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自己要有危机感,必须不断地看到行业的风险。”
“我是被袁庚鼓励,来到了招商局,”回忆起27年前第一次与袁庚见面的故事,已年过六十的招商局科技集团董事长顾立基仍然十分激动。1979年蛇口工业区设立,198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顾立基由袁庚招聘到了蛇口,在招商局集团内的多家企业担任过职务,一直干到现在。
再打造10个中集
“成立招商局科技就是为了找到招商局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方向。”顾立基表示,招商局目前最主要的核心业务(交通运输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与服务)会因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周期性;而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金融服务领域虽然现在还有一定垄断性,但是垄断利润不会长久,很快就将进入平均利润期:开发区和房地产建设则有很大竞争性。“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自己要有危机感,必须不断地看到行业的风险。”
“招商局希望尝试一些包括高科技在内的其他行业,”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在要素、模式、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而招商局是一家根基立于传统产业的百年企业,直接以产业投资形式进入高新技术领域,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反而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招商局希望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保持与科技前沿的接触,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寻找到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机会。
1999年,招商局集团把与科技有关的资产整合,在香港成立招商局科技集团,专注于高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高技术企业管理和产业基地建设。“第一目标是今后发展出5~10家像中集集团这种规模的企业。”招商局早年间投资设立的中集集团现在已是集装箱领域的全球老大,2007年度的净利润超过了30亿元,“每年现金分红就能有2亿元左右。”
找到能做到很大的新产业支柱是招商局科技的第二个目标,“我们希望给招商局多找一点儿新产业,招商局跟一般的国有企业不同,但是跟民营企业相比又有特点,我们很讲究企业远见和企业的责任。”
走在中国改革前沿的招商局集团很早就开始了在风险投资领域的探索,早在1989年,为推动“863计划”成果的产业化。招商局与当时的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共同设立了中国科招高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科招”),这是中国本土的第二家风险投资公司,顾立基目前担任董事长。中国科招在全国投资逾40家企业,涉及IT、生物技术、医药、新材料、环保、能源等领域。
早在成立招商局科技集团之前,招商局集团就进行过一些分散性的企业投资,1994年就曾通过旗下的社保公司向金蝶软件投了45万元,金蝶后来成功上市,目前是本土应用软件公司的代表之一。
专注的投资风格
2001年,招商局科技从香港搬到深圳办公。同年,招商局跟台湾四大创投公司之一的富鑫创业投资集团,成立了规模为4,300万美元的招商局富鑫基金(招商局科技基金I),其中招商局出资2,600万美元。“这个基金主要集中投资手机相关产业。包括手机芯片设计,手机多媒体芯片,手机电源控制芯片,芯片封装,手机软件设计等整个产业链。”顾立基表示,该资金先后投资了中芯国际、展讯通信、安凯、科圆、杰群、港门、万代等项目。
专注正是招商局科技旗下基金的投资特点。目前,招商局科技旗下已有4支投资基金,“我们不同的基金各有不同的方向。”顾立基表示。2007年,招商局科技与美国和腾创投设立了“招商和腾基金II”,该基金主要是投资现代服务、网络服务领域的项目。今年,招商局科技还将向主要面对西部地区的西部基金投资2亿元。
除了以LP的形式涉入投资,招商局科技集团本部也成立了2亿元规模的基金进行直接投资,目前主要投资于先进制造业领域,“重点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或我们国家有优势的产业,或与能源、环保有关的项目。”
除了各个基金有明确的投资范围外,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不熟,不做”是顾立基为招商局科技定下的一个基本投资策略。根据每支基金的重点不一样,招商局科技会招聘具备相关知识的投资经理,“我们也曾经看过很多项目,最后都放弃了,不是说这个项目不好,而是我们自己不熟悉。”顾立基认为,相对于其他的风险投资和PE,招商局科技不把财务指标当作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会更加理性,“我们一定要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市场份额、成长性比较了解才会考虑投资,”
