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狗食居”(上)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来,《民间文学》在培养新作者、提携老作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了故事作者很大的激励和荣耀。感谢《民间文学》把我的作品选入名家栏目,对于一个作者来讲,既是很大的激励,也是很大的荣誉。
  哪个作者不想当名家?名家是对自己创作成就的肯定。可是当了名家压力山大,作品要名副其实,不能拿名不副实的作品来滥竽充数。所以,一个故事作者要不断努力,不能停步,创作出更多的好故事,不辜负《民间文学》对我的鼓励和重视。
  海边有座城,城里有条街,街上有个小酒馆,酒馆名叫狗食居。酒馆是人们吃饭喝酒的地方,怎能叫狗食居?这可不是玩噱头,信不信由你,狗食居就是千真万确地存在,人们慕名而来可不是为了吃狗食,那里面不但有绝活儿还有故事。
  一、开酒馆是非源起美食居
  大刘开酒馆是得了高人指点,高人就是老街坊莫二爷,莫二爷见多识广、老谋深算,他看到日本鬼子投降以后,冷冷清清的老街上开始热闹起来,可是街上只有一家高档的“川红酒楼”,正缺少一个普通老百姓喝酒的地方。
  大刘父母早亡,他靠打零工混口饭吃,年过而立也没娶上媳妇,幸好那个被日本鬼子强占的院子收了回来,院子宽宽绰绰临街处市,正好开个小酒馆。小酒馆雇不起伙计,两个“发小儿”哥们儿义不容辞赶来帮忙,一个是老街上耍中幡卖艺的“吴大块”,一个是在老街上摆摊卖杂货的“三梆子”,果然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家凑了些桌椅板凳,添置了一些锅灶碗盏,因陋就简搞成了酒馆模样儿,莫二爷请人做了块招牌,上书“美食居”三个大字,往院门上一挂就开了张。
  小酒馆就是小酒馆,自然没有煎炒烹炸,喝酒只有自制的小菜,吃饭不过是烧饼面汤。虽然没有美酒佳肴,可小酒馆里无拘无束,尽可招朋聚友开怀畅饮。听见里面吆五喝六热火朝天,一些“有身份”的人也觉得这里另有一种情趣,常来放浪形骸宣泄一番,小酒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原本挺红火的川红酒楼倒变得冷清起来。
  一天晚上生意正火,从外面横着走进一个醉汉来,他红着眼珠子环视座无虚席的酒馆,猛地一拳捶在一张围满顾客的桌子上,只听“砰”的一声,酒菜碗碟一齐跳起来,稀里哗啦摔得粉碎,吓得顾客们慌忙躲开,这家伙一屁股坐下:“来人呀,上酒上菜!”大刘吓了一跳,急忙从厨房里跑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街上有名的混混李二乎,俗话说好鞋不踩臭狗屎,便强忍了气问他:“点什么酒菜?”李二乎冷笑:“让我点?好,烹大虾炖王八,剑南春五粮液!”
  这就是无理取闹了,大刘一摆手:“对不起,小庙招不起大和尚,请去川红酒楼!”李二乎又是一拳捶在桌子上:“是你他妈让我点菜的!”伸手抄起一只酒瓶子,“想拿老子找乐儿怎么着?”看样子就要动手闹事。
  大刘瞪起眼准备夺他的酒瓶,就在这一瞪眼的工夫,李二乎的身后突现一人,揪住他的后衣领向上一提,李二乎的双脚离了地。
  来人正是吴大块,吴大块耍中幡出身,膀大腰圆、力大如牛,簸箕般的大手提着李二乎像提着只猴儿。李二乎连蹬带踹、破口大骂,吴大块恼了,拿出了耍中幡的功夫,一叫劲儿把他举上头顶,两手舞着他旋转起来,顾客们只看过他耍中幡却从没见过耍人,乐得一齐拍手叫好。吴大块越发来了劲头儿,舞得李二乎风车一般在半空中飞转,起先还会哇哇鬼叫,不一会儿就给转得发了昏,哇哇地吐了起来,恶心得吴大块一放手,李二乎跌了个脚朝天,天旋地转地站不起来,连滚带爬地逃了出去。
  顾客们可有了话题,就拿这件事当了下酒菜,说说笑笑直喝到了半夜。
  第二天一早,大刘照例去市场采购,一开大门,就见门前围了好多邻居和过路人,盯着门框上边议论纷纷。大刘跑出来抬眼一看,顿时目瞪口呆:招牌上“美食居”的“美”字被抹掉了,赫然涂上了一个大大的“狗”字,“美食居”变成了“狗食居”!莫二爷也站在门前,看着招牌若有所思。这当儿,三梆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一看招牌便破口大骂,跳着脚要摘招牌,莫二爷突然叫道:“别摘!就让它挂着!来,都给我进屋去!”
