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实例;探索;分析
  局部解剖学(以下简称局解)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一门桥梁课程,它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来研究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体表标志与投影以及层次和毗邻关系等的科学。它是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各学科,尤其是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影像诊断学等的重要基础,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商洛职院虽然开设了该门课程,但由于高职影像技术专业部分学生,对于系统解剖学(以下简称系解)知识掌握不到位,基础较差,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产生厌学现象,因而教学效果始终不够理想。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我们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教改班予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局解课程开设情况
  1.1开设情况
  商洛职院自2009年在影像技术专业开设断层解剖学课程(以下简称断层),最初由解剖学老师任课,后来是附属医院医师任课,从2017年开始,断层课正式归属解剖学教研室,笔者承担断层课的教学工作。本人在教学中发现,由于没有开设局解,某些局部结构知识学生根本不清楚,但断层课中已经提到了,这样增加了授课难度,老师要一边讲局解,甚至系解知识,一边再讲断层。因此在2017年冬,教研室向医学系申请开设局解课程,于2018年初正式纳入授课计划,同时在18级高职和16级五年影像技术专业开设局解课。
  1.2开课目的
  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目的主要是通过解剖与观察人体标本,使学生掌握人体各部位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以及层次和毗邻关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从而为断层课扫清学习障碍,进而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影像诊断学打下良好的形态学基础。
  2以往教学回顾
  2.1教学资源
  (1)模型陈列室,用于局解实验教学。主要设备有:局解模型人2具、电动模型30余件、普通模型200余件。
  (2)尸体库,用于局解实验教学。共有尸体49具,能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3)标本陈列室,用于局解实验教学。拥有铸型标本20余件,装缸泡制标本180余件。
  (4)其他资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局部解剖学》第9版本科教材,为指定教材,该院教师自制的局解课件一套,另有局解课程标准。
  2.2学生学习情况
  以18级高职影像专业学生为例,部分学生系解基础较差,学习局解难度加大;有些学生认为局解内容和系解有些相似,似曾相识,继而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下降;极个别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进而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2.3教师教学情况
  由于教师新上局解课,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高职局解教学面临的问题
  结合2018和2019两年的教学回顾,该院局解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如下:
  (1)使用教材不适合,现使用的教材为本科教材,对高职学生不适合。表现在:篇幅较长,内容繁杂,描述精细,而高职学时相对较少,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抓不住重点,感觉无从下手,学习压力增大等。
  (2)教学资源匮乏,只有一套教学课件,且视频、动画很少,急需不断完善,精品课程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3)教学方法单一,2018和2019两年,基本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很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不佳。
  (4)新技术新理念引入不够,目前,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已广泛应用,课程教学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努力学习教育新技术,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4教学方法改革
  4.1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
  局解是联系系解和断层的纽带,开设局解让学生理解各器官在人体内的空间分布以及位置关系。因此,在局解中要注重人体结构空间位置关系与层次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研究对象
  选取18级高职影像1班和2班80人为对照组,19级高职影像1班和2班为教改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入学第二学期,1~7周开设局解,8~18周开设断层。
  4.3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改组在2020年4月以前,采用线上教学模式,4月以后采用线上“学习通”和线下“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4.4教学方法改革实例
  4.4.1传统讲授法
  按照教材章節顺序,应用多媒体课件,以学习书本知识为目标。
  4.4.2混合式教学方法实例
  “学习通”网课:线上教学以“学习通”网络平台为主,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局解课程,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并做听课笔记,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然后老师用PPT讲授重点内容,具体操作见实例。“对分课堂”:线下教学主要采用对分课堂,顾名思义即老师讲授和学生互动时间各占一半,采用当堂对分形式,具体操作见实例。
  以“腹部局部结构”为例说明:
  (1)观看视频,播放“学习通”网课“腹部局部结构”,做好听课笔记,用时约7分钟。
  (2)讲授,老师讲授“腹部局部结构”PPT,用时约8分钟。
  (3)独学,用时约5分钟。要求:不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独立完成微作业,同时写出“亮考帮”。“亮闪闪”即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考考你”即自己已学会,感觉别人可能困惑,用问题形式写下来,挑战别人;“帮帮我”即自己不懂、不会,想要了解的内容,用问题形式记录,向别人求助。   (4)讨论,用时约6分钟。7~8人为一小组,小组讨论围绕亮考帮和微作业展开,由组长负责汇总讨论结果。
  (5)对话,用时约4分钟。分为老师抽查、自由提问、老师总结三个环节,老师一般抽查3~4个小组的讨论情况,由各组长报告,然后老师邀请全班同学提问,最后老师针对共性问题加以总结解答。
  4.4.3局解和系解对比法
  比较同一结构系解和局解知识点的异同,强化局解知识的记忆。例如“腹股沟三角”(又称海氏三角),系解教材这样描述,由腹直肌外侧缘(内侧),腹股沟韧带(下外侧)和腹壁下动脉(上外侧)围成。局解教材除讲了三角的组成外,还讲了腹壁层次,即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一浅筋膜一腹外斜肌腱膜及腹股沟管浅环一腹横筋膜一腹膜外组织一壁腹膜。在讲授此知识点时,只需强调腹壁层次即可。
  4.4.4相关分区的层次比较法
  通过层次比较找出异同,巩固学习效果。例如“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二者同属舌骨下区,颈动脉三角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封套筋膜。肌三角浅面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皮神经和封套筋膜。教学时只需强调肌三角有颈前静脉和皮神经,让学生轻松巩固学习效果。
  4.4.5临床病例分析法
  教学中引入典型病例,结合局解相关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思考临床解剖学问题,以巩固理论知识。例如:患者,男,23岁。因剧烈腹痛和高热入院。患者开始为全腹痛,之后转移至上腹部,以脐周为剧烈,以后逐渐发展为右下腹痛。体格检查:右下腹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处理:阑尾切除手术。临床解剖学问题:右下腹的疼痛可能是什么脏器的病变?解释此病例中腹部疼痛位置变化的原因。为何会出现反跳痛?
