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此前的“400亿暴利”之说到现在的39亿亏损,从迟交的首份交强险年报到费率听证会,保险业因为交强险而备受关注!作为首次金融行业全国性听证会,这对保险业来说,似乎是从未遇到过的历练,这一强制险种已经开始倾听百姓的呼声,走向经营透明化、决策公正化!
2007年11月0日,一直笼罩在暴利质疑声中的机动车交通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终于向公众交出了首份年度盈亏报告,报告称,交强险实施首年亏损达9亿元。虽如此,保监会称,初步决定将交强险责任限额由现行6万元提高至12万元,但保费适当降低至950元,并将就交强险费率调整召开听证会。
事出有因
保额提高费率降低是必然
为何,既然亏损9亿元,还要降低费率、提高保额?
原来, 9亿亏损“事出有因”。保监会就亏损原因作了进一步说明——亏损出自会计制度。“由于在交强险制度实施第一年各家保险公司成本投入较大,以及按国内会计准则保单取得成本须在当期摊销等原因,交强险首年财务报告汇总出现9亿元账面亏损。2007年1月至10月交强险账面利润为9. 亿元,出现小幅盈利。”
成本还有压缩空间,也是此次双向调整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年报来看,交强险首年经营费用合计141亿元,按照总保费收入507亿元来计算,交强险的综合成本率为27%左右。保监会财险监管部主任郭左践认为,目前这个费用水平还有一定压缩空间。他同时表示,因为交强险带有强制性,其外部展业成本要比商业险低。
“过去我国没有‘无责赔付’,我们参照以往商业保险的框架做出了现在这个赔付,所以目前即使是950元,这个数字也是个过渡时期的数字,费用的合理数据要大约两三年才能确定下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对此这样表示。
“交强险的保额将越来越高、费率越来越低,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保监会多位官员此前曾在不同场合反复表态。“不论如何调整,交强险都将秉承‘更高保障、更低费率’的原则。”
交强险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是利民惠民的险种,交强险的经营收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理应通过提高保额、降低费率来实现。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也表示,听证会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让交强险更能符合民意。
车主雀跃
险企被倒逼提升管理水平
“保费降低,保额上涨,肯定是好事。”双向调整的消息出来后,私家车主听闻都欢欣鼓舞:相对于持续上涨的汽油费、车位费“养车”成本,交强险有望下调到底节省了他们的一些开支。尤其是一些开低价车的私家车主,本来就认为交强费率过高,相对于自己的低价车很不合算,这次双向调整给他们减轻了很大负担。
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双向调整将面临严峻竞争形势。
“此举肯定会冲击商业三责险。”都邦财险一位负责人对记者坦言。交强险和商业三责险是个“此消彼涨”的关系。如果交强险的保额上调了,开低价车车主与开车老手,可能会选择少保甚至不保商业三责险,那么对保险公司来讲无疑是损失。“到时,对商业三责险服务水平肯定有更高要求,也不排除商业三责险会因此降低保险费的可能。”一位财险高管这样预言。
“无论赞同也好,批评也好,对于中国保险行业来讲都是一件好事,对完善交强险制度会起到积极作用。”中保协财险工作委员会车险工作部部长王和在此次听证会上做出如此评价。“交强险听证会再一次聚焦了大家的目光,说明交强险作为一项法定保险制度与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不论是在听证会上争辩还是媒体上热议,对完善交强险制度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保险业更重要的是应当反思行业的内部因素,”王和在听证会上表示。他认为,就保险行业而言,除了需要关注作为经营环境的外部和客观因素,应当客观地认识到中国保险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清醒地看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经营交强险这样一个“准公共产品”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还有,保险行业应该将经营交强险作为一个契机,形成一种外部的“倒逼机制”,推动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向社会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使交强险真正成为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民心险种。
摆脱“暴利说”尚待时日
力避质疑走向理性
此前对交强险暴利质疑声不断,而由于没有数据佐证仍只限于“打嘴仗”。与此同时,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的2007年上半年报清晰显示,机动车保险业务得益于交强险而猛增,这就更增添了交强险暴利的迷雾。
虽然,如此次公布的盈亏结果按照国内会计准则核算出现9亿元的账面亏损,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核算则出现小幅盈利。出现这两种结果,值得认真研究。从另一方面来说,首个年度交强险出现亏损,但因此提出双向调整,因而此份盈亏报告还给广大车主带来了一个利好消息。
“交强险作为我国实施的首个法定强制险种,针对目前交强险饱受暴利质疑的问题,保险业界的监管部门正在积极地适时作出调整和规范,力避暴利促使交强险更快地走向理性和规范。”广东省保险学会秘书长王明友分析指出:“这种适应市场变化的主动调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将让广大消费者受益,同时也有利于这个险种的健康发展。”
