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因此,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实施课堂教学。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课堂构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只重视硬性灌输数学知识,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足够关注,这也不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必须对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相互关系,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各自潜能,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也非常有帮助。所以,教师应利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数学课堂的活力呢?在教学中,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要对学生时刻进行关注,多与他们展开问题的交流与探讨。如在教学统计的相关内容时,我们可先为学生展示各种水果、鲜花、蔬菜等图片,让学生来指出如何进行计算和分类,学生对此大都表现出极高的兴致,争先恐后地提出各自意见与见解,这样,教师就很容易导入统计的内容。因此,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新科学习。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他们心理需求
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大部分的小学生都认为自己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学好数学,同时也非常地希望作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数学学习,证明自己具备学好数学的能力,并能够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组织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教师要树立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我来做老师、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方法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元、角、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我们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首先把全班所有学生每6-8人一组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再平均分为两部分,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教师安排“顾客”拿着零钱到“商店”买东西,然后到“售货员”处进行“交易”。一次购物过程完成后,购销双方调换角色,再进行下一次“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甚至还有的“顾客”与“售货员”讨价还价,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学生既学到了关于元、角、分的知识,其中包括它们的大小和进率关系,还学会了怎样在商店购物,获取了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个“我来做老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我们可以选取教材中难度较低,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为其它学生讲解。在老师这种角色下,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异常灵活和活跃,在处理教学问题时,他们的思考角度会与教师有所区别,甚至会比教师的更加清晰、简洁,其它学生也能更容易听懂和掌握。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真行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們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自我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从什么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设计教学活动是更合理的,这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解决问题中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问题的解决是需要经过探索的,没有固定的模式照搬照抄。富兰克林曾说过:我听过的会忘记,我看过的会记住,我做过的会运用。有效的探索并不只是回答问题和探求正确答案,还应发展探究学习的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态度,贯彻终身学习、探求真理的原则。例如在学了三角形的知识后,设计以下练习题目:请从4根长度分别为4、5、8、10的木棒中任选三根拼成三角形,学生本以为能有四种拼法,但经动手操作发现只能有三种,分别是①4、5、8一组;②4、8、10一组;③5、8、10一组。然后再就4、5、10不能组成三角形展开讨论,经讨论,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积极探索,进行思维拓展的过程。再如,学完如何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后,让学生为教室地面采购地板砖,提问学生:你需要掌握哪些数据?如何获得?解决这种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取得新进步。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教师必须严格贯彻新课改的指导精神,把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创建民主、开放、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王丽杰,关文信等编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叶柱.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J].内蒙古教育,2003,(01)
[4] 陈跟菊,王文利.论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课堂构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只重视硬性灌输数学知识,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足够关注,这也不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必须对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相互关系,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各自潜能,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也非常有帮助。所以,教师应利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数学课堂的活力呢?在教学中,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要对学生时刻进行关注,多与他们展开问题的交流与探讨。如在教学统计的相关内容时,我们可先为学生展示各种水果、鲜花、蔬菜等图片,让学生来指出如何进行计算和分类,学生对此大都表现出极高的兴致,争先恐后地提出各自意见与见解,这样,教师就很容易导入统计的内容。因此,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新科学习。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他们心理需求
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大部分的小学生都认为自己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学好数学,同时也非常地希望作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数学学习,证明自己具备学好数学的能力,并能够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组织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教师要树立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我来做老师、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方法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元、角、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我们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首先把全班所有学生每6-8人一组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再平均分为两部分,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教师安排“顾客”拿着零钱到“商店”买东西,然后到“售货员”处进行“交易”。一次购物过程完成后,购销双方调换角色,再进行下一次“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甚至还有的“顾客”与“售货员”讨价还价,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学生既学到了关于元、角、分的知识,其中包括它们的大小和进率关系,还学会了怎样在商店购物,获取了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个“我来做老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我们可以选取教材中难度较低,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为其它学生讲解。在老师这种角色下,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异常灵活和活跃,在处理教学问题时,他们的思考角度会与教师有所区别,甚至会比教师的更加清晰、简洁,其它学生也能更容易听懂和掌握。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真行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們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自我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从什么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设计教学活动是更合理的,这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解决问题中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问题的解决是需要经过探索的,没有固定的模式照搬照抄。富兰克林曾说过:我听过的会忘记,我看过的会记住,我做过的会运用。有效的探索并不只是回答问题和探求正确答案,还应发展探究学习的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态度,贯彻终身学习、探求真理的原则。例如在学了三角形的知识后,设计以下练习题目:请从4根长度分别为4、5、8、10的木棒中任选三根拼成三角形,学生本以为能有四种拼法,但经动手操作发现只能有三种,分别是①4、5、8一组;②4、8、10一组;③5、8、10一组。然后再就4、5、10不能组成三角形展开讨论,经讨论,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积极探索,进行思维拓展的过程。再如,学完如何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后,让学生为教室地面采购地板砖,提问学生:你需要掌握哪些数据?如何获得?解决这种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取得新进步。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教师必须严格贯彻新课改的指导精神,把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创建民主、开放、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王丽杰,关文信等编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叶柱.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J].内蒙古教育,2003,(01)
[4] 陈跟菊,王文利.论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