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眼睛是而又不仅仅是一个装饰时……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73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眼睛微缩画”装饰品曾经非常流行,现在看来,它们饱含神秘,工艺简洁,但极具感染力,因为它们捕捉到的是最最隐私的、或亲密或哀怨或深沉或纯情的瞬间一瞥。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内含人类“心灵之窗”的装饰品既带有爱情(或色情)的色彩,也带有政治的色彩,它和法国大革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渊源。“眼睛微缩画”装饰品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大肆流行,说明这种嗜好并不仅仅是好奇,对于那些“妄图”激励“爱”志、留住回忆的人来说,它是欢爱和哀伤的容器,它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代理,它的象征意味足以削减和抵消任何不舒服的生理感觉。
  2002年11月7日,在伦敦的克里斯蒂拍卖行,一系列“眼睛微缩画”装饰品被展出。这些装饰品最早的流传于19世纪,主要是一些胸针、戒指、领带夹和纪念盒,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里面都镶嵌有一个“心灵的窗户”——一只栩栩如生的人的眼睛。这些包括“眼睛微缩画”装饰品在2002年12月10日正式拍卖,价格一般会在800英镑至1500英镑之间(大约1234美元至2315美元)。
  
  忧郁的眼睛至今看来还传神逼真
  
  这些“眼睛微缩画”装饰品曾经非常流行,现在看来,它们饱含神秘,工艺简洁但极具感染力,因为它们捕捉到的是最最隐私的、或亲密或哀怨或深沉或纯情的瞬间一瞥,它们最难得的是,这些“眼睛微缩画”装饰品里有些女性充满忧郁的眼睛,至今看来还十分传神逼真。被选出的部分装饰品,一般都选用珐琅、瓷釉、珍珠、宝石、象牙等材料来搭配、衬托、修饰那些精美的“眼睛微缩画”。
  一个虽然精美但现在已经十分不实用的工艺装饰品,竟然价值1000英镑以上,似乎不可思议。但是这些工艺品的价值,或许在于隐藏在它后面的属于历史某个时代的神秘主义色彩。
  
  既有“爱情”也带“政治”
  
