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明确保险业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这就要求《保险学》这门课程需要加强,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保险人才,但目前来看,《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解决改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实现设立该门课程的目的。
关键词:保险学 建构主义 教学方法
一、引言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保险业作为金融领域的三大支柱之一,毫无意外地也逐渐对外开放,随着外国保险企业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市场体系得以健全,并且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国保险公司达到120家,至少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1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195个营业性机构。可见,保险业在中国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并且从各项指标来看,中国的保险业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保险深度为3%,密度为178美元。这甚至与2007年时的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2007年全球平均保险深度就达到7.5%,保险密度达到607美元。在这样的中国保险市场现状下,就需要有大量的保险从业人员支撑其发展,但是从目前的金融学专业来看,在《保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的特点,使得《保险学》这门课程真正有益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
目前来看,关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学方法角度来研究,如郭东梅(2012)主张抛锚式教学,认为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抛锚式教学,只要单个教师能够引入抛锚式教学的精髓,则不仅能使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可以达到转变学生学习思维的目的。孙阿凡(2015)提倡基于PBGS 教学法,认为构建PBGS 教学法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实际能力,这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李小芡(2015)主张PBL教学法,认为PBL教学法弥补了传统LBL 教学的不足,通过典型问题的设置,可以的整体素质以及协作沟通能力。张建深(2013)主张基于CAI的《保险学》实践教学模式,认为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图像音频素材, 通过声音、图像等视频、音频进行讲授,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对保险的认知,而且更好地促使学生参与保险实践。
总体上,关于《保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针对的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认为只要教学方法适合,可以提高教学水平。而本研究则透过教学过程中的本质问题,认为不仅要改革教学的课程内容,还要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期符合时代对学生的需求,力图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二、《保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保险学》课程内容单一。从国外保险学专业培养目标来看,其研究领域极为前沿, 多集中在风险管理、精算和金融數学等方面,显然这与国内的实际情况不符,在金融学专业下,《保险学》课程多以保险学原理以及保险学实务为中心,力图满足保险市场的需求,这导致课程内容单一,一味地强调基础知识、适应性强的基本专业素质。
2.金融学专业学生学习《保险学》的现状。由于《保险学》只是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的其中一门,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并且中国保险市场对本科生需求局限性强,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呈现单一化,结果就是保险行业是学生的最后职业选择,因此,对课程的兴趣较低,这对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3.教学方法单调。虽然在《保险学》教学中采用了很多教学方法,但目前来看,仍难摆脱课堂讲授的基本方法,而该课程原理相对简单,内容相对枯燥,这极大地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课程内容的市场化设计。重新设定保险学的教学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符合市场标准的人才为目的,首先明确保险业在录用内勤等技术员工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设定课程内容,实现保险专业知识化与职业市场化的结合。
2.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构建主义的思想精髓,首先应采用抛锚式教学,以社会真实事例为锚,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在教学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体会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其次,提倡参与式教学,要精心组织课堂讨论,以热点问题为线,将教学知识点贯穿于其中,进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从而从专业角度解决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再者,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新知识设计在新任务当中,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目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采用PBGS 教学法,以实验模拟软件为基础,建立实验基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组建团队扮演保险行业的各种角色,进行实训教学,让整个教学班级成为一个保险市场,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保险业的真实场景。
3.采用基于PBL 的《保险学》案例式教学方法。在保险行业中,保险从业人员从事的主要工作是销售、核保、承保、理赔等,这就意味着在《保险学》课程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基于PBL 的《保险学》案例式教学方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争议性的现实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学习、协作、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4.培养知识面广泛的学生。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对保险行业的认识比较粗浅,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生兴趣,而实际上保险这个行业技术要求高,知识要求广泛,因此只有高水平、素质的人才才能进入保险行业的重要部门,这就要求在保险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介绍,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保险业的最一般工作,从而难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从业人员的目标。
四、结语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前提下,针对保险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并结合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保险学》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既能实现基本的课程要求,又能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解决理论教学与现实需求的矛盾,最终使《保险学》这门课程适应时代新的要求,实现该课程设计的合理化,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革.建构主义视角下《保险学原理》的课堂教学设计.[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
[2]张雪梅.基于PBL 的《保险学》案例式教学应用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4.
[3]张琳琳.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4.
[4]郭冬梅.《保险学》抛锚式教学模式效果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2012.
[5]吴健鹏.基于行业标准的《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教学探究.现代交际.2014.