  大家进屋坐下,莫二爷点了支烟不紧不慢地说:“李二乎那天明显是来闹事的,目的就是要搅黄美食居,咱们跟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依我说后面一定有人指使!”大刘脱口而出:“是川红酒楼的伍胖子?”三梆子一拍脑袋:“对了,我在街上卖东西,这几天常看到李二乎往川红酒楼跑!”
  这一来就清楚了,伍胖子是“川红酒楼”的老板,在这一带财大气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前几天亲自来找大刘,要买下这个院子,没等他说完,大刘就断然拒绝了,伍胖子图谋不成,当然不肯善罢甘休。
  三梆子问:“咱们就甘心让他们算计?”莫二爷呵呵笑起来:“只怕他们打错了算盘,这招牌改的有创意!咱們就等着生意兴隆吧!”
  三梆子和吴大块想不明白,大刘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看到莫二爷那胸有成竹的样子,不妨姑妄听之。
  莫二爷果然老谋深算,真是人多嘴杂传言如风,好多人都要来瞧瞧稀罕,也是逆反心理起了作用,瞧了稀罕就偏要进来尝尝“狗食”,听听狗食居的故事,尤其爱听吴大块拿李二乎耍中幡那一段儿,听完了还要添油加醋到处传说,招引得顾客越来越多,狗食居真个更红火了。
  二、救弱女结冤家两败俱伤
  转眼间已到深冬,这一天,天刚擦黑儿就下起了大雪,雪越下越大,顾客把酒赏雪喝尽了兴,纷纷缩着脖子跑回家了。
  收拾好店堂,大刘也来了兴致,备上几个小菜,对窗独酌赏雪。听着大雪落地的沙沙声,望着天地间一片混沌,忽觉心里空荡荡的,想起年过而立仍孑然一身,不免一阵寂寞孤独袭上心头,顿时没了赏雪的心情,叹口气回屋睡了……
  忽听院门吱呀呀响了两声,刚有些蒙眬的大刘忙坐起来:“谁呀?”
  院门又响了一声就没了动静,大刘怀疑有人来捣乱,忙套上衣服抄起早准备好的球棒,蹿出去猛地拉开门栓。大门一敞,却是一个瘦小的身子随着门扇倒进来,大刘慌忙丢下球棒双手接住,定睛一看竟是个面青唇紫的女孩。女孩像是冻昏了,全身湿漉漉的凉得沁人,大刘顾不上多想,忙把她抱进屋里,放到床上盖上了被子。   按说该给她脱了湿衣裳,可大刘没摸过女人,左思右想不敢动手,只好到厨房熬了一大碗姜汤,扶起她一口口喂下去。女孩脸色渐渐红润起来,随着一阵咳嗽睁开了眼。
  女孩认识大刘,叫了声:“刘……老板……”就哭起来。大刘这才认出她是“川红酒楼”的女跑堂,心里不禁一惊,半夜三更来了冤家对头手下的女孩子,留下她岂不要惹麻烦?
  大刘正不知该怎么办,女孩就哽咽地说了起来。
  她叫荷花,她爹上山采药跌下山崖,经过抢救总算保住了命,可是再也借不到钱继续治疗,她只好跑进城来挣钱,在川红酒楼做了跑堂。
  今天晚上,伍胖子和李二乎喝酒赏雪,喝到半夜叫荷花上醒酒汤,趁她往桌子上放汤的时候,伍胖子一伸手抓住了她。荷花心一慌,把一盆汤全泼在了他身上。伍胖子恼羞成怒,喝令李二乎把她赶出酒楼,别说工钱,连行李都扣下了。
  简直是欺人太甚!大刘气得脑袋嗡嗡响:“你睡吧,明天我带你去要工钱行李,他不给咱就去警察局告他!”
