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课本中概念多而复杂,其中不乏字词相近、含义相差、应用频繁的概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的定义,从而达到掌握概念并准确运用的目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生物 概念教学
一、把握概念的教学时机,及时地进行比较
概念的呈现是随教学进度展开的,通常以黑体字标识,应为教学的重点所在,一旦涉及时,就要抓住时机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到出现类比概念时,应把握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从中解决了难点问题。具体实施中,要从概念的针对性、概念间的独立性和相对性等方面进行比较。比如“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在学习过程中,先要引导学生明确这里的“子”指的是“种子”,即种子是它们的共性,“裸、被”即为它们的个性,通过这样的比较和概括而加以区分;再如“极核和极体”,在学习到减数分裂时,就要将这组概念区分清楚,可以通过设问由学生归纳:“两种概念分别对应什么样的生物?通过什么过程而产生?作用是什么?”类似的还有“生长素和生长激素”“囊胚和胚囊”“原生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等。
知识的巩固,是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除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注重易混淆概念的比较外,在章节知识小结的过程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总结复习。具体实施可以随单元复习进行,或采用专题复习形式进行,以达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抓住概念的实质及概念间的联系进行比较
概念是用词来标志的,要记住概念词的区别很容易,但这仅仅是记住它们的外壳,要真正掌握和准确应用概念,重要的是要对概念内容、意义进行分析,理顺、畅通理解思路,夯实基础,全面记忆,严格其应用范围,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彼此具较大相关性的类比概念,要找出这种关系,或顾名思义,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关系,关键在于理解“促”的效应;或存在包含(全包含、一定包含)关系,如“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基因突变和突变”等都是前者全包含在后者中,而“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则是一定包含关系,这种包含关系的概念,还可以用图示形象地表示出来,这也是近年习题中常常会出现的一种基本判断;还有一种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区别要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印象深刻,如“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弄清“反”的含义——指新陈代谢的类型,“自生和自养”中弄清“生”的含义—— 指生活方式,“养”的含义——指同化作用类型等。
三、关注概念的实用性进行区分
概念的教学一定要以丰富的事例为基础,再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和正确地表述。生物学知识本身就与日常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有很多的联系及相关性。因此在相关概念的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这样既符合现代教学设计原理,又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比如:通过打预防针防止传染病的实例,分清“抗原和抗体”哪个是外源性的哪个是内生性的,哪个先来哪个后到,并做到正确表述;通过观察自身的手臂和试着把脉,区分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在分布和血流速度上各有什么特点;再通过生活中对动物血管颜色的观察,领会“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特点——是否含氧丰富和对应的颜色,再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两组概念的结构层次区别——前者属于器官,后者属于组织;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联系这两组概念,从而真正理解“动脉和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帮助学生在概念应用中加深理解,使之掌握,而不是简单的背诵。
四、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概念加以理解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种基本要素。教材既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对象和客体,它作为教学的物化形态,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来求得教学目标的实现。教材也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位老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促进生物教学是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电化教学设施欠缺、模型及挂图缺乏的边远农村学校而言,充分关注教材尤为重要,即便是条件好的学校,受教学内容、课时、班级人数等的限制,并非课本以外的教学手段都适用、有效。有些教学内容的学习无需借助其他手段,直接在教材中落实既简单明了,又切实有效。对易混淆概念的教学也适用。如“性状和相对性状”这对概念就可以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里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举例,最后归纳出,“性状”是一个概称,而“相对性状”概念的要点是:两个“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一个“不同”——不同表现形式。类似的还有利用课本图文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在“科学·技术·社会”栏目里理解“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培养”等。
五、注重利用图表形式表达概念内涵
运用图表的形式记载和描述生物学知识是生物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图表介绍易混淆概念各自的内涵,将概念的层次关系或相互联系,简洁直观地呈现出来,以展现概念之间的关系。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反射和条件反射”“应激性和适应性”“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利用表格形式进行比较;“净光合作用和总光合作用”“J型增长和S型增长”“种群增长的数量和种群增长的速率”“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等可在曲线图中进行类比,加以理解和区分。
(作者为四川省西昌市第五中学教师)
