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试题翻译的策略

来源 :中学理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2年以来高考试题的文言翻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客观题变成主观题,现在又加大了分值,从2003年的5分变成2004年的8分,2005年以后都又变成了10分,所以我们更要加大力度去复习这一环节。在此我们先从翻译失误的角度来谈一谈。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器物名、朝代名等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如[2002年]:其李将军之谓也?误译成:大概说的是姓李的高级将领吧?
  2.以今义当成古义。有的词语随社会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不可以今义当古义。如:2005、2006年翻译“妻子”,没有按古义译成“老婆孩子”,而按现在“老婆”来翻译。又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误译成:先帝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3.该译的没译出来。如:2005年全国卷第11题: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误译为,马因为肥胖而死,让群臣哀悼它……没有翻译“病”。
  4.词语翻译不恰当。[2003年高考试题]: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误译成:裴矩终于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遂”应译为“竟然”不能译为“终于”。
  5.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来。如:2006年全国卷第11题第1小题: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明确第一个分句省略主语“何远”;谓语“为”,省略宾语“近畿大郡”中心语“长官”,如不添加让人不理解何意。
  6.虽然对译,但没有顾及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要求。因而忽略了活用和特殊句式的翻译要求。如:2008年全国卷第11题第(2)题: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误译成:兄长为国君时就国君他,自己为国君就兄长他就可以了。没有翻译出“君”和“兄”名词的活用。
  针对以上的种种失误,在复习这一考点时要学习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第一步,瞻前顾后,划分句子结构,找出主谓宾、定状补。
  其作用如下:
  1.避免把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年号、帝号、国名、人名、地名、官名、职称等翻译成其他意思。如:(1)2005全国卷第11题第2小题: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划分句子结构,明确第一个分句主语为“楚相孙叔敖”,官职、人名可以保留不变。而有些考生没有明确主语,就会把人名翻译成其他含义。(2)2007年全国卷翻译第二题:……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如果没有明确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是“均(宋均)”就会胡乱翻译成“平均”。
  2.可以根据语境准确地把握前后句的关系,判断是否有省略的内容,翻译时必须将省略的内容补出,将跳跃过的内容补出。如:(1)2005全国卷第11题第2小题: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最后一个分句缺乏主语,根据承前省略原则,就可以发现“楚相孙叔敖”“妻子”均不是“不足为”的主语,而应是“廉吏”。译文: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3.准确判断词类是否活用,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只有作出准确判断才能准确翻译出特殊的用法和句式。
  ①判断词类是否活用。如:2008年全国卷第11题第(2)题: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划分结构后发现,“君之”“兄之”均已带宾语,都要活用为动词,译为“用国君的礼仪对待”“用兄长的礼仪对待”。
  ②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如:2006年全国卷第11题: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第二个分句主语为“近代”,谓语为“未有”,宾语“之”前置,翻译时“之”要后置。
  4.明确是否有固定结构,有,则要注意它的翻译。如:(1)2005年全国卷第11题第2小题(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2)2006年全国卷第11题第2小题(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均涉及古今异义“妻子”的翻译,应译为“妻子儿女”,不能按照现在“妻子”来翻译。
  第二步,翻译。
  翻译原则是先直译,不通则可以意译。即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除上面提到的“留、补”方法外,另外还有“调、扩、拆、删”等。因为各种参考书都有说明在此不多解释。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相关试题和课文具体阐述实词和虚词的一些翻译的方法:
  
  (一)对比教材推断词语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词义问题。如:2002年全国卷第16题(1):其李将军之谓也?文言固定格式“(其)……之谓也”在文言文中常出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过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知道得多,说的就是我啊。“我之谓”即“谓我”宾语前置。“其……之谓也”的形式,是在“……之谓也”形式中动词“谓”的前置宾语之前加一个“其”字,这个“其”字是语气副词,意思是“大概”。这样就舒缓了“……之谓也”的肯定语气,增加了商量、推测的语气。“其……也”在《师说》中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译成:“大概……吧。”最后只剩下“李将军”,根据留的原则就可以翻译了:“大概是说李将军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及”,(等到);“知”,明白、了解、认识。在《论语》里也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尽”,竭尽,在《游褒禅山记》就有“尽吾志也”。“哀”,哀悼,在《阿房宫赋》就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翻译为: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二)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实词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文言词语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词语的含义,因为上下文的语境是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如:
  1.实词,2008年全国卷11题中第(2)题:兄为君①则君②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句中的得分点是两个“君”、“兄”各1分。先划分句子结构,明确“兄为君则君之”中的“兄”为主语名词,“为”“君②”是谓语,宾语是“君①”“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中的“己”为主语,“为”“兄”是谓语,宾语是“君”。其次“君”的含义有三:①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②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③对对方的尊称:张~、诸~。“兄”的含义比较简单:①“哥哥”如:《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②“兄长”《鸿门宴》“我得以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2.虚词,2007年全国卷11题中第(2)题“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均虽死,不易志”中的“虽”是考查点,“虽”有两个义项①虽然;②即使。根据句子结构“均”是主语,再根据语境他正在说话,可见并未死,由此解释为“即使”。
  以上只是翻译的一些主要方法,而高考文言文是个特殊的阅读部分,所以抓好文言文的复习很关键,当务之急先抓好课本的知识。分析历年来的高考试卷,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默写名篇,无一不是源自于课内,几乎每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
  因此要(1)夯实基础,狠抓课本;(2)积累常见实词虚词含义;(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熟读典范的文言文,进行文言文综合复习,掌握典型而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从而获得对于浅易文言文的整体的感性认识。在高考复习时应认真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特别是有关人物传记的文章,如《周处》、《公输》、《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种树郭橐驼传》、《鸿门宴》、《柳毅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等。在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而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的、综合的复习,对于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
  
  (责任编辑 覃亮生)
其他文献
由于冬季气温变化幅度大,气温相对较低,光照时间短,因此冬季生猪饲养极易发生死猪问题。为了防止此问题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亏损,需强化冬季生猪饲养管理,提高生猪的存活
在绝缘方面,电机是否可靠,主要是看电机的绝缘耐电强度.所以,工频时得耐压试验是一项最基本的试验,被列为线圈成品和下线各工序的例行试验.本文介绍了广西乐滩水电站发电机定
随着高等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们在教学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单一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在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培养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体制之下的体育
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户都会饲养散养鸡,从而增加收入。散养鸡的污染少,更受人们的喜欢。散养鸡的价格也往往比较高。但是,散养鸡的疫病预防工作比较难实施,易引发大规模的疫病
本文主要是针时35kv--110kv的高压送电线路工程设计,探讨了高压送电线路设计的一般流程及具体设计方法,在施工部分中,本文主要是探讨了施工方比较重视的造价问题,为了节约人
近年来,鸡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材。本文具体介绍蛋鸡的健康绿色养殖技术,为养殖者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我国养鸡产业的繁荣发展。
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索赔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探讨了工程索赔的识别、计算方法以及索赔策略,供相关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