  第二天一早,大刘带着荷花来到川红酒楼,大刘让荷花在门外等候,自己先进了屋。伍胖子正和李二乎吃早点,一见大刘立刻眉开眼笑:“哈哈!贵人登门了,有何贵干呀?是不是要卖狗食居?”
  大刘冷笑:“别做梦了,我是找你算账的!”伍胖子一愣:“见他妈鬼了,老子会欠你的账?”大刘懒得跟他废话:“我劝你少干点儿丧良心的事儿,快把荷花的工钱行李交出来!”
  “啊?这么说荷花是在你那儿了,怎么着,演了一场英雄救美?”伍胖子咧开大嘴笑起来:“好好,我老伍成人之美,别说行李工钱,干脆连人都给你吧。”回头对李二乎挤挤眼,“刘老板好艳福哇,白捡了我嘴里掉下的一块嫩肉儿,昨晚的感觉怎么样?滋味儿挺惹火吧?”
  “哈哈……”两个家伙一齐大笑。大刘脖子都气粗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走,咱去警察局讲理!”却待伸手去揪伍胖子的衣领,李二乎一蹿跳过来,重重一拳打在大刘的太阳穴上,大刘猝不及防,被打得仰面摔倒,后脑勺咚地撞在墙上,眼前一黑就瘫在了地上……
  荷花见李二乎把满脸是血的大刘从酒楼里拖出来,尖叫一声扑了上去,大刘哼了一声睁开眼,挣扎了几次也没爬起来。幸好一个邻居路过看到了,急忙帮荷花把大刘搀回了狗食居,赶紧跑去通知他的几个朋友。
  吴大块听到消息率先赶到,听了荷花的哭訴,一声未吭转身就走。邻居们正在着急,三梆子也赶到了,听了经过也二话没说,抄起菜刀就往外冲,恰好莫二爷跑来,一把揪住三梆子:“混蛋!现在还顾得上打架!赶快叫车送大刘去医院!”
  正在张罗,一阵刺耳的警笛声越响越近,在川红酒楼门前停下来。难道有人报了警?大家正在惊异,一个邻居跑进来:“出事了!警察把吴大块抓走了!”大家都吃了一惊:“啊?为什么?”邻居说:“吴大块把伍胖子打得鼻青脸肿,把李二乎一根胳膊也打断了!”
  大家正要涌出去,警笛又起,呼啸着远去了……
  急救车来了,大家只好先放下吴大块的事,急忙把大刘送进了医院,经医生检查是重度脑震荡,需要住院治疗。莫二爷留下三梆子看护,自己带着荷花去了警察局。
  老话说:衙门口八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站岗的警察根本就不让他们进去,托了人一打听,才知道伍胖子早就给他们送了钱。莫二爷只好凑钱托人送礼说情,好说歹说总算没把吴大块送法院判刑,罚了款关进了拘留所。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在发财村,刘大嘴成了专业偷鸡贼。他每次嘴馋就半夜出去,按照白天踩好的点儿,到人家院里下手。偷回来,连夜剥皮去毛,下锅炖上,后半夜肉炖熟了,大吃一顿,然后把剩下的肉、骨头、汤连同鸡毛内脏一起烧毁,连锅都刷得干干净净。本地的几个村子他偷了个遍,人们都猜测是刘大嘴干的,可是都拿不到他偷鸡的证据。  春节就要到了,发财村那些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来过年,村里人一下多了不少。按说,刘大嘴该消停一点儿,可他照偷
期刊
阳光像金黄色的绸缎在乡村飘荡,老李戴着老花镜坐在桌子旁,一手稳稳地抓住白纸,另一只手持着小剪刀轻柔熟练地在一张纸上游动。他专注地盯着右手里的剪刀走向,左手的纸张配合着右手的动作,时而前进,时而后退。  老李要完成的一幅作品叫《金鸡报晓》,这幅剪纸的创意在他的心里已经酝酿了很久。他要等到一个心情最愉悦、创作欲最佳的时段来完成这个创意。  老李是民间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李氏剪纸的传人,今年已经七十岁高龄
期刊
这天清早,县政府门口来了个老人。门卫老张问:“你找谁啊?这里是县政府。”老人忙说:“我就是要找县政府的李县长。”  老张在这里工作几十年,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忙给保卫科长吴成打电话。没一会儿,吴成急急忙忙赶来,问清楚事情后,就跟老人说:“大爷,李县长出差了,您找他有什么事?”  老人说:“我们村主任说了,我的事情只有李县长能解决。”吴成抓住话头问:“大爷,您是哪个村的,村主任叫啥名字?”老人说:“
期刊
