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在于男女之间的那些令人不悦、无法显现爱意的行为,有近80%源于过去的生活经验,20%关乎现下的感情关系。
爱情管理的80/20法则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80/20法则。指80%的获利来自于20%的客户,或者80%的工作效益其实来自于20%的工作时间。这个黄金法则同样适用于两性关系。
存在于男女之间的那些令人不悦、无法显现爱意的行为,有近80%源于过去的生活经验,20%关乎现下的感情关系。我们很容易搭上自己的情绪,为对方过去的经验买单,误认为那些表现100%地反映出了另一半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男女通常会因为花钱方式而产生矛盾。男人不愿意给女人买礼物,女人便责怪他小气不够爱自己。也许这个男人只是自幼生活经验让他养成了靠存钱累积安全感的习惯。我们可以有不满,但也需要适当换位,想着如果我与他(她)有同样的生活经历,会不会也做出让伴侣失望的行为?如果体贴的口吻询问:“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对你很重要吗?”这个问题能够帮助你揭开另外80%之谜,不但能够增进彼此的深层理解,更将大大降低“情绪债”对婚姻造成的伤害。
男女沟通大不同
很多男士经常抱怨:“女人常怪我们不用心听她们说话,真是冤枉啊!其实每次一开头,我都很用心听她说什么,可是她们说话实在太没重点,前面说的是这个问题,一下子又拐到别的事上去了厖”。
这种“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说些什么”的情绪,对男性而言,其实是非常有挫折感的,而这些话听在女性耳中,只觉得男性根本没把她的话听进去,因而十分生气。
一般而言,男性沟通的习惯是先讲“结果”,很快抓出重点,马上解决。而女性则习惯强调“过程”,凡事从头说起,最后才归纳出事情的结果及原因。她们认为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很仔细地把自己的心路历程、情感及思考过程完全告诉你,让你全程分享,这么一来,彼此的关系才会更密切,她自己也同时得到情绪纾解的治疗效果。
婚后一年是重点建设时期
婚后一年是特殊时期,尤其需要好好建设:
第一个任务,与双方家庭建立若即若离的关系。两个人成立新的家庭之后,首要之务就是要坐下来商量,该怎样以新的家庭为生活核心,同时并肩去面对跟原来双方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任务,磨合生活习惯。一些不太优美的生活习惯,你必须做好接受的心理准备,并找出妥协之道。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共同创造一个两人都觉自在的家。
第三个任务,订下家庭理财方案。金钱不只是买东西的货币,还承载着每个人的安全感、自信心以及对婚姻和感情的承诺,所以请花时间坐下来长谈,出个好的方法去处理财务问题,为两人未来的生活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财务模式。
保鲜爱情是婚姻的稳定剂
爱情既是婚姻的催化剂也是稳定剂,若要爱情成为稳定剂,保鲜必不可少。可以实施“爱情保鲜秘方”三A计划:Attention全神贯注、Affection 浓情蜜意、Appreciation 欣赏感激,一天三次,一次三分钟。
早上睁开眼,先别急着下床,抱抱另一半,享受跟心爱的人一起睡醒的温暖;白天找个时间通个三分钟电话,告诉对方你正想着他以关怀的态度用身体接触别人时,彼此在生理上都会产生变化,压力激素降低,神经系统舒缓,甚至免疫功能也跟着增强。
婚姻比爱情多了烦恼
