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志丹县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水资源状况的分析,提出水资源管理保护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利用
志丹县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利用和管理,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抗旱排涝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全县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情况
志丹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自然条件比较艰苦,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据1976年解放军724部队完成的勘测资料显示,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500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703万立方米、地下水6027万立方米(二者重复量为5727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945.73万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为524.5毫米,境内三大主要河流平均年径流量为29821万立方米,其中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4.1—67.7%。全县现有深层水源井758口(其中工业用水水源井464口,年开采地下水1354.9万立方米,农业和人畜饮用水源井294口,年开采地下水104.8万立方米,)浅层水源井(浅机井)108口,土井4578眼,小高抽供水工程45处,自流引水工程7处,水窖供水工程194处。目前,志丹县城共有人饮水源井6口,年供水量180万立方米,供水人口4.8万人,自来水普及率为93%;各乡镇共有人饮水源井13口、供水站10处,年供水量685.5万立方米,供水人口近6万人。2009年建成并投用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处,近期日处理能力为6000立方米,可满足4万居民日常使用要求,到2020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2000立方米,可满足8万居民日常使用要求。全县境内现有石油开采企业8家,共有油井12413口,年生产原油450万吨,生产污水308.4万吨;各采油企业共建成污水处理回注站37处,年收集处理回注(回灌)污水371.57万立方米,回注(回灌)深度在1400-2200米之间,污水回注(回灌)率100%。
二、水資源保护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多年来,志丹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坚持把水资源保护利用作为发展之基、民生之首,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开展水资源管理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全县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和连续多年无序开采可能造成的水资源破坏、污染现状,县委、县政府站在维护广大群众长远利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科技之春”等重要节会,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宣传单、横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水资源管理、保护、利用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切实增强全民爱水、节水、护水意识,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关注度逐年提高,营造出了全社会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浓厚氛围。
(二)积极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为确保全县水资源有序开发、永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县政府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急切期待,组织水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一线,对全县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认真研判,并于2008年出资45万元,聘请陕西秦安河流研究所编制了《志丹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012年投资近1000万元对全县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勘测论证,并将形成勘测论证报告,进一步确立了“畜往天上水、利用地表水、开发地下水”的水资源立体开发思路,为全面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逐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成为了近几年全县持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以及加快水保生态治理的行动纲领。
(三)切实加强水资源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按照《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及水源保护相关规定,县水务和环保部门坚决推行饮用水水源三级保护机制,在王瑶水库及全县所有水源井及水源保护区设立了明显的保护标志,对保护区内有排污可能的生产企业和生产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于此同时,水务部门还采取“五看、五查、五落实”的办法,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审查审批等各项管理规定,积极推行了取用水许可制度,切实规范各类取用水审批管理行为,全县水资源管理保护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特别是石油企业随意取用地下水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2006年以来,全县石油企业共新打深水井464口,履行审批手续276口,审批率达到59.48%。
(四)不断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一是切实加强水政监察,严厉打击违规取水行为。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查处违法开采地下水案件11起,仅今年就查处长庆采油一厂等单位或个人违法取水案件4起,维护了水法规权威,增强了全社会依法治水意识。二是开展了以杏子河流域为重点的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停止了可能造成王瑶水库污染的一切项目的审批,督促流域内石油开采企业全面加固、维修或更换了输油管线,查出乱倾乱倒生活污水、垃圾等违法案件15起,罚款40余万元。三是全面加强对境内石油企业打井过程的监管,切实规范打井作业中岩浆、泥浆处理行为,两年查处因违法违规操作造成环境污染的打井队326家,限期整改55家,罚款800多万元。四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全面加强项目环评工作。今年以来,共发放各类临时排污许可证1269个,收缴排污费2889.8万元;查处违反环评规定案件10起,罚款172.5万元。