王萍学历高,长得俊,这几年相亲多次,可是都没成,原因是她要求太高。要么嫌对方家境差,要么嫌对方收入低,有次遇到一个高富帅,她就想跟人家交往,结果那人太高傲,王萍受不了,最后还是拜拜了。  王萍马上奔三了,对婚姻大事也开始变得着急起来。她有个好友叫崔丽,这天给她介绍一个男青年叫张冰,三十多岁,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而且高大帅气有礼貌,一见面,王萍眼睛就直了,这就是她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啊!  张冰对她也挺有
期刊
小芬子正在菜地里摘菜,突然有人打电话给她,说她妈在小区被人欺负了,让她马上回来看看。小芬子慌忙挂了电话,骑电动车回妈妈家了。到了小区的巷路口,老远就看到一群人,七嘴八舌地说着什么。到了跟前,见妈妈坐在一辆汽车前面的地上,哭哭啼啼。见到小芬子来了,她像见了救星一样,把事情跟她详细地说了一遍。  大概经过是这样的,今天早上,小芬子急着要去地里摘蔬菜,她就把蔬菜摊摆在车库门前,然后叫妈妈来帮她卖菜。  
期刊
寒冬腊月的一天,天空飘着小雪花儿,家住三道岔的李四,拖着爬犁到山上捡干柴。在山顶砍一棵干树时,突然有条瘸腿黄狗出现,冲他“汪汪”叫了两声,然后竟然跑过来,咬着李四的棉裤腿拖他。  李四纳闷儿:这是谁家的狗跑来拽他裤腿,想要干嘛?难道是他的主人发生了什么事儿?狗可是最通人性的!想到这儿,李四拎着手里的斧头,跟着瘸腿黄狗去了。  爬上山梁,李四听到前面有人在用嘶哑的声音呼救,顺着声音望去,就见不远处一
期刊
这天一早,黄蜂山下横山村的村主任马金龙,接到乡里一个电话,告诉他,给横山村下派了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给村主任当助理。马金龙一听可高兴了,总算给他派来个有文化的助手。  这个大学生叫高峰,一个白面书生,从小在省城长大,是农学院毕业的。其实,高峰到横山村当村干部,是他外公王大山促成的。王大山是位残疾军人、离休干部,今年九十三岁了。王大山当年是黄蜂山一带的游击队长,在配合解放军解放杭州时,被炮弹炸断了双腿
期刊
林梅兰年近四十,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老同学大周喜欢上了她。  大周一直没有结婚,现在向林梅兰求爱,林梅兰知道大周的为人,肯吃苦肯挣钱,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应该说各方面条件都挺不错的,所以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  可是当两人谈婚论嫁时,大周提出一个条件:晓岚和晓岚的爷爷奶奶不要过来。  晓岚是梅兰跟前夫生的女儿,今年十五岁,上初中了。现在大周冷不丁提出这个条件,梅兰一下子愣住了。大周说:“梅兰,你
期刊
微信群中发红包,大家都爱抢,虽然金额不大,但都引为乐事。可有的人光抢不发,抢到后甚至连个谢谢也没有,星火群中的“旁观者”就是这样的人。  “旁观者”入群后,就和他的网名一样,一直旁观,从不发言,可过了段时间后,竟变成了红包杀手,抢红包速度最快,抢到手后不言不语,闷声发财,群友们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大。  这次,一位微友生病住院,群主发起捐款接龙。群友梁达向来有爱心,就捐了二百块。这二百块本来是私发给群
期刊
陈强在江南的某城市打工,过年放假时才回到久别的苏北老家。  这天,陈强陪妻子去县城商场买年货,走到商场门口,只见商场内外人头攒动,非常热闹。就在这时,陈强突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  陈强环顾四周,在人潮中却没看到熟悉的面孔。就在他纳闷时,一个打扮入时的女子突然走过来,拉着他的衣角,微笑着问他:“陈强,老同学,你不认识我啦?我是乔海燕啊!”  乔海燕?一提起这个名字陈强就想起来了,乔海燕是他高中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