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学原理运用在语文教学中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uanai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语文是美学的最佳体现
  语文不仅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而且我们的语言具有特色美,我们文学具有艺术美。如果学生有了爱语文之美、追求语文之美的心理,那么语文的学习就成了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学习的事了。语文是美学的语文,是鲜活的生命;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科学意义上的语言是美化生命、强健生命、表现生命的皮肤和骨骼。语文是断臂维纳斯的美丽,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留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范仲淹仅凭一张图、几首诗写出了名扬四海的千古之作,留给我们如身临其境的壮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至于《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泉水清澈见底,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我们要在课上深刻领悟语文之美。
  2 美学与语文相得益彰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自由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改造,创造离不开文学的形象思维。为什么美的事物能引起人们的普遍的喜爱呢?一是因为美的形象中蕴含着人的一种最珍贵的特性——自由创造。创造中发展、显示了人的智慧、勇敢、灵巧、坚毅等品质。高尔基说:“照天性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二是审美判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思维能力,并随着环境熏陶和媒介的引导逐渐走向成熟,从而最终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语文新课标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美之所以使人感到可爱,美的形象中之所以有感染力量,就在于美的形象中蕴含着人的本质,人的最珍贵特性,这就是人的自由创造。自由创造之所以是人类的最珍贵特性,在于它体现了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美学从审美的角度启发我们表现美的规律与技巧,帮助我们怎样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美学与语文都以生活为根基,美学与语文学习相得益彰。
  3 语文与美学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
  学习语文是激情地对美的感悟,把感悟美当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事之。把语文学习当作是如饥似渴地畅饮华夏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流动着美的韵律……因为语文是一种厚实的涵养,是人文的沉淀,是美的升华,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动人心魄的美。语文教学需要解放的感觉, 我们要领着学生畅游在五彩缤纷的语文海洋,尽情享受荡人心魄的流动曲线,倾心触摸着热烈欢跳的至美的感觉,我们是用激情体味美的语文的活力与生机的,这种激情源自于爱: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爱与激情。一是自然,一年四季的变化,不同的季节,会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季节作文,是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激情的好方法。二是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用审美的目光去观察去发现、去表现美的人、事物。我经过一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语文教学是活化思维的韵律,学识、智慧,张扬了个性,抒写了充满生命活力的美丽。活化“学”的思维是美的语文教学的生命线。美给予语文养分,为她浇水,为她施肥,让美的语文茁壮成长。语文教学又是审美的韵律。是诗歌的韵律美,小说的人性美,散文的天籁美,从平凡处走进极乐世界的激动美,语文让美学插上翅膀。美学与语文结合,不仅会使学生活力、仁爱、宽容,而且不断的崇高、不断的优雅起来,对生活的热情也会高涨起来。
  4 真善美是语文教学的精髓
  狄德罗说:“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两种品质之上加上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这里说的“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即生动形象。真就有了生动的形象,就显得美,善有了生动的形象也显得美。例如《赵州桥》,我们仅从说明文的角度去讲,这座修建于公元605年,全长50.82米的建筑,如果从美学的角度,从真善美的关系看,这座桥坚实而平坦,便于交通,这是“善”。这座桥的结构符合科学原理,经历了一千三百余年而保存完好,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大拱的两肩各有一个小拱,这个创造性设计,不仅节约了草料,减轻了桥身重量,而且河水暴涨时,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少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这些结构设计符合科学,体现了“真”。从整个桥的造型看很秀美,唐代一位文学家说赵州桥“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好像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又像倒映在水中的一道长虹,这就是美。
  我们的教育是为这个时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的人,那么人的美育和理想有紧密的联系,在美的理想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图景富有激情的想象,课堂学习得需要社会大背景的充实和洗礼,语文探究活动也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启示和灵感,我们语文教师要把美学带进课堂: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生活的滋润,美的语文更需要生活注入鲜活的血液;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语文课堂蹦跳出的欢快的小河。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描绘美,歌颂美。这样语文课堂就会充满张力,显示出她固有的精神美。
其他文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给予相应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不同层次的知识信息。这是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谈谈具体的实施方法:  1 教学对象分层  学生层次的划分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智力
期刊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己经被广泛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物理学科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一些不易操作的实验、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了,如今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节约了教学时间。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其直观性、趣味性、大容量等优点是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常规教学也有其特点和优点
期刊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笔者试谈一下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的几个问题。  1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并且计算机教育这门学科
期刊
多年来,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知识和发展。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学习的目的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我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本次教改课题的重点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上课伊始趣味即生的境界。一上课就紧紧抓住学生,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掌握新知识,探求新问题,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 故事导
期刊
都想走进题海,却不知如何走出题海。面对新课程改革,一堂普通的物理课堂,虽是冰山一角,但潜藏的是无微不至的物理教学功力。遗憾的是,时下不少物理课拘谨有余,洒脱不足。我们看不到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智慧。  1 物理教学要注重教知识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英国名言)。在物理教学中教知识就是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展或再发现的过程中,惟其如此,学生
期刊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要通过组织正规的教学活动,把幼儿集中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情境,使他们在与这些条件和情景的交互作用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并借助这些经验掌握知识的形式和内容,提高理解认知的能力。目前,随着“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日益得到强化,广大幼教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但是,幼儿园教学的低效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如何改变现状,努力提高幼儿教学效
期刊
在20世纪之前相当长的时期里,“教学即艺术”的教学观在西方教育理论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此后伴随科学实证思潮以及行为科学的发展,“教学也是科学”,可以用观察、实验等量化的方法来检视教学的观念渐成气候。目前,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走出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累”且实际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并探讨其可能的
期刊
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反馈教学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已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测试又是繁多的,尤其是到了初三,各种摸拟考,阶段测试应接不暇,试卷分析便是家常便饭,分析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上分析课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大收获呢?什么样的分析课才是高效而务实的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总结了几点分析
期刊
1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  1.1 提倡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