因此,对于招商局科技集团的投资经理,顾立基进行了严格的选拔。顾立基认为标准的投资,人,应该具备3个条件:符合投资方向的专业;毕业以后在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对专业流程熟悉;最好还学过MBA,懂得投资。“要想往前走,你一定要对行业特别了解。”
让人才“小步快走”
现在顾立基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蛇口工业区的副总经理。在招商局工作的20多年里,顾立基在人才选拔上有自己的准则,包括现在中集集团的总裁麦伯良和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都曾经受到他破格提拔,“在国有企业当职业经理人,我们的任务就是,如果我离开了管过的企业。留下来的人应该比我更好。”
1987年,顾立基进入中集集团当总经理时,现任总裁麦伯良还是生产部的副经理,且在几名副经理中排名靠后。由于表现优秀,麦伯良很快就被顾立基提拔成经理,继而又担任副总经理。顾立基离开时,麦伯良已经在实际主持公司工作,并很快成为总经理,“有比他学历商的研究生,为什么他能够起来呢?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他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做每一件事都有进取心,能热情投入。”
虽然曾经的下属、现任平安保险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因为高薪曾导致社会上对他有过一些争论,但顾立基认为,按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律,收入完全跟业绩相关,对马明哲也不吝赞赏,“我是这么多年一直看着他一步步获得成功,我认为他非常优秀。社会上一些议论实际上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如果你从股东角度看,他就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在招商局科技集团,顾立基的人才策略同样是提拔有潜力的人,“我们选拔干部,就是‘小步快走’,对于优秀人才,逐步培养提拔。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入,就把年轻的、有干劲的、品质好的、今后有前途的往前推。”今年37岁的现任招商局科技集团总经理的卢振威就是典型的例子:他2004年从部门经理提升为总经理助理,2005年为副总经理,2006年是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总经理,2007年被提拔为总经理,“我对他观察了将近10年了,他有这样的才能,当然也得有这样的机会。”
“我是被袁庚鼓励,来到了招商局,”回忆起27年前第一次与袁庚见面的故事,已年过六十的招商局科技集团董事长顾立基仍然十分激动。1979年蛇口工业区设立,198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顾立基由袁庚招聘到了蛇口,在招商局集团内的多家企业担任过职务,一直干到现在。
再打造10个中集
“成立招商局科技就是为了找到招商局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方向。”顾立基表示,招商局目前最主要的核心业务(交通运输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与服务)会因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周期性;而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金融服务领域虽然现在还有一定垄断性,但是垄断利润不会长久,很快就将进入平均利润期:开发区和房地产建设则有很大竞争性。“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自己要有危机感,必须不断地看到行业的风险。”
“招商局希望尝试一些包括高科技在内的其他行业,”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在要素、模式、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而招商局是一家根基立于传统产业的百年企业,直接以产业投资形式进入高新技术领域,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反而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招商局希望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保持与科技前沿的接触,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寻找到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机会。
1999年,招商局集团把与科技有关的资产整合,在香港成立招商局科技集团,专注于高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高技术企业管理和产业基地建设。“第一目标是今后发展出5~10家像中集集团这种规模的企业。”招商局早年间投资设立的中集集团现在已是集装箱领域的全球老大,2007年度的净利润超过了30亿元,“每年现金分红就能有2亿元左右。”
