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gao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阐述我校产学研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以详尽介绍和分析,总结出优秀的教师队伍、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多家合作企业为顺利完成产学研用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符合当前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积极探索新形式下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模式,成为高校进行改革的当务之急,对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当前国家不断重视工程实践的形势下,本文在分析了学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阐述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建立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践行方式。
  1我校材化专业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模式内涵
  “产学研用”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工程。从学校方面讲,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从“产学研”过渡到“产学研用”,进一步强调了应用和用户,突出了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本质,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
  在产学研用背景下,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构建了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五方面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军训、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上机操作、认识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科研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主要环节。遵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基本原则,在本科培养计划中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明确规定了金工实习(3 周) 、认识实习( 1周) 、课程设计(2 周) 、学年论文( 2周) 、科研训练( 3周) 、生产实习(34周) 和毕业设计( 16 周) 等环节,确保了实习、实训时间。在校内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综合实验室,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看,还有校内企业提供天然的实践机会。校内企业一般是学校教师以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科技型企业,既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实战”平台。建立了 1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可采取以专业为单位集中安排,为专业知识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院很多教师从事各种科研任务,其科研项目来源于国家层面、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的需求,是产学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项目虽然可能只是生产实际中的某一细小环节,无法让学生真正接触生产实际,但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创新的综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科研项目,既加强了课堂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为真正“用”时打下基础。联合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或科研院所以双赢为目的,充分发挥各方的人才教育资源,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如黑龙江省安达市安达龙新化工有限公司,哈尔滨鑫达高分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学习时间分为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践学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共同指导,实现企业高端人才向学校的聚集,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因此,优秀的教师队伍、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多家合作企业为顺利完成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
  发挥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努力推进产学研用联合,是拓展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材化专业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模式内容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
  (1)整合教学科研资源 优化教学科研管理模式
  学是“产学研用”的基石,只有在课堂上学好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培养好动手操作能力,才能为后续的专业工程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良好的教学体系,整合资源、加强管理,不断加大科研团队建设力度,是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为企业、社会服务能力,做好产学研用工作的基本前提。以教师的科研项目带动本专业学生的科研实训,科研项目是生产实际中的研发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创新的综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科研项目,既加强了课堂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为真正“用”时打下基础。
  (2)统筹实践教学安排 优化校内、外实践环节
  将四年的实践环节串联,环环相扣,从基础实验到认识实习,从产品的设计到制备,从生产实习到毕业设计,共分8大环节,统筹安排这些实践环节,让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和生产应用的桥梁纽带。除了集中实践基地外,还有校内企业提供天然的实践机会。校内企业一般是学校教师以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科技型企业,既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实战”平台,积极利用这些平台为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服务。
  (3)结合实际工程应用 共建校企生产性实践基地
  共建校企生产性实践基地是学校和企业或科研院所以双赢为目的,充分发挥各方的人才教育资源,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学习时间分为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践学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共同指导。实现企业高端人才向学校的聚集,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在企事业人才向高校聚集的同时,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也利用此机会走出去,实现互动。
  (4)建立产学研用合作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良好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与正确的人才评价体系密不可分。根据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确定科技开发方向、建立2级评价体系,包括中期检查和期末考核、审查,以便搭建稳定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实践、实训基地。   2我校材化专业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模式践行方式
  (1)整合教学科研资源 优化教学科研管理模式
  优化培养计划,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毕业后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产学研用合作拉近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把供需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助于学校及时调整。因此,在产学研用背景下,我们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及我院自身的发展状况来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我们要继续推进开放性实验、科研训练计划等实践项目的有效开展,同时扩大外聘企事业单位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加入外单位培养环节,扩展人才培养空间。课程体系不应只包括培养计划、大纲等“软”的部分,还应包含实验场所、工程实践中心等“硬”的部分,明确学生开展实践的校内外场所,这样才能相互制约和规范管理,共同促进人才培养。