在婚姻中每个人都卸妆了,双方都是真情表演。恋爱中的时候彼此可以相互遮掩,相互回旋。而在婚姻中则不可以。婚姻中更需要智慧,需要磨合,而且也更需要缘分。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有一种认知误区:现代人不需要婚姻。事实是,如果能够经营好婚姻,自然能够经营好工作。不婚族都拥有着自以为合理化的思维模式。把婚姻当中任何问题都当做喜讯,而回避乐趣——人都是选择听自己愿意听的。如果在乎婚姻的话,再艰难的婚姻也会继续;不婚的话,不管多么大的喜悦都会回避。没有经过婚姻的人是不完整的人,没有经过婚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婚姻就是抓大放小
富兰克林说过一句话:婚前,人要睁大眼睛,婚后,要眯着眼睛。婚后是一种新的结构的建立,是一个过渡期。有些事情就不要那么偏执耍性子。抓大放小,大原则上一定要坚持,而其他的小事则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七年之痒”,现代人不到三年就开始痒了。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心动。其实这是人最根本的动物属性:追求好奇。这时候如果双方的婚姻经营得好,那么彼此就仍然觉得是最可接受的。如果经营不好,一方或双方就会被诱惑所干扰。其实不妨把它只看做对于两性关系的考验。处理的时候,另一方要很清晰—如果要继续婚姻,对方一定要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承诺,比如和“小三”断绝关系;如果这段婚姻可以中断,那么就有就此了结。其实“出轨”不是绝对是与非的关系,有时候夫妻因为小三闹的天翻地覆的不一定是解脱。男人犯贱,女人犯傻。如何处理这类问题更多时候是对智慧的考验。
有平衡感才叫成功的婚姻
夫妻关系要把握得好,最好是双方打平手。家庭生活除了沟通和吸引之外,肯定会闹矛盾,这时候要互有退让。成功的婚姻不是一辈子不吵架,而是不将愤怒付诸行动。
所有人都想找到梦中情人或者白马王子,因此婚后也许也会对别人突然砰然心动。这时候很多人的心理是对原来是自我否定:我当初怎么就找了这么一个。其实这种心理上的抉择是这样的:这个选择它一定是在当时条件中最好的。只要当初作出选择时候对自己的决策深思熟虑了,就不用对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婚姻的本质是寻求平衡点,男人女人都不要把对方逼急了。
婚姻没有好坏,爱也不是标准
1990年的时候,我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关于婚姻幸福度的调查表,发现它提出十几条婚姻幸福度的测查标准,恰恰没有爱情这项,没有问“你爱不爱你先生”或“你先生爱不爱你”。
爱不算一个指标,因为它很难有一致性的描述。爱是一个内心的东西,你觉得这个男人爱着你,你就能从他的行为里看出他在爱你,当你觉得他不爱你,你又会从所有行为上都读出他不爱你,这是自我内心世界的一个重现。但是婚姻中,是有一些评定指标的,如:双方在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教育孩子、消费、金钱管理、亲友关系、社会活动与个人兴趣、生活习惯方面的彼此适应度。
婚姻不再必须但可以双赢
不知道现代物欲的满足还是后现代人的自在给爱情这颗种子催化了些什么,很多婚姻看起来就有先天不足。婚姻在个体生命序列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婚姻不再是满足性需要的唯一途径,也不再是获取生存必须资源的砝码,又远离了农耕文化—男性能做的女性也能,女性能做的社会服务系统可以替代,婚姻不再是幸福生活的必须品。
如果婚姻不是必须品,那么一定要在双赢互利,相处愉快的基础上才能维持。过去婚姻更多靠道德良知、法律责任来约束双方,现在婚姻的稳定更多依赖双方性格魅力和成熟的为人处世才能完美。
由于人类情爱的复杂性,有的人把情欲看成是爱情的核心动力,那么婚姻以后情欲的实现可以在一种预设的程序中进行,婚姻就成为爱的坟墓。如果我们把情爱看做是一种内心激动而非器官行为的欲望达成,那么婚姻就是爱情恒久的加油站。
有经历才可能忠诚
一个人到了走入天堂的时候还没有过婚姻,这是真正的不婚族,其它的只能算暂时不婚族。
