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鲁迅作品的认识或是对鲁迅本人的认识,几乎都是从中学语文教科书开始的,可以说,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在让人们认识鲁迅、了解鲁迅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做好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问题却层出不穷,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本文认为,教师没有把鲁迅作品透彻的讲解出来,才是造成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提出要提高中学鲁迅作品教学质量,一定要坚持倡导新的课程理念,践行新的教学观;语文教师应加强对鲁迅作品知识的积累,广泛涉猎鲁迅研究界的研究成果,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阅读鲁迅原著,做到对鲁迅作品的透彻把握;教学中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做到个性化的阅读;在教育价值反观下进行鲁迅作品教学,让学生在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伟大意义的认知下进行学习,只有学生真正具有了探索鲁迅及其作品的意愿,我们才能说,鲁迅作品的教学是成功的。
笔者认为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问题,根本点在“教”上。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鲁迅作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其深厚内涵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引起无数中外仁人志士的深刻共鸣,这样的作品应该分享给每一代人,更应该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而学生的“学”是由教师的“教”为主导的,学生的学习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精辟的讲解、精深的分析,有赖于教师精心的点拨、启发和引导,教师的“教”无可争议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由此可见,教师“教”的方法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可以试着从“教”中找到解决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固守“根本”打好基础
教师是否从内心重视鲁迅作品教学,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具有丰富的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知识,便是能否做好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根本和基础。
1.树立“新课标”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鲁迅作品教学,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形成“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夯实“教”的地基
目前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传授与接受的过程,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创作技巧要通过教师来完全明确地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则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从对作品全然无知到完全明确的掌握作品所表达的全部内容。在这个教学与接受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学工作得以进行和完成。而这样的现实就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语文教师应加强对鲁迅作品知识的积累
①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是必须大量阅读鲁迅原著的,这是深入理解鲁迅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鲁迅作品在题材选择、情节设计、形象塑造、表现手法及语言安排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体味鲁迅先生那深刻含蓄的思想和在创作中精神层面的变化与挣扎,才能将鲁迅作品透彻的讲解出来,才能在面对学生的疑惑时给予及时而准确的解答。另一方面,语文教师阅读原著,不仅是走近鲁迅的需要,也是提高语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②教师要广泛涉猎鲁迅研究界的研究成果。随着教材的编写与学术界的联系愈加紧密的趋势,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被收录到教材和教参中来。教师只有在大量掌握知识和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入鲁迅作品学习的新境界。这样,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理解作品提供了材料,另一方面,将这些研究成果呈现在更多的学习鲁迅、研究鲁迅的人的面前,又使这些研究成果接受更多的人的检验和研究。
(2)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态度
①在进行鲁迅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的同时帮助学生扫除心理上的障碍。当学生面对生僻字词产生反感情绪时,教师应该做到及时稳定学生情绪,引导学生克服语言方面的问题,并带领学生去发现鲁迅作品的经典所在。其实,一旦克服了鲁迅作品中生僻字词的困难,我们便会惊奇地发现鲁迅作品的伟大价值。
②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和鲁迅进行心灵沟通的关键,学生通过自己的解读来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实现与作者精神世界的对接。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看问题的视角、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客观的个性差异,所以对同一鲁迅作品的理解也会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语文教学就因此而成为让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学生可以对鲁迅作品作出自己的阐述,形成自己的评价,不以他人的好恶为好恶,不以他人的是非为是非,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二)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探索
传统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常常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熟悉课文——分析课文——分析主旨,这种符合认知规律的程序无可厚非。但笔者想在此提出一个设想,面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几十年没有实质性突破与进展的局面,我们是否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教育价值反观下进行鲁迅作品教学,即:详细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在社会、文化、思想上的价值、地位(包括民族精神方面与文学方面)——说明文章主旨、介绍写作背景——以文章主旨为引领分析课文。正如笔者在本文中一直所倡导的,让学生在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伟大意义的认知下进行学习。