(五)高度重视水资源动态监测。县水务部门重点对城镇现有水源井的水位、水量及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县自来水厂对所供自来水每天检测一次8项常规指标,每半月检测一次21项常规指标。县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每月或每半年对县城和小城镇水样进行一次水质安全分析。长期的检测结果表明,县城6口水源井和各乡镇小城镇水源井水质目前保持稳定,全县城镇供水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县环保部门于2007年成立了环境监测站,并于今年9月取得了相关资质,涵盖三大类28项指标的监测工作已陆续启动。目前对洛河志丹段地表水水质每两月监测一次,对杏子河、周河地表水水质每季度监测一次,对永宁采油厂野山联合站、西区采油厂寨子洼联合站及县城污水处理厂水质每月监测一次,为加强全县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六)努力提高水务执法能力。为有效管理好水资源,坚决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县水务和环保部门本着“依法、公正、及时、准确”的原则,积极配合,紧密协作,探索建立了定期巡查制度、举报奖励制度和水务执法检查报告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同时,各部门单位坚持从水务执法队伍建设入手,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辦法,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水行政执法和水环境保护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全县水务执法队伍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水务执法能力不断增强,基本适应了全县水务执法工作需要。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低,目前全县城镇供水主要以开采地下水为主。虽然,近年来全县城镇用水整体上供应有序,未出现供水紧缺和饮水不安全现象,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水资源底子不清,开发利用规划相对滞后。由于我县目前使用的水资源基础数据为上世纪七十年代部队勘测数据,时隔三十多年后,水资源变化非常大,2008年制定的《志丹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存在先天性缺陷,科学性、操作性不强。二是地下水超采严重,志丹县是延安市石油主产县之一,境内石油年开采量连年保持在400万吨以上。由于石油企业开采地下水进行承压回注,造成了大量优质水资源浪费,地下水资源结构也遭到破坏,造成的后果目前尚无法评估,但部分地方地下水水位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两年来,个别小城镇和新农村出现了饮用水源因水位下降而吊空的现象。三是环境污染导致水质下降。由于全县现有水环境监测手段和技术落后,对水污染的监管相对乏力,导致可能发生的地下水污染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置,县内一些采油区群众的饮用水多项检测指标已经超标。如旦八镇王湾村2005年修建的水源井,因井水变味而受到质疑,后经省防疫站检测化验,该水源井水质受到石油开采污染,不能继续饮用。四是水资源管理和审批程序不规范。全县境内石油企业的取用水行为,目前由市水务部门审批,县上对此管理脱节,加之县上才刚成立地下水开采的专门监管机构,长效管理机制还未形成,地下水随意开采现象屡禁不止,造成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流失或破坏。五是供水管理系统不健全。全县大部分乡镇和农村供水由乡镇、村委会或者个人管理,由于产权不清、体制不顺、经费不足、管理不严、业务不精等原因,致使乡镇饮用水多数没有按时送检水样,广大群众用水安全得不到全面保障。六是县城供水设施存在一定隐患。目前,县城6口水源井基本上还能够正常供水,但最初的3口水源井因建成时间早、设计规模小,加之部分管道老化后更换难度大,因此,县城供水设施目前存在一定隐患,问题已经显现。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今后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迅速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配合省市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有关专家,尽快启动全县水资源调研论证工作,准确掌握全县目前的水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科学制订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为子孙后代的长远生计负责。要切实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约束力,尽快将水资源专项规划整体融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建立和不断规范水资源管理审批制度,全面启动重点项目建设水环境评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由开采地下水向利用地表水转变。根据“十二五”规划,县上计划2015年前在县城周围新建5口水源井,以满足县城人口持续增长的需要。新建水源井项目现已通过专家论证,开始进入征地阶段。但要精心组织好项目实施工作,争取早日建成投用。与此同时,还应在有条件的西武沟和黄地台建设年供水量在100万立方米左右的地表水源骨干工程2处,加快利用地表水步伐,以缓解地下水超采的问题。
(三)切实加强水环境污染监管。针对全县石油企业超采地下水和可能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要加大地下水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工业企业取用地下水动态管理,严厉打击违规取水和污染水环境行为,确保水资源安全。同时,要通过“堵疏结合”的办法,不断加强对各类企业排污行为监管,引导石油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提高污水处理回注和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实现零排放,杜绝水污染。
(四)努力构建县乡村三级供水管理体系。针对目前乡村两级供水管理不规范、水质监测不到位等问题,县上应尽快建立县乡村三级供水管理网络,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实行统一管理,确保广大群众用上安全水、放心水。
(五)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办法,全面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广节水器具,积极推行中水循环利用,努力创建一批节水型机关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小区、节水型家庭,加大对节水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节水、护水意识。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利用
