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 前言
我公司承制的用于某核电站5、6号机组冷却水泵双面小叶轮,材质为Z6CNU17-04,采用铸造工艺制造,一旦发现铸造缺陷,将采用补焊的方法进行修复,根据客户技术条件及RCC-M M3208标准,补焊前需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来确定合理的补焊工艺规程。
1技术准备
(1)熟悉客户技术条件及RCC-M M3208材料标准要求;
(2)按照RCC-M S3570准备焊接工艺评定技术文件,明确焊评试件形式及母材厚度;
(3)确定焊接方法,采用焊条电弧焊,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工艺。
2焊接工艺评定及检验
2.1母材及焊接材料
采用同材质母材Z6CNU17-04进行评定,母材状态为:固溶+调质+时效。制备1 200 mm×200 mm×30 mm的试板2块,对接焊缝,横焊位置,坡口角度 60°±5°,钝边 2±0.5 mm,根部间隙 2~4 mm。
焊接材料选择的原则是:所选焊材要与母材的膨胀系数尽量匹配;尽可能选择与母材化学成分相似的材质;尽可能选择与母材力学性能相近似材质;宜选择低氢型焊条,以减少扩散氢含量和降低冷裂纹敏感性。结合上述原则,选择AWS5.4 E630-15低氢型焊条,焊前经300~350℃烘焙1~1.5 h。
2.2焊前预热
Z6CNU17-04属于欧标牌号,含铜2.5%~3.5%的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此类马氏体钢热导率低,易过热,焊接时,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容易产生粗大组织,引起脆性提高,焊接性差。另外,在过热及冷却速度较小的情况下,焊接热影响区会出现粗大的铁素体及晶界碳化物,降低焊接接头的塑性、韧性和耐腐蚀性。因此,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来改善焊缝金属及热影响区的淬硬性尤为重要,如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等可大大改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根据经验及相关资料,预热温度选择在250~300℃为宜。
2.3焊接工艺
试件焊接位置为横焊,焊接时,按照预焊接工艺规程p-WPS进行焊接,焊接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
24焊后热处理
根据马氏体钢Z6CNU17-04组织性能,选择了3种热处理工艺进行试验,分别是:(580±10)℃×6 h,(600±10)℃×6 h和(620±10)℃×6 h。
从焊接试件上切取3个试块,在三种热处理工艺下分别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进行硬度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2.5焊缝检验
(1)焊缝外观检查:焊接后按照RCCM S3300的要求,对焊缝内外表面进行了目视检验和尺寸检验。未发现有咬边、凹坑、表面气孔、裂纹及焊瘤等缺陷,满足RCCM S3300的要求。
(2)焊缝射线检验:满焊后按照RCCM MC3300的规定对焊缝进行射线探伤。探伤结果均为Ⅰ级,满足RCCM S7714.3的规定。
3组织及性能分析
3.1接头组织分析
按RCC-M S3300规定对宏观试样进行酸蚀,焊接区域无未焊透、气孔、夹渣、未熔合及裂纹等缺陷。在显微镜下观察焊缝根部、熔敷金属、熔合线等区域,结果如图1所示,微观组织为板条状回火马氏体组织,未见沉淀物。图1焊缝、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图
3.2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分析
对熔敷金属进行常温纵向拉伸试验及焊缝横向全厚度拉伸试验(室温)、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如表4所示。
使用该焊接工艺进行Z6CNU17-04叶轮补焊修复后,经无损检测,没有发现焊接缺陷,硬度测定结果符合客户双面小叶轮技术条件及标准要求。产品已交付使用3年,目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我公司承制的用于某核电站5、6号机组冷却水泵双面小叶轮,材质为Z6CNU17-04,采用铸造工艺制造,一旦发现铸造缺陷,将采用补焊的方法进行修复,根据客户技术条件及RCC-M M3208标准,补焊前需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来确定合理的补焊工艺规程。
1技术准备
(1)熟悉客户技术条件及RCC-M M3208材料标准要求;
(2)按照RCC-M S3570准备焊接工艺评定技术文件,明确焊评试件形式及母材厚度;
(3)确定焊接方法,采用焊条电弧焊,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工艺。
2焊接工艺评定及检验
2.1母材及焊接材料
采用同材质母材Z6CNU17-04进行评定,母材状态为:固溶+调质+时效。制备1 200 mm×200 mm×30 mm的试板2块,对接焊缝,横焊位置,坡口角度 60°±5°,钝边 2±0.5 mm,根部间隙 2~4 mm。
焊接材料选择的原则是:所选焊材要与母材的膨胀系数尽量匹配;尽可能选择与母材化学成分相似的材质;尽可能选择与母材力学性能相近似材质;宜选择低氢型焊条,以减少扩散氢含量和降低冷裂纹敏感性。结合上述原则,选择AWS5.4 E630-15低氢型焊条,焊前经300~350℃烘焙1~1.5 h。
2.2焊前预热
Z6CNU17-04属于欧标牌号,含铜2.5%~3.5%的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此类马氏体钢热导率低,易过热,焊接时,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容易产生粗大组织,引起脆性提高,焊接性差。另外,在过热及冷却速度较小的情况下,焊接热影响区会出现粗大的铁素体及晶界碳化物,降低焊接接头的塑性、韧性和耐腐蚀性。因此,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来改善焊缝金属及热影响区的淬硬性尤为重要,如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等可大大改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根据经验及相关资料,预热温度选择在250~300℃为宜。
2.3焊接工艺
试件焊接位置为横焊,焊接时,按照预焊接工艺规程p-WPS进行焊接,焊接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
24焊后热处理
根据马氏体钢Z6CNU17-04组织性能,选择了3种热处理工艺进行试验,分别是:(580±10)℃×6 h,(600±10)℃×6 h和(620±10)℃×6 h。
从焊接试件上切取3个试块,在三种热处理工艺下分别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进行硬度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2.5焊缝检验
(1)焊缝外观检查:焊接后按照RCCM S3300的要求,对焊缝内外表面进行了目视检验和尺寸检验。未发现有咬边、凹坑、表面气孔、裂纹及焊瘤等缺陷,满足RCCM S3300的要求。
(2)焊缝射线检验:满焊后按照RCCM MC3300的规定对焊缝进行射线探伤。探伤结果均为Ⅰ级,满足RCCM S7714.3的规定。
3组织及性能分析
3.1接头组织分析
按RCC-M S3300规定对宏观试样进行酸蚀,焊接区域无未焊透、气孔、夹渣、未熔合及裂纹等缺陷。在显微镜下观察焊缝根部、熔敷金属、熔合线等区域,结果如图1所示,微观组织为板条状回火马氏体组织,未见沉淀物。图1焊缝、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图
3.2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分析
对熔敷金属进行常温纵向拉伸试验及焊缝横向全厚度拉伸试验(室温)、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如表4所示。
使用该焊接工艺进行Z6CNU17-04叶轮补焊修复后,经无损检测,没有发现焊接缺陷,硬度测定结果符合客户双面小叶轮技术条件及标准要求。产品已交付使用3年,目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