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曼生壶”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smos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艺术在陶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而“曼生壶”则代表了紫砂艺术的高度。“曼生壶”有高度、有自然、有生活,所以说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追捧、喜爱,“曼生壶”在工艺美术的范畴里是一个艺术量级的存在。
  关键词  文人紫砂;壶型设计;曼生壶;文化素养
   人类的陶瓷史贯穿着人类的文明史,它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个体性的审美和艺术技巧,是人类利用自然、取于自然又融于自然,对人类生活改变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在陶瓷艺术之林,宜兴紫砂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重器。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紫砂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造型、实用功能,以及原料的稀有性闻名于世。在历史长河中,能工巧匠灿若繁星,创作出了丰富的紫砂经典作品。紫砂艺术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的成型工艺是手工拍打成型,这种工艺摆脱了手拉坯成型的束缚,从成型方面和其它的陶瓷类型区别开来。因为有很多文人雅士的参与,使得它的承载量和丰富性大大加强。一般来讲,其它的瓷器作品只是和书画结合,是用毛笔书写和绘画在器物的表面,而紫砂壶则多了一个镌刻,而镌刻刀法承续碑刻、石刻、篆刻的刀法,以独有的虚实轻重、章法构图的疏密融合等关系,使得艺术感觉的丰富性大大增强,人们在品味把玩的过程当中是有不一样的感受。同时,紫砂壶是泡茶的实用器,人们能够上手把玩,瓷器冰冷的“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状态和紫砂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沿着紫砂的历史脉络向上追溯,在几百年的紫砂行进发展过程当中,不可不提的就是“曼生壶”,它作为文人紫砂的高度是无法跨越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曼生壶”的很多壶型设计是有出处、有来由、有故事的,是高度凝缩、提炼的东西,所以说能够耐得住时间的检验和品味。纵观“曼生壶”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制壶的紫砂艺人的精湛技艺以及设计者的奇思妙想,同时还有书法、壶铭、镌刻之美熔于一炉,给人带来非常美好的一种艺术享受。在欣赏“曼生壶”的同时,我们能够体会到浓浓的艺术气息和人文韵味,具有非常高的人文高度。
   “曼生壶”不是高高在上的,用当代的话来说还是“很接地气”的。因为它很多的器型设计是源于生活的,比如“井栏壶”、“葫芦壶”是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虽然它是高度提炼、概括的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和风格,但是我们通过这些器型,通过壶铭,仍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陈曼生在“葫芦壶”上刻铭:“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将典故完美地融合于壶铭创作当中,就是给人带来很丰富的一种文化享受。它的可贵之处是将壶铭加以形象地描写,却不停留在描写的层面,而是自然引出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趣。比如说提梁壶相传是苏东坡设计的,所以说壶铭就题为“松风竹炉,提壶相呼”,还有“如瓜镇心,以涤烦襟”(“圆珠壶”铭)、“乳泉霏雪,沁我吟颊”(“乳鼎壶”铭)、“宜春日、强饮吉”(“春胜壶”铭)等等,无一不是相得益彰,提升着紫砂壶的文化品位和高度。“境由心生”,在这种赏心悦目的美感当中,使我们品茶的境界更趋完美。我们在品茗玩壶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紫砂艺术的生命力。“曼生壶”的人文高度反映了陈曼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因为他是篆刻家、书画家,诗文俱佳,从某种角度来讲,他更能够贴近于藝术之道。而以“道”的这种高度和视角来去统观审视紫砂的艺术创作,无疑是得心应手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紫砂创作的素材,而如何能够攫取到这些素材为我所用,并且能够很有效、微妙的融合,让人们不会感到一种技法的炫耀,所感觉的是融合的、自然的感觉,这种微妙的契合是非常重要关键的。以艺术作品而言,技术手段是它的一个有力支撑,而这种文化内涵是作品高度的承载,如果没有文化内涵,作品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很难和高层次的人文认知产生共鸣和契合。在这一点上,“曼生壶”给了我们很重要的示范和启示,人们对于紫砂壶的使用和认知是普遍的,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让我们的生活得到了充实,增添了一种情趣,同时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正是因为有文人、艺术家的参与,包括很多紫砂从业者不断地锐意精进、传承创新,使得紫砂艺术一直有一个非常崭新的面貌,持续地发展下去,将来也会有更广阔的前景。纵观历史和展望未来,作为紫砂从业者可能更应该意识到,这种人文精神的提升和文化素养的储备以及技艺的纯熟精湛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紫砂壶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宜兴的紫砂艺人和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通力合作,共同设计构思,去除紫砂壶中的匠气,增加其中的文人气息,让紫砂艺术也成为一种阳春白雪般的存在,影响着我们的饮茶习惯和艺术审美。紫砂作品“十全十美壶”采用了传统技艺和现代艺术审美相结合的手法,把紫砂艺术、贴塑装饰等手法都展示出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上面马的形态装饰惟妙惟肖,引人注目,观之令人心驰神往。在参考了唐三彩的造型
