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那个年代,红旗轿车是每个中国人心目中对于汽车的精神寄托,而在那个年代,中国第一代汽车设计师为了红旗轿车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红旗轿车,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名字:吕彦斌、贾延良、程正、陶本光、艾必瑶、张祥瑞、邱良彪……
自上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末,通过一代人的努力,红旗轿车拥有了统一的品牌形象、标志性的造型元素、丰富的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了清晰的设计风格与理念。而负责一汽轿车造型设计的团队基本上由吕彦斌、贾延良、程正、陶本光、艾必瑶、张祥瑞、邱良彪等人组成。虽然他们人数不多、条件又很艰苦,但却设计出许多优秀的车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继承与总结。
从吕彦斌到程正,红旗轿车的诞生
说起红旗轿车的造型设计,就不能不提到东风CA71,因为它确立了一汽轿车的设计基调与理念。这款车的开发由一汽副厂长孟少农统一指挥,设计处副处长史汝楫负责整车设计。孟少农等厂领导要求造型设计不盲目模仿国外产品,坚持表现民族特有的风格,这一精神在以后的产品中得以继承。东风轿车的造型由一汽设计处车身科负责设计,人员包括科长吕彦斌、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陶本光、艾必瑶、邱良彪和爱好绘画的张祥瑞。吕彦斌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曾选修建筑学家梁思诚的课程,因此在机械与造型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早在1951 年,吕彦斌就在天津汽配厂设计过一辆旅行车,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位汽车造型设计师。为了探索融合民族风格的汽车设计之路,吕彦斌还拜访了梁思诚、林徽因以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
1958年5月12日,第一辆东风牌CA71轿车诞生。其中网轮廓由中国传统图案演变而来,车标采用一条昂首腾跃的龙,车头“东风”二字取自毛主席题写的“东风压倒西风”,车尾则取自苏东坡的字帖。宫灯式尾灯第一次出现,内饰中门护板选取传统纹样织物。这些设计细节形成了最初的中国元素,并被后来的红旗轿车所继承与发展。
1958 年8 月3 日,一汽又试制出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除了车身科的设计人员外,由北京汽车局调来的程正也参与了造型设计。程正毕业于燕京大学机械系,自幼喜爱绘画和音乐,具备很好的综合素质。它的设计方案拥有不同于外国轿车的风格,因此被选中进一步发展。吕彦斌和程正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扇面、寿桃和如意形状发展成设计元素,衍生出梅花窗格图案的转向灯装饰板、云头形保险杠防撞锥和云纹图案轮罩。其中,折扇形中网的设计就成为红旗轿车品牌的标志性特征。
1959 年8 月,红旗第一种量产车型CA72 定型投产。这款车取消了笨重的防撞锥,折扇形中网向两侧延伸变得更加抽象,视觉效果更加宽大;宫灯式尾灯垂直拉伸,与尾部造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仪表板及窗框选用福建大漆“赤宝砂”工艺;座椅及门护板选用杭州“都锦生”云纹织锦,虽然色彩与质地美观,顶棚为丝织面料。方向盘中央标志为一辆古车,取材自汉代画像石中的古车侧面图形。由于没有理解工业设计的规律,这些复杂、高成本的传统工艺无法与工业化生产相适应。
贾延良,红旗轿车的经典由他开创
1964 年12 月,一汽在继承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正向开发流程设计红旗CA770 三排座高级轿车,对造型、车身、底盘进行大胆创新与改进。而历史选择了当时年仅24 岁的贾延良负责红旗CA770 轿车的造型设计。贾延良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建筑装饰系,师从于郑可这位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工业设计奠基人。郑可曾在法国学习雕塑和工艺美术,回国后开创了工业造型方面的教学研究。在他的培养下,贾延良在校期间就设计出北京BK651 型公交车。因此得到吕彦斌的赏识,并把他推荐到一汽工作。贾延良在车身分厂劳动实习体验汽车制造的全过程后,于1964 年底调回轿车厂设计科车身组,正好赶上新一代红旗三排座的造型设计。由于贾延良是当时唯一一名艺术设计专业出身的设计师,并具有汽车设计经验,因此他的才能很快得到认同。