现在宣言“不婚”并不意味着真的不婚。男人真正渴望婚姻是40岁,女人渴望婚姻是35,原因不是那个时候想通了,要结婚了,是男女都认为该有孩子了。孩子的诞生与成长是需要婚姻做为摇篮的。所有珍爱孩子的男女对婚姻也是严肃和珍惜的。
情爱是生命之花,一生能开放几次?85后的孩子大多不想那么快的结婚,却愿意非常早的恋爱。60、70年代的男女们没有80后男女的幸运,在他们那个时代自由的爱几乎是梦想,猜想85后的孩子结婚晚,整体对婚姻忠诚度高,80前的人结婚早,婚姻的忠诚度很低。
60、70年代的婚姻都是裸婚,是那个时代物质极度匮乏所致:靠结婚才能分到房子、拿到购买生活用品的票证。但现在不同了,对于没怎么准备好就匆忙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来说,给婚姻一个三年的预备期,如果能够很好的适应,再说长久的事。
婚姻发展是一条正弦曲线
我们做了一个图,婚姻的情感就像正弦波,它总有低潮和高潮的时候,热恋的时候是高潮,但是随着慢慢地进展,它就会陷入低谷,然后又起来。形象地讲就像一个钟摆。
人们追求稳定的按部就班的婚后生活,这样可以不再费脑筋,可这样的生活又会让婚姻陷入平淡期。没有什么好办法。人生有很多大事,婚姻进入平台正好为夫妻双方节约精力与时间,去实现社会抱负。纠结依恋的婚姻是生命能量的杀手,因为人生不仅仅是为婚姻存在的。
孩子成为婚姻的中心是生物学决定的,孩子是爱的结晶,珍爱孩子无异于珍爱自己的婚姻。有人喜欢说夫妻把情感转移给孩子,可以弥合分歧,维持关系,其实是一种误解。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不把情感投注给孩子的夫妻是自私的,未来孩子维持双方的和谐相处是人类伟大的行为。
不同的婚姻摆动的节奏不一样,有的也许十年才摆动一次,有的可能一年摆动一次,有的甚至一个月就摆动一次,还有的也许一生都没有完成一个摆动。摆动是婚姻的一个自然状态,但要坚信、要来维护婚姻,婚姻就会慢慢回到比较好的状态。
男人真正渴望婚姻是40岁,女人是35岁,原因不是那个时候想通了,是男女都认为该有孩子了。
孩子的诞生与成长是需要婚姻和物质做为摇篮的。
爱情管理的80/20法则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80/20法则。指80%的获利来自于20%的客户,或者80%的工作效益其实来自于20%的工作时间。这个黄金法则同样适用于两性关系。
存在于男女之间的那些令人不悦、无法显现爱意的行为,有近80%源于过去的生活经验,20%关乎现下的感情关系。我们很容易搭上自己的情绪,为对方过去的经验买单,误认为那些表现100%地反映出了另一半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男女通常会因为花钱方式而产生矛盾。男人不愿意给女人买礼物,女人便责怪他小气不够爱自己。也许这个男人只是自幼生活经验让他养成了靠存钱累积安全感的习惯。我们可以有不满,但也需要适当换位,想着如果我与他(她)有同样的生活经历,会不会也做出让伴侣失望的行为?如果体贴的口吻询问:“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对你很重要吗?”这个问题能够帮助你揭开另外80%之谜,不但能够增进彼此的深层理解,更将大大降低“情绪债”对婚姻造成的伤害。
男女沟通大不同
很多男士经常抱怨:“女人常怪我们不用心听她们说话,真是冤枉啊!其实每次一开头,我都很用心听她说什么,可是她们说话实在太没重点,前面说的是这个问题,一下子又拐到别的事上去了厖”。
这种“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说些什么”的情绪,对男性而言,其实是非常有挫折感的,而这些话听在女性耳中,只觉得男性根本没把她的话听进去,因而十分生气。
一般而言,男性沟通的习惯是先讲“结果”,很快抓出重点,马上解决。而女性则习惯强调“过程”,凡事从头说起,最后才归纳出事情的结果及原因。她们认为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很仔细地把自己的心路历程、情感及思考过程完全告诉你,让你全程分享,这么一来,彼此的关系才会更密切,她自己也同时得到情绪纾解的治疗效果。
