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重要性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5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进一步加深,教育部为适应新形式变化,及时调整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出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上进行交际的能力”。众所周知,语言存在于语篇之中,而不是句子之中。人要研究语言问题必然要把语篇作为研究对象。(胡壮麟;2001,1)[1]目前,我国大学公共英语课本中的课文都是以篇章形式出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学生还是习惯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句子,从学习词或词组的角度解释文章。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分析语篇分析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语篇;语篇分析;课堂教学
  
  一、引言
  
  国家教委在1986年编写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就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明确指出: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他语言交际活动。教学活动不但要有利于语言能力的训练,也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句子平面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平面上进行交际的能力。[2]此外,大纲在附表四“语言微技能(Micro-Skills)”中还进一步说明语言微技能表中所列的项目,除少数属于句子平面上的微技能外,绝大多数都是语篇平面上的,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引起教师在编写教材、组织教学和进行测试时对这种技能的重视。[3]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早就强调了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尽管现在我国大学英语课中的课文都是以篇章形式出现的,相当多的教师也只是把它当作是具有一定量的词语和词组的媒介物,是为了学习生词或语言点而学课文。在处理课文时惯于把它们肢解成一个个句子进行分析讲解,而对整个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段等在整个篇章结构中的表意功能以及它们相互之间起到的特殊交际功能,以及篇章模式结构及它们与主题展开的关系不愿作深入探讨。我们认为有必要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篇章结构与衔接、句子结构,必要时篇章中的一些词进行分析,从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关系这个角度去深入理解课文,并且逐渐引导学生通过特定的语言手段来表现内容。
  
  二、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出现及重要性
  
  谈及语篇分析,我们就不能忽略“语篇”这一词语的出现。1952年,Zellig Hanrris写了一篇题为“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刊登在Language杂志上。此文的发表被认为是语篇研究与分析的开端。Harris的贡献在于他提出把语篇研究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句子可以放在语篇结构模式中研究。他说:“语言不是在散漫无序的词或句子中发生的,而是在连贯的话语中,如从只有一个词的语段直至十大卷的巨著,从一个独白到联合广场的讨论。”[4]由此可见,语篇不是一个形式上的语法单位(grammatical unit)它是一个语义单位(semantic unit)。只要这个语义单位在交际中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或者能体现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便可称为语篇。语篇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长可短。它可以是独白或对话(monologue or dialogue),也可以是众人交谈(multiPersonalinterchanges),它也可以是一个“禁止通行”的告示,一首小诗,一则日记,一篇散文,一部小说(或其中的章节)。
  从Harris的“Discourse Analysis”一文发表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的语篇研究与分析处于萌芽时期。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尚未定性的学科,它没有一个单一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和方法”(黄国文,2001:28)。但是,正由于多样的理论及方法,我们可以采各家之长,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语篇分析就是使读者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中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的,并识别篇章中的组织(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组织(结构)模式的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的,同时识别篇章中的组织(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组织(结构)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语篇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对文章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或事件的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从而把握篇章的主题思想。语篇分析应着重语篇的结构分析,它可分为微观语篇结构分析和宏观语篇结构分析。微观结构分析研究语篇的联接的基本手段及语篇连贯的机制。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存在于语篇内部的各种语义关系,当对语篇中某一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成分的解释时,便出现了(Halliday&Hasan, 1976:4)。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三、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Sinclair和Coulthard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分析,主张抛弃“语段”(utterance)的概念,他们认为:一个语段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完成的,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8]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代英语的教学思想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语篇不同体裁或语类,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语篇所具有的篇章结构和不同的交际目的。这一点体现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阅读理解技能(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列出了以下详细要求:
  1.辨认重要事实 (Recognizing important facts)
  2.确定中心思想 (Determing the main idea)
  3.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Drawing logical conclusions)
  4.作出合理的判断 (Making sound judgements)
  5.进行正确的推论 (Making accurate inferences)
  6.进行综合概括 (Making generalizations)[9]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目的语——英语交流信息。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以往的这种以词和句子为核心的外语教学,如果用在外语学习初始阶段也许是有一定作用。但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教学即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培养学生建构连贯语篇的能力。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
  我们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Unit4 Section A 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为例,根据课文标题,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例如:
  (1) What are the symbols that you have heard about?
  (2)What can you imagine to be the reasons the Statue of Liberty was built?
  (3) What more can you say about the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
  这样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预测,造成悬念,可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英语课堂的学习,激发其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语篇意义和框架。教师再进一步讲解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作者的写作意图、思维及风格和技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把课堂活动内容部分地演示一下,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这样就构成了完美的交流,即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善听者也有善说者。
  语篇分析不但适用于阅读,同样对写作,翻译,听力等其他方面也有很大促进。以往的写作教学比较注重语法和修辞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体裁和体裁分析。在教授学生写作时,教师应运用语篇分析的部分理论,如语义衔接手段,话题连贯,语篇新旧信息的传递方式,句法连贯等,教授学生写作时要主题突出,行文流畅,前后连贯。此外,对学生进行翻译课程的教授时,要使学生明白翻译时理解的不仅仅是句子和词义,而且还应该了解它们的引申义。这就需要对语篇进行分析,即语篇和语篇外因素。语篇内因素包括哪些是主题,哪些不是主题?主题按什么语序延伸?主题用何等词表达?用何种句子?用何语气?语篇外因素则包括什么样的情景?谁是作者?语篇是为何目的写的?给谁写的?何时何地?为什么?表现什么功能?[10]学生在动笔翻译文章前对这些因素预先分析,根据这些使译文表现得原汁原味通顺流畅。
  