双向调整保费、择日召开听证会等信息,表明保险监管部门在防范交强险暴利上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交强险要摆脱暴利的质疑则尚待时日。
“虽然交强险盈亏报告的首度披露有利于澄清长期困扰的‘暴利说’,但要真正让交强险做到不盈利的基本原则,摆脱‘暴利说’的负面影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郭颂平认为。
听证会后仍有分歧
保险业民生味浓
此次听证会历时5个小时,除上述暴利之争外,财务信息透明、道路救助基金来源、交强险的经营原则以及费率调整时间等四大问题仍存在意见分歧。
焦点一:道路救助基金从哪来
听证会上,代表们认可“道路救助基金的建立”,但同时认为“道路救助基金”应从交通违法罚款中提取,而不应使用交强险的费用。
“道路救助基金”主要用于交强险责任限额外差额部分的赔偿以及没有投保交强险的人的赔偿,而交通违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交强险第一年的投保率为8%,如果救助基金从交强险提取,相当于8%的投保人承担了全社会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代表们认为,根据权责一致性原则,救助基金应从交通违章罚款中提取,让违章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埋单。
焦点二:8000元能否够医疗费
虽然保监会拟将责任限额调高至12万元,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8000元。但与会代表仍对这一赔付标准不满意。
大家一致认为,8000元显然不足以负担一个人的医疗费用,对于群死群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受害者来说,更是杯水车薪。同时,赔付标准不合理还可能导致肇事逃逸。
焦点三:交强险难于“不盈不亏”
目前交强险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混合经营模式,即政府在确定统一费率标准后,交由保险公司经营,这样做的结果是不易把握交强险“不盈不亏”的原则。
北京大学副教授郑伟认为,现行的经营模式亟待改革,要么政府统一标准后委托保险公司代办;要么完全由保险公司自负盈亏。
当然,听证的主要意义,不在于一次费率和保额调整了多少,而在于它为未来的公平、公正博弈开启了空间。这次将为未来开启更大的博弈空间埋下伏笔。听证会的召开,无疑是顺应民意之举。
焦点四:“无责赔付”能否取消
虽然因其立法目的在于保护受害人而得以写入《道路交通安全法》,但这种不区分具体情况的“无责赔付”就完全合理吗?诟病已经太多,我们这里不再“狂轰滥炸”。仅仅就事论事吧。像赵先生这样的情况如果要体现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充分保护,1600元的上限是否显得太过低廉?
我国交强险制度属于“先天”不足的产物,从酝酿到诞生,风波不断、命运多舛。对它有批评的,有指责的,也有迷惑的,更有喊冤的。但无论如何,交强险使得整个社会空前和高度地关注了保险,关注了保险行业。这一次的调整,也让公众们看到了监管层倾听民意、体察民情的态度和行动,相信在这一态度和行动的支配下,大众能看到的“惊喜”还会更多。
2007年11月0日,一直笼罩在暴利质疑声中的机动车交通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终于向公众交出了首份年度盈亏报告,报告称,交强险实施首年亏损达9亿元。虽如此,保监会称,初步决定将交强险责任限额由现行6万元提高至12万元,但保费适当降低至950元,并将就交强险费率调整召开听证会。
事出有因
保额提高费率降低是必然
为何,既然亏损9亿元,还要降低费率、提高保额?
原来, 9亿亏损“事出有因”。保监会就亏损原因作了进一步说明——亏损出自会计制度。“由于在交强险制度实施第一年各家保险公司成本投入较大,以及按国内会计准则保单取得成本须在当期摊销等原因,交强险首年财务报告汇总出现9亿元账面亏损。2007年1月至10月交强险账面利润为9. 亿元,出现小幅盈利。”
成本还有压缩空间,也是此次双向调整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年报来看,交强险首年经营费用合计141亿元,按照总保费收入507亿元来计算,交强险的综合成本率为27%左右。保监会财险监管部主任郭左践认为,目前这个费用水平还有一定压缩空间。他同时表示,因为交强险带有强制性,其外部展业成本要比商业险低。
“过去我国没有‘无责赔付’,我们参照以往商业保险的框架做出了现在这个赔付,所以目前即使是950元,这个数字也是个过渡时期的数字,费用的合理数据要大约两三年才能确定下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对此这样表示。
“交强险的保额将越来越高、费率越来越低,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保监会多位官员此前曾在不同场合反复表态。“不论如何调整,交强险都将秉承‘更高保障、更低费率’的原则。”
交强险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是利民惠民的险种,交强险的经营收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理应通过提高保额、降低费率来实现。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也表示,听证会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让交强险更能符合民意。
车主雀跃
险企被倒逼提升管理水平
“保费降低,保额上涨,肯定是好事。”双向调整的消息出来后,私家车主听闻都欢欣鼓舞:相对于持续上涨的汽油费、车位费“养车”成本,交强险有望下调到底节省了他们的一些开支。尤其是一些开低价车的私家车主,本来就认为交强费率过高,相对于自己的低价车很不合算,这次双向调整给他们减轻了很大负担。
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双向调整将面临严峻竞争形势。
