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前的初夏时节,湖北秭归的沿江橘树一路开满清香洁白的花。行走在橘林中的青年屈原,要到楚国都城郢都实施自己的“美政”理想。
橘树是楚国本土最常见的一种果树,只能在楚地生长,一旦离开南方就不会成活。20岁的屈原端坐船头,遥望渺渺江水,咏道:“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借《橘颂》把自己比作一棵橘树,表达了不管遭遇多少不幸,都要对国家对人民矢志不移的高尚情操。
不过,此时花样年华的他在如此繁花似锦的季节里,和任何一个青年人一样还无暇思考:这片貌似平静的河面下,暗藏着多少礁石和漩涡?
此时的秭归之外却是生灵涂炭、烽火连天,青年屈原如何在郢都开始他的政治生涯?就像李白初入长安时一样,他要去著名的兰台结识权贵。兰台,是一座华美宫廷式建筑,其亭阁错落,远山簇簇,近水茫茫,因植满兰花,故名兰台。在这里,拥有出众才华的屈原,获得了楚怀王的青睐,担任管理楚王族宗族事务、子女教育的三阊大夫。这个身材颀长的年轻人,正如同一棵初夏的橘树,枝繁叶茂,荣华满枝。他用美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宗族子弟,用动听的楚国音乐熏陶青年的情操,用严格的礼仪训练青年的风姿。公元前318年,作为主张合纵抗秦的代表人物,屈原被任命为左徒,由此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从秭归乐平里到兰台,从兰台到楚宫,+几年时间,每一个台阶都浸透了屈原从政生涯的艰辛。
不幸的是,屈原这株原本可以茁壮成长的南国嘉木,即将迎来一场摧枝折叶的暴风雨。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多数是不择手段的小人获胜。而坚持不党不群,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君子,往往在一支支暗箭下惨遭淘汰。
在内政上,屈原主张改革腐朽的楚国贵族制度,得罪了传统贵族。不知不觉中,他在楚国宫廷里空前孤立,连楚怀王也开始猜忌他。公元前305年,因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虎狼之国的秦国派使臣实施反间计,被蒙骗的楚怀王一怒把他驱逐出郢都,向汉北游历。穿过江汉流域一望无际铺满香草的原野,屈原来到了——云梦泽。
当年的云梦泽,是一片烟水茫茫之地,植被茂密、物种繁多。游走在江边和湖畔的屈原,采摘江离和香芷披在身上,将秋兰编成绳索,作为自己佩戴的香囊。他早晨采摘洁白的木兰,晚上又荡舟在江心的沙洲上,去拔那随风摇曳的卷葹草。政治上的落魄失意,使屈原性格中的愤激和孤傲,在这一时期发展到顶峰。他泽畔行吟、无所顾忌,向他的植物朋友们痛陈时弊,无畏地抨击社会政治。“江兰、木兰、宿莽……”这一系列美丽高洁的植物,不仅安慰了孤独忧愤的屈原,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被权力边缘化后的屈原,找到了最有力量的反抗武器——写作。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檫,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意即,我要把房屋建在水中央,取碧绿的荷叶盖在屋顶。用荪草装点墙壁,紫贝铺砌庭院。四壁撒满香椒,桂木作栋梁,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白玉为镇席,各处陈设石兰,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在《九歌》中,屈原依植物为媒介,把情场上庸俗的东西,提升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上面来。
屈原自幼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自然对楚地的特有植物非常熟悉。他将清廉之士比喻为香草和美人,将那些昏庸的官宦描绘成恶草和杂花,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美人香草”这一著名的象征系统,创作出震烁古今的文学巨著《离骚》。他向植物朋友倾诉“废弃我的原因,是因为我身佩惠草啊,又加上我用兰芷作为佩饰,这些都是我心头之所珍爱呀。为此,即使万死我也不后悔。我用木兰的根须把白芷拴上,再穿上带着露珠的薜荔,我用菌桂的嫩枝连缀起蕙草,再绞起胡绳的一串串花蕊,我是如此虔诚地效法古代圣贤,绝非一般世俗之徒的穿戴,我不愿和今人志同道合,却心甘情愿沐浴先贤的遗辉,我擦拭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这人生多么艰辛!”
有一次,屈原突然在异乡看见故国的高大楸树。顿时,对郢都的思念如泉水股涌出,汩落纷纷,像雪粒一样。四十八岁的屈原,写出了感人至深的诗篇《哀郢》。是啊,他日夜思念郢都,这个盛放着他青春和梦想的都会,他没有理由地爱着那片土地和人民。
从拘谨质朴的《橘颂》,到典雅华丽的《九歌》,再到汪洋恣肆的《离骚》,一种长短铿锵,文采飞扬的南方新体诗—楚辞,完全形成了。屈原在诗歌当中提到的植物,总共有324种之多。
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历史大变革的时代,秉性刚正的屈原无疑是孤独的,但是他并不寂寞。因为,有一群解意的植物朋友,在默默理解着他,簇拥着他,温暖着他,成就着他。屈原以伟大的诗歌和无上的道德感召力,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征服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
橘树是楚国本土最常见的一种果树,只能在楚地生长,一旦离开南方就不会成活。20岁的屈原端坐船头,遥望渺渺江水,咏道:“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借《橘颂》把自己比作一棵橘树,表达了不管遭遇多少不幸,都要对国家对人民矢志不移的高尚情操。
不过,此时花样年华的他在如此繁花似锦的季节里,和任何一个青年人一样还无暇思考:这片貌似平静的河面下,暗藏着多少礁石和漩涡?