  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内含人类“心灵之窗”的装饰品既带有爱情(或色情)的色彩,也带有政治的色彩,它和法国大革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渊源。
  关于前一种说法,合理的解释是它是情人之间感情的一种表达。在法国,贵族阶层曾经很流行追求有夫之妇和有妇之夫,为了寄托相思和见证爱情同时也为了保证隐私,相爱的两个人会把对方的多情的眼神“固化”,装在自己最喜爱的饰物里,以求随时带在身边,随时翻看回味,并求互相保佑对方平安无事。
  另外,人们之所以将眼睛看做是“心灵的窗户”,是因为眼睛情感丰富、传神而极具穿透力,送给情人一个“眼神”,还可以起到告诫对方只许此情不渝,不要心猿意马、口是心非的“看管”作用。
  而之所以只选用一只眼睛而不是整个面孔,就是因为即使被别人窥到隐私,别人也难以从一只眼睛判断对方是谁,充分做到了身份匿名,既安全又别有情调。这样的情物即使流传到后代,也不会被自己的子孙发现自己的情史,免授后人以笑柄。据可靠的历史考证,这些稀奇古怪的“眼睛微缩画”装饰品,在19世纪初期开始流行起来。但是关于它的起源的说法却不一而足,争论双方一直没有彼此说服。
  一种说法认为,这种装饰品的风潮源于英国的乔治四世和他的王后菲兹赫尔波特的一段情感轶事。据说在1785年,当时英国最著名的微型图画画家理查德·科斯维(Richard Cosway)替乔治四世画了一幅右眼微型图,并将此微型图安装在了一个小巧的化装盒子里,乔治四世后来将这个创意别致的小盒子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菲兹赫尔波特(一个非王室贵族的庶民女子,后来被招进宫成了一代王后)。
  还有一种说法是,大约在1790年左右,一位名叫加德纳·安吉哈特的艺术家(曾被封为爵士)帮乔治四世和菲兹赫尔波特各画了一幅右眼微型图,并分别打造了两个内含“一汪秋水”的别致的指环,这两个指环于是就成了乔治四世和菲兹赫尔波特之间史无前例的“传情之物”。
  第三种说法是,在1785年的年初,英国有一位名叫爱莉诺·巴特勒的贵族女子在她的日记里写道,她见到了一个参加了“遍游欧洲大陆的教育之旅”的年轻男子,该男子告诉爱莉诺说自己的指环里有她的“一只眼睛”,这个指环是在法国的巴黎打造的。这个说法有点儿符合法国人喜欢浪漫的民族特性的一贯看法。
  不管哪个说法是历史真正的真相,这种将眼神固化来传情达意的浪漫做法却流行开来,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早期开始风潮四起,喜爱追随者比比皆是。在当时的英国,还有一个家族都来订做“眼睛微缩画”装饰品的习惯,据说是为了记住亲人,寄托哀思。
  在狄更斯的小说《Dombey and Son》(1848年出版)里,作者就曾这样描写主人公托克斯小姐,“在她已丧失一切生命激情的颈项上,缠绕着一个毫无光泽的玉坠,玉坠里包裹着一个像死去了多时的金鱼之眼的眼神。”
  除了帮助情人或亲人之间传情达意外,“眼睛微缩画”装饰品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政治特征。历史学家认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些革命党派人士也纷纷订做了“眼睛微缩画”装饰品。这些平时看来是个人嗜好的小装饰品,一度成为他们神秘身份的象征和秘密会议的通行证。因为一幅十分逼真的眼部微型图,只有在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才可能被画家完成,所以眼部微型图几乎难以伪造。于是不太熟悉的党员可以通过手中掌握的含有对方眼部微型图的小饰物来识别核对对方的身份。这种做法今天看来可能很可笑,但在当时,却谨慎安全,万无一失。由于微型图画画家掌握了太多的人的秘密,所以他们的身份身世也十分神秘,历史鲜有记载。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顾客要么是达官显贵和珠光宝气的贵族女子,要么是时刻都有性命之忧的革命党人。微型图画画家如果敢四处吹嘘自己的“杰作”,估计不明而死将是最终的下场。
  
