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古诗理解的瓶颈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peng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有独特艺术魅力,不过由于它的特性,它的大意难以理解,导致中学生对它的好感只停留在初步印象上,很难深入体味,本论文独辟蹊径找到了突破古诗理解瓶颈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古诗;瓶颈;方法
  古代诗歌的考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广东卷的语文高考,分值占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得分率一直居低不上,究其原因,还是读不懂詩歌。一线的老师花近一个月时间对古诗进行高考专题复习,可还是收效甚微。其实是没有真正找到并突破其瓶颈。
  一、古诗理解的瓶颈
  现在诗歌复习流行的是从作者、标题、注释、意象、关键句等角度来理解诗歌,但这是诗歌外围语意,真正的理解还得从诗歌内部句子遣词造句大意来理解。古诗为了达到声韵美和意韵美的表达效果,对句子进行了变形诗化处理,造成了诗句诗歌理解的瓶颈,具体表现在:
  (一)词性的改变
  古诗往往改变词性,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意思。主要有几种:
  1.形容词作动词
  如蒋捷《一剪梅》中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和“绿”本是表示色彩的形容词,但是其放在谓语的位置上,还有动词的力量,“使……变红”“使……变绿”,道出了时光的威力和无情。
  2.形容词作名词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一句中的“香”本是形容词,这里变成了名词,指代“鲜花”。写秋天鲜花凋谢的凄凉情景。
  3.名词作动词
  《秋暮吟望》中的“二更短烛三升酒”。这一句中的“短烛”“三升酒”本是名词,这里都变成了动词,讲为“烛燃短了”“喝了很多酒”,这一行为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惆怅。
  4.动词使动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都是使动用法,强调了“鸟”和“花”的威力,衬托出作者内心的脆弱和不幸。
  二、词序的倒装
  1.主语后置。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是“浣女”归,“渔舟”下,主语后置了。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3.主宾换位。
  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应为:门户生光彩。
  4.定语变化。
  A.定语前置。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其实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
  B.定语后置。
  如“停车坐爱枫林晚”应为“停车坐爱晚枫林”。
  5.状语后置。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桃花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三、成分的省略
  1.省略主语
  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应该是省略了“问”前省略了主语“我,“言”前面省略了“童子”。
  2.省略谓语
  《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省略了“春色”“好音”前省略了“展示”。
  3.省略介词
  如“大江东去”,“东”前省略了介词“向”。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松”“石”的前面省略了介词“在”。
  四、突破瓶颈的方法
  首先找出名、代词。名词代词是句子的主体,构成主要的内容。抓住它们就抓住诗句内容的主体。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名词有:山、雨、秋,大概提供了一个事件的清凉的背景。
  颔联名词“月、松、泉、石、上”展示一种清幽的背景。
  颈联名词“竹、浣女、莲、渔舟”展示一组清新的画面。
  尾联名词“春歇、王孙”展示了事件的主体。
  其次是释余词。通过名、代词把握内容的主干,单具体的性质、状况要看其余的词语。可以采用采用文言文翻译法。
  (1)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或将古字换今字。
  (2)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景、物、人、地名)可保留不译。
  (3)组词筛选法,给余词组词,选取最符合语境的一组。如:
  首联余词翻译:空旷的(山)刚刚(雨)之后,(天气)傍晚到来(秋)
  颔联余词翻译:皎洁的(月)(松)中间照耀,清澈的(泉)(石上)流淌
  颈联余词翻译:(竹)喧闹(浣女)归来,(莲)摇动划下(渔舟)
  尾联余词翻译:任凭(春芳)消歇,(王孙)自然可以留下
  再次调整词语语序关系。
  突破倒装句意义非常重要,要读懂大意必须按现在的语言习惯语序后译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时间地点事物怎样。首联和颈联比较明显。
  首联调整为:空旷的山林里,刚刚雨之后,傍晚秋天天气到来。
  颈联调整为:竹林喧闹浣女回来,莲叶摇动渔舟划下。
  最后是补空白,写出诗歌大意。补白就是把省略的成分填补完成。
  首联:空旷的/空寂的山林里,刚刚(下了一场)雨之后,傍晚秋天(清爽的)天气已到来。
  颔联:皎洁的月亮(在)松林中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缓缓)流淌。
  颈联:竹林喧闹是浣女(嬉笑)回来(的缘故),莲叶摇动是渔舟(从上游)划下(的缘故)。
  尾联:任凭春天的花(都)凋谢了,(在这样的秋色里)隐居的人自然可以留下。
  诗句的大意是理解诗歌的瓶颈,突破这个瓶颈对诗歌的理解才能入骨入髓。
其他文献
艺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有着密切的关联,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作为中国歌剧人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注重中国歌剧的建设;优
摘 要:农村初中寄宿生总人数通常都会占到在校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每个班级的寄宿生人数也是如此。然而寄宿生与外界环境、人群的接触非常少,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校生活中都要按照严格的制度来执行,这在寄宿生自律性的培养方面非常有益。为此,如何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培养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也非常值得关注。  关键词: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培养手段  一、 引言  农村初中寄宿生日常生活相对单一,并且有着非常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孕妇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
在科技创新的促动下,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发生了三次较大的科技革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在现代社会,承接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
目的确定甲型流感病毒在贴壁MDCK细胞上最佳增殖条件。方法将3株甲型流感病毒(H1N1 NYMC X-181、H1N1 NYMC X-275和H3N2 NYMC X-263B)在贴壁MDCK细胞上进行传代培养,以其血凝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 要:近年来,由于网络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发离不开网络世界。再加上,现代汉语逐渐网络化,更多的网民所使用的现代汉语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而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最大的就是互联网网络语言,为此,将互联网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相结合,探析其发展历程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语言;现代汉语;冲击  网络技术,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