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结合同机定位CT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j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全身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灶诊断较有优势,但对部分病灶良恶性判断极其困难.SPECT与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分析的应用提高了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灶鉴别诊断的价值[1].本研究总结了192例患者352个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SPECT结合同机定位CT图像分析结果,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形成了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核心脏病学[1].近30年来,核心脏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SPECT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近20年来的主导技术则是双探头晶体照相机,其特点为2个探头互成90°[2]。
患者男,21岁,因胸痛10余天就诊,CT检查示纵隔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患者胸骨后疼痛,咳嗽、少痰,痰中偶有血丝,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 ℃,易出汗.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3.0×109/L,中性粒细胞86%。
核心脏病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国的核心脏病学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兴起,经历了由发展到逐渐成熟的阶段.目前全国已有近200家医院开展核素心肌显像,检测心肌存活,测定心功能以及进行体外检测等,成为心血管疾病无创性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核心脏病学在30年的发展中其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y相机模拟影像进入到目前数字化三维断层显像(SPECT,PET/CT);由定性诊断发展到定量诊断;
患者男,50岁.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示胃癌可疑,遂至本院就诊.患者1个月来感间断性上腹部隐痛不适,每饱食或饥饿时加重,有恶心,无呕吐、腹胀、腹泻,无明显发热;近1周上腹疼部痛加重伴黑便.患者平素身体健康,病程中黑便1~2次/d,无便血,体质量近1个月下降3~4 kg。
甲状腺癌患病人数占人类所有恶性肿瘤患病人数的1%~2%.甲状腺癌的死亡率较低,其死亡人数约占所有因癌症死亡病例的0.5%.人群中的年发病率(0.5~25)/10万,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甲状腺癌的70%左右.不同地区、种族、性别和年龄之间有较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