生物课本中概念多而复杂,其中不乏字词相近、含义相差、应用频繁的概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的定义,从而达到掌握概念并准确运用的目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生物 概念教学
一、把握概念的教学时机,及时地进行比较
概念的呈现是随教学进度展开的,通常以黑体字标识,应为教学的重点所在,一旦涉及时,就要抓住时机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到出现类比概念时,应把握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从中解决了难点问题。具体实施中,要从概念的针对性、概念间的独立性和相对性等方面进行比较。比如“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在学习过程中,先要引导学生明确这里的“子”指的是“种子”,即种子是它们的共性,“裸、被”即为它们的个性,通过这样的比较和概括而加以区分;再如“极核和极体”,在学习到减数分裂时,就要将这组概念区分清楚,可以通过设问由学生归纳:“两种概念分别对应什么样的生物?通过什么过程而产生?作用是什么?”类似的还有“生长素和生长激素”“囊胚和胚囊”“原生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等。
知识的巩固,是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除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注重易混淆概念的比较外,在章节知识小结的过程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总结复习。具体实施可以随单元复习进行,或采用专题复习形式进行,以达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抓住概念的实质及概念间的联系进行比较
概念是用词来标志的,要记住概念词的区别很容易,但这仅仅是记住它们的外壳,要真正掌握和准确应用概念,重要的是要对概念内容、意义进行分析,理顺、畅通理解思路,夯实基础,全面记忆,严格其应用范围,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彼此具较大相关性的类比概念,要找出这种关系,或顾名思义,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关系,关键在于理解“促”的效应;或存在包含(全包含、一定包含)关系,如“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基因突变和突变”等都是前者全包含在后者中,而“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则是一定包含关系,这种包含关系的概念,还可以用图示形象地表示出来,这也是近年习题中常常会出现的一种基本判断;还有一种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区别要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印象深刻,如“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弄清“反”的含义——指新陈代谢的类型,“自生和自养”中弄清“生”的含义—— 指生活方式,“养”的含义——指同化作用类型等。
三、关注概念的实用性进行区分
概念的教学一定要以丰富的事例为基础,再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和正确地表述。生物学知识本身就与日常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有很多的联系及相关性。因此在相关概念的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这样既符合现代教学设计原理,又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比如:通过打预防针防止传染病的实例,分清“抗原和抗体”哪个是外源性的哪个是内生性的,哪个先来哪个后到,并做到正确表述;通过观察自身的手臂和试着把脉,区分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在分布和血流速度上各有什么特点;再通过生活中对动物血管颜色的观察,领会“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特点——是否含氧丰富和对应的颜色,再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两组概念的结构层次区别——前者属于器官,后者属于组织;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联系这两组概念,从而真正理解“动脉和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帮助学生在概念应用中加深理解,使之掌握,而不是简单的背诵。
四、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概念加以理解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种基本要素。教材既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对象和客体,它作为教学的物化形态,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来求得教学目标的实现。教材也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位老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促进生物教学是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电化教学设施欠缺、模型及挂图缺乏的边远农村学校而言,充分关注教材尤为重要,即便是条件好的学校,受教学内容、课时、班级人数等的限制,并非课本以外的教学手段都适用、有效。有些教学内容的学习无需借助其他手段,直接在教材中落实既简单明了,又切实有效。对易混淆概念的教学也适用。如“性状和相对性状”这对概念就可以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里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举例,最后归纳出,“性状”是一个概称,而“相对性状”概念的要点是:两个“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一个“不同”——不同表现形式。类似的还有利用课本图文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在“科学·技术·社会”栏目里理解“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培养”等。
五、注重利用图表形式表达概念内涵
运用图表的形式记载和描述生物学知识是生物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图表介绍易混淆概念各自的内涵,将概念的层次关系或相互联系,简洁直观地呈现出来,以展现概念之间的关系。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反射和条件反射”“应激性和适应性”“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利用表格形式进行比较;“净光合作用和总光合作用”“J型增长和S型增长”“种群增长的数量和种群增长的速率”“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等可在曲线图中进行类比,加以理解和区分。
(作者为四川省西昌市第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