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央企整合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tc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央企一直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南北车以及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合并,央企的整合重组无疑成为了市场最为期待的一环。但客观来看,央企整合是一项难度极高的复杂工程。如果图一时之快而盲目合并,后患无穷,过往已经有过很多惨痛教训。所以,期待大规模的集中整合是不现实的,未来央企的整合必定是谨慎而有选择地推进,市场必将经历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从“李荣融时代”到“后李荣融时代”
  央企整合并不是新事物,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2003年之前,还没有“中央企业”的说法,只有所谓的大国企。这个阶段“大国企”重组的主要思路是拆分,比如近期合并的南北车,就是在2000年由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来。其他影响较大的拆分案例还包括国家电力公司(2003年)、中船工业(1999年)、中核工业(1999年)等。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后,中央正式赋予了“中央企业”的光环,而对央企改革的思路也从“分”转向“合”。
  自那以来,央企的整合大体经历了“李荣融时代”(2003年3月到2010年8月)和“后李荣融时代”(2010年8月至2014年)两个阶段。
  李荣融时代:狼吞虎咽,消化不良
  这一时期的央企整合速度较快。李荣融曾明确提出,到2010年把196家央企缩减至100家左右,并把“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当作“一生的梦想”,要求央企“做到各自行业的前三名,做不到的,你就自己找婆家,你找不到的话,我给你找”。
  在这种思路之下,一批做不到“前三名”的央企被并入行业“排头兵”。李荣融主政的7年时间里,央企数量从196家大幅缩减至123家,而全球500强的数量则从7家增加至38家,总利润也从2400亿元增长至1万亿元以上。
  看上去,李荣融时代的央企重组基本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但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是“消化不良”。有些央企过于追求做大企业规模,并购超出了自身资金实力,以致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从2003年到2010年,央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从57%升至65%左右,远远超出国际平均水平。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需求急剧萎缩,很多传统产业的资产负债率飙升。两个典型的案例是中冶和中钢。中冶集团在投资唐山恒通亏损74亿元之后,负债率高达85.5%,近乎资不抵债;而自2009年以来,中钢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连续5年超过90%,巨大的债务负担导致其连年亏损,成为负债率最高的央企。
  其次是“整而不合”。有些央企形式上实现了整合,但在实际业务经营、人员管理等方面,并没有实现协同效应,反而因为盲目扩张增加了内部损耗。由中外运和长航两大集团整合成的中外运长航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后李荣融时代:细嚼慢咽,数量服从质量
  随着央企整合的难度和风险不断暴露,后李荣融时代的央企整合明显放缓。2010年8月王勇出任国资委主任之后,逐渐摒弃了以减少数量为目标的激进思路,更加强调“数量服从质量”,开始转向“成熟一家,重组一家”。
  截至目前的五年间,央企数量仅从123家减少至112家(包括近期合并的南北车),这意味着每年仅有2家左右的央企被整合,比起李荣融时代的年均10家,明显放缓。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基本延续了这一思路:一方面,中央仍然将做强国企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南北车以及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整合之后,市场对央企整合的预期空前升温,但从上述分析来看,央企的整合是一项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如果图一时之快而盲目合并,后患无穷,过往已经有过很多惨痛教训。所以,对中央来说,未来对央企整合必定是谨慎而有选择地推进,坚持“成熟一家,重组一家”的节奏。
  央企整合的五种模式
  第一种是行业内横向的强强联合,主要是将行业内业务相同或相似的央企合并同类项,避免恶性竞争,最大程度地发挥规模经济与协同互补效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这种整合一般是通过换股方式组建新的企业。
  过去李荣融时代的强强联合,主要是行业内非龙头企业的合并(比如中外运和长航就分别是行业的老三和老四),目的是在做大做强央企的同时,保持行业内一定的竞争,防止形成绝对垄断。
  2009年,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为新的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二者合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破过去电信行业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经过这一轮电信业的重组,基本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新一届政府对央企强强联合的思路完全不同,主要是针对龙头企业进行整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品牌”,避免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产生恶性竞争、自相残杀,拓展海外市场、加快产能输出。
  近期南北车合并成“中国中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在业务上高度重合,此前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高铁制造商,在海外业务拓展中屡屡出现恶性竞争,与国家鼓励高铁走出去的目标相悖,合并之后这一问题将不复存在。