“此举肯定会冲击商业三责险。”都邦财险一位负责人对记者坦言。交强险和商业三责险是个“此消彼涨”的关系。如果交强险的保额上调了,开低价车车主与开车老手,可能会选择少保甚至不保商业三责险,那么对保险公司来讲无疑是损失。“到时,对商业三责险服务水平肯定有更高要求,也不排除商业三责险会因此降低保险费的可能。”一位财险高管这样预言。
“无论赞同也好,批评也好,对于中国保险行业来讲都是一件好事,对完善交强险制度会起到积极作用。”中保协财险工作委员会车险工作部部长王和在此次听证会上做出如此评价。“交强险听证会再一次聚焦了大家的目光,说明交强险作为一项法定保险制度与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不论是在听证会上争辩还是媒体上热议,对完善交强险制度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保险业更重要的是应当反思行业的内部因素,”王和在听证会上表示。他认为,就保险行业而言,除了需要关注作为经营环境的外部和客观因素,应当客观地认识到中国保险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清醒地看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经营交强险这样一个“准公共产品”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还有,保险行业应该将经营交强险作为一个契机,形成一种外部的“倒逼机制”,推动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向社会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使交强险真正成为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民心险种。
摆脱“暴利说”尚待时日
力避质疑走向理性
此前对交强险暴利质疑声不断,而由于没有数据佐证仍只限于“打嘴仗”。与此同时,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的2007年上半年报清晰显示,机动车保险业务得益于交强险而猛增,这就更增添了交强险暴利的迷雾。
虽然,如此次公布的盈亏结果按照国内会计准则核算出现9亿元的账面亏损,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核算则出现小幅盈利。出现这两种结果,值得认真研究。从另一方面来说,首个年度交强险出现亏损,但因此提出双向调整,因而此份盈亏报告还给广大车主带来了一个利好消息。
“交强险作为我国实施的首个法定强制险种,针对目前交强险饱受暴利质疑的问题,保险业界的监管部门正在积极地适时作出调整和规范,力避暴利促使交强险更快地走向理性和规范。”广东省保险学会秘书长王明友分析指出:“这种适应市场变化的主动调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将让广大消费者受益,同时也有利于这个险种的健康发展。”
双向调整保费、择日召开听证会等信息,表明保险监管部门在防范交强险暴利上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交强险要摆脱暴利的质疑则尚待时日。
“虽然交强险盈亏报告的首度披露有利于澄清长期困扰的‘暴利说’,但要真正让交强险做到不盈利的基本原则,摆脱‘暴利说’的负面影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郭颂平认为。
听证会后仍有分歧
保险业民生味浓
此次听证会历时5个小时,除上述暴利之争外,财务信息透明、道路救助基金来源、交强险的经营原则以及费率调整时间等四大问题仍存在意见分歧。
焦点一:道路救助基金从哪来
听证会上,代表们认可“道路救助基金的建立”,但同时认为“道路救助基金”应从交通违法罚款中提取,而不应使用交强险的费用。
“道路救助基金”主要用于交强险责任限额外差额部分的赔偿以及没有投保交强险的人的赔偿,而交通违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交强险第一年的投保率为8%,如果救助基金从交强险提取,相当于8%的投保人承担了全社会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代表们认为,根据权责一致性原则,救助基金应从交通违章罚款中提取,让违章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埋单。
焦点二:8000元能否够医疗费
虽然保监会拟将责任限额调高至12万元,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8000元。但与会代表仍对这一赔付标准不满意。
大家一致认为,8000元显然不足以负担一个人的医疗费用,对于群死群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受害者来说,更是杯水车薪。同时,赔付标准不合理还可能导致肇事逃逸。
焦点三:交强险难于“不盈不亏”
目前交强险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混合经营模式,即政府在确定统一费率标准后,交由保险公司经营,这样做的结果是不易把握交强险“不盈不亏”的原则。
北京大学副教授郑伟认为,现行的经营模式亟待改革,要么政府统一标准后委托保险公司代办;要么完全由保险公司自负盈亏。
当然,听证的主要意义,不在于一次费率和保额调整了多少,而在于它为未来的公平、公正博弈开启了空间。这次将为未来开启更大的博弈空间埋下伏笔。听证会的召开,无疑是顺应民意之举。
焦点四:“无责赔付”能否取消
虽然因其立法目的在于保护受害人而得以写入《道路交通安全法》,但这种不区分具体情况的“无责赔付”就完全合理吗?诟病已经太多,我们这里不再“狂轰滥炸”。仅仅就事论事吧。像赵先生这样的情况如果要体现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充分保护,1600元的上限是否显得太过低廉?
我国交强险制度属于“先天”不足的产物,从酝酿到诞生,风波不断、命运多舛。对它有批评的,有指责的,也有迷惑的,更有喊冤的。但无论如何,交强险使得整个社会空前和高度地关注了保险,关注了保险行业。这一次的调整,也让公众们看到了监管层倾听民意、体察民情的态度和行动,相信在这一态度和行动的支配下,大众能看到的“惊喜”还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