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从严教育子女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让儿子到农村去劳动锻炼
  1946年1月,毛岸英在苏联学习结束回到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毛岸英多年不在毛泽东身边,这次就想把他留下来。毛泽东没有同意,他让毛岸英住在警卫团。后来,中央首长又让毛岸英到中央小食堂吃饭,毛泽东却说:“他没资格。”当毛泽东找岸英谈话,问毛岸英在苏联都学习些什么时,毛岸英回答说:“主要学习军事,还学习了一些历史、哲学、政治、文学等。”毛泽东听了后说:“你那仅是书本知识,还要向他们(指周围的农民、战士)学习。”接着又说:“你外国大学毕业了,你还没有上完中国的劳动大学,我决定送你到农村去。”
  就这样,毛泽东把毛岸英送到吴家枣园,请劳动英雄郝邦华当“教授”,郝邦华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教毛岸英开荒、犁地等农活儿。干了几天,见毛岸英的手上打满了血泡,郝邦华说:“都怨我没关心你。”毛岸英却说:“是我还缺乏锻炼。”经过劳动锻炼,毛岸英学会了许多农活儿。1946年下半年,毛岸英被调到中央宣传部做文书和翻译工作。临去前,毛泽东问儿子:“你的毕业证书呢?”毛岸英就把长满老茧的双手伸了出来。
  朱德告诫子女“别想靠我当官”
  1962年春节,朱德把儿女、儿媳妇叫回家,专门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他庄重地说:“平时你们都有工作,现在借节日团聚的机会讲讲家史,让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革命。”接着,他讲述了他的漫长革命经历,特别讲述了拒绝大军阀杨森邀请他当师长的那段经历,以此来教育子女,使他们懂得革命不是为了做官,更不是为了个人享受。他说:“你们不要总想着我这个家,我生活吃住都有组织来管,条件比大家好得多,这些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可你们不能享受,你们在节假日里来这儿住几天是可以的,但不能长住,生活上要自力更生,不要依靠我,也别想靠我当官。共产党人靠自己的本事,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子女们回答他说:“我们从来没有靠你来当官,也不当官。”朱德听了笑着说:“没有更好嘛!”
  董必武让儿子下乡务农
  1969年春天,84岁高龄的董必武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决把自己的小儿子董良翮送到河北省晋县(今晋州市)农村去务农。这件事在学校和机关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董良翮临下乡时,董必武题词谆谆嘱咐他说:“到晋县去,要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要努力参加生产劳动,做一个好农民,要为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努力奋斗。”董良翮下乡后,董必武不仅经常写信教育他,还不时请董良翮所在生产队的同志到北京来,向他们了解儿子在农村各方面的表现,请他们多讲他的缺点,以便对董良翮及时进行帮助。1970年12月,董良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又担任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董必武写信告诉他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一得自矜”,二是不要“浅尝辄止”。意思是要他不要自满,要继续努力。1975年,董良翮下乡已经八年了。董必武临终前谈起关于良翮的事,对夫人何连芝说:“良翮是晋县人,不是北京人了。他的事要由晋县组织上去安排,我们不必多操心了。”
  陈毅教育子女“不能搞任何特权”
  全国刚解放时,陈毅任上海市市长。曾是外国人乐园的上海,花花绿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陈毅,特别注意孩子们的吃、穿,更注意孩子们的道德修养。他对孩子们说:“上海是个大染缸,你们要注意呢!”陈毅家里当时都穿土布衣,绸缎从不进门。孩子的衣服是大人的衣服改的,大孩子穿了再给小的孩子穿。起初,有的孩子见人家穿得漂漂亮亮,自己是市长家的孩子,觉得穿得寒酸。发现这个苗头,陈毅就加紧教育。他风趣地说:“这是打预防针,不让你们变色,懂不懂?”
  陈毅还十分注意抓孩子的思想教育。他工作那么忙,还亲自给孩子们上课,讲自然知识,讲社会知识。为了让他们加强“思想防线”,他特意给孩子作了几条规定:一是就近入学。不进什么干部子弟学校,防止沾染特殊思想。二是不让子女坐小汽车上学或者出门游览、买东西。三是办任何事都要严格按制度办事,遵章守纪,一心为公,不谋私利。他对子女说:“你们要时时注意,爸爸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搞任何特权。”
  贺龙:不能把子女装在口袋里
  贺龙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刚直不阿,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对待子女,贺龙则坚持严格要求。为此,贺龙给子女立了不少规矩:要求子女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吃饭不能掉米粒,吃完饭以后还得自己把碗筷洗干净。要自食其力,自己挣钱,自立自强。绝不允许以他的名义向学校和组织上要求特殊的照顾和待遇。
  1962年,儿子贺鹏飞于北京四中毕业,学业一般。贺龙原本希望鹏飞进清华大学读书,但他的成绩达不到清华大学的录取线。当时,按照有关规定,高干子弟可以保送进大学。贺龙却坚决不同意开后门保送,这一来,贺鹏飞竟连续两年没有考上大学,一直留在高三补习,直到1964年才考入清華大学。
  贺龙收养了10个烈士遗孤,加上自己的4个子女,一家人生活很艰苦。1954年,国家出台了一个文件,规定烈士子女可以由公家抚养。贺龙却说:“他们的父母都是跟着我干革命牺牲的,我现在有饭吃了,我不能让他们去讨饭,更不能向国家伸手啊。”
  许世友:把儿子“赶”回农村
  作为一名从战火中走来的老军人,许世友对部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他认为部队是一个锻炼人、培养人的大学校,他把七个孩子全部都送去参军,接受部队的教育和锻炼。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我参加革命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在你奶奶身边伺候尽孝,欠老人家的实在太多了,你就回家替我照顾你奶奶吧。”许世友就这样把大儿子许光“赶”回了农村。原来,许光解放初期入伍当了海军。他在战友面前从没说过自己是许世友的儿子。本来许光有机会到院校深造,可许世友想到年迈的母亲仍然生活在河南农村老家没人照顾,便“命令”许光回到老家所在的河南新县工作。