  第二种是行业内横向的以强并弱,即按照业务相关度,将一家亏损企业或者弱势企业,整体并入另一家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央企的核心竞争力。比如2006年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两者在粮油贸易、物流、食品加工等主营业务上多有重合,而中谷的规模和实力远弱于中粮,中粮一直是全球500强,总资产600亿元,远高于中谷的100亿元。   第三种是纵向的产业链整合,即按照产业链的相关性将某个行业上下游企业重组整合,延伸产业链,将外部交易内部化,降低企业中间成本。比如2014年11月,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华孚集团并入后,中粮旗下的肉食、糖业和酒业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整合。以酒业为例,中粮通过华孚间接入主了酒鬼酒,中粮在产业链的上游有粮食和高度基酒的优势、下游有渠道优势,酒鬼酒在中游的白酒生产上有产品优势,产业链上中下游整合之后会产生化学反应。
  第四种是主辅分离之后的网状整合,即把相关央企中非主业资产剥离出来,然后整体与相关行业央企整合成新的独立企业。经典的案例是电力领域的主辅分离。2011年,国资委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部分省级公司所属的勘测设计企业、电力施工企业、装备修造企业等辅业和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重组,组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同时将部分省级电网公司所属的电力勘察设计、施工和修造企业和葛洲坝集团、中国电力顾问集团重组,组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第五种是科研院所注入央企集团,也算是央企整合重组的范畴。比如2009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并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这种整合有助于发挥央企商业实力和科研院所科研实力的协同效应,一般对相关公司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强强联合是主调
  上述五种模式都有助于提高做大做强央企,提高央企的国际竞争力。但对打造龙头效果最为明显的还是第一种和第五种模式。李克强总理对本轮整合的定位也非常明确,“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这意味着中央目前最为重视的还是第一种模式:强强联合。
  从客观上看,这也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内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必须依靠出口和产能输出来化解,而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出口的高增长。而强强联合的方式短期内可以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打造国家品牌,对“走出去”效果最为明显。
  哪些央企可能成为下一场“强强联合”盛宴的主角?十八大以来央企合并共有三个案例,包括2013年中国二重和国机集团的合并,今年的南北车合并以及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案例中找出一些央企合并的规律:
  第一,都是国家重点鼓励走出去的行业,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明显。南北车所处的高铁行业曾被李克强总理多次出国推销,核电领域也是与高铁一样的“出海”重点领域。而中国二重和国机集团所处的大型机械制造,也是中国出口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行业之一。国资委一直希望打造可以与美国GE、日本三菱等企业竞争的世界级机械设备制造商,国机集团在合并之前就已经在不断并购补血。
  第二,都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高附加值行业,国际市场竞争不能只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必须依靠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这一点上大企业显然比小企业更有优势,高铁、核电和大型机械制造领域都是如此。
  第三,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或者有很大潜力。比如南北车已经是全球前两大高铁制造商,国机集团已经是除汽车行业外,首家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机械工业企业,中国的自主核电品牌华龙一号也已经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第四,合并企业属于同一竞争性行业,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合并同类项,避免恶性竞争。被合并的企业在业务上有很大重合,在国内基本是“南北分治”(很可能是从同一家央企拆分出来的),在国外可能有过恶性竞争的经历,比如南北车曾在海外投标中自相残杀,造成国家损失。从国际经验看,其他国家也大部分是国家品牌的竞争。
  第五,属于非生活性领域,面向的主要是政府或大型企业,垄断之后对老百姓几乎没有影响。比如高铁和核电,面对的客户都不是老百姓,社会阻力比较小;而且即便成为市场唯一,也很难在与政府买家的博弈中占得便宜。
  总的来说,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国家重点鼓励走出去、高附加值、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业内竞争比较需要国家品牌、非生活性领域的行业,将这些行业内的央企按照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合。
  按照这些规律,以下几个领域最有可能出现整合:
  急需“走出去”的高端装备领域
  这一领域。首先,李克强总理强调最多的就是“中国装备走出去”,尤其是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领域。这些领域对出口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附加值最高,既符合拉动经济增长的初衷,也符合转型升级的方向。从国际经验看,要想保持出口的长期竞争力,就必须依靠高端装备出口的国家品牌。德国和韩国就是典型的例子。
  其次,中国的高端装备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潜力,相比发达国家,我们有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相比新兴市场国家,我们有更加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更加有力的政府支持,更适合搞装备制造。再次,这一类企业一般不面向老百姓,社会阻力较小。最近的两个合并案例“南北车”和“中电投+国家核电”都是这个逻辑。除此之外,船舶、电气设备、兵器制造、航空这几个领域的可能性也较大。