志丹县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利用和管理,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抗旱排涝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全县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情况
志丹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自然条件比较艰苦,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据1976年解放军724部队完成的勘测资料显示,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500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703万立方米、地下水6027万立方米(二者重复量为5727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945.73万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为524.5毫米,境内三大主要河流平均年径流量为29821万立方米,其中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4.1—67.7%。全县现有深层水源井758口(其中工业用水水源井464口,年开采地下水1354.9万立方米,农业和人畜饮用水源井294口,年开采地下水104.8万立方米,)浅层水源井(浅机井)108口,土井4578眼,小高抽供水工程45处,自流引水工程7处,水窖供水工程194处。目前,志丹县城共有人饮水源井6口,年供水量180万立方米,供水人口4.8万人,自来水普及率为93%;各乡镇共有人饮水源井13口、供水站10处,年供水量685.5万立方米,供水人口近6万人。2009年建成并投用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处,近期日处理能力为6000立方米,可满足4万居民日常使用要求,到2020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2000立方米,可满足8万居民日常使用要求。全县境内现有石油开采企业8家,共有油井12413口,年生产原油450万吨,生产污水308.4万吨;各采油企业共建成污水处理回注站37处,年收集处理回注(回灌)污水371.57万立方米,回注(回灌)深度在1400-2200米之间,污水回注(回灌)率100%。
二、水資源保护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多年来,志丹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坚持把水资源保护利用作为发展之基、民生之首,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开展水资源管理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全县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和连续多年无序开采可能造成的水资源破坏、污染现状,县委、县政府站在维护广大群众长远利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科技之春”等重要节会,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宣传单、横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水资源管理、保护、利用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切实增强全民爱水、节水、护水意识,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关注度逐年提高,营造出了全社会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浓厚氛围。
(二)积极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为确保全县水资源有序开发、永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县政府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急切期待,组织水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一线,对全县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认真研判,并于2008年出资45万元,聘请陕西秦安河流研究所编制了《志丹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012年投资近1000万元对全县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勘测论证,并将形成勘测论证报告,进一步确立了“畜往天上水、利用地表水、开发地下水”的水资源立体开发思路,为全面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逐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成为了近几年全县持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以及加快水保生态治理的行动纲领。
(三)切实加强水资源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按照《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及水源保护相关规定,县水务和环保部门坚决推行饮用水水源三级保护机制,在王瑶水库及全县所有水源井及水源保护区设立了明显的保护标志,对保护区内有排污可能的生产企业和生产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于此同时,水务部门还采取“五看、五查、五落实”的办法,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审查审批等各项管理规定,积极推行了取用水许可制度,切实规范各类取用水审批管理行为,全县水资源管理保护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特别是石油企业随意取用地下水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2006年以来,全县石油企业共新打深水井464口,履行审批手续276口,审批率达到59.48%。
(四)不断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一是切实加强水政监察,严厉打击违规取水行为。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查处违法开采地下水案件11起,仅今年就查处长庆采油一厂等单位或个人违法取水案件4起,维护了水法规权威,增强了全社会依法治水意识。二是开展了以杏子河流域为重点的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停止了可能造成王瑶水库污染的一切项目的审批,督促流域内石油开采企业全面加固、维修或更换了输油管线,查出乱倾乱倒生活污水、垃圾等违法案件15起,罚款40余万元。三是全面加强对境内石油企业打井过程的监管,切实规范打井作业中岩浆、泥浆处理行为,两年查处因违法违规操作造成环境污染的打井队326家,限期整改55家,罚款800多万元。四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全面加强项目环评工作。今年以来,共发放各类临时排污许可证1269个,收缴排污费2889.8万元;查处违反环评规定案件10起,罚款172.5万元。
