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易位后被重新定位于4BS染色体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凤高等(1989)以六倍体小黑麦"鉴45"(AABBRR)对4DS携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的"中国春"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杂交,经幼胚培养获杂种植株,并以"鉴45"作轮回父本对杂交后代的不育株回交,育成了太谷核不育六倍体小黑麦.后又以硬粒小麦(AABB)作轮回父本对上述太谷核不育六倍体小黑麦杂交、回交,育成了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由于六倍体小黑麦以及硬粒小麦无D染色体组,表明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已由原所在4D染色体短臂易位到了A或B染色体组中一条
其他文献
遗传多样性理论是目前国际上农学与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在总结借鉴国内外研究万法与成果的基础上,以遗传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大豆主要生产省份历年来所推广
水稻新株型(NPT)和粳/籼亚种间杂交稻(J/IH)库容量(总颖花量)大,但籽粒充实不良限制了其产量潜力.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CK)相比,NPT和J/IH结实期(抽穗~成熟)的光合势较大,
选用日龄和体重相近的大长北仔猪40头,公母各半,21日龄断奶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等氮等能的原则配制日粮,试验组日粮添加1.2%的谷氨酰胺。分别在35日龄和49日龄每组屠宰
构建了猪肝脏组织cDNA文库,并对文库中随机挑选的438个克隆的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438个ESTs中,186个在猪种中已有匹配序列,37个在人类及其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