婚后一年是重点建设时期
婚后一年是特殊时期,尤其需要好好建设:
第一个任务,与双方家庭建立若即若离的关系。两个人成立新的家庭之后,首要之务就是要坐下来商量,该怎样以新的家庭为生活核心,同时并肩去面对跟原来双方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任务,磨合生活习惯。一些不太优美的生活习惯,你必须做好接受的心理准备,并找出妥协之道。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共同创造一个两人都觉自在的家。
第三个任务,订下家庭理财方案。金钱不只是买东西的货币,还承载着每个人的安全感、自信心以及对婚姻和感情的承诺,所以请花时间坐下来长谈,出个好的方法去处理财务问题,为两人未来的生活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财务模式。
保鲜爱情是婚姻的稳定剂
爱情既是婚姻的催化剂也是稳定剂,若要爱情成为稳定剂,保鲜必不可少。可以实施“爱情保鲜秘方”三A计划:Attention全神贯注、Affection 浓情蜜意、Appreciation 欣赏感激,一天三次,一次三分钟。
早上睁开眼,先别急着下床,抱抱另一半,享受跟心爱的人一起睡醒的温暖;白天找个时间通个三分钟电话,告诉对方你正想着他以关怀的态度用身体接触别人时,彼此在生理上都会产生变化,压力激素降低,神经系统舒缓,甚至免疫功能也跟着增强。
婚姻比爱情多了烦恼
在婚姻中每个人都卸妆了,双方都是真情表演。恋爱中的时候彼此可以相互遮掩,相互回旋。而在婚姻中则不可以。婚姻中更需要智慧,需要磨合,而且也更需要缘分。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有一种认知误区:现代人不需要婚姻。事实是,如果能够经营好婚姻,自然能够经营好工作。不婚族都拥有着自以为合理化的思维模式。把婚姻当中任何问题都当做喜讯,而回避乐趣——人都是选择听自己愿意听的。如果在乎婚姻的话,再艰难的婚姻也会继续;不婚的话,不管多么大的喜悦都会回避。没有经过婚姻的人是不完整的人,没有经过婚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婚姻就是抓大放小
富兰克林说过一句话:婚前,人要睁大眼睛,婚后,要眯着眼睛。婚后是一种新的结构的建立,是一个过渡期。有些事情就不要那么偏执耍性子。抓大放小,大原则上一定要坚持,而其他的小事则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七年之痒”,现代人不到三年就开始痒了。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心动。其实这是人最根本的动物属性:追求好奇。这时候如果双方的婚姻经营得好,那么彼此就仍然觉得是最可接受的。如果经营不好,一方或双方就会被诱惑所干扰。其实不妨把它只看做对于两性关系的考验。处理的时候,另一方要很清晰—如果要继续婚姻,对方一定要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承诺,比如和“小三”断绝关系;如果这段婚姻可以中断,那么就有就此了结。其实“出轨”不是绝对是与非的关系,有时候夫妻因为小三闹的天翻地覆的不一定是解脱。男人犯贱,女人犯傻。如何处理这类问题更多时候是对智慧的考验。
有平衡感才叫成功的婚姻
夫妻关系要把握得好,最好是双方打平手。家庭生活除了沟通和吸引之外,肯定会闹矛盾,这时候要互有退让。成功的婚姻不是一辈子不吵架,而是不将愤怒付诸行动。
所有人都想找到梦中情人或者白马王子,因此婚后也许也会对别人突然砰然心动。这时候很多人的心理是对原来是自我否定:我当初怎么就找了这么一个。其实这种心理上的抉择是这样的:这个选择它一定是在当时条件中最好的。只要当初作出选择时候对自己的决策深思熟虑了,就不用对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婚姻的本质是寻求平衡点,男人女人都不要把对方逼急了。