从1964 年底到1965 年1 月底,造型组贾延良、程正、艾必瑶、张祥瑞和邱良彪一起绘制草图和效果图,参与前期创意。贾延良在校期间曾大量接触中国传统艺术,并测绘、分析明式家具的造型,因此他在继承红旗原有品牌元素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明式家具、彩陶、玉器、青铜器、彩塑等传统造型手法,展示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设计出中国风格的汽车。
1965 年3 月,设计科造型组贾延良、程正、艾必瑶、邱良彪、张祥瑞和吉林工大两名学生,每人各做一个1:5 油泥模型与设计展板参加评审。厂领导与车身车间老师傅、工人一起投票评审7 个设计方案。最终贾延良的設计得到了大家认可,他也被选中负责红旗三排座的造型设计。当时贾延良认为中国车应该有向前冲的动势,即使静止的时候也能体现出动感。充分表现出昂首挺胸、勇往直前、不卑不亢的民族气节与风格。因此红旗CA770 的侧面造型最有表现力,前高后底的船形车身颇有气势,车头尾部、轮眉后部、C 柱都是向前冲的造型,并且相互呼应。1965 年底,红旗CA770 三排座高级轿车获得国家正式定型,车身造型和内部装饰也通过了国家专业部门的验收与定型,成为我国第一辆正向开发的量产轿车。
前辈们的探索
红旗CA770 的成功使贾延良在轿车厂树立起很高的威信,造型设计的地位也得到了空前提高,这为后来在车型开发上掌握主动权奠定了基础。1972 年,为准备第二代红旗三排座车型的先期开发工作,轿车厂开始设计红旗CA774 型轿车。设计目标为赶超世界较先进轿车的各项水平,造型上保留红旗的风格与元素,时代感更强、轻快动感又不失庄重大方的姿态;不减小CA770 的内部尺寸,进一步提高舒适性;采用承载式车身设计,降低车身高度减小风阻。
当时省去了前期的方案评审,贾延良直接成为主设计师。为了保持10 至15 年后不过时,他提出了一种相当超前的方案。从1973 年到1975 年,CA774 完成了四轮样车的试制。造型设计逐步完善,表现出棱角分明、轻快动感的风格,符合国际上的发展潮流。前后采用长方形大灯,前灯内置两个反光板,尾灯上有扁平的宫灯造型;车身侧窗采用弧形玻璃降低风阻;为了与CA774 的整体风格协调,贾延良重新设计了一系列抽象、简洁的车标。内饰采用整体浅色调设计,各元素之间穿插呼应。仪表板、门护板、座椅面料的色彩也被统一。仪表板和门护板上带有贯穿前后的抽象花纹木装饰条。为了解决仪表板软化问题,贾延良还亲自到上海塑料六厂研发塑料发泡工艺。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红旗CA774 最终没有定型量产。
通过这些位前辈的探索,可以看出中国设计师的创造力。我们没有理由贬低自己,而想当然地认为只有意大利人才会设计汽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需要在造型设计上利用历史的精髓,结合各种文化的内涵,提高设计师自身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将脸谱化的东西变成精神的内涵,创作出中国自己的汽车造型设计。
自上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末,通过一代人的努力,红旗轿车拥有了统一的品牌形象、标志性的造型元素、丰富的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了清晰的设计风格与理念。而负责一汽轿车造型设计的团队基本上由吕彦斌、贾延良、程正、陶本光、艾必瑶、张祥瑞、邱良彪等人组成。虽然他们人数不多、条件又很艰苦,但却设计出许多优秀的车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继承与总结。
从吕彦斌到程正,红旗轿车的诞生
说起红旗轿车的造型设计,就不能不提到东风CA71,因为它确立了一汽轿车的设计基调与理念。这款车的开发由一汽副厂长孟少农统一指挥,设计处副处长史汝楫负责整车设计。孟少农等厂领导要求造型设计不盲目模仿国外产品,坚持表现民族特有的风格,这一精神在以后的产品中得以继承。东风轿车的造型由一汽设计处车身科负责设计,人员包括科长吕彦斌、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陶本光、艾必瑶、邱良彪和爱好绘画的张祥瑞。吕彦斌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曾选修建筑学家梁思诚的课程,因此在机械与造型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早在1951 年,吕彦斌就在天津汽配厂设计过一辆旅行车,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位汽车造型设计师。为了探索融合民族风格的汽车设计之路,吕彦斌还拜访了梁思诚、林徽因以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
1958年5月12日,第一辆东风牌CA71轿车诞生。其中网轮廓由中国传统图案演变而来,车标采用一条昂首腾跃的龙,车头“东风”二字取自毛主席题写的“东风压倒西风”,车尾则取自苏东坡的字帖。宫灯式尾灯第一次出现,内饰中门护板选取传统纹样织物。这些设计细节形成了最初的中国元素,并被后来的红旗轿车所继承与发展。
