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者以这样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多数同学对任务都会产生一种急切完成的动机,而完成任务又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布置任务,驱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分析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任务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实践证明,让学生明确了任务目标,自主地学习,会比“一言堂”的效果好得多。
案例:在讲数据加工与表达时,第一环节:笔者给学生一份资料,见表1:
然后出示相应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请打开桌面上的“奥运会金牌.xls”文件:
任务1:在每一届奥运会中哪个国家获得的金牌最多,用什么图来呈现比较好?
任务2:通过怎样的操作可以明显地看到哪个国家的金牌数呈下降趋势?你认为哪个国家有潜力在30届奥运会上夺冠,简单分析一下原因。
任务3:想了解在26届奥运会上中国所获金牌占3国总数的百分比,该选择什么样的图表比较合适?怎样做?学生根据任务有目的地研究、讨论、操作、演示、思考、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指导、总结、评价,学习很有成效。以上就是“任务驱动”的一个小案例。那么笔者在教学中是怎样进行“任务”设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建议:
一、“任务”的提出—激发兴趣、融合教学
任务除了综合性、实践性,还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规划网站结构这一节时,笔者首先提出这样一个任务:有一名外国朋友想通过网站了解你的家乡,假设你是分管这个任务的网站设计员,你想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你的家乡,相互讨论一下,然后用语言叙述;对于这个任务大家非常感兴趣,讨论也十分热烈,这个任务的完成其实就是一个简易规划过程,大家想得具体周到。然后引导学生来看一下书上是怎样规划的,从而引到课本的知识。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
二、“任务”的设计—目标明确、层次清晰
例如,网站建立和网页制作需要很多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应该包含网页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规划布局、修饰网页、进一步修饰网页等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或者展示一个最简单的网页,让学生先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完成一个任务:帮助教师美化该网页,说明完成任务需要哪些步骤?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每个“任务”的知识点不宜过多,一般不能多于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否则会因为过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案例中的任务是为了一步步引出3种常用的图表,既复习前面的所学,又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任务”的选择—难度适宜、适合学生
在网上即时通讯学习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安排了两个任务:第一,下载qq及申请qq号;第二,利用qq交流完成的任务。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选择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笔者在《用智能化工具加工信息》一文讲金山快译时设计的任务:第一,选择桌面上你感兴趣的文章进行翻译,将翻译结果保存。第二,请将徐志摩的诗翻译成英文,将结果作为原文再翻译成英文,与最初的原文相比,相同吗?第三,你有什么可行的办法可以提高翻译质量。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在完成与自己实际有关的一些任务时,比如在因特网应用中“下载qq、申请qq号、下载文件”等,往往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四、“任务”的实施—学生为主,方法多样
此过程中应体现“让学生动起来”的策略,也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做学习的主人。在布置、完成任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主导作用,学生则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学习任务和目标都要由学生主动、有目的地去获得材料、方法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完成“任务”,这样,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例如:学习了搜索引擎以后,设计这样的任务:第一,今天这节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如果有一个团队要来泰山旅游,作为导游的你们应该做哪些工作?准备怎样讲解?”最后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第二,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你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内容。并将你认为有研究价值的保存下来。在设计“任务”时要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后台”的思想,长期如此,学生就会变成学习的主人,教师才会真正解放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等就会大大提高,当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关键是“任务”设计,要仔细推敲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通过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任务”按照以上设计就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王焕景,于书芹.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2006,1
[2]张雄.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
案例:在讲数据加工与表达时,第一环节:笔者给学生一份资料,见表1:
然后出示相应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请打开桌面上的“奥运会金牌.xls”文件:
任务1:在每一届奥运会中哪个国家获得的金牌最多,用什么图来呈现比较好?
任务2:通过怎样的操作可以明显地看到哪个国家的金牌数呈下降趋势?你认为哪个国家有潜力在30届奥运会上夺冠,简单分析一下原因。
任务3:想了解在26届奥运会上中国所获金牌占3国总数的百分比,该选择什么样的图表比较合适?怎样做?学生根据任务有目的地研究、讨论、操作、演示、思考、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指导、总结、评价,学习很有成效。以上就是“任务驱动”的一个小案例。那么笔者在教学中是怎样进行“任务”设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建议:
一、“任务”的提出—激发兴趣、融合教学
任务除了综合性、实践性,还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规划网站结构这一节时,笔者首先提出这样一个任务:有一名外国朋友想通过网站了解你的家乡,假设你是分管这个任务的网站设计员,你想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你的家乡,相互讨论一下,然后用语言叙述;对于这个任务大家非常感兴趣,讨论也十分热烈,这个任务的完成其实就是一个简易规划过程,大家想得具体周到。然后引导学生来看一下书上是怎样规划的,从而引到课本的知识。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
二、“任务”的设计—目标明确、层次清晰
例如,网站建立和网页制作需要很多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应该包含网页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规划布局、修饰网页、进一步修饰网页等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或者展示一个最简单的网页,让学生先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完成一个任务:帮助教师美化该网页,说明完成任务需要哪些步骤?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每个“任务”的知识点不宜过多,一般不能多于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否则会因为过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案例中的任务是为了一步步引出3种常用的图表,既复习前面的所学,又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任务”的选择—难度适宜、适合学生
在网上即时通讯学习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安排了两个任务:第一,下载qq及申请qq号;第二,利用qq交流完成的任务。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选择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笔者在《用智能化工具加工信息》一文讲金山快译时设计的任务:第一,选择桌面上你感兴趣的文章进行翻译,将翻译结果保存。第二,请将徐志摩的诗翻译成英文,将结果作为原文再翻译成英文,与最初的原文相比,相同吗?第三,你有什么可行的办法可以提高翻译质量。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在完成与自己实际有关的一些任务时,比如在因特网应用中“下载qq、申请qq号、下载文件”等,往往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四、“任务”的实施—学生为主,方法多样
此过程中应体现“让学生动起来”的策略,也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做学习的主人。在布置、完成任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主导作用,学生则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学习任务和目标都要由学生主动、有目的地去获得材料、方法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完成“任务”,这样,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例如:学习了搜索引擎以后,设计这样的任务:第一,今天这节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如果有一个团队要来泰山旅游,作为导游的你们应该做哪些工作?准备怎样讲解?”最后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第二,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你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内容。并将你认为有研究价值的保存下来。在设计“任务”时要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后台”的思想,长期如此,学生就会变成学习的主人,教师才会真正解放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等就会大大提高,当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关键是“任务”设计,要仔细推敲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通过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任务”按照以上设计就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王焕景,于书芹.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2006,1
[2]张雄.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