  组成教师科研团队,以他们的科研任务带动学生参与科研,进而建立师生科研团队。教师的科研项目来源于国家层面、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的需求,是产学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项目是生产实际中的研发步骤,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创新的综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科研项目,既加强了课堂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为真正“用”时打下基础。
  (2)统筹实践教学安排 优化校内、外实践环节
  将大一的认识实习(作为毕业设计的见习阶段)、大二的学年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文献检索阶段)、大三的科研训练(作为毕业设计的文献综述阶段)、大四的材料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方案制定与探讨阶段)和毕业设计等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结合为一体,采用这样的做法就是希望通过一个串联性的工程项目让学生了解各门专业课知识的重要性及连贯性,增强学生的完整工程意识及学习的使命感。
  教师利用教学科研成果成立企业,吸引学生参与。这种模式能使学生不仅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与专业技能,锻炼从事现代企业生产、开发、经营和管理的能力,而且能亲身体验市场运作的规则,技术与产品创新的压力等,真正体现产学研用合作教育中“用”的内涵。建设校内企业可以加速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良性循环。
  (3)结合实际工程应用 共建校企生产性实践基地
  共建校企生产性实践基地和联合实验室。企业与学校依据企业真实环境,根据各专业实际教学需要, 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转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现场教学,边讲边练,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将课堂放到实训基地,再现企业的实际操作环境,使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形象更具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学” 功夫转变为 “练”功夫。要积极拓展联合培养的渠道,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工作,拓展高校育人空间,实现“双导师”制,,学生学习时间分为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践学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共同指导。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完成校内理论和基础实践学习后,到单位进行较长时间的生产实习或毕业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摆脱走马观花的实习方式,真正投入生产实际,也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工作定位,为自身就业提供指导。另一方面,我们要吸收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的员工来校进修培训,进行人才力量的流动交流,有利于实践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4)建立产学研用合作人才评价体系
  根据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确定科技开发方向、建立2级评价体系,包括中期检查和考核制度,以便搭建稳定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实践、实训基地。
  3结束语
  我校材化專业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模式的关键性问题有两个:一是师生科研团队、各种实践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衔接与整合;二是建立校企生产性实践基地和联合实验室,以用代学,学以致用。统筹安排实践教学环节,遵循实践环节的相关性,系统规划各实践环节细则;建立校企生产性实践基地和联合实验室,送学生到企业去,请企业里的人员做客座教师,实现“双导师”制。通过反馈,优化产学研用合作人才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用合作人才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了我校材化专业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模式的全面运行。
  参考文献:
  [1] 尤祖明,迟 强,潘明财,谢绪磊. 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25(4): 108-112.
  [2] 崔凌霄. 常州科教城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物流科技, 2012, (10): 51-53.
  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A201300008)
  作者简介:李丽波,女,1978年生,博士,副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系。
其他文献
期刊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如何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成为相关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现状,主要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
【摘 要】随着国家对林业工作的日益重视,林业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营林工作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完善营林工作对于我国林业的持续性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营林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营林工作;发展方向  我国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的时期,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资源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现代林业做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人们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业是关系着国家环境的重要行业,不仅影响着
论述电力系统润滑油管道对接焊缝检测的必要性及射线检测特点;提出穿透厚度理论计算式,并用于现场实际检验,发现其结果满足检验要求;实现对在用润滑油管道的射线检测,为类似
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重要手段,而微创玻璃体手术更是玻璃体切除手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尽管微创玻璃体手术具有许多优势,但眼科医师必须认识到微创玻璃体手术并不是微切口玻璃体手术,不能仅仅追求缩小切口而忽略玻璃体手术的精髓,不重视适应证的合理选择,低估手术风险和手术并发症。术者必须对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了然于心,才能以微小的手术创伤,为患者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
2009年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定义以及我国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不仅如此,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议上还
19年来,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国营小厂到如今行业内中高端市场的龙头企业,由亏损100多万元到年销售额逾12亿元,这在处处充满奇迹的中国经济中并不罕见.但是12亿元的销售额,利税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影响。人们在享受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困扰。就
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无损检测高等教育的现状,比较了不同国家无损检测的教育模式和主干课程设置的特点,对我国无损检测高等教育提出了建议。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on-d
通过具体检测实例,对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于有机热载体炉盘管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Through the specific test example, the method of detecting acoustic e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