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及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中职学校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样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我校的体育课程标准是从新课改开始实施以来,笔者和其他体育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观念,选择、更新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在体育课教学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足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出示足球后,我们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足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
二、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一) 以学生的生活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活动会令学生感到乏味。
(二)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紧迫中锻炼。
适当的紧张气氛会使学生有紧迫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锻炼活动。例如接力比赛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团结性;创设危险情境,如台阶游戏设计成《消防员抢险》活动,让学生在警报声响起后紧急救火抢救物资的情境中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会让学生在紧迫感中努力完成锻炼活动,提高活动的坚持性。
(三)合理运用各种语言进行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某某同学的表演,他做得真棒!”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当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常识和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这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跨栏教学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鼓励、保护学生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勇敢、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的优良品质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教材的活动难度要求已明显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例如传统教材中,学生的平衡练习是在宽15-20厘米,高20-35厘米的平衡木上走。而实践证明,这种要求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已不是件困难的事情,这样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发展,更为可惜的是错过了培养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只有活动难度适当,安全措施完善,学生们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度,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极为有益的。
五、场地器材巧妙设计,自编自制体育器械
在体育活动设计中,我们大胆地在传统教学的器材上作出突破、发展。在器材的选择上注意就地取村、一物多玩,以此丰富活动内容。同时也注意到废旧物品的利用,如旧轮胎、废篮球、旧报纸、空酸奶盒等。这在环保意识日趋强烈的今天乃至资源日益匮乏的将来都是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东县惠东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中职学校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样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我校的体育课程标准是从新课改开始实施以来,笔者和其他体育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观念,选择、更新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在体育课教学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足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出示足球后,我们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足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
二、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一) 以学生的生活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活动会令学生感到乏味。
(二)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紧迫中锻炼。
适当的紧张气氛会使学生有紧迫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锻炼活动。例如接力比赛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团结性;创设危险情境,如台阶游戏设计成《消防员抢险》活动,让学生在警报声响起后紧急救火抢救物资的情境中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会让学生在紧迫感中努力完成锻炼活动,提高活动的坚持性。
(三)合理运用各种语言进行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某某同学的表演,他做得真棒!”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当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常识和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这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跨栏教学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鼓励、保护学生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勇敢、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的优良品质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教材的活动难度要求已明显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例如传统教材中,学生的平衡练习是在宽15-20厘米,高20-35厘米的平衡木上走。而实践证明,这种要求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已不是件困难的事情,这样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发展,更为可惜的是错过了培养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只有活动难度适当,安全措施完善,学生们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度,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极为有益的。
五、场地器材巧妙设计,自编自制体育器械
在体育活动设计中,我们大胆地在传统教学的器材上作出突破、发展。在器材的选择上注意就地取村、一物多玩,以此丰富活动内容。同时也注意到废旧物品的利用,如旧轮胎、废篮球、旧报纸、空酸奶盒等。这在环保意识日趋强烈的今天乃至资源日益匮乏的将来都是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东县惠东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