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极其功利的阅读,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有自足的痴迷,所谓“雪夜闭门读禁书”,“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作家的阅读和学者的阅读有极大的差别,小况家、散文家和诗人的阅读也是各有不同。对于以经营书籍出版的专业人士,他们的阅读更带有鲜明的、专业的、不可替代的方式。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就是两种不同的学问,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但它们究竟区别在哪些具体的、细致的方面,我们作为外行也是茫茫然的。有幸见到周奇先生的《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之比较研究》一书,不由得兴致盎然,读后很有收获。在编辑学、校对学研究领域,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研究成果。
首先,周奇先生站在思想的制高点上宏观地论述了在当代现实处境之中编辑与校对的关系,以及编校分流的历史必然性。这一点,是我们做好现代出版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周奇先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考察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图书编校历史,考察了近代出版从手工作坊走向集约化的过程,然后说明了在现代化的条件下,编辑与校对,承担着图书质量保障的不同任务,必然发展成为两个专业,且反驳了目前出版界流行的两个错误理念:一是“编校合一”,以编辑取代校对;另一种是“校编合一”,让校对取代文字编辑,兼书稿文字加工的职能。因它们违背了编校工作的客观规律,前者不承认校对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后者表面上是“提升校对”,实际上是取消校对。周奇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富于学术上的勇气,同时为整本书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这样一个理论基础,全书的其他阐述便是多余的,无效的。
阅读全书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渐渐深入、视野渐渐放大的过程。而这一点,无疑受益于《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之比较研究》一书结构上的严密性,以及隐匿在背后理性思维的尖锐性,因而使全书产生了一种和谐的整体力量,并慢慢扩散于它的字里行间。
周奇先生在第一章“编校分流的历史必然性”之后,又通过“编校阅读的本质区别”、“校对阅读的特殊性”、“编校阅读思维之差异”等共十章的篇幅,多层次、多角度、多视野、深刻地、精细地分析了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在许多质的方面根本的差异。许多观点来自作者多年工作的体验和感悟,一针见血,直触事物的核心,从而带有一种提示客观真理的穿透力。作者强调:校对工作重视的是“点”,这无疑是透彻的,因为编辑初审书稿,目的在于了解书稿内容,其阅读方式是“了解性阅读”,是“评价性阅读”,而校对的阅读目的是猎错查漏,必把字、词、词组、公式、标点符号等作为阅读单位,逐字逐句地阅读。为此作者还举了不少生动的例子,能够加深我们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在第十章《现代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中,作者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对现代校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如“校对主体多元化和专业化相结合”问题,它是指作者、编辑、专职校对员共同参悟校对,还有社外非专业人员参与校对,从而形成校对主体群。同时强调,校对主体多元化必须与专业化相结合,并且以专业校对为核心。这样的观点是吻合辩汪法的,也是被许许多多的实践证明是合理的。
一本极其专业的学术著作,是一个学者整体素质的展现,是他多年思想的结晶、心血的结晶,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在书的导语里,我知道周奇先生是出版界的老前辈,在编辑岗位干了四十年,义研究了十几年的校对。有着这样丰富的实践,又有着广博的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再加上一个老学者对编辑事业无比真诚的热爱,虽然作者自谦曰:“笔者也是第一次将这个比较作为研究现代校对理论和实践的切入点,自知肤浅”等等,但读完全书之后,我还要说,这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学术著作,是编辑校对学领域一份沉甸甸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首先,周奇先生站在思想的制高点上宏观地论述了在当代现实处境之中编辑与校对的关系,以及编校分流的历史必然性。这一点,是我们做好现代出版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周奇先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考察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图书编校历史,考察了近代出版从手工作坊走向集约化的过程,然后说明了在现代化的条件下,编辑与校对,承担着图书质量保障的不同任务,必然发展成为两个专业,且反驳了目前出版界流行的两个错误理念:一是“编校合一”,以编辑取代校对;另一种是“校编合一”,让校对取代文字编辑,兼书稿文字加工的职能。因它们违背了编校工作的客观规律,前者不承认校对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后者表面上是“提升校对”,实际上是取消校对。周奇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富于学术上的勇气,同时为整本书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这样一个理论基础,全书的其他阐述便是多余的,无效的。
阅读全书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渐渐深入、视野渐渐放大的过程。而这一点,无疑受益于《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之比较研究》一书结构上的严密性,以及隐匿在背后理性思维的尖锐性,因而使全书产生了一种和谐的整体力量,并慢慢扩散于它的字里行间。
周奇先生在第一章“编校分流的历史必然性”之后,又通过“编校阅读的本质区别”、“校对阅读的特殊性”、“编校阅读思维之差异”等共十章的篇幅,多层次、多角度、多视野、深刻地、精细地分析了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在许多质的方面根本的差异。许多观点来自作者多年工作的体验和感悟,一针见血,直触事物的核心,从而带有一种提示客观真理的穿透力。作者强调:校对工作重视的是“点”,这无疑是透彻的,因为编辑初审书稿,目的在于了解书稿内容,其阅读方式是“了解性阅读”,是“评价性阅读”,而校对的阅读目的是猎错查漏,必把字、词、词组、公式、标点符号等作为阅读单位,逐字逐句地阅读。为此作者还举了不少生动的例子,能够加深我们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在第十章《现代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中,作者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对现代校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如“校对主体多元化和专业化相结合”问题,它是指作者、编辑、专职校对员共同参悟校对,还有社外非专业人员参与校对,从而形成校对主体群。同时强调,校对主体多元化必须与专业化相结合,并且以专业校对为核心。这样的观点是吻合辩汪法的,也是被许许多多的实践证明是合理的。
一本极其专业的学术著作,是一个学者整体素质的展现,是他多年思想的结晶、心血的结晶,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在书的导语里,我知道周奇先生是出版界的老前辈,在编辑岗位干了四十年,义研究了十几年的校对。有着这样丰富的实践,又有着广博的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再加上一个老学者对编辑事业无比真诚的热爱,虽然作者自谦曰:“笔者也是第一次将这个比较作为研究现代校对理论和实践的切入点,自知肤浅”等等,但读完全书之后,我还要说,这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学术著作,是编辑校对学领域一份沉甸甸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