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话是训练听话、写话能力的一种言语交流活动。会话写话要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指导学生连贯地说好一句话,写好一句话,再激发学生把每句话连起来,形成一段话,写好这一段话,使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融合为一体。新课标对低段学生会话总的要求是:能认真听别人说话,了解说话内容,能复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对写话总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边人物、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新大纲的要求,秉承说话可以为写话服务的原则,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和写话上做了一些自己的尝试。
一、利用教材自身内容,加强会话与写话之间的联系
现行教材在会话方面,内容较丰富、形式较活跃,教师只要真正明确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合理到位地使用好教材,说写结合,其训练效果是有保证的。对于低段学生,强调的是多说少些,学生只有把想说的充分表达出来,才会在写的方面有所展示,所以最先就是利用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愿意说,那么在写时就顺利多了。如《荷叶圆圆》这篇课文,这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会话写话训练的好教材。全文用对话的形式把小水滴、小蜻蜓、小鱼儿、小青蛙四个小伙伴对荷叶的感受展示出来,这留给了学生们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篇课文设计了相关练习,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荷叶还可以像什么?它还可以有哪些小伙伴?都会把荷叶当成什么呢?为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们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令人欣喜。在随后又进行了一个将近10分钟的课堂微写话练习,为降低低段学生写字难度,设计了类似于“荷叶像……。”“……把荷叶当成了……。因为……。”这样的句型填空,减少多余字数的书写,增加课堂写话练习的效率。学生的完成度果然很快,积极性也很高,没有感觉到写话的困难。
二、通过实物展示,加强会话与写话之间的联系
在一次会话课上,我把自家养的小猫咪带上课堂,首先出示说话主题:“可爱的小猫”,要求学生说说小猫的特点。学生们一看见这个可爱的小精灵,顿时热闹起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小组讨论非常热烈。讨论后我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有的说:“这个小猫咪有一身黑白相间的毛,一对小小的耳朵,一双圆溜溜的像星星的眼睛。”又一个学生抢着说:“脑袋圆圆的,耳朵是又尖又小,有一身可爱的细毛”“不对,不对。”一个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了。“你有什么要说的?”我笑着问。“小猫身上头部毛是绒毛,尾巴部分毛感觉摸上去较硬只是细小,叫细毛不是绒毛。”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随后出示写话题单“这是一只……的小猫,它有着……,像……。有着……像……。还有着……像……。我真……它。”进行了相关写话练习。这下大家不愁写不下来了。学生们个个奋笔疾书,说写结合的目的又一次达到了。
三、利用看图或者画图,加强说话与写话的联系
爱说是会话的前提,会写才是教学的目的。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口语表达有困难,有时不知道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做好示范,规范学生口语,先通过图片展开会话训练,在会话训练的基础上再写话。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儿童脑中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
在指导看图写话《猴山》时,我先指导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弄清这是哪里,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再抓重点让学生细致观察,看清猴山上每只猴子的神态、动作特点。由面到点,最后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说的时候,有序可循;写的时候,有话可写。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避免了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的弊病。又如在教学一年级课文《画家乡》时,我设计了首先让学生们画出自己心中或眼中的家乡美景,再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所画的家乡进行简单的描绘,最后写一写自己画的内容,学生们画得很美也说得很开心,在图画的基础上写下了诸如“家乡的草地像一条浅绿色的河”、“树木是深绿色的海岸”“牛群在河里愉快地洗澡”、“我听见了蝈蝈的歌声”等一系列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句。写话显而易见已经深入人心了,不再是难事了。
四、利用群文阅读,通过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写话与说话的联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有课文都是在讲“美丽的春天”这个话题,我把这个单元的课文进行了总体归纳,学生们通过《柳树醒了》认识到春天里天气变暖,燕子回归,柳树婀娜多姿;通过《春雨的色彩》认识到春雨绵绵,因为有了春雨世界变得色彩缤纷,撩人眼球;通过《古诗两首》认识到在春风中嬉戏玩耍的儿童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再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发现春天的美丽和可爱。大家你一言我一句,争相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等到再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心中所想时已经非常简单了。
五、走出去吧!说话写话易如反掌
把周围的画面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去,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周围世界的鲜明形象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发掘写作的源泉。在学校组织的秋游中,我和学生来到河岸边,这是一个温暖而有阳光的早上,天上白云朵朵,地上野花点点,空中枫叶飘飘,蝴蝶围着我们翩翩起舞,鱼儿在清可见底的湖水中自由地擺动身躯,在大多数文人骚客笔下萧瑟的秋天在我们看来依旧是那样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学生们兴奋得不停地这看,不停地那看,不停地说,不停地问。我试着询问学生“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哪儿?这里景色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们按老師提问的句式回答:“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条小河边,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学生按老师的指导,思维活跃又有条理,兴趣浓厚,说话连贯,表达得有声有色。回去后的几天,一篇篇描写秋天的美文展现在我眼前。
六、利用角色扮演,加强会话与写话的联系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此话不假。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让低段学生在调动肢体语言的同时,加深对周边事物个性化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说话和写话的能力。
曾记得语文课本《桃花源记》里有“临近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一句,特别喜欢。正因为这光,武陵人发现了这世外桃源。正因为这光,才让我们领略了这虚幻飘渺的神仙世界。我想,最开始的会话训练就像这光一样,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到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美好,带给我们的感动,带给我们的奇妙,那最后让孩子爱上写话还会难吗?