  在一次作战中,许世友在空军工作的三女儿正在度蜜月,没有归队。许世友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震怒,大声吼道:“就要打仗了,还度什么蜜月!给我立即通知空军,马上查找她的下落,限她3天之内赶回部队,不然开除军籍!”在许世友身边工作多年的人员还是第一次看到首长发这么大的火。三女儿接到命令后,一分钟也不敢耽误,即刻动身,火速赶回了部队。(来源:《新湘评论》)
其他文献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四年前的9月份。吃完饭后,我们一起去KTV唱歌。她点了一首叫《木棉的手帕》的歌曲。巧合的是,见面前一天晚上,我脑海里刚好浮现这首歌的旋律。这样的缘分推了我们一把。”  谈到自己的忘年恋时,今年72岁的中野健治(化名)非常兴奋。中野的太太已过世多年,为了寻觅志趣相投的老伴,他在交友网站注册成为了会员。命运的安排,让他认识了58岁、离异单身的山崎悦子(化名)。第一次约会后,两人常常约
期刊
今年是贵州省关工委成立30周年。30年来,贵州省广大“五老”奔走在校园内外,回忆革命历程,宣讲光荣传统,为青少年指导人生航向,不愧为以身作则的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他们活跃在社区乡村,规劝不良行为,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风尚,不愧为具有崇高威望的社会风尚监督员;他们深入到千家萬户,倾心教育孩子,关爱特殊儿童,挽救失足少年,不愧为可亲可敬的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他们以这样一种对党和国家事业尽心竭力、无限
期刊
在仁怀市学孔镇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满头银丝,却斗志昂扬,他们年满退休,却心不退岗,他们是——  疫情防控的“阻击人”:疫情来势汹汹,他们义无反顾投身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群众工作的“中间人”:老干部们为金仁桐高速顺利修建,促進学孔经济发展,了解群众生活生产困难,为其存在的矛盾出谋划策;控辍保学的“劝导人”:让农村地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老干部们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广泛参与到全镇控
期刊
“共产党人就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时念好,92岁,早在他还在职时,1987年12月,时老倡導组建了六盘水市关心下一代协会(六盘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前身),并担任协会主席。1992年6月,时老离休。离休后,他继续担任六盘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始终坚守在关工委工作一线,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凡事亲力亲为。就是到国外女儿那里小住,也不惜拨打国际长途安排工作;做完心脏支架
期刊
1947年3月,胡宗南先后调集34个旅25万之众向陕北大举进犯。而当时的陕甘宁边区部队只有2万多人。毛泽东提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为了保存实力、诱敌深入,3月29日,党中央召开枣林沟会议,决定分批分路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代表中央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刘少奇和朱德等同志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工委”),先行向华北转移。  5月3日,刘少
期刊
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延安时期,由于干部的来源和成长环境的限制,“一般县区工作的同志,多不能更好的吸取过去工作的经验,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同时自己积下來的许多工作经验,不能够把它好好地总结起来。”即使是一些高级干部和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也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就成为延安时期搞好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党首先决定设立干部教育部,加强和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其次成立中央高级学习组
期刊
☆贵阳市  白云区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扩大)会  近日,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白云区关工委及时组织召开了主任办公(扩大)会,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安排部署近期关心下一代工作所需要落实的相关事项。会议要求,白云区关工委要努力探索网上关工委建设工作,积极对接相关单位、部门融合进关工委工作大平台,更好的为白云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白云区关工委)  花溪区关工委组建志愿队伍,助力花溪公园文化
期刊
父亲这个角色,有时沉重,有时可爱。父爱这座山,有时磅礴,有时静默。没有人从父亲身上跌落,没有人不自然而然地与父亲缔结着无法分割的关系。日复一日的漫漫长路,行走与攀爬、停留与驻足,登顶極目一瞥,脚下绵延的是父亲的脊梁。父亲这座山,只是茫茫人生中的第一座。父亲的爱在平淡琐碎中闪闪发光。
期刊
爱到一百岁  如今,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大概为七十九岁,女性为八十六岁。也就是说,退休之后还能再活二十年。但如何活好这段时间,极为重要。  人生最后十年、二十年的活法,是決定一个人这辈子是否活得精彩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活到五十多岁的时候,就必须认认真真地考虑“后五十”的活法问题了。  遗憾的是,大多数日本人都认为:老人就该有个老人的样——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深居简出。把年老简单地理解为退
期刊
活到老学到老,紧跟时代前沿  1926年,李效敬生于山东金乡,1943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是一名抗战老战士,经历无数战役,南下到了贵州,在贵州一待就是数十载。  “一个共产党员退休了,思想绝对不能退,不学习新东西,就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离休后直到现在,李老仍然带头学习、带头发挥作用,为地方发展、毕节试验区改革和脱贫攻坚建言献策作贡献,力所能及地为老年教育、老年体育和关心下一代等做着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