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诱发的恶性肿瘤及对组织学发生的探讨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iver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了7例射线诱发恶性肿瘤及60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活检材料。着重观察了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增生性病变,包括重度表皮增生;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典型增生及纤维组织细胞的不典型增生。这些病理组织学表现,可能足癌前不同阶段的病变。根据组织学观察,射线皮肤损伤到发生恶性肿瘤,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坏死退变期;(2)良性增生期;(3)不典型增生期;(4)恶变期。皮肤增生性病变与照射后时间长短及照射累积剂量有关:照射后时间越长,增生性病变例数越多;照射剂量越大,增生性病变例数也有增多的倾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两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经-环磷酰胺40mg/kg治疗2天后,分别以6.4、6.6Gyγ线全身均匀照射,发生了医疗性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照后4天内使用胎肝移植(FLT)分别移植了4和3个胎肝的细胞悬液,有核细胞总数为17.7×109与15.9×109,辅以抗感染抗出血等全身支持治疗。两例患儿胎肝造血干细胞均获得了暂时性植活,没有发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虽然胎肝移植后2~3个月均
本文应用E花环形成和再形成试验,观察不同剂量60Coγ线体外照射对淋巴细胞E受体的辐射效应。并用微丝抑制剂-松胞素B和微管抑制剂-秋水仙素分别处理淋巴细胞,研究E受体辐射和药物效应的有关机制。结果表明:(1)电离辐射对E花环再形成的抑制比对E花环形成的抑制更显著。这提示60Coγ线不仅阻碍了E受体的结合能力,而且还抑制了E受体的合成和分泌;(2)细胞骨架装置,尤其是微丝的破坏是E受体辐射效应的一个
期刊
本文报道了维生素B12治疗放射性皮肤粘膜损伤40例(急性39例,慢性1例)的临床观察和83例动物(豚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的复制及治疗观察。从病理、生化和临床效果等方面,证实了维生素B12不仅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确切的疗效,对一般烫伤也有较好的疗效。
期刊
期刊
以大鼠肺巨噬细胞的3H-TdR标记细胞百分比(简称标记细胞百分比)和分裂细胞百分比为生物指标,观察了大鼠肺巨噬细胞对X线的辐射敏感性。胸部接受X线照射后2天洗肺获取的细胞,其辐射敏感性参数,标记细胞(%): D0=1.02Gy,Dq=0.12Gy,n=1.12;分裂细胞(%): D0= 0.68Gy,Dq=0.06Gy,n=1.1。胸部接受X线照射后立即获取的细胞辐射敏感性参数,标记细胞(%):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