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OSEM参数对99mTc SPECT/CT定量结果的影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12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重建算法(ordered-subsets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中不同迭代次数与子集数对99m Tc SPECT/CT定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体模的6个不同大小的小球(直径分别为37、28、22、17、13、10 mm)中填充入0.54 MBq/mL的99m Tc与碘克沙醇混合液(含碘量约0.3%),改变罐体放射性浓度形成不同的靶本比(32:1、16:1、8:1、4:1).使用美国GE公司Discovery NM/CT 670 Pro型SPECT/CT显像仪对不同靶本比的体模行临床协议下的SPECT/CT采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衰减校正、散射校正、分辨率恢复校正,使用GE Xeleris Version 4.0 Q-Metrix软件以CT阈值法自动勾画各小球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VOI),并选择以下OSEM参数对小球定量分析.固定OSEM 10个子集,分别行1、2、4、8、12、16、24、32次迭代,定量计算不同迭代次数下各小球恢复系数(recovery coefficient,RC)(RC=测量活度/真实活度);固定8次迭代,分别行2、6、10、14、18、20、22、26、32个子集,计算不同子集下各小球RC.变换靶本比模型重复扫描,RC取平均值,采用Pear-so 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小球RC与迭代次数、子集数的相关性,分析各小球RC随迭代次数、子集数变化趋势.结果 各小球定量RC与迭代次数、子集数呈正相关,均随迭代次数增加而增加(小球由大到小r=0.723、0.723、0.725、0.729、0.800、0.864,均P<0.05),随子集数增加而增加(小球由大到小r=0.800、0.709、0.744、0.742、0.832、0.865,均P<0.05);随着迭代次数、子集数不断增加RC变化越来越缓慢逐渐趋于平稳,直径≥22 mm的3个小球8次迭代10个子集后RC增加趋于平稳,直径≤17 mm的3个小球16次迭代20个子集后RC趋于平稳.结论 OSEM参数选择对99m Tc SPECT定量分析影响显著.临床工作中建议当热区直径≥22 mm时选择8次迭代,10个子集;直径≤17 mm时选择16次迭代,20个子集.
其他文献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1],简称“功血”.功血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两大类,其中以无排卵性功血多见,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即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等同于中医妇科学的崩漏[2],而排卵性功血表现为月经过多或经间期出血.DUB发生率较高[3],国内约占妇科门诊患者的10%,国外发生率约为22%.现阶段对功血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针灸和药物[4],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