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有意或无意地以某种手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就是“心罚”,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心理惩罚。其主要表现如下:
1、剥夺自由。老师将犯错误的学生时刻“带”在身边,不离半步。上课坐在讲台边,下课站在办公桌旁。上厕所也须请假,且有学生干部跟踪监视。学生成了“囚犯”,丧失行动自由。
2、剥夺学习权利。把犯错误学生赶出教室,让他们去除草,平整操场,冲洗厕所等。或干脆让学生在办公室里睡大觉。
3、孤立隔离。规定不得与其他学生说话,不得参加集体活动,不得和大家一起玩耍。视学生为“坏分子”,使其失去朋友和欢乐,变得“孤苦伶仃”。
4、歧视侮辱。对犯错误学生不闻不问。不关心,不教育,不提问,不改作业,不调座位(常年坐在角落里)。或者冷嘲热讽,横眉冷对,甚至不惜侮辱人格,说:“看你贼眉鼠眼的就知道没出息,将来准是个‘打洞’的料。”
5、当众出丑。把学生最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东西当众“暴光”,使学生感到难堪、痛苦。如:展览劣作,披露学生的家庭“隐私”,课堂上故意提些深难问题让其回答,答不上来就取笑一番,等等。
很显然,心罚跟体罚一样,都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罚更具危害性。
1、残酷性。心罚伤害的是学生的心灵。心灵的创伤最痛楚,也最难医治。较之体罚的肌肤之痛,它更为持久和易于反复发作。
2、危险性。受罚者多是后进生,他们本已很自卑,再来个“雪上加霜”就很容易使他们彻底丧失自信,对其一生的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3、隐蔽性。心罚不像体罚那样赤裸裸,它看不见,摸不着,虽童心被摧残的鲜血淋漓,也不易让人觉察。因而它易成蔓延之式,乃至发现,损失已大,不易挽回。
4、欺骗性。心罚的隐蔽性决定了它的欺骗性。所以,时至今日,它还没有受到过多少谴责,反而被认作“从严治教”。某校一教师常把班上的两个后进生“带”在身边,规定“只准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结果那位教师被树为“转化后进生成绩显著”的典型,上了“光荣榜”。
由是观之,心罚不除,学生难宁。以罚“育”人,只能“毁”人。作为教师,多一点温暖和尊重,多在“情”和“理”上下功夫,这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
前几天,笔者听了莘县一中几位高三班主任的报告。他们提出了“冷热说”,心中颇有感触。同其中的一位老师一样,我也是教数学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他们提出对优秀生要“冷”一些,对后进生要“热”一些,这非常有道理。优秀生本来就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之中,我们不妨对其“冷”一些,使他们不会骄傲;对后进生,由于他们可能经常受到教师或家长的“心罚”,我们应对其“热”一些。千万不要使之心灰意冷,破罐破摔,要永远使之充满信心。遇到他们犯错误,先不要发火,也不要急于处罚,而是耐心地帮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差距,制定目标……
总之,做为一名数学教师和班主任,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自尊,人人能自信,互相能监督,能帮助,这个班的进步才是巨大的。教好数学不在数学本身,而在于激发学生做人、求知、进步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师生、同学间的温暖,数学的快乐。
教好一个学生数学也许没什么,教好一个班的数学却是光荣和伟大的,教好每个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求知,怎样审美,怎样……却是最重要的。
最后,愿天下师生和家长杜绝心罚,管理“热”起来,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而努力奋斗!
1、剥夺自由。老师将犯错误的学生时刻“带”在身边,不离半步。上课坐在讲台边,下课站在办公桌旁。上厕所也须请假,且有学生干部跟踪监视。学生成了“囚犯”,丧失行动自由。
2、剥夺学习权利。把犯错误学生赶出教室,让他们去除草,平整操场,冲洗厕所等。或干脆让学生在办公室里睡大觉。
3、孤立隔离。规定不得与其他学生说话,不得参加集体活动,不得和大家一起玩耍。视学生为“坏分子”,使其失去朋友和欢乐,变得“孤苦伶仃”。
4、歧视侮辱。对犯错误学生不闻不问。不关心,不教育,不提问,不改作业,不调座位(常年坐在角落里)。或者冷嘲热讽,横眉冷对,甚至不惜侮辱人格,说:“看你贼眉鼠眼的就知道没出息,将来准是个‘打洞’的料。”
5、当众出丑。把学生最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东西当众“暴光”,使学生感到难堪、痛苦。如:展览劣作,披露学生的家庭“隐私”,课堂上故意提些深难问题让其回答,答不上来就取笑一番,等等。
很显然,心罚跟体罚一样,都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罚更具危害性。
1、残酷性。心罚伤害的是学生的心灵。心灵的创伤最痛楚,也最难医治。较之体罚的肌肤之痛,它更为持久和易于反复发作。
2、危险性。受罚者多是后进生,他们本已很自卑,再来个“雪上加霜”就很容易使他们彻底丧失自信,对其一生的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3、隐蔽性。心罚不像体罚那样赤裸裸,它看不见,摸不着,虽童心被摧残的鲜血淋漓,也不易让人觉察。因而它易成蔓延之式,乃至发现,损失已大,不易挽回。
4、欺骗性。心罚的隐蔽性决定了它的欺骗性。所以,时至今日,它还没有受到过多少谴责,反而被认作“从严治教”。某校一教师常把班上的两个后进生“带”在身边,规定“只准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结果那位教师被树为“转化后进生成绩显著”的典型,上了“光荣榜”。
由是观之,心罚不除,学生难宁。以罚“育”人,只能“毁”人。作为教师,多一点温暖和尊重,多在“情”和“理”上下功夫,这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
前几天,笔者听了莘县一中几位高三班主任的报告。他们提出了“冷热说”,心中颇有感触。同其中的一位老师一样,我也是教数学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他们提出对优秀生要“冷”一些,对后进生要“热”一些,这非常有道理。优秀生本来就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之中,我们不妨对其“冷”一些,使他们不会骄傲;对后进生,由于他们可能经常受到教师或家长的“心罚”,我们应对其“热”一些。千万不要使之心灰意冷,破罐破摔,要永远使之充满信心。遇到他们犯错误,先不要发火,也不要急于处罚,而是耐心地帮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差距,制定目标……
总之,做为一名数学教师和班主任,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自尊,人人能自信,互相能监督,能帮助,这个班的进步才是巨大的。教好数学不在数学本身,而在于激发学生做人、求知、进步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师生、同学间的温暖,数学的快乐。
教好一个学生数学也许没什么,教好一个班的数学却是光荣和伟大的,教好每个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求知,怎样审美,怎样……却是最重要的。
最后,愿天下师生和家长杜绝心罚,管理“热”起来,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