数能真正交心的人长久交往。
说话方式是最重要的标志。如果刚刚认识,对方就开始不停跟你闲扯聊天,她可能是性格喜欢关心别人,偶尔会传播些小八卦;如果只是客套寒喧几句就切入正题,就是工作时心无旁骛、远离八卦的人。
对视与否证明着话语内容的真实性。撒谎时人们会把脸(下巴)转向另一边,以躲开注视的目光。撒谎后则往往有眼神交流,判断谎言是否被接受。
尽管美剧《Lie to me》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谈话时平均每10分钟要说3个谎”,但不建议大家用“测谎”心态与人交往,毕竟真诚善良才是职场的主流。
推荐图书:(由左至右)《破译身体语言密码》新世界出版社29.80元;《看谁在说谎》朝华出版社28.00元:《无条件信任的力量》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4.80元
半年前被提升为客户副总监的Melani感到“那些电视剧中才会发生的情节,最近正在我身边上演”。不知何时起,整个公司都在传言她与担任客户总监职务的James关系暧昧,证据是“某个周四下午有人看到他们一同出现在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公司极力争取的一位外国客户恰好来到本市,下榻于这家酒店,因为他行程安排得很满,我们说服他给我们半小时,前去那里拜访他。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谁愿意被无中生有的八卦影响大好前途?但如果没有八卦,我们又如何了解别人的看法呢?
不可不知的八卦定理
谁都知道,小道消息不靠谱。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在私底下打听或交换诸如“谁要跳槽了,谁和谁的关系暧昧。谁和老板有矛盾,谁要离婚了”之类的花边新闻;在他们看来,那些拥有“圈内”信息的人,才是圈内拥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人,因为谁都愿意与掌握内幕消息的人套近乎。
Gossip,即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传播的有关他人信息的闲谈或绯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将流言飞(闲)语俗称为“八卦’。“小道消息”,言下之意,就是指内容未经官方(当事人)证实的、道听途说的,并经由流言传播开来的信息。
定理1:和一位以上的同事成为亲密朋友,你的所有缺点与隐私将在办公室内公开,和一位以下的同事成为亲密朋友,所有人都会对你的缺点与隐私感兴趣。
定理2:如果一件事成为秘密,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被人知道;如果一个秘密所有人都知道,你必须说不知道;同理,如果一个秘密所有人都说不知道,则可以推断,所有人都知道。
定理3:通过流言传播信息的速度极快,“在事实穿上鞋之前,谎言已跑完了半个地球。”
谁是“八卦磁铁”
热播剧《潜伏》传达了一种观点交流也是一种武器,要想在职场驾驭万年船,了解自己是不是经常成为Gosslp的靶子非常必要。
职场红人躲不过。无论是大环境中的公众人物,还是小环境中的“红人”,“高高在上”就容易被瞄准。原因有二一是嫉妒心理,就像案例中的Melani,升职过快让其他竞争者心有不甘,抓住机会制造了一起绯闻:二是炫耀心理,与“红人”扯上关系,时不时地爆点料,也能获得他人的关注。
Office菜鸟易攻陷。为了融入群体,开始借传、听八卦营造气氛可能是必经之路。虽然与八卦女郎同处一个层级,但过浅或过深地踩入陌生领域的八卦阵中,最后肯定是牺牲品。
不拘小节漏洞多。大大咧咧、口无遮拦、“出格”举动不断的职场人,不断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新话题产生,总能够招致流言缠身也在情理之中。
当心八卦雷区
在职场上,你总有机会听到秘密,不用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告知别人“我知道了”,更别去参与评论。你的任何言论举动,都可以引发一系列的后果。有哪些事故高发的言论雷区呢?