找到能做到很大的新产业支柱是招商局科技的第二个目标,“我们希望给招商局多找一点儿新产业,招商局跟一般的国有企业不同,但是跟民营企业相比又有特点,我们很讲究企业远见和企业的责任。”
走在中国改革前沿的招商局集团很早就开始了在风险投资领域的探索,早在1989年,为推动“863计划”成果的产业化。招商局与当时的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共同设立了中国科招高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科招”),这是中国本土的第二家风险投资公司,顾立基目前担任董事长。中国科招在全国投资逾40家企业,涉及IT、生物技术、医药、新材料、环保、能源等领域。
早在成立招商局科技集团之前,招商局集团就进行过一些分散性的企业投资,1994年就曾通过旗下的社保公司向金蝶软件投了45万元,金蝶后来成功上市,目前是本土应用软件公司的代表之一。
专注的投资风格
2001年,招商局科技从香港搬到深圳办公。同年,招商局跟台湾四大创投公司之一的富鑫创业投资集团,成立了规模为4,300万美元的招商局富鑫基金(招商局科技基金I),其中招商局出资2,600万美元。“这个基金主要集中投资手机相关产业。包括手机芯片设计,手机多媒体芯片,手机电源控制芯片,芯片封装,手机软件设计等整个产业链。”顾立基表示,该资金先后投资了中芯国际、展讯通信、安凯、科圆、杰群、港门、万代等项目。
专注正是招商局科技旗下基金的投资特点。目前,招商局科技旗下已有4支投资基金,“我们不同的基金各有不同的方向。”顾立基表示。2007年,招商局科技与美国和腾创投设立了“招商和腾基金II”,该基金主要是投资现代服务、网络服务领域的项目。今年,招商局科技还将向主要面对西部地区的西部基金投资2亿元。
除了以LP的形式涉入投资,招商局科技集团本部也成立了2亿元规模的基金进行直接投资,目前主要投资于先进制造业领域,“重点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或我们国家有优势的产业,或与能源、环保有关的项目。”
除了各个基金有明确的投资范围外,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不熟,不做”是顾立基为招商局科技定下的一个基本投资策略。根据每支基金的重点不一样,招商局科技会招聘具备相关知识的投资经理,“我们也曾经看过很多项目,最后都放弃了,不是说这个项目不好,而是我们自己不熟悉。”顾立基认为,相对于其他的风险投资和PE,招商局科技不把财务指标当作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会更加理性,“我们一定要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市场份额、成长性比较了解才会考虑投资,”
因此,对于招商局科技集团的投资经理,顾立基进行了严格的选拔。顾立基认为标准的投资,人,应该具备3个条件:符合投资方向的专业;毕业以后在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对专业流程熟悉;最好还学过MBA,懂得投资。“要想往前走,你一定要对行业特别了解。”
让人才“小步快走”
现在顾立基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蛇口工业区的副总经理。在招商局工作的20多年里,顾立基在人才选拔上有自己的准则,包括现在中集集团的总裁麦伯良和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都曾经受到他破格提拔,“在国有企业当职业经理人,我们的任务就是,如果我离开了管过的企业。留下来的人应该比我更好。”
1987年,顾立基进入中集集团当总经理时,现任总裁麦伯良还是生产部的副经理,且在几名副经理中排名靠后。由于表现优秀,麦伯良很快就被顾立基提拔成经理,继而又担任副总经理。顾立基离开时,麦伯良已经在实际主持公司工作,并很快成为总经理,“有比他学历商的研究生,为什么他能够起来呢?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他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做每一件事都有进取心,能热情投入。”
虽然曾经的下属、现任平安保险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因为高薪曾导致社会上对他有过一些争论,但顾立基认为,按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律,收入完全跟业绩相关,对马明哲也不吝赞赏,“我是这么多年一直看着他一步步获得成功,我认为他非常优秀。社会上一些议论实际上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如果你从股东角度看,他就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在招商局科技集团,顾立基的人才策略同样是提拔有潜力的人,“我们选拔干部,就是‘小步快走’,对于优秀人才,逐步培养提拔。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入,就把年轻的、有干劲的、品质好的、今后有前途的往前推。”今年37岁的现任招商局科技集团总经理的卢振威就是典型的例子:他2004年从部门经理提升为总经理助理,2005年为副总经理,2006年是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总经理,2007年被提拔为总经理,“我对他观察了将近10年了,他有这样的才能,当然也得有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