(1)教师应将鲁迅作品所具有的内在魅力、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对鲁迅及其作品保有崇敬感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教师在教授鲁迅作品中,不是按照教材和教参上的内容对鲁迅及其作品、写作背景等信息进行单薄、生硬的介绍和讲解,而是应该不厌其深的详细的介绍和讲解,甚至细致的剖析鲁迅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
在课堂上,教师可深入介绍鲁迅,告诉学生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对中国现代作家及知识分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作家都是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这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独特现象。” 他又是一名文化巨人,他既关注本民族的发展又关注人类共同的问题。也可介绍与所学课文相关的知识,如对《彷徨》和《呐喊》——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进行详尽介绍,其小说的成功一是“表现的深切”,二是“格式的特别”,《野草》和《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的创作格局——注重文体和写作的笔法、风格上的特点,先引起学生兴趣,继而引出所要学习的课文。
(2)挑选出骨干教师专门教授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开设类似鲁迅作品研究、赏析的选修课,教师在选修课上,对选入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进行综合统一的讲授,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开去,同时涉及其他适于中学生学习的鲁迅作品。这样,学生更易透彻的把握鲁迅作品的精神内涵,通过纵向、横向的引申,使学生在鲁迅作品的学习中,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境界。
(3)采用将课文分类讲解的新方式。将整个学习阶段(高中三个年级或初中三个年级)教材中选入的鲁迅作品归类,按文体类别进行讲授。教师可以选择讲授收录于教材中的小说,也可以选择讲授杂文,这样一以贯之的讲授某一种文体,就会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学习鲁迅作品的某个文体,更利于学生学习鲁迅及其作品。
(4)大胆冲破教参局限,将学术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研究的最新成果带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术界相比,中学语文教参中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解读还是处于相对保守的状态,解读大多浅尝辄止,观点也都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形成的绝无争议的观点。这样年复一年的语文教学,一代代的学生接受着相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毫无新意的教学势必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麻木。其实,鲁迅研究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从未曾间断过,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炉,我们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引入中学语文课堂里呢?可能今天的研究成果会被后天推翻,可能某一研究观点一直备受争议,但让学生们在学习时了解鲁迅研究界的最新进展,让他们参与争议,充分讨论,表达观点,这不是培养兴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很好时机吗?鲁迅的研究将不断向前,如果我们能够用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充实保守的语文课堂,相信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一定会打开一个更好、更明朗的新局面。
笔者深知本文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笔者只是在此提出自己的思考,虽不一定能够达到解决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的目的,但可能会引起教育者一定的关注。我相信,随着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一定会攻克一切难关,到达成功的彼岸,鲁迅作品所蕴含的“民族魂”也会在中华民族薪火相传。
笔者认为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问题,根本点在“教”上。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鲁迅作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其深厚内涵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引起无数中外仁人志士的深刻共鸣,这样的作品应该分享给每一代人,更应该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而学生的“学”是由教师的“教”为主导的,学生的学习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精辟的讲解、精深的分析,有赖于教师精心的点拨、启发和引导,教师的“教”无可争议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由此可见,教师“教”的方法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可以试着从“教”中找到解决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固守“根本”打好基础
教师是否从内心重视鲁迅作品教学,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具有丰富的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知识,便是能否做好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根本和基础。
1.树立“新课标”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鲁迅作品教学,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形成“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夯实“教”的地基
目前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传授与接受的过程,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创作技巧要通过教师来完全明确地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则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从对作品全然无知到完全明确的掌握作品所表达的全部内容。在这个教学与接受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学工作得以进行和完成。而这样的现实就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语文教师应加强对鲁迅作品知识的积累