评价上司。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职场大忌。即便你全然说好,也难免带给别人谄媚的感觉,若说缺点,则很可能让上司记在心里。关于上司的评价,你最多提及非常细微而且无伤大雅的缺失,绝不可当面讨论。
职场目标。每个人的职场目标放在心里好过挂在嘴上。如果恰恰这个目标与他人的背道而驰,结局可想而知。
提及朋友。不管是好事或坏事都别提,你很难推论出,究竟什么事情可归结于好,什么可归结于坏。你更难明了朋友和老板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瓜葛。
和八卦保持点距离
活在当下这样信息量爆炸的社会,拥有更多的信息似乎就意味着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于是乎,公司员工的隐私、业务的变动、管理的措施等等,都成为员工争抢的谈资,而能获得第一手谈资的员工,则在许多人心中成了“消息灵通人士”。
我承认,在职场中“八卦”和“流言”是无法根本避免的一种客观存在。我自己的处理方式是一直努力与之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关于“流言”的效应我更愿意称之为“双刃剑”,它的正面效应例如提供更充裕的准备时间,映射出一些潜在的问题或危机,拉近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是,它的负面力量有可能是毁灭性的,例如诋毁个人名誉或信用、侵犯个人隐私、泄露公司机密、动摇团队凝聚力等。
很难提供一个分辨“流言”价值的统一标准,因为身处“流言”之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判断“流言”价值的个人标准。我认为“流言”价值的判断与个人的道德标准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我个人更倾向于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发掘“流言”的价值,正如我刚才所讲到的“双刃剑”的积极面。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流言”的传播和制造者,因为有时候这取决于倾听你说话的那个人,而不是你自己本身。所以在确定对待传言的同事或者下属的态度之前,需要对传言的同事或下属的动机进行判断。如果动机是恶意的或者有侵犯性的,那就应当积极指出、制止,并提供正面的建议。
因为我并不是一个鼓励“流言”的人,所以我从“流言”中直接获得有效信息的经验非常有限。有印象的是同事之间对于团队氛围的一些反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言”,但是这种对于团队气势不够高涨,沟通不够顺畅的反馈让我对于团队之前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回顾,并作出了一定的调整,比较及时地挽回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氛围。
最没价值的“流言”应该是关于个人隐私的话题。职场始终应当是一个讲求专业性的场所,对于个人的话题,尤其是那些当事人不愿公开或触碰的话题,还是留给当事人,留在工作之外会好一些。
职场八卦本无禁区
我在《浮沉》这部小说中写到过“职场八卦”。女主角乔莉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那个虚构知名外企中,有无数职场小道消息在以八卦的方式广为流传,其中的很多信息甚至令她觉得匪夷所思、难以消化。
在我看来,“职场八卦”是一个并不简单但又普遍存在的东西,它其实就是人性的一个部分,也不可能凭空消失。一方面,八卦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润滑剂,职场中也不例外,如果大家都棱角分明,那么就可能会很难相处和协作,这是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八卦有时候是带有针对性的,那就一定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处理器”。因为你不断在接受和发送各种有用的、无用的信息,是否能够很好地应对,就要看你有没有一个好的“处理程序”,能否很好地分 析、过滤:有一些你只需要“左耳入、右耳出”就可以了,不要让它去“占用内存”或者“影响系统运转速度”,有一些无伤大雅的,你可以利用它去融洽气氛,发挥它的人际关系润滑作用。这个信息的外衣既然只是“流言”、“八卦”,那么保留很多在脑袋里只会让自己不堪负荷。
作为一个职场人,我对八卦、流言有这么一个原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不会拒绝去听,因为那也是一种收集信息的方法,所以听得越多掌握到的信息也就越多。关键在于,听到的八卦只能是一种参考信息,而不是判断标准、决定因素。标准还应该是由时间去证明的,也是要有别人能够看到的表现,最终是由每个人自己去把握的,八卦不可能左右大局。
职场八卦没有什么“禁区”,就是各种话题比如薪资啊、男女关系啊、跳槽升迁啊……都未必能够对人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我觉得最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件不是事实的事情,人人都那样说、那样认定,变成有针对性的八卦,那就很难控制,产生的杀伤力也很大。如果真的出现这种严重的情况,就必须进行“危机公关”了。
虽然我们说流言就像泡沫,经不起时间和真相的考验,但是不应该抱隐忍的态度,不能等着“日久见人心”,而要正面应对。只有流言那一种声音的时候,你再去辩解澄清,就很难被听到和接受了。
找出身边的八卦女郎
想知道自己身边有没有隐藏着的职场Gossip Queen,不用去专攻心理学和行为学,除了学者们带来的实用畅销书以及各色描写生动的职场小说可供研读之外,还有些简单实用的分辨技巧。
手机吊饰是很好的线索。吊饰复杂的人,通常朋友很多,她们是属于怕寂寞、喜欢热闹的类型。没有配手机吊饰,即使有也式样简单的人,则不大喜欢一群人在一起吵吵嚷嚷,也不大重视表面的交友关系,只与少数能真正交心的人长久交往。
说话方式是最重要的标志。如果刚刚认识,对方就开始不停跟你闲扯聊天,她可能是性格喜欢关心别人,偶尔会传播些小八卦;如果只是客套寒喧几句就切入正题,就是工作时心无旁骛、远离八卦的人。
对视与否证明着话语内容的真实性。撒谎时人们会把脸(下巴)转向另一边,以躲开注视的目光。撒谎后则往往有眼神交流,判断谎言是否被接受。
尽管美剧《Lie to me》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谈话时平均每10分钟要说3个谎”,但不建议大家用“测谎”心态与人交往,毕竟真诚善良才是职场的主流。
推荐图书:(由左至右)《破译身体语言密码》新世界出版社29.80元;《看谁在说谎》朝华出版社28.00元:《无条件信任的力量》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4.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