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活动课是与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有机融合的活动课程,与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课程,注重学生个人亲身实践、直接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与发现,以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获得、传递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也可以在活动中应用、验证、巩固学科知识为目标,其作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既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在政治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活动课 创新意识 原则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08-02
创新意识主要由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造需要、思维独立性等因素组成。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①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好奇心强,经常细心观察事物;喜欢追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爱好与兴趣广泛。②敢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学习中对教材知识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对已有知识和现成结论不满足,经常和教师、同学探讨各种问题;相信自己,有时显得固执。③追求新颖的事物,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自我表现欲望较强,期待一鸣惊人;有时想通过创造追求刺激或名利。④能从他人的谈话中发现问题;能不断产生与众不同的新设想;持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方法和发现方法;能够多方面探索问题的可能性等。
一、政治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般原则
1.激发兴趣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当中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的、主动的、执着的去探索。因此,教师在活动课教学设计中应当了解学生的需要,设计巧妙的问题情景,采用灵活的语言,崭新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把抽象的知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学生活动,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2.鼓励置疑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帮助学生对知识提出问题,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敢于置疑,对于学生提出的幼稚的、可笑的、甚至荒唐的、错误的问题,都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提出的有新意、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肯定并鼓励其进行探讨或进一步的研究。
3.刺激需要
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创造的需要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满足的。很多时候学生创造的火花却在教师的漠视、压制、责备和训斥中灰飞烟灭,一次次的悄然的打击使学生的创造欲望和需要逐渐的停滞。因此,通过活动课创设新情景、新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创造感和参与中的成就感。对于所有的学生,对于学生设计的各种活动,教师都应该用赞赏的心态去鼓励、肯定他们。这样的鼓励对教师来说并不难,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刺激他们创新意识和需要的一剂“良方”。
4.尊重个性
有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有自信心、依赖性弱、富有冒险精神;有的学生缺乏热情、谨小慎微、依赖性强、循规蹈矩。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正确面对学生的不同个性,不简单的依据性格特点来判断学生的创造能力。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有不同于别人见解的时候,这种思维的独立性正是进行创造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思维中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创造需要。
二、政治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
根据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般原则,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表演性活动
(1)活动特点
表演性活动是通过设计、开展以学生表演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课来开展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通过编排和表演短剧、小品、歌舞等,带着积极情绪去验证、扩展、发现知识,去努力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和锻炼综合能力的活动效果。由于思想政治学科密切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的特点,这种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能力实际,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在参与中发现和创造。
(2)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在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发现和创造,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2.竞赛性活动
(1)活动特点
竞赛性活动是通过设计、开展由学生参加的以各种竞赛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课来开展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精心准备,在竞赛中学会竞争学会合作。这种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竞争成功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求胜心理。
(2)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锻炼学生的竞争承受能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树立不怕挫折、永不轻言放弃的坚持精神。
3.综合性活动
(1)活动特点
综合性活动是通过设计、开展以学生表演、竞赛、讨论等综合性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课来实现的。这种活动实际上是由不同活动形式组合而形成的。就教学设计来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编排短剧、小品、歌舞、竞赛、辩论、讨论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不同活动构成有机整体,衔接紧凑。主要特点:活动形式丰富、参与面广、信息量大,学生在活动的准备、组织、表演、总结等环节,能不断产生与众不同的新设想,通过和教师、同学探讨遇到的问题,或者质疑已有知识和现成结论,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满足追求新颖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同样,由于活动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这种活动课有助于调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发现知识。
(2)活动目的
从多角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进行理解、运用、发现、创造,获得成功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讨论性活动
(1)活动特点
讨论性活动是通过设计、开展以学生集中或分散讨论等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课来开展的。通过开展辩论、讨论、座谈、话题访谈等活动来解决学生提出的教材、教学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从怀疑开始,在查找和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学到不少书本以外的知识,懂得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大胆假设、敢于质疑的精神。
(2)活动目的
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鼓励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调动学生扩展知识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5.研究性学习
(1)活动特点
这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和目标设计,运用所知的经济、政治、哲学观点和原理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研究性学习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已学知识。学生进行的这种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理论知识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个性特长和才能得以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2)活动目的
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展这种活动,有利于保持、发展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丰富学习体验,养成和发展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编写.创新能力培养. 内部参考资料,1998