  四、总结
  
  当然,语篇分析发展到今天,其包涵的内容很丰富,了解学习相关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师帮助很大,因为语篇分析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师分析讲解课文,更主要的是它提供在真实情况下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语言的方法。
  
  [参考文献]
  [1][8][10]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年1月第22卷第1期
  [2][3][9]《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上海外语出版社 1986 年版 第 5 页。
  [4]Harris Discourse Analysis [M]1952年
  [5]Halliday &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 Longman, 1976
  [6]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
  [7]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育理论课程的研究与发展也有了新的进展。但是在语文教育理论课程建设中或过分偏重于理论性或过分偏重于应用性都会影响这门课程作用于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本文从学科分类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建设与教学主张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强调课程取向以及提出这门课程作用于教师基本素质提升的主张。  关键词: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主张    语文教育理论课程
期刊
摘要:通过对网球运动的特点、锻炼价值、能力的培养的分析,阐述网球运动是一项符合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深受人们欢迎的健身运动,具有很高的终身健身价值,是人们进行终身体育最适宜的运动项目。  关键词:网球运动; 终身体育; 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坚持体育运动的受益性,把参加体育运动和高档次的社
期刊
摘要:社会比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一种复杂的内隐的心理过程。学业社会比较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比较具有鉴别功能,教师不断通过比较对学生进行分类,强调学生在学校中的相对位置以鼓励学生形成学业竞争的氛围,这种功利化教育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鼓励、强化及导向学生特别是优等生形成以战胜别人为目的的竞争性学习观。根据优等生比较对象选择的不同,学业社会比较可分为平行比较、上行比较、下行比较,每种比较
期刊
摘要:一九七八年英国学者Brown 和Levinson第一次对礼貌和面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们发现在提请求和建议时,if条件句和主句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礼貌效果,条件句先于主句会使言语行为更礼貌,至于为何会这样他们尚未找到原因。本文试从心理情感、信息分布与句尾焦点原则、时间的象似性与语言的线性特征、典型条件句语序对非典型条件句语序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在请求和建议中条件句先于主句会更礼貌的原因。
期刊
摘要:为探索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进行了英语能力分级培养的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实施英语能力分级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英语能力;分级培养;学业成绩    1、前言    职业教育是一种生成人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活动,
期刊
摘要: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深受其理念论的影响,理念论是其教育思想的认识论根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认识论特征表现为:认识之源与教育目的的高度一致性,人性假设与教育制度的高度一致性,价值论与社会性取向的高度一致性。从认识论到教育目的论、再到社会价值论,柏拉图思想中始终贯穿理念论思想,体现了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的一贯性和彻底性。  主题词:柏拉图;教育思想;认识论特征    一、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及基本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其办学目标,而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是关键。如何针对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设置合理而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独立学院学院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是独立学院这种新兴的办学方式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重点要阐述的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是指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各种有关语言习得的心理学理论,总结日语教学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教学策略,以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认知学;外语教学;教学指导    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理论语言学界兴了一个语言学学派——认知语言学。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步步深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成果被广泛的应用于外语教学当中。笔者将总结多年的日语教学经验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别从“以学生为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由“两高”进行司法解释具有现实的必要性。我国的刑法司法解释体制存在解释主体混乱,司法解释难以保持立法原意等问题。司法解释体制改革要严格限制司法解释的主体,保障司法解释权能够独立行使;强化对刑法的立法解释,防止司法解释越权;引入判例制度,以保证司法解释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加强对司法解释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司法解释。  关键词:司法解释;体制改革    一、刑事司法解释体制存在的必要性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疑问句进行了分类,然后以Grice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在语用学视角下对疑问句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疑问句的语用分析对疑问句的交际作用达到比较完整的理解。  关键词:疑问句;语用;交际    20世纪上半叶以来,语用学在整个语用学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如何理解以及如何运用的学科。它从会话中的双方,即说话人和听话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