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采用多元的方法,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精神支柱,更是凝聚社会力量,促进我国现代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为了培育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的人才,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引入传统经典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经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道德品质、思想情感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就要引入大量的传统经典,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将一些较为经典的传统文化内容以趣味故事的方式,新颖、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故事与传统经典的融合,教师可以快速带领学生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1]。其次,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的呈现。比如多媒体技术、微课等,都可以将传统经典以图片、视频、声乐等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深化其内涵与本质。最后,可以通过拓展延伸,立足于一篇传统经典,拓展延伸出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带领学生展开思考、交流、探究、感悟,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营造文化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生活化、趣味问题、游戏等形式,将传统经典与传统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宽松、自由,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与积极性。其次,可以借助问题设置,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最后,还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我表现、自我思考、自我交流、自我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添加一些新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得到熏陶。
   三、结合实时热点
   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方法,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兴趣低下。因此就要进行教学方法的适当创新与优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传统文化内容变得更加亲切、新颖、有趣。传统文化与实时热点的结合,可以将一些学生熟悉的话题、新闻、故事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也可以结合一些当前流行的古风歌曲、古风题材的影视剧、互联网流行的话题等,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合,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让他们感悟与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优势。
   四、展开课后探究
   课堂上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还要积极展开课后探究,促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诗词比赛、话剧表演、角色扮演、作文比赛、话题演讲等方式,鼓励学生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踊跃表现自我。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与分析,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探究任务的布置,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小组探究等方式,来寻找生活中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如在《登飞来峰》教学后,就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更多关于作者王安石以及飞来峰的资料,来掌握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最后,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写下来。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传统经典、营造文化氛围、结合实时热点、展开课后探究等策略,来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全面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相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教师,2020,(3):106-107.
   [2]张艳.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0,(1):49-50.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比较抽象枯燥,孩子们在学习中往往缺乏兴趣。微课识字教学可以挖掘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通过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最近一直在听数学教研组长丁老师的数学课,一个月下来,对于数学课有了更多的感受。以前对于数学课,总是局限于教科书上每节课的知识点,对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关注不够,使小学数学的知识产生了割裂。丁老师的课,始终把握数学的整体性,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我受益匪浅。下面以两个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我的感受。   一、把握数学的整体感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
期刊
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山东新泰。她镶嵌在乡镇和城市之间,多少有一些大城市的印记,这让我们这些言必尧舜的“保守派”在思想上免得让时髦的年轻人揶揄,又没有完全剪断乡愁的脐带和情丝,这先进与保守的挽结,其交集便是小县城文化:安静祥和,清心寡欲;偶尔还有对远方的眺望,“时矫首而遐观”。所以,于我来说,是个宜居的好地方。   电视塔、清音桥、莲花山和三官庙,这是新泰的四大景点,来新泰你至少要去这四个地方。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探究的理念融入课堂,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开展教学,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望,把自主学习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师要构建探究式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往往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按自己的思路去设计问题,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观
期刊
古人云:“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也就是说,从一个大主题单元的全方位分析,可以得出总结课的设计范式。下面笔者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几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为例,探讨大主题单元中总结课的一般设计策略。   一、管中窥材   1.分析选材。不同的单元有不同的主题,其表达特色也完全不同,老师可以先分析单元主题选材的特征。笔者选取的这几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它们表达特色各不
期刊
2020年国家考试中心为新高考省份命制了两套语文卷,一套是山东省使用的新高考Ⅰ卷,另一套是海南省使用的新高考Ⅱ卷。在这两套试卷的文言文阅读中,都出现了一道新题型——简答题。笔者梳理了2011年到2020年十年间的高考真题,发现文言文简答题大致有五大考查方向。   一、梳理事件类   例如: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2020新高考Ⅰ卷,文段选自《明
期刊
我想,故乡和童年之于我,不过是桃花酒的代名词。   我的世界混沌黑暗不见光明,而当桃花酒的味道占据鼻息,我才仿佛与这人世间真实相拥。我知道我着了迷。故乡有烂漫的桃林,春日花开,整个田野都被奇异而曼妙的霞光笼罩。那是桃花的霞光,胜过所有的流岚抑或霓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定是这样的,它们的光还有着灼人的温度,比星河长空还要璀璨,像夏日日头底下拔节的麦子,那样疯狂地铺满原本荒芜的莽原。因而桃花酒的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将诗歌鉴赏化难为易呢?   一、结合背景,触及诗人的灵魂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因此,要了解一些诗歌作者生活的朝代、生平,以及与诗有关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要知晓不同作家由于社会地位不同,经历不同,人生观不同,作品风格也会不同,比如李白与杜甫。我们如果了解了这些情况,读诗时与之联系起来,
期刊
刚刚步入少年的我,就经历了许多多彩的读书故事:有破涕为笑的,有化险为夷的,还有恍然明理的——是这些故事把我引上读书破万卷的征途。   听妈妈说,我两岁时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那时与其说读不如说看,就是因为好奇而已,什么也看不懂——因为不认字。我喜欢看一些小画册,尤其是见到那些封面很漂亮的画册,我就挪不开眼了。   幼儿园大班时,中午回到家,我一边看着爸爸给我买的《小猩猩历险记》,一边吃着麦烧饼
期刊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决定趁五一假期帮妈妈多做点家务。吃过午饭,我笑着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来刷碗和拖地吧,您去休息休息。”妈妈听了,笑眯眯地说:“真的?那就交给你了,我去休息咯!”   妈妈回房间后,我就开始刷起碗来。我先将筷子和碗放进水池里,然后将水龙头拧开,在筷子上抹点洗洁精,然后拿着一小把筷子使劲地搓呀搓呀,好多泡沫。然后,我将筷子放在水龙头上来回冲洗,边冲洗边搓。洗好后,我把筷子放进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