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部分“表现手法”的考查备受命题者青睐,试题经常涉及“表现手法”这一概念,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一直含糊不清。2017年全国共8套高考卷,直接设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就有5套,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本文通过其中几个典型题目对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的运用稍作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1.全国卷Ⅱ的第6题: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山东卷的第20题:“本文第13-18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江苏卷的第15题: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关于表现手法的具体含义,让人遗憾的是现行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本没有把它解说清楚,那么高考命题者又是如何来考查这一概念的呢?在此我们不妨把2017年高考题的答案要点梳理一下以探究竟。
1.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2.(1)动作描写。从正面对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的描绘,如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态,恶狼弯腰、咧嘴,疯狂地发起进攻时的动作描写等,生动传神。(2)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3)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或: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衬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
3.(1)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2)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3)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4)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我们把这些答案进行梳理比较就会发现,在“表现手法”的理解上面就连高考命题者也是见仁见智。全国卷2和江苏卷基本没有争议。山东卷的答案就有些矛盾,“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之间到底是什么样关系呢?如果是并列关系,那么根据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只要答出“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即可,不必去答比喻的修辞手法。
江苏卷是把“对比手法”归属于“表现手法”。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命题者经常将“对比、反衬”等视为一种修辞手法,而事实上考纲提到的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中并没有“对比、反衬”等。一般情况我们是将“对比”归到“表现手法”的。即使“对比”属于“修辞手法”,那“托物言志”“反衬”“烘托”之类的也能算“修辞手法”吗?如果说“表现手法”是一个属概念,“修辞手法”是从属于“表现手法”的一个种概念的话,那么“托物言志”“反衬”“烘托”之类的又属于哪一种概念范畴呢?
从我们平时所见的各类试题来看,有的回避了这一问题,而用了“艺术特色”。分析其答案,大部分命题者是把“表达特色”“艺术特色”或“表现艺术”作为一个属概念,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都作为从属于它的种概念来看的。应当说,这样处理有它的合理性,避免了概念间的混淆。
其实上面所说的这些都是一些写作技巧,如果不对它们作一个较为清楚的界定,就容易出现那种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这里我们不妨把“表达技巧”“写作手法”“艺术手法”作为一个属概念,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都作为它的种概念,再进行归类,这样基本上就能很好地解决对“表现手法”认识不清的问题。
在目前的试题中,表现手法的分析其实是一种很宽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3)“表现手法”主要涉及描写和抒情方面,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場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抒情一般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4)“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另外,有时还包括材料安排方面的主次、详略、繁简。
在不同的文体中表现手法往往有着相应的呈现方式。如抒情散文中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中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结合等;议论文中写作手法有引经据典、善用比喻、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有设置悬念、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实写与虚写等。
以上所谈,未必全面,但既然高考常考,实践中又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的教材编写者或教育权威部门应该厘清“表现手法”这一概念,就像八种“修辞手法”、六种“病句类型”那样在考纲中作出详细的说明,不要再混淆“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等概念,让大家学得明白,考得放心。
★作者通联:甘肃定西市第一中学。
1.全国卷Ⅱ的第6题: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山东卷的第20题:“本文第13-18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江苏卷的第15题: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关于表现手法的具体含义,让人遗憾的是现行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本没有把它解说清楚,那么高考命题者又是如何来考查这一概念的呢?在此我们不妨把2017年高考题的答案要点梳理一下以探究竟。
1.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2.(1)动作描写。从正面对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的描绘,如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态,恶狼弯腰、咧嘴,疯狂地发起进攻时的动作描写等,生动传神。(2)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3)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或: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衬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
3.(1)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2)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3)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4)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我们把这些答案进行梳理比较就会发现,在“表现手法”的理解上面就连高考命题者也是见仁见智。全国卷2和江苏卷基本没有争议。山东卷的答案就有些矛盾,“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之间到底是什么样关系呢?如果是并列关系,那么根据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只要答出“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即可,不必去答比喻的修辞手法。
江苏卷是把“对比手法”归属于“表现手法”。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命题者经常将“对比、反衬”等视为一种修辞手法,而事实上考纲提到的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中并没有“对比、反衬”等。一般情况我们是将“对比”归到“表现手法”的。即使“对比”属于“修辞手法”,那“托物言志”“反衬”“烘托”之类的也能算“修辞手法”吗?如果说“表现手法”是一个属概念,“修辞手法”是从属于“表现手法”的一个种概念的话,那么“托物言志”“反衬”“烘托”之类的又属于哪一种概念范畴呢?
从我们平时所见的各类试题来看,有的回避了这一问题,而用了“艺术特色”。分析其答案,大部分命题者是把“表达特色”“艺术特色”或“表现艺术”作为一个属概念,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都作为从属于它的种概念来看的。应当说,这样处理有它的合理性,避免了概念间的混淆。
其实上面所说的这些都是一些写作技巧,如果不对它们作一个较为清楚的界定,就容易出现那种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这里我们不妨把“表达技巧”“写作手法”“艺术手法”作为一个属概念,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都作为它的种概念,再进行归类,这样基本上就能很好地解决对“表现手法”认识不清的问题。
在目前的试题中,表现手法的分析其实是一种很宽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3)“表现手法”主要涉及描写和抒情方面,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場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抒情一般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4)“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另外,有时还包括材料安排方面的主次、详略、繁简。
在不同的文体中表现手法往往有着相应的呈现方式。如抒情散文中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中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结合等;议论文中写作手法有引经据典、善用比喻、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有设置悬念、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实写与虚写等。
以上所谈,未必全面,但既然高考常考,实践中又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的教材编写者或教育权威部门应该厘清“表现手法”这一概念,就像八种“修辞手法”、六种“病句类型”那样在考纲中作出详细的说明,不要再混淆“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等概念,让大家学得明白,考得放心。
★作者通联:甘肃定西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