作者简介:闫祥(1975—),男,工作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金融。
关键词:保险学 建构主义 教学方法
一、引言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保险业作为金融领域的三大支柱之一,毫无意外地也逐渐对外开放,随着外国保险企业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市场体系得以健全,并且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国保险公司达到120家,至少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1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195个营业性机构。可见,保险业在中国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并且从各项指标来看,中国的保险业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保险深度为3%,密度为178美元。这甚至与2007年时的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2007年全球平均保险深度就达到7.5%,保险密度达到607美元。在这样的中国保险市场现状下,就需要有大量的保险从业人员支撑其发展,但是从目前的金融学专业来看,在《保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的特点,使得《保险学》这门课程真正有益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
目前来看,关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学方法角度来研究,如郭东梅(2012)主张抛锚式教学,认为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抛锚式教学,只要单个教师能够引入抛锚式教学的精髓,则不仅能使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可以达到转变学生学习思维的目的。孙阿凡(2015)提倡基于PBGS 教学法,认为构建PBGS 教学法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实际能力,这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李小芡(2015)主张PBL教学法,认为PBL教学法弥补了传统LBL 教学的不足,通过典型问题的设置,可以的整体素质以及协作沟通能力。张建深(2013)主张基于CAI的《保险学》实践教学模式,认为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图像音频素材, 通过声音、图像等视频、音频进行讲授,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对保险的认知,而且更好地促使学生参与保险实践。
总体上,关于《保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针对的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认为只要教学方法适合,可以提高教学水平。而本研究则透过教学过程中的本质问题,认为不仅要改革教学的课程内容,还要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期符合时代对学生的需求,力图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二、《保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保险学》课程内容单一。从国外保险学专业培养目标来看,其研究领域极为前沿, 多集中在风险管理、精算和金融數学等方面,显然这与国内的实际情况不符,在金融学专业下,《保险学》课程多以保险学原理以及保险学实务为中心,力图满足保险市场的需求,这导致课程内容单一,一味地强调基础知识、适应性强的基本专业素质。
2.金融学专业学生学习《保险学》的现状。由于《保险学》只是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的其中一门,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并且中国保险市场对本科生需求局限性强,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呈现单一化,结果就是保险行业是学生的最后职业选择,因此,对课程的兴趣较低,这对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3.教学方法单调。虽然在《保险学》教学中采用了很多教学方法,但目前来看,仍难摆脱课堂讲授的基本方法,而该课程原理相对简单,内容相对枯燥,这极大地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课程内容的市场化设计。重新设定保险学的教学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符合市场标准的人才为目的,首先明确保险业在录用内勤等技术员工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设定课程内容,实现保险专业知识化与职业市场化的结合。
2.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构建主义的思想精髓,首先应采用抛锚式教学,以社会真实事例为锚,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在教学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体会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其次,提倡参与式教学,要精心组织课堂讨论,以热点问题为线,将教学知识点贯穿于其中,进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从而从专业角度解决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再者,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新知识设计在新任务当中,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目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采用PBGS 教学法,以实验模拟软件为基础,建立实验基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组建团队扮演保险行业的各种角色,进行实训教学,让整个教学班级成为一个保险市场,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保险业的真实场景。
3.采用基于PBL 的《保险学》案例式教学方法。在保险行业中,保险从业人员从事的主要工作是销售、核保、承保、理赔等,这就意味着在《保险学》课程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基于PBL 的《保险学》案例式教学方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争议性的现实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学习、协作、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4.培养知识面广泛的学生。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对保险行业的认识比较粗浅,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生兴趣,而实际上保险这个行业技术要求高,知识要求广泛,因此只有高水平、素质的人才才能进入保险行业的重要部门,这就要求在保险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介绍,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保险业的最一般工作,从而难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从业人员的目标。
四、结语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前提下,针对保险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并结合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保险学》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既能实现基本的课程要求,又能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解决理论教学与现实需求的矛盾,最终使《保险学》这门课程适应时代新的要求,实现该课程设计的合理化,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革.建构主义视角下《保险学原理》的课堂教学设计.[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
[2]张雪梅.基于PBL 的《保险学》案例式教学应用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4.
[3]张琳琳.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4.
[4]郭冬梅.《保险学》抛锚式教学模式效果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2012.
[5]吴健鹏.基于行业标准的《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教学探究.现代交际.2014.
作者简介:闫祥(1975—),男,工作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