①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是必须大量阅读鲁迅原著的,这是深入理解鲁迅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鲁迅作品在题材选择、情节设计、形象塑造、表现手法及语言安排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体味鲁迅先生那深刻含蓄的思想和在创作中精神层面的变化与挣扎,才能将鲁迅作品透彻的讲解出来,才能在面对学生的疑惑时给予及时而准确的解答。另一方面,语文教师阅读原著,不仅是走近鲁迅的需要,也是提高语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②教师要广泛涉猎鲁迅研究界的研究成果。随着教材的编写与学术界的联系愈加紧密的趋势,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被收录到教材和教参中来。教师只有在大量掌握知识和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入鲁迅作品学习的新境界。这样,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理解作品提供了材料,另一方面,将这些研究成果呈现在更多的学习鲁迅、研究鲁迅的人的面前,又使这些研究成果接受更多的人的检验和研究。
(2)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态度
①在进行鲁迅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的同时帮助学生扫除心理上的障碍。当学生面对生僻字词产生反感情绪时,教师应该做到及时稳定学生情绪,引导学生克服语言方面的问题,并带领学生去发现鲁迅作品的经典所在。其实,一旦克服了鲁迅作品中生僻字词的困难,我们便会惊奇地发现鲁迅作品的伟大价值。
②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和鲁迅进行心灵沟通的关键,学生通过自己的解读来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实现与作者精神世界的对接。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看问题的视角、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客观的个性差异,所以对同一鲁迅作品的理解也会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语文教学就因此而成为让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学生可以对鲁迅作品作出自己的阐述,形成自己的评价,不以他人的好恶为好恶,不以他人的是非为是非,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二)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探索
传统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常常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熟悉课文——分析课文——分析主旨,这种符合认知规律的程序无可厚非。但笔者想在此提出一个设想,面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几十年没有实质性突破与进展的局面,我们是否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教育价值反观下进行鲁迅作品教学,即:详细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在社会、文化、思想上的价值、地位(包括民族精神方面与文学方面)——说明文章主旨、介绍写作背景——以文章主旨为引领分析课文。正如笔者在本文中一直所倡导的,让学生在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伟大意义的认知下进行学习。
(1)教师应将鲁迅作品所具有的内在魅力、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对鲁迅及其作品保有崇敬感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教师在教授鲁迅作品中,不是按照教材和教参上的内容对鲁迅及其作品、写作背景等信息进行单薄、生硬的介绍和讲解,而是应该不厌其深的详细的介绍和讲解,甚至细致的剖析鲁迅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
在课堂上,教师可深入介绍鲁迅,告诉学生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对中国现代作家及知识分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作家都是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这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独特现象。” 他又是一名文化巨人,他既关注本民族的发展又关注人类共同的问题。也可介绍与所学课文相关的知识,如对《彷徨》和《呐喊》——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进行详尽介绍,其小说的成功一是“表现的深切”,二是“格式的特别”,《野草》和《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的创作格局——注重文体和写作的笔法、风格上的特点,先引起学生兴趣,继而引出所要学习的课文。
(2)挑选出骨干教师专门教授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开设类似鲁迅作品研究、赏析的选修课,教师在选修课上,对选入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进行综合统一的讲授,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开去,同时涉及其他适于中学生学习的鲁迅作品。这样,学生更易透彻的把握鲁迅作品的精神内涵,通过纵向、横向的引申,使学生在鲁迅作品的学习中,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境界。
(3)采用将课文分类讲解的新方式。将整个学习阶段(高中三个年级或初中三个年级)教材中选入的鲁迅作品归类,按文体类别进行讲授。教师可以选择讲授收录于教材中的小说,也可以选择讲授杂文,这样一以贯之的讲授某一种文体,就会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学习鲁迅作品的某个文体,更利于学生学习鲁迅及其作品。
(4)大胆冲破教参局限,将学术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研究的最新成果带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术界相比,中学语文教参中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解读还是处于相对保守的状态,解读大多浅尝辄止,观点也都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形成的绝无争议的观点。这样年复一年的语文教学,一代代的学生接受着相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毫无新意的教学势必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麻木。其实,鲁迅研究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从未曾间断过,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炉,我们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引入中学语文课堂里呢?可能今天的研究成果会被后天推翻,可能某一研究观点一直备受争议,但让学生们在学习时了解鲁迅研究界的最新进展,让他们参与争议,充分讨论,表达观点,这不是培养兴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很好时机吗?鲁迅的研究将不断向前,如果我们能够用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充实保守的语文课堂,相信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一定会打开一个更好、更明朗的新局面。
笔者深知本文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笔者只是在此提出自己的思考,虽不一定能够达到解决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的目的,但可能会引起教育者一定的关注。我相信,随着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一定会攻克一切难关,到达成功的彼岸,鲁迅作品所蕴含的“民族魂”也会在中华民族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