摘 要 紫砂壶艺在供春、时大彬等紫砂艺人的创新之下,终于成为了一种全手工成型的陶瓷技艺,摆脱了过去的生产方式,把紫砂艺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所以紫砂艺术在明清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许多文人雅士的追捧和参与设计,紫砂不仅在造型艺术方面取得了诸多的成就,而且在陶刻的纹理和装饰方面也是融合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宜兴的紫砂艺人特别善于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同时把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也
摘 要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把紫砂的传承和发扬当做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和养家糊口的第一技能,一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更加具有时代气息,更大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从整體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拙壶”,重点突出了其中的拙字,在器型的设计方面,没有壶钮的设计使得其中藏着更加具有历史韵味和人文雅韵的独特魅力,使得我们在把玩这件作品的时候感觉大巧不工、大象无形,不知
紫砂艺术随着茶文化发展而走入千家万户,我们在喝茶品茗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紫砂壶之中蕴含的独特江南文化和风土人情.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明月松间照”,作者想要通过诗句来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文人那种恬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就如同紫砂艺人一样,十年泥凳坐穿,坚守传统匠心,如磐石一般,和月亮为伴,工作到半夜,正是有着这样的传承和精湛的紫砂技艺,同时又拥有良好的心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那么好的作品自然会水到渠成,受到壶友们的一致好评.
摘 要 宜兴拥有着7 000多年的制陶史,紫砂正是在这悠久的历史之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千百年的时光足以变幻沧海桑田,但是蕴藏于大地之下的紫砂泥料亘古不变,紫砂艺人们用聪慧的头脑和巧夺天工的双手,谱写了一曲时而昂扬、时而婉约的紫砂之歌,在今天的新时代之下更加的动听和悦耳,吸引着更多的人们来关注到紫砂艺术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常乐壶”,作者把紫砂良好的实用性和可塑性利用起来,首先是一件可以
装饰艺术是当代宜兴青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其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它的表现风格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重视形式与人文的结合、传承与创新的互动,故而始终是青瓷人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
摘 要 宜兴紫砂匠人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赋予了紫砂艺术新的生命和灵魂,同时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包罗万象的情感寄托,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无穷的魅力。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龙凤和鸣”,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和谐,宛如龙凤在一起歌唱,正如紫砂艺术和我们生活之融洽,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理念支撑之下,这件作品除了外观比较的大气磅礴之外,实用性也非常的好,可以满足我们茶座之上的冲
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装饰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装饰具有不同的特色,反应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人们的审美精神.陶瓷装饰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对于一件陶瓷作品,它的造型和装饰应是一体的,我们不能撇开造型看装饰,也不能撇开装饰看造型.一件优秀的陶瓷作品,作者当能充分发挥材质的特殊美感和相应的工艺技术,将造型和装饰完美结合,给人以独一无二的艺术美感.本文以釉水装饰作品“日月同辉”为例,浅谈其造型装饰和文化意境.
摘 要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紫砂艺术作为其中重要的分支,虽只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在历代工匠艺人和文人雅士的不断突破创新下,表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以紫砂壶“簋”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历史文化。  关键词 紫砂壶;簋;造型设计;历史文化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任何一种艺术在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从而打上时代
宜兴紫砂壶发展自民间手工艺,不仅有着精彩纷呈的造型,还蕴含了十分浓厚的中国传统民族特色,更将许多文化艺术形式融于一体,造就了如今这一完善的造型艺术体系,工艺价值可以说是相当的高,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更是十分重要的瑰宝.品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大乐事,因而紫砂壶的存在不再只是简单的实用器具,而是成为了茶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在一壶一茗之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境,以及岁月静好的幸福,提高了品茶的氛围.本文以紫砂“清风细竹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内涵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