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能谱CT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部能谱CT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颈部增强CT扫描的60例患者,其中行能谱CT成像的30例作为能谱扫描组,行常规CT扫描的30例作为常规扫描组。能谱扫描组采用管电压80、140 kVp瞬时切换,管电流为默认值630 mA,转速0.5 s/周;常规扫描组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技术(100~600 mA),转速0.6 s/周。对2组患者上、中、下颈部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噪声、对比信噪比(CNR)]、主观评分,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辐射剂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各部位65、55 keV单能量图像与常规扫描组混合能量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分。

结果

能谱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的CT剂量指数分别为17.77、(17.26±2.18)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218)。上、中、下颈部能谱扫描组65 keV图像噪声分别为(4.5±0.8)、(4.5±0.9)、(5.2±1.0)HU,常规扫描组上述部位噪声分别为(4.5±1.1)、(4.1±1.0)、(5.0±1.7)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02、–1.362、–0.621,P均> 0.05)。上、中、下颈部能谱扫描组65 keV图像评分分别为(4.1±0.3)、(4.7±0.5)、(3.8±0.7)分,常规扫描组上述部位图像评分分别为(4.1±0.4)、(4.6±0.5)、(3.5±0.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286、–0.531、–1.568,P均>0.05)。上、中、下颈部能谱扫描组55 keV图像噪声分别为(5.4±0.9)、(5.6±1.1)、(6.6±1.6)HU,均大于常规图像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14、–5.560、–3.784,P均<0.05)。上、中颈部能谱扫描组55 keV图像评分分别为(3.7±0.5)、(4.2±0.4)分,低于常规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41、–3.136,P均<0.05);下颈部能谱扫描组55 keV图像评分为(3.3±0.8)分,和常规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8,P>0.05)。上、中、下颈部常规扫描组图像CNR与能谱扫描组65、55 keV图像CNR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

颈部能谱CT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相当,65 keV图像可以作为常规单能量图像使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MRI诊断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患者前内侧束(AMB)和后外侧束(PLB)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且术前行患侧膝关节MRI检查的141例患者资料。MRI检查与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时间间隔为4~29 d,中位时间11 d。在MRI上观察AMB和PLB的损伤情况,并行正常、部分撕裂、完全撕裂分级。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应用χ2检验比较MRI诊断AMB、PLB损伤诊断符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对宫颈癌恶性程度和组织血供的显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前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癌(病灶直径≥1 cm)并进行IVIM检查的31例患者(31个病灶)。将患者病灶按照病理分级分为高分化(G1)、中分化(G2)和低分化(G3)3级,每组分别6、17和8例。患者均行盆腔MRI平扫、多b值DWI(b值分别为0、30、50、100、150、200、400、800、1 00
目的探讨不同对比剂注射方式行容积CT左侧腋动、静脉同步成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左侧腋动、静脉CTA检查的47例患者,根据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方案A、方案B行腋动、静脉CTA检查。A组25例,B组22例。A组采用常规右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延迟扫描的方法检查。B组采用经右肘静脉、左桡静脉注射对比剂,动脉延迟加顺行静脉直接成像的方法检查。对各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腋动、静脉CT值和对比
目的探讨MR DWI ADC值直方图诊断ⅠB期宫颈癌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经宫颈涂片组织检查诊断为宫颈癌,且未接受过治疗的73例患者作为宫颈癌组,依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系统进行分期;收集经妇科体检、超声或CT检查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拟行子宫切除术,且宫颈涂片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盆腔MRI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后处理软件生成ADC值直
期刊
目的探讨临床IA期周围型肺腺癌薄层CT形态学征象与病理性脉管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IA期周围型肺腺癌患者共计102个肺结节的临床、病理及术前影像表现,按照有无病理性脉管浸润进行分组。对肺结节直径、混杂磨玻璃结节内部实性成分直径与肿瘤直径的比值(C/T)、结节形态、病理分类等变量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χ2检验及行×列表资料的Fisher确切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参数诊断不同病理分级宫颈鳞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癌,初诊未经过任何治疗的55例患者。依照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高分化组6例,中分化组28例,低分化组21例。患者均行盆腔常规MRI平扫和DCE-MRI检查。测量各病理分级组患者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