  4.4.6绘图记忆法
  局解属于形态学范畴,特别是器官和结构的毗邻关系,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难以记忆,而绘图记忆法,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器官与结构的排列顺序,直观地增强记忆,让学生最终掌握其毗邻关系。
  4.4.7微课学习法
  将系解微课制作的经验推广到局解课,突出视频和动画,逐步制作局解微课,并运用到教学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5教学效果
  (1)理论考试。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客观题中,教改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观题及总分中,教改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2)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反馈意见比较,教改组中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占82.5%;能提高记忆能力的占72.5%;能培养分析问题能力的占67.5%。
  4.6讨论
  本研究依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采用“学习通”及“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回顾性探讨混合式教学法在局解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理论考试成绩显示。混合式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混合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程改革愿景目标
  5.1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下一步要协同其他高职院校,联合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局部解剖学教材,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
  5.2实验室建设
  下一阶段,争取学院的大力支持,彻底改造实验室,力争建成数字人虚拟解剖学实验室,配备数字人虚拟学习软件,内配插图、动画、视频等,让学生反复观看实验过程,模拟实验操作,弥补尸体缺乏,尸体解剖难以重复演示等。传统的尸体解剖操作也千万不能丢掉!同时打造信息化导向的实验教学平台,积极建设数字化教材;模拟仿真训练;采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的数字化评定系统对学习进行评定;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将实训置于虚拟情景下的模拟训练,实现规模训练,促进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5.3教学资源
  我们拟开展Photoshop处理图片、Flash简单动画制作、Powerpoint及Authorware课件的制作等项目的专题集体备课,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资源;按照学院对教案书写的最新要求,修改新的混合式教学教案;同时修订《课程标准》,使之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等。
  5.4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如下:
  (1)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临床知识,开展临床专题知识讲座,请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参与;在教学中,除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标本直观展示各层次结构外,同时利用数字人技术,将局部器官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展示给学生;对部分课程内容开展PBL教学法,通过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小组化互动式教学。
  (2)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期实验课结束后,还要进行标本考核,每位同学辨认4个结构(指出名称、位置、毗邻以及临床联系),教师现场给予评价和打分;加入4项临床技能内容:在标本中进行体格检查的训练、结合标本进行影像图片的訓练、以标本为依据进行手术入路的探讨、将标本作为教具进行穿刺的训练;结合临床疾病学习,同时加入断层解剖学的知识,在局解操作时,将相应局部的人体断层标本展示,对照局解的组织层次和毗邻学习连续断层标本,掌握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对操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5.5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课程方面,推进以局解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师资方面,推进局解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师共同授课;操作方面,加强传统操作方式与实用新型教学方式相融合;理念方面,注重医学思维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医学影像人才。
  5.6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紧密联系
  邀请临床外科医生对解剖学老师,进行常见手术入路的强化训练讲座和模拟手术。将中、青年教师送到医院跟随医生跟班“学习”,了解临床新进展、新技术,积累临床知识和经验。
  总之,教学方法的种类繁多,本文列举的是与高职局部解剖学教学有密切联系的七种方法。作为解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特征,勇于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努力,让基础教学紧跟临床发展步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创新平台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职场生力军,关键衔接着职业应用人才与研究型人才,而高等教育肩负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我国基础教育一般以认知为导向,缺乏工程的创造性教育空间,近年来工程教育理论在国内外教育界逐渐被提起。工程教育强调观察世界的全面视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兼顾技术和人文、通识和专业,培养学生综合多学科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应用型高
关键词:雨课堂;线上教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设计  2020年各大院校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在线教育平台的新方法全力保障实现教师们在网上教、学生们在网上学。各高校为响应教育部号召,纷纷开展灵活多样的线上教学。“雨课堂”“钉钉”“超星课堂”“智慧树”“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诸多在线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实现课堂教学“永不打烊”,并且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具有简单、高效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泉州市本科高校花样跳绳项目运动开展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各高校花样跳绳项目开展存在的困难,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