1958 年8 月3 日,一汽又试制出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除了车身科的设计人员外,由北京汽车局调来的程正也参与了造型设计。程正毕业于燕京大学机械系,自幼喜爱绘画和音乐,具备很好的综合素质。它的设计方案拥有不同于外国轿车的风格,因此被选中进一步发展。吕彦斌和程正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扇面、寿桃和如意形状发展成设计元素,衍生出梅花窗格图案的转向灯装饰板、云头形保险杠防撞锥和云纹图案轮罩。其中,折扇形中网的设计就成为红旗轿车品牌的标志性特征。
1959 年8 月,红旗第一种量产车型CA72 定型投产。这款车取消了笨重的防撞锥,折扇形中网向两侧延伸变得更加抽象,视觉效果更加宽大;宫灯式尾灯垂直拉伸,与尾部造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仪表板及窗框选用福建大漆“赤宝砂”工艺;座椅及门护板选用杭州“都锦生”云纹织锦,虽然色彩与质地美观,顶棚为丝织面料。方向盘中央标志为一辆古车,取材自汉代画像石中的古车侧面图形。由于没有理解工业设计的规律,这些复杂、高成本的传统工艺无法与工业化生产相适应。
贾延良,红旗轿车的经典由他开创
1964 年12 月,一汽在继承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正向开发流程设计红旗CA770 三排座高级轿车,对造型、车身、底盘进行大胆创新与改进。而历史选择了当时年仅24 岁的贾延良负责红旗CA770 轿车的造型设计。贾延良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建筑装饰系,师从于郑可这位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工业设计奠基人。郑可曾在法国学习雕塑和工艺美术,回国后开创了工业造型方面的教学研究。在他的培养下,贾延良在校期间就设计出北京BK651 型公交车。因此得到吕彦斌的赏识,并把他推荐到一汽工作。贾延良在车身分厂劳动实习体验汽车制造的全过程后,于1964 年底调回轿车厂设计科车身组,正好赶上新一代红旗三排座的造型设计。由于贾延良是当时唯一一名艺术设计专业出身的设计师,并具有汽车设计经验,因此他的才能很快得到认同。
从1964 年底到1965 年1 月底,造型组贾延良、程正、艾必瑶、张祥瑞和邱良彪一起绘制草图和效果图,参与前期创意。贾延良在校期间曾大量接触中国传统艺术,并测绘、分析明式家具的造型,因此他在继承红旗原有品牌元素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明式家具、彩陶、玉器、青铜器、彩塑等传统造型手法,展示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设计出中国风格的汽车。
1965 年3 月,设计科造型组贾延良、程正、艾必瑶、邱良彪、张祥瑞和吉林工大两名学生,每人各做一个1:5 油泥模型与设计展板参加评审。厂领导与车身车间老师傅、工人一起投票评审7 个设计方案。最终贾延良的設计得到了大家认可,他也被选中负责红旗三排座的造型设计。当时贾延良认为中国车应该有向前冲的动势,即使静止的时候也能体现出动感。充分表现出昂首挺胸、勇往直前、不卑不亢的民族气节与风格。因此红旗CA770 的侧面造型最有表现力,前高后底的船形车身颇有气势,车头尾部、轮眉后部、C 柱都是向前冲的造型,并且相互呼应。1965 年底,红旗CA770 三排座高级轿车获得国家正式定型,车身造型和内部装饰也通过了国家专业部门的验收与定型,成为我国第一辆正向开发的量产轿车。
前辈们的探索
红旗CA770 的成功使贾延良在轿车厂树立起很高的威信,造型设计的地位也得到了空前提高,这为后来在车型开发上掌握主动权奠定了基础。1972 年,为准备第二代红旗三排座车型的先期开发工作,轿车厂开始设计红旗CA774 型轿车。设计目标为赶超世界较先进轿车的各项水平,造型上保留红旗的风格与元素,时代感更强、轻快动感又不失庄重大方的姿态;不减小CA770 的内部尺寸,进一步提高舒适性;采用承载式车身设计,降低车身高度减小风阻。
当时省去了前期的方案评审,贾延良直接成为主设计师。为了保持10 至15 年后不过时,他提出了一种相当超前的方案。从1973 年到1975 年,CA774 完成了四轮样车的试制。造型设计逐步完善,表现出棱角分明、轻快动感的风格,符合国际上的发展潮流。前后采用长方形大灯,前灯内置两个反光板,尾灯上有扁平的宫灯造型;车身侧窗采用弧形玻璃降低风阻;为了与CA774 的整体风格协调,贾延良重新设计了一系列抽象、简洁的车标。内饰采用整体浅色调设计,各元素之间穿插呼应。仪表板、门护板、座椅面料的色彩也被统一。仪表板和门护板上带有贯穿前后的抽象花纹木装饰条。为了解决仪表板软化问题,贾延良还亲自到上海塑料六厂研发塑料发泡工艺。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红旗CA774 最终没有定型量产。
通过这些位前辈的探索,可以看出中国设计师的创造力。我们没有理由贬低自己,而想当然地认为只有意大利人才会设计汽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需要在造型设计上利用历史的精髓,结合各种文化的内涵,提高设计师自身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将脸谱化的东西变成精神的内涵,创作出中国自己的汽车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