婚姻没有好坏,爱也不是标准
1990年的时候,我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关于婚姻幸福度的调查表,发现它提出十几条婚姻幸福度的测查标准,恰恰没有爱情这项,没有问“你爱不爱你先生”或“你先生爱不爱你”。
爱不算一个指标,因为它很难有一致性的描述。爱是一个内心的东西,你觉得这个男人爱着你,你就能从他的行为里看出他在爱你,当你觉得他不爱你,你又会从所有行为上都读出他不爱你,这是自我内心世界的一个重现。但是婚姻中,是有一些评定指标的,如:双方在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教育孩子、消费、金钱管理、亲友关系、社会活动与个人兴趣、生活习惯方面的彼此适应度。
婚姻不再必须但可以双赢
不知道现代物欲的满足还是后现代人的自在给爱情这颗种子催化了些什么,很多婚姻看起来就有先天不足。婚姻在个体生命序列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婚姻不再是满足性需要的唯一途径,也不再是获取生存必须资源的砝码,又远离了农耕文化—男性能做的女性也能,女性能做的社会服务系统可以替代,婚姻不再是幸福生活的必须品。
如果婚姻不是必须品,那么一定要在双赢互利,相处愉快的基础上才能维持。过去婚姻更多靠道德良知、法律责任来约束双方,现在婚姻的稳定更多依赖双方性格魅力和成熟的为人处世才能完美。
由于人类情爱的复杂性,有的人把情欲看成是爱情的核心动力,那么婚姻以后情欲的实现可以在一种预设的程序中进行,婚姻就成为爱的坟墓。如果我们把情爱看做是一种内心激动而非器官行为的欲望达成,那么婚姻就是爱情恒久的加油站。
有经历才可能忠诚
一个人到了走入天堂的时候还没有过婚姻,这是真正的不婚族,其它的只能算暂时不婚族。
现在宣言“不婚”并不意味着真的不婚。男人真正渴望婚姻是40岁,女人渴望婚姻是35,原因不是那个时候想通了,要结婚了,是男女都认为该有孩子了。孩子的诞生与成长是需要婚姻做为摇篮的。所有珍爱孩子的男女对婚姻也是严肃和珍惜的。
情爱是生命之花,一生能开放几次?85后的孩子大多不想那么快的结婚,却愿意非常早的恋爱。60、70年代的男女们没有80后男女的幸运,在他们那个时代自由的爱几乎是梦想,猜想85后的孩子结婚晚,整体对婚姻忠诚度高,80前的人结婚早,婚姻的忠诚度很低。
60、70年代的婚姻都是裸婚,是那个时代物质极度匮乏所致:靠结婚才能分到房子、拿到购买生活用品的票证。但现在不同了,对于没怎么准备好就匆忙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来说,给婚姻一个三年的预备期,如果能够很好的适应,再说长久的事。
婚姻发展是一条正弦曲线
我们做了一个图,婚姻的情感就像正弦波,它总有低潮和高潮的时候,热恋的时候是高潮,但是随着慢慢地进展,它就会陷入低谷,然后又起来。形象地讲就像一个钟摆。
人们追求稳定的按部就班的婚后生活,这样可以不再费脑筋,可这样的生活又会让婚姻陷入平淡期。没有什么好办法。人生有很多大事,婚姻进入平台正好为夫妻双方节约精力与时间,去实现社会抱负。纠结依恋的婚姻是生命能量的杀手,因为人生不仅仅是为婚姻存在的。
孩子成为婚姻的中心是生物学决定的,孩子是爱的结晶,珍爱孩子无异于珍爱自己的婚姻。有人喜欢说夫妻把情感转移给孩子,可以弥合分歧,维持关系,其实是一种误解。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不把情感投注给孩子的夫妻是自私的,未来孩子维持双方的和谐相处是人类伟大的行为。
不同的婚姻摆动的节奏不一样,有的也许十年才摆动一次,有的可能一年摆动一次,有的甚至一个月就摆动一次,还有的也许一生都没有完成一个摆动。摆动是婚姻的一个自然状态,但要坚信、要来维护婚姻,婚姻就会慢慢回到比较好的状态。
男人真正渴望婚姻是40岁,女人是35岁,原因不是那个时候想通了,是男女都认为该有孩子了。
孩子的诞生与成长是需要婚姻和物质做为摇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