  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生理学器官
  
  按照现代解剖学的观点,孤零零的一只眼睛(有时会画上眉毛),无非就是瞳孔和眼白,和一个死鱼的眼睛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离开了人的整个脸部,它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生理学器官,甚至会让人感到极度的不舒服和厌恶。把一个冷冰冰的生理学器官当做饰物来佩戴,简直是陋习和怪癖。
  可“眼睛微缩画”装饰品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大肆流行,说明这种嗜好并不仅仅是好奇,对于那些“妄图”激励“爱”志、留住回忆的人来说,它是欢爱和哀伤的容器,它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代理,它的象征意味足以削减和抵消任何不舒服的生理感觉,因为拥有回忆和正在记忆,是一个人正在活着和曾经活着的最好证明和最佳注脚。
其他文献
捉拿艺术品窃贼,意大利TPA警备队显神威    一般来说,盗窃艺术品的老手,一旦得手后会先潜藏起来,并将盗取的画作藏匿在安全无虞的地方伺机而动。直到若干年后,当耸人听闻的抢劫不再让人议论纷纷时,他才会试图为名画寻找买主。或许出售给哥伦比亚的毒品大王。  但1998年5月19日,在罗马国家现代艺术画廓,偷窃了两幅凡·高的作品及一幅塞尚画作的8名窃贼,显然是业余的泛泛之辈。这群人迫不及待地试着接触可能
期刊
自1989 年以来,这支乐队的收入高达15亿美元, 超过U2、迈克尔·杰克逊、布兰妮·斯皮尔斯或是其他任何人    滚石的成功是糅合了天才和勤奋的努力,是40年的尝试和失误的结果    米克·贾格尔口才极好、见多识广,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论产品定价、经济学和商业模式,不过却自称:“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世故的商人。我是个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我所掌握的全部商业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我并没有在学校里真
期刊
题目中用了繁体字,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英国使馆的介绍材料上的这四个大字, 一种莫可名状的情愫萦系心头,默念了几遍之后,就再也忘不掉了。  那个时候,我的皮箱里装着被美利坚合众国盖着三个拒签章的护照;而我, 独自坐在去北京申请英国签证的列车上,默默替我那可怜的护照担心,毕竟它还没有周岁,可能承受不了搀和着“香风毒草”气息的另一个“签证保留”的黑色印记了。一天之后,在家中等候消息的父亲从电话
期刊
“我爱上一只母豹及它的5只小豹。”德国的巴福斯来到非洲赛伦加堤,深入野生猎豹的草原生活17周,成为猎豹家庭的亲密“保姆”。当他依依不舍要离开这些“大猫”朋友的时候,忍不住激动地说:“猎豹家庭,我爱你们!”  我从汽车里小心翼翼地滑出来,带着大型摄影机以及各式各样的器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切都还好吗?”我那深色皮肤的马赛族友人兼司机恩扬古希关心地问道。  “没问题!”我一边试着让自己舒服一
期刊
曾多次见到某些歌手、艺人在舞台上迫切求索听众、观者的掌声,通常是这样的主动呼唤:“请给点掌声!”起先,见到此情此景,有些不以为然,慢慢又感到情有可宥,甚至其情可悯,便会不由自主地轻轻鼓起掌。也曾听过似乎是毛阿敏唱的一首歌曲《掌声响起》,歌词中有:“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词句朴实流畅,旋律宛转如意,歌声含情脉脉,令人徘徊不已,乃对掌声有新的感
期刊
从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O·哈恩和F·斯特拉斯曼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现象起,核能就向世人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孔:正面看是使石油成为“过时能源”的天使,反面看却是使人类回到“旧石器时代”的魔鬼。整个冷战时期,人们都是在美苏核战争的阴影下战战兢兢度过的。然而,核战争的危险性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在5个核大国缩小核武库的同时,核问题却在另一些国家凸现出来:印巴上空的蘑菇云尚未散尽,日本国内核武装言
期刊
素有摇滚巨星和流行之王美称的迈克尔·杰克逊,20世纪以来一直是音乐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继猫王之后西方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歌星。他用自己的实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和奇迹,他以刚劲、狂暴的歌舞征服了世界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其唱片总销量已经超亿,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天才之路    杰克逊1958年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是9个孩子中的第7个。他5岁的时候就以“杰克逊5兄弟之一”的身份登台
期刊
一个5岁就开始登台表演的人;一个以歌喉诱惑并征服了世界的人;一个富可敌国、身价无限的人;一个如此仇视自己的出身和相貌、以至于几乎改动了脸部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器官、漂白了全身每一寸皮肤的人;一个拒绝阳光、拒绝女人、永远把自己隐在黑夜和寂寞中的人;一个恐惧父亲却又无比溺爱孩子的人……  这个人,究竟为什么?      缘 起    除了扑朔迷离的伊拉克战争,迈克尔·杰克逊的私生活恐怕也
期刊
1998年5月,印度上空两天内连续升起5朵蘑菇云,向世人宣告印度已迈过“核门槛”,由隐蔽的核国家成为公开的核国家。撕去这层面纱后,印度在核武装上三步并作两步走,在短短的三四年内迅速发展了陆基和空基核武器投放系统,并制定出一套像模像样的核军事战略,俨然以一个核大国的姿态游走于国际政治舞台。  2003年伊始,印度又为其核蓝图写下大手笔,宣布组建战略部队司令部,并在1月9日试射了“烈火Ⅰ”型短程导弹,
期刊
目前共有8个国家被世人公认为拥有核武器,这8个国家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等5国,它们是《核不扩散条约》所承认的“合法”核大国;第二类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它们进行过核试验,并公开承认拥有核武器,但始终未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其核国家地位被国际社会所拒绝。第三类国家即以色列,尽人皆知它进行过核试验并生产了核武器,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因此被称为“隐匿”的核国家。以色列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