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伟大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因此,幼儿园应积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接触户外大自然,充分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一、积极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
幼儿园良好户外环境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让幼儿感到轻松愉快,能激发幼儿参与户外游戏的愿望,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提供符合幼儿兴趣和不同发展水平及多功能、可变化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在户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上,要充分利用一切因素,如围墙上的壁画、墙角的植物、楼梯下的角色游戏区、草地上的环保标志、楼梯扶手及走廊顶上的吊饰、地面上的格子、脚印、台阶上的各种几何图形等,使户外活动场地变成立体的、多层次的、多视角的“教科书”,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另外还可设置大型组合玩具区、小水池、沙池、石子路、塑胶路等,使户外活动场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硬有软,有直有曲,给幼儿感官上多种刺激,给幼儿留下联想的空间,从整体布局到局部的功能开发都体现了环境的探索价值,使它们各有特点又互相辉映,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二、认真把握户外活动的原则
户外活动时,幼儿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因此,在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时,要把握好户外活动的原则,让幼儿在安全、科学的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首先,户外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按一定程序来进行,从简单到复杂,从少量到大量,从轻缓到逐渐加强,从相对安静进入到运动状态。其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运动要合理搭配。使幼儿动静交替地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能预防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绪,并起到全面锻炼身体的作用。再次,活动设计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科学安排各种形式的户外活动
科学的户外活动,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园内的“户外体育”、“亲子游戏”、“半日开放”、“艺术节”等活动外,还可组织幼儿集体进行远足、春游、秋游以及由家长参与的外出郊游活动等。
在园内组织户外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摒弃放鸭式的群体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分组活动,让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都能得到满足。同时,在户外活动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谈话,对幼儿进行启发和诱导,促进其不断得到发展。另外,活动中的安全性要放在首位。活动前,老师要有周密的计划和方案,同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要具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的能力,时刻保护好每一个幼儿。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到个体差异,做孩子的引导者和游戏伙伴。透过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应该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外,还应给孩子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每周都应安排大型玩具集中对全园孩子开放的时间,这样能打破年龄、班级的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教师在孩子们活动时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适时引导又不要干预过多。正确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运动器械,自由结伴,让孩子能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与人交流和分享自己发现到的信息,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更好地去实践和探索。
总之,在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创设好环境的基础上,要把握好活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组织活动,使每个孩子都能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的优势,让孩子们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充分享受活动的乐趣,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积极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
幼儿园良好户外环境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让幼儿感到轻松愉快,能激发幼儿参与户外游戏的愿望,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提供符合幼儿兴趣和不同发展水平及多功能、可变化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在户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上,要充分利用一切因素,如围墙上的壁画、墙角的植物、楼梯下的角色游戏区、草地上的环保标志、楼梯扶手及走廊顶上的吊饰、地面上的格子、脚印、台阶上的各种几何图形等,使户外活动场地变成立体的、多层次的、多视角的“教科书”,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另外还可设置大型组合玩具区、小水池、沙池、石子路、塑胶路等,使户外活动场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硬有软,有直有曲,给幼儿感官上多种刺激,给幼儿留下联想的空间,从整体布局到局部的功能开发都体现了环境的探索价值,使它们各有特点又互相辉映,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二、认真把握户外活动的原则
户外活动时,幼儿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因此,在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时,要把握好户外活动的原则,让幼儿在安全、科学的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首先,户外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按一定程序来进行,从简单到复杂,从少量到大量,从轻缓到逐渐加强,从相对安静进入到运动状态。其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运动要合理搭配。使幼儿动静交替地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能预防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绪,并起到全面锻炼身体的作用。再次,活动设计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科学安排各种形式的户外活动
科学的户外活动,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园内的“户外体育”、“亲子游戏”、“半日开放”、“艺术节”等活动外,还可组织幼儿集体进行远足、春游、秋游以及由家长参与的外出郊游活动等。
在园内组织户外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摒弃放鸭式的群体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分组活动,让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都能得到满足。同时,在户外活动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谈话,对幼儿进行启发和诱导,促进其不断得到发展。另外,活动中的安全性要放在首位。活动前,老师要有周密的计划和方案,同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要具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的能力,时刻保护好每一个幼儿。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到个体差异,做孩子的引导者和游戏伙伴。透过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应该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外,还应给孩子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每周都应安排大型玩具集中对全园孩子开放的时间,这样能打破年龄、班级的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教师在孩子们活动时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适时引导又不要干预过多。正确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运动器械,自由结伴,让孩子能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与人交流和分享自己发现到的信息,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更好地去实践和探索。
总之,在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创设好环境的基础上,要把握好活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组织活动,使每个孩子都能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的优势,让孩子们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充分享受活动的乐趣,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