2 丁尔荣. 创造能力培养与训练.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12.1
3 李臣之. 试论活动课程的本质.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4 陶礼光. 活动课程的综合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关键词】活动课 创新意识 原则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08-02
创新意识主要由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造需要、思维独立性等因素组成。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①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好奇心强,经常细心观察事物;喜欢追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爱好与兴趣广泛。②敢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学习中对教材知识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对已有知识和现成结论不满足,经常和教师、同学探讨各种问题;相信自己,有时显得固执。③追求新颖的事物,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自我表现欲望较强,期待一鸣惊人;有时想通过创造追求刺激或名利。④能从他人的谈话中发现问题;能不断产生与众不同的新设想;持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方法和发现方法;能够多方面探索问题的可能性等。
一、政治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般原则
1.激发兴趣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当中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的、主动的、执着的去探索。因此,教师在活动课教学设计中应当了解学生的需要,设计巧妙的问题情景,采用灵活的语言,崭新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把抽象的知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学生活动,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2.鼓励置疑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帮助学生对知识提出问题,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敢于置疑,对于学生提出的幼稚的、可笑的、甚至荒唐的、错误的问题,都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提出的有新意、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肯定并鼓励其进行探讨或进一步的研究。
3.刺激需要
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创造的需要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满足的。很多时候学生创造的火花却在教师的漠视、压制、责备和训斥中灰飞烟灭,一次次的悄然的打击使学生的创造欲望和需要逐渐的停滞。因此,通过活动课创设新情景、新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创造感和参与中的成就感。对于所有的学生,对于学生设计的各种活动,教师都应该用赞赏的心态去鼓励、肯定他们。这样的鼓励对教师来说并不难,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刺激他们创新意识和需要的一剂“良方”。
4.尊重个性
有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有自信心、依赖性弱、富有冒险精神;有的学生缺乏热情、谨小慎微、依赖性强、循规蹈矩。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正确面对学生的不同个性,不简单的依据性格特点来判断学生的创造能力。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有不同于别人见解的时候,这种思维的独立性正是进行创造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思维中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创造需要。
二、政治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
根据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般原则,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表演性活动
(1)活动特点
表演性活动是通过设计、开展以学生表演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课来开展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通过编排和表演短剧、小品、歌舞等,带着积极情绪去验证、扩展、发现知识,去努力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和锻炼综合能力的活动效果。由于思想政治学科密切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的特点,这种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能力实际,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在参与中发现和创造。
(2)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在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发现和创造,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2.竞赛性活动
(1)活动特点
竞赛性活动是通过设计、开展由学生参加的以各种竞赛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课来开展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精心准备,在竞赛中学会竞争学会合作。这种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竞争成功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求胜心理。
(2)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锻炼学生的竞争承受能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树立不怕挫折、永不轻言放弃的坚持精神。
3.综合性活动
(1)活动特点
综合性活动是通过设计、开展以学生表演、竞赛、讨论等综合性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课来实现的。这种活动实际上是由不同活动形式组合而形成的。就教学设计来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编排短剧、小品、歌舞、竞赛、辩论、讨论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不同活动构成有机整体,衔接紧凑。主要特点:活动形式丰富、参与面广、信息量大,学生在活动的准备、组织、表演、总结等环节,能不断产生与众不同的新设想,通过和教师、同学探讨遇到的问题,或者质疑已有知识和现成结论,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满足追求新颖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同样,由于活动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这种活动课有助于调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发现知识。
(2)活动目的
从多角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进行理解、运用、发现、创造,获得成功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讨论性活动
(1)活动特点
讨论性活动是通过设计、开展以学生集中或分散讨论等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课来开展的。通过开展辩论、讨论、座谈、话题访谈等活动来解决学生提出的教材、教学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从怀疑开始,在查找和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学到不少书本以外的知识,懂得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大胆假设、敢于质疑的精神。
(2)活动目的
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鼓励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调动学生扩展知识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5.研究性学习
(1)活动特点
这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和目标设计,运用所知的经济、政治、哲学观点和原理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研究性学习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已学知识。学生进行的这种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理论知识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个性特长和才能得以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2)活动目的
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展这种活动,有利于保持、发展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丰富学习体验,养成和发展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编写.创新能力培养. 内部参考资料,1998
2 丁尔荣. 创造能力培养与训练.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12.1
3 李臣之. 试论活动课程的本质.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4 陶礼光. 活动课程的综合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