  亟待产能输出的上游行业
  首先,国内房地产下行和摒弃大规模刺激的大背景下,建材等上游行业面临去产能和去杠杆的长期压力,只能通过产能输出来解决。其次,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兼并重组是增速换挡之后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必然选择。再次,钢铁、水泥等上游行业企业惨淡经营,除因产能过剩外,与行业集中度不高导致的过度竞争也有直接关系,整合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化解产能过剩,其中包括钢铁和建材行业。
  符合产业转型方向的生产性服务业
  这个行业的可能性不高。首先,中国经济的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工业,但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偏低,国际竞争力弱,发展质量不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符合经济转型的方向。其次,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国际市场开拓不足。再次,“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工程服务输出,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编辑 梁 爽]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变的时代,变的是潮流,  不变的是精神。  颠覆式创新、互联网思维、大数据……  习惯了野蛮生长的中国企业,  抬头一片华丽的天,但乱象迷眼。  追随,又如何追随?  一种声音说,伟大的企业设计不出来,  另一种声音说,  变革时期需要独特修炼。  率先觉醒者,  紧紧拽住飘在半空的云,  战略灵动、模式组合、文化升级……  高屋建瓴,  先有顶层设计,方能谋得未来根基。
期刊
焦头烂额马云挨批  事件:7月11日,商务部官员聂林海点名批评,指责马云创立的物流公司菜鸟网路“到处建物流基地建仓储,因为经不住诱惑”。据媒体报道,一年前马云“获得”了武汉江夏某村2200亩土地,但一直闲置。聂林海批评马云圈地,更直斥菜鸟网络“走歪了”。  马云回应: “路走对了,就不怕走歪”,集团希望在5~8年的时间内,建立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元的网络零售额的智能骨干网络。  点评:没有批评的
期刊
世界杯和GDP那些事儿  2014年巴西世界杯终于尘埃落定,德国将大力神杯捧回了家乡。人们也在预测,夺冠将拉动德国的经济。但日前,《福布斯》杂志声称,世界杯夺冠国家的GDP会下跌!数据显示,过去9届世界杯中,8届的夺冠国家在后一年出现了GDP收缩,且GDP平均下跌了1.14%。其实,在过去多届冠军中,一些国家本身经济状况就欠佳,不管有没有世界杯冠军,改变都微不足道。而更多权威统计显示,世界杯成绩与
期刊
先说个最近听到的事儿。  微信群里,一北京哥们儿一边搞互联网创业,一边兼职当Uber司机。创业已经够苦了,晚上还要满北京城拉客,开的还是路虎和法拉利,旁人实在无法理解。这哥们儿笑我们没想明白,开Uber不图钱,是想找人找项目。  晚上12点之前,先上北京南站转转,到处都是风投的人,他的第一个客人就在IDG上班。晚上12点之后,再上中关村去转一圈,客人全是加班的技术员,六个客人之后,他挖到了现在的技
期刊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并拜访了几家华尔街金融机构和几位金融专业人士。在交流中我切身体会到,中美经济、金融体系已经在事实上形成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在把握自身经济、金融体系的运行时,如果试图脱离对方,都将难以获得清晰完整的图景,导致判断偏差。换言之,中美双方基于各种因素可能会出现各种分歧,但是从总体上看,只有从中美经济、金融互动交流角度来讨论两国的经济政策走势,才合乎这种
期刊
美元指数在强势破百之后,近两个月快速回跌到93。美元正在从强势挡换入弱势挡。  如果说2015年以来国内财经最热门的关键词是“股市”,那么,国际财经的最大热点无疑就是“美元”了。和中国股市异曲同工的是,美元也在一路强势后迎来了变盘时刻。  就在绝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美元指数破百的震撼之中时,市场又玩起了与主流预期背道而驰的花样。短短两个月时间里,美元指数就一路下跌至93。无论多么让人大跌眼镜,事实就
期刊
李宁与小米联合推出智能跑鞋新品,与九年前Nike+的设计概念相似。两家公司对一个已经失败的产品高度模仿,让这次合作的前景不被看好。  3月中旬,李宁公司宣布与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达成战略协议,共同研发新一代智能跑鞋,探索大数据健康领域。李宁希望借此来解决目前遇到的转型危机,探索智能跑鞋的市场空间。  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本土体育品牌,李宁公司公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该年亏损达到7.43亿元。截至
期刊
八年前,阿里巴巴B2B部分在香港刚上市,就经历了暴涨和持续下跌。时隔八年,故态复萌。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钟声和赞誉犹在,股价已经不复当时。阿里巴巴是否会重蹈覆辙,最终取决于未来的业务增长。  今年5月5日,阿里发布财报前夕,其股价跌破80美元,创历史新低,距离最高点缩水近一半。这意味着上市之后进去的股民们,还没及时撤退的,就都被套牢了。很有重复当年阿里B2B香港上市之后股价冲高,然后慢慢下滑的架势。
期刊
唱片行业和互联网,像是想要相拥的两只刺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姿势。但是谁能最先实现盈利这个“最初的梦想”?腾讯之下,QQ音乐或许是最有可能的。  从今年2月开始,微信便以版权为由封杀了网易、虾米等其他音乐平台的分享端口,引起各方关注。在这场纷争中,各家都各执一词为自己辩解,网易认为微信平台是腾讯的,他们还要靠QQ音乐卖绿钻,自己被封杀没什么好说的。而腾讯则祭出了反盗版的大旗,表示此次封杀不是为了市场
期刊
新三板作为准上市公司的跳板,注定了其与壮大后的优秀公司无缘,离做“中国纳斯达克”的理想还很远。  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系统开始试点,称为“新三板”(注:旧三板主要承接退市企业)。2013年底,扩容至全国所有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不久的将来,新三板将与主板、创业板、场外柜台交易网络和产权市场共同构成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如今的新三板与纳斯达克何其相似。国人信奉“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