一、利用教材自身内容,加强会话与写话之间的联系
现行教材在会话方面,内容较丰富、形式较活跃,教师只要真正明确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合理到位地使用好教材,说写结合,其训练效果是有保证的。对于低段学生,强调的是多说少些,学生只有把想说的充分表达出来,才会在写的方面有所展示,所以最先就是利用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愿意说,那么在写时就顺利多了。如《荷叶圆圆》这篇课文,这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会话写话训练的好教材。全文用对话的形式把小水滴、小蜻蜓、小鱼儿、小青蛙四个小伙伴对荷叶的感受展示出来,这留给了学生们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篇课文设计了相关练习,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荷叶还可以像什么?它还可以有哪些小伙伴?都会把荷叶当成什么呢?为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们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令人欣喜。在随后又进行了一个将近10分钟的课堂微写话练习,为降低低段学生写字难度,设计了类似于“荷叶像……。”“……把荷叶当成了……。因为……。”这样的句型填空,减少多余字数的书写,增加课堂写话练习的效率。学生的完成度果然很快,积极性也很高,没有感觉到写话的困难。
二、通过实物展示,加强会话与写话之间的联系
在一次会话课上,我把自家养的小猫咪带上课堂,首先出示说话主题:“可爱的小猫”,要求学生说说小猫的特点。学生们一看见这个可爱的小精灵,顿时热闹起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小组讨论非常热烈。讨论后我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有的说:“这个小猫咪有一身黑白相间的毛,一对小小的耳朵,一双圆溜溜的像星星的眼睛。”又一个学生抢着说:“脑袋圆圆的,耳朵是又尖又小,有一身可爱的细毛”“不对,不对。”一个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了。“你有什么要说的?”我笑着问。“小猫身上头部毛是绒毛,尾巴部分毛感觉摸上去较硬只是细小,叫细毛不是绒毛。”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随后出示写话题单“这是一只……的小猫,它有着……,像……。有着……像……。还有着……像……。我真……它。”进行了相关写话练习。这下大家不愁写不下来了。学生们个个奋笔疾书,说写结合的目的又一次达到了。
三、利用看图或者画图,加强说话与写话的联系
爱说是会话的前提,会写才是教学的目的。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口语表达有困难,有时不知道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做好示范,规范学生口语,先通过图片展开会话训练,在会话训练的基础上再写话。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儿童脑中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
在指导看图写话《猴山》时,我先指导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弄清这是哪里,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再抓重点让学生细致观察,看清猴山上每只猴子的神态、动作特点。由面到点,最后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说的时候,有序可循;写的时候,有话可写。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避免了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的弊病。又如在教学一年级课文《画家乡》时,我设计了首先让学生们画出自己心中或眼中的家乡美景,再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所画的家乡进行简单的描绘,最后写一写自己画的内容,学生们画得很美也说得很开心,在图画的基础上写下了诸如“家乡的草地像一条浅绿色的河”、“树木是深绿色的海岸”“牛群在河里愉快地洗澡”、“我听见了蝈蝈的歌声”等一系列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句。写话显而易见已经深入人心了,不再是难事了。
四、利用群文阅读,通过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写话与说话的联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有课文都是在讲“美丽的春天”这个话题,我把这个单元的课文进行了总体归纳,学生们通过《柳树醒了》认识到春天里天气变暖,燕子回归,柳树婀娜多姿;通过《春雨的色彩》认识到春雨绵绵,因为有了春雨世界变得色彩缤纷,撩人眼球;通过《古诗两首》认识到在春风中嬉戏玩耍的儿童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再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发现春天的美丽和可爱。大家你一言我一句,争相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等到再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心中所想时已经非常简单了。
五、走出去吧!说话写话易如反掌
把周围的画面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去,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周围世界的鲜明形象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发掘写作的源泉。在学校组织的秋游中,我和学生来到河岸边,这是一个温暖而有阳光的早上,天上白云朵朵,地上野花点点,空中枫叶飘飘,蝴蝶围着我们翩翩起舞,鱼儿在清可见底的湖水中自由地擺动身躯,在大多数文人骚客笔下萧瑟的秋天在我们看来依旧是那样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学生们兴奋得不停地这看,不停地那看,不停地说,不停地问。我试着询问学生“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哪儿?这里景色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们按老師提问的句式回答:“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条小河边,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学生按老师的指导,思维活跃又有条理,兴趣浓厚,说话连贯,表达得有声有色。回去后的几天,一篇篇描写秋天的美文展现在我眼前。
六、利用角色扮演,加强会话与写话的联系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此话不假。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让低段学生在调动肢体语言的同时,加深对周边事物个性化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说话和写话的能力。
曾记得语文课本《桃花源记》里有“临近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一句,特别喜欢。正因为这光,武陵人发现了这世外桃源。正因为这光,才让我们领略了这虚幻飘渺的神仙世界。我想,最开始的会话训练就像这光一样,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到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美好,带给我们的感动,带给我们的奇妙,那最后让孩子爱上写话还会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