此时的秭归之外却是生灵涂炭、烽火连天,青年屈原如何在郢都开始他的政治生涯?就像李白初入长安时一样,他要去著名的兰台结识权贵。兰台,是一座华美宫廷式建筑,其亭阁错落,远山簇簇,近水茫茫,因植满兰花,故名兰台。在这里,拥有出众才华的屈原,获得了楚怀王的青睐,担任管理楚王族宗族事务、子女教育的三阊大夫。这个身材颀长的年轻人,正如同一棵初夏的橘树,枝繁叶茂,荣华满枝。他用美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宗族子弟,用动听的楚国音乐熏陶青年的情操,用严格的礼仪训练青年的风姿。公元前318年,作为主张合纵抗秦的代表人物,屈原被任命为左徒,由此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从秭归乐平里到兰台,从兰台到楚宫,+几年时间,每一个台阶都浸透了屈原从政生涯的艰辛。
不幸的是,屈原这株原本可以茁壮成长的南国嘉木,即将迎来一场摧枝折叶的暴风雨。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多数是不择手段的小人获胜。而坚持不党不群,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君子,往往在一支支暗箭下惨遭淘汰。
在内政上,屈原主张改革腐朽的楚国贵族制度,得罪了传统贵族。不知不觉中,他在楚国宫廷里空前孤立,连楚怀王也开始猜忌他。公元前305年,因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虎狼之国的秦国派使臣实施反间计,被蒙骗的楚怀王一怒把他驱逐出郢都,向汉北游历。穿过江汉流域一望无际铺满香草的原野,屈原来到了——云梦泽。
当年的云梦泽,是一片烟水茫茫之地,植被茂密、物种繁多。游走在江边和湖畔的屈原,采摘江离和香芷披在身上,将秋兰编成绳索,作为自己佩戴的香囊。他早晨采摘洁白的木兰,晚上又荡舟在江心的沙洲上,去拔那随风摇曳的卷葹草。政治上的落魄失意,使屈原性格中的愤激和孤傲,在这一时期发展到顶峰。他泽畔行吟、无所顾忌,向他的植物朋友们痛陈时弊,无畏地抨击社会政治。“江兰、木兰、宿莽……”这一系列美丽高洁的植物,不仅安慰了孤独忧愤的屈原,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被权力边缘化后的屈原,找到了最有力量的反抗武器——写作。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檫,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意即,我要把房屋建在水中央,取碧绿的荷叶盖在屋顶。用荪草装点墙壁,紫贝铺砌庭院。四壁撒满香椒,桂木作栋梁,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白玉为镇席,各处陈设石兰,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在《九歌》中,屈原依植物为媒介,把情场上庸俗的东西,提升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上面来。
屈原自幼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自然对楚地的特有植物非常熟悉。他将清廉之士比喻为香草和美人,将那些昏庸的官宦描绘成恶草和杂花,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美人香草”这一著名的象征系统,创作出震烁古今的文学巨著《离骚》。他向植物朋友倾诉“废弃我的原因,是因为我身佩惠草啊,又加上我用兰芷作为佩饰,这些都是我心头之所珍爱呀。为此,即使万死我也不后悔。我用木兰的根须把白芷拴上,再穿上带着露珠的薜荔,我用菌桂的嫩枝连缀起蕙草,再绞起胡绳的一串串花蕊,我是如此虔诚地效法古代圣贤,绝非一般世俗之徒的穿戴,我不愿和今人志同道合,却心甘情愿沐浴先贤的遗辉,我擦拭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这人生多么艰辛!”
有一次,屈原突然在异乡看见故国的高大楸树。顿时,对郢都的思念如泉水股涌出,汩落纷纷,像雪粒一样。四十八岁的屈原,写出了感人至深的诗篇《哀郢》。是啊,他日夜思念郢都,这个盛放着他青春和梦想的都会,他没有理由地爱着那片土地和人民。
从拘谨质朴的《橘颂》,到典雅华丽的《九歌》,再到汪洋恣肆的《离骚》,一种长短铿锵,文采飞扬的南方新体诗—楚辞,完全形成了。屈原在诗歌当中提到的植物,总共有324种之多。
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历史大变革的时代,秉性刚正的屈原无疑是孤独的,但是他并不寂寞。因为,有一群解意的植物朋友,在默默理解着他,簇拥着他,温暖着他,成就着他。屈原以伟大的诗歌和无上的道德感召力,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征服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