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徐特立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体味到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9 岁时,父兄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凑钱让他读私塾。1905年因清政府废科考办新学,长沙办起师范学校,他考入该校读速成班,毕业后当高小教员,又应聘长沙周南女校。
1907年发生清政府向外国屈辱妥协的教案时,徐特立在学校作时事报告,讲到激愤之处,热泪如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写完当场晕倒。这一“抽刀断指”的举动,顿时蜚声全省,徐特立也被当时有进步思想者誉为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特立积极参加湖南起义,被推为长沙副议长,翌年又任省教育司的科长。他一身清正进入官场后,顿觉黑暗无比,不久返回教育界,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1919年,国内兴起赴法国勤工俭学热潮,年已42岁的徐特立也报名前往,成为年纪最大的留学生。回国后,他任长沙第一女师校长,被公认为湖南的教育界名流。1927年初大革命高潮时,徐特立参加了湖南农民协会并任教育科长,又在左派掌权的国民党长沙市党部任农工部长。同年夏天,大革命失败,在不少共产党员叛变脱党时,徐特立却以50岁年龄入党。随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任师党代表。部队失败后,他决定同贺龙一起上山打游击,只是因病未能跟随,被派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学。他学通俄语后,系统研究了马列主义,并同吴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
1930年末,徐特立潜回国内,赴江西根据地,后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部长为瞿秋白)。1934年,他随军长征。一路上,他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瞿秋白在告别时换给他一匹好马,他却总是让给伤病员骑。据统计,长征两万里,徐老骑马不过二千里,人称“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骑马儿跟马跑”。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为他庆祝60岁寿辰。毛泽东写信致贺,称徐老“今后还将是我的先生”。抗战爆发后,徐特立先到国民党统治区做中共代表,1940年回延安任自然科学院院长,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此时,他老当益壮,年近七十还参加了延安青年体育运动会的游泳比赛。1947年,中央为他庆贺70岁诞辰,毛主席的题词是“坚强的老战士”,朱总司令的题词则是“当今一圣人”。
新中国建立后,徐特立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他特别关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研究,发表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及深刻的论述。他制定了一个20年学习和工作计划,以古稀之龄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致力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徐特立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卓越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是很丰富的,他的许多重要文章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一书中。延安时期,他根据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教育总方针,提出:要研究科学,培养科技人才。“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迫切需要知识分子” 。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和自然科学人才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他主张,要给大众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给已有的知识。他还指出:“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只会接受书本子上的现成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发现新知识。那就更需要从手脑并用的劳动中,改造事物,分析事物,综合事物,才能得出关于事物的一些新知识。” 他主张“灵活使用课本” ,反对把“ 课本神圣化,使学生都不用脑” ,如果“师生都成为课本的审查者和编辑者” ,“ 学习的成就就必然是可惊的”。此外,他还很注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少而精等。
关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基本观点教育。他说:“ 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愛护公共财物。三、纪律教育。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他指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修养,“ 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
1968年11月28日,深受全党全国人民敬重和爱戴的徐特立因病与世长辞,他崇高的风范永远激励着后世之人。
徐特立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体味到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9 岁时,父兄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凑钱让他读私塾。1905年因清政府废科考办新学,长沙办起师范学校,他考入该校读速成班,毕业后当高小教员,又应聘长沙周南女校。
1907年发生清政府向外国屈辱妥协的教案时,徐特立在学校作时事报告,讲到激愤之处,热泪如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写完当场晕倒。这一“抽刀断指”的举动,顿时蜚声全省,徐特立也被当时有进步思想者誉为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特立积极参加湖南起义,被推为长沙副议长,翌年又任省教育司的科长。他一身清正进入官场后,顿觉黑暗无比,不久返回教育界,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1919年,国内兴起赴法国勤工俭学热潮,年已42岁的徐特立也报名前往,成为年纪最大的留学生。回国后,他任长沙第一女师校长,被公认为湖南的教育界名流。1927年初大革命高潮时,徐特立参加了湖南农民协会并任教育科长,又在左派掌权的国民党长沙市党部任农工部长。同年夏天,大革命失败,在不少共产党员叛变脱党时,徐特立却以50岁年龄入党。随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任师党代表。部队失败后,他决定同贺龙一起上山打游击,只是因病未能跟随,被派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学。他学通俄语后,系统研究了马列主义,并同吴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
1930年末,徐特立潜回国内,赴江西根据地,后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部长为瞿秋白)。1934年,他随军长征。一路上,他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瞿秋白在告别时换给他一匹好马,他却总是让给伤病员骑。据统计,长征两万里,徐老骑马不过二千里,人称“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骑马儿跟马跑”。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为他庆祝60岁寿辰。毛泽东写信致贺,称徐老“今后还将是我的先生”。抗战爆发后,徐特立先到国民党统治区做中共代表,1940年回延安任自然科学院院长,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此时,他老当益壮,年近七十还参加了延安青年体育运动会的游泳比赛。1947年,中央为他庆贺70岁诞辰,毛主席的题词是“坚强的老战士”,朱总司令的题词则是“当今一圣人”。
新中国建立后,徐特立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他特别关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研究,发表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及深刻的论述。他制定了一个20年学习和工作计划,以古稀之龄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致力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徐特立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卓越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是很丰富的,他的许多重要文章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一书中。延安时期,他根据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教育总方针,提出:要研究科学,培养科技人才。“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迫切需要知识分子” 。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和自然科学人才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他主张,要给大众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给已有的知识。他还指出:“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只会接受书本子上的现成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发现新知识。那就更需要从手脑并用的劳动中,改造事物,分析事物,综合事物,才能得出关于事物的一些新知识。” 他主张“灵活使用课本” ,反对把“ 课本神圣化,使学生都不用脑” ,如果“师生都成为课本的审查者和编辑者” ,“ 学习的成就就必然是可惊的”。此外,他还很注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少而精等。
关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基本观点教育。他说:“ 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愛护公共财物。三、纪律教育。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他指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修养,“ 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
1968年11月28日,深受全党全国人民敬重和爱戴的徐特立因病与世长辞,他崇高的风范永远激励着后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