(五)高度重视水资源动态监测。县水务部门重点对城镇现有水源井的水位、水量及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县自来水厂对所供自来水每天检测一次8项常规指标,每半月检测一次21项常规指标。县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每月或每半年对县城和小城镇水样进行一次水质安全分析。长期的检测结果表明,县城6口水源井和各乡镇小城镇水源井水质目前保持稳定,全县城镇供水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县环保部门于2007年成立了环境监测站,并于今年9月取得了相关资质,涵盖三大类28项指标的监测工作已陆续启动。目前对洛河志丹段地表水水质每两月监测一次,对杏子河、周河地表水水质每季度监测一次,对永宁采油厂野山联合站、西区采油厂寨子洼联合站及县城污水处理厂水质每月监测一次,为加强全县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六)努力提高水务执法能力。为有效管理好水资源,坚决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县水务和环保部门本着“依法、公正、及时、准确”的原则,积极配合,紧密协作,探索建立了定期巡查制度、举报奖励制度和水务执法检查报告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同时,各部门单位坚持从水务执法队伍建设入手,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辦法,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水行政执法和水环境保护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全县水务执法队伍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水务执法能力不断增强,基本适应了全县水务执法工作需要。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低,目前全县城镇供水主要以开采地下水为主。虽然,近年来全县城镇用水整体上供应有序,未出现供水紧缺和饮水不安全现象,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水资源底子不清,开发利用规划相对滞后。由于我县目前使用的水资源基础数据为上世纪七十年代部队勘测数据,时隔三十多年后,水资源变化非常大,2008年制定的《志丹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存在先天性缺陷,科学性、操作性不强。二是地下水超采严重,志丹县是延安市石油主产县之一,境内石油年开采量连年保持在400万吨以上。由于石油企业开采地下水进行承压回注,造成了大量优质水资源浪费,地下水资源结构也遭到破坏,造成的后果目前尚无法评估,但部分地方地下水水位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两年来,个别小城镇和新农村出现了饮用水源因水位下降而吊空的现象。三是环境污染导致水质下降。由于全县现有水环境监测手段和技术落后,对水污染的监管相对乏力,导致可能发生的地下水污染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置,县内一些采油区群众的饮用水多项检测指标已经超标。如旦八镇王湾村2005年修建的水源井,因井水变味而受到质疑,后经省防疫站检测化验,该水源井水质受到石油开采污染,不能继续饮用。四是水资源管理和审批程序不规范。全县境内石油企业的取用水行为,目前由市水务部门审批,县上对此管理脱节,加之县上才刚成立地下水开采的专门监管机构,长效管理机制还未形成,地下水随意开采现象屡禁不止,造成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流失或破坏。五是供水管理系统不健全。全县大部分乡镇和农村供水由乡镇、村委会或者个人管理,由于产权不清、体制不顺、经费不足、管理不严、业务不精等原因,致使乡镇饮用水多数没有按时送检水样,广大群众用水安全得不到全面保障。六是县城供水设施存在一定隐患。目前,县城6口水源井基本上还能够正常供水,但最初的3口水源井因建成时间早、设计规模小,加之部分管道老化后更换难度大,因此,县城供水设施目前存在一定隐患,问题已经显现。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今后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迅速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配合省市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有关专家,尽快启动全县水资源调研论证工作,准确掌握全县目前的水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科学制订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为子孙后代的长远生计负责。要切实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约束力,尽快将水资源专项规划整体融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建立和不断规范水资源管理审批制度,全面启动重点项目建设水环境评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由开采地下水向利用地表水转变。根据“十二五”规划,县上计划2015年前在县城周围新建5口水源井,以满足县城人口持续增长的需要。新建水源井项目现已通过专家论证,开始进入征地阶段。但要精心组织好项目实施工作,争取早日建成投用。与此同时,还应在有条件的西武沟和黄地台建设年供水量在100万立方米左右的地表水源骨干工程2处,加快利用地表水步伐,以缓解地下水超采的问题。
(三)切实加强水环境污染监管。针对全县石油企业超采地下水和可能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要加大地下水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工业企业取用地下水动态管理,严厉打击违规取水和污染水环境行为,确保水资源安全。同时,要通过“堵疏结合”的办法,不断加强对各类企业排污行为监管,引导石油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提高污水处理回注和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实现零排放,杜绝水污染。
(四)努力构建县乡村三级供水管理体系。针对目前乡村两级供水管理不规范、水质监测不到位等问题,县上应尽快建立县乡村三级供水管理网络,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实行统一管理,确保广大群众用上安全水、放心水。
(五)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办法,全面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广节水器具,积极推行中水循环利用,努力创建一批节水型机关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小区、节水型家庭,加大对节水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节水、护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