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台静农的友谊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独秀晚年在四川江津时,结识了一位小他20多岁的朋友——台静农,两人交往甚密,有大量来往书信,这为研究陈独秀晚年境况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台静农,1902年出生在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现属六安市叶集试验区管辖)。他在读中学时,就曾创办刊物《新淮潮》,著文抒发“立定脚跟撑世界,放开斗胆吸文明”的志愿。1922年他到北京大学读书,后又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创办的国学研究所学习。这期间,台静农得益于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的教诲,拜读了陈独秀的大量论著,更加增强了他的“立定脚跟撑世界”的意志。1925年,他参加由鲁迅组织的进步文学团体——“未名社”,出版、翻译了大量苏联文学作品,发表了很多针砭时弊的文章,成为“未名四杰”之一。然而,台静农为国民党政府所不容,先后3次被捕,均被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保释出狱。后辗转到齐鲁大学、厦门大学、四川白沙国立女师任教。抗战胜利后,他因女师学潮和对国民党教育部处理意见有分歧,愤然辞职。1946年10月,受台湾大学校长罗宗洛之邀任台大中文系主任。他一边教学,一边进行文学和书画创作,出版了大量文学、书画作品,受到社会好评。曾获“中华文华奖”、“中山文华基金奖”,其作品被认为“论断创新,精微独到,于传承文化,功不可没”。
  陈独秀和台静农的交往,是从抗战时期台静农任四川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时开始的。台静农说:“在北京大学求学时,自己是‘小不点’,对陈独秀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但读他作品很多,他是我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迪者之一,是我未晤面又十分敬慕的导师。”
  台静农在《回忆陈独秀》的文章中,是这样描写他和陈独秀第一次见面情景的:“江津是重庆上游一座沿江县城,仲甫(陈独秀字,笔者注)先生驻足老友邓初家中,邓初也是我在齐鲁大学结识的好友。我家住在江津下游的白沙鎮。家父因事也在江津邓初家和陈独秀相识。这时,老舍先生约我去重庆作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生平报告,我到江津乘船,先到邓初家看望,仲老(台静农一直称呼陈独秀为仲老或先生,笔者注)听说我要来邓初家来,一直在等我。刚一到,邓初即高呼‘静农到了!’仲老立即迎上前来,伸手和我紧紧相握,虽未见过面,但就像老朋友一样。我对这位曾是中共创始人、又是我思想进步启迪者的大文豪,肃然起敬。可他一点架子也没有,也不谈政治,只谈诗文、习字。从此,我们便成忘年交(他年长我23岁)的文友、诗友、字友。”
  陈独秀结识台静农后,两人经常聚首,陈独秀每有诗作,必寄台静农,每遇要事必和他商量,因而书信往来频繁。1996年台湾出版的《台静农先生珍藏书札》中,仅陈独秀致台静农的信函即有104封,内有诗、词20多首,其余大都是谈文史、文字学等有关学问和出版陈的著作事宜,也有许多是人生、社会、生活方面的琐谈。书札的出版,在台湾引起轰动,被认为是研究陈独秀晚年境况的极为珍贵的资料。文坛赞称:“台静农在台湾岛凛冽的政治空气中,悉心保存陈独秀的诗文及信函,经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使得这些珍贵史料得以重见天日,可谓善莫大焉!”
  因台静农一直是教中文的,又专修过国学,善书法、绘画,为人正直,待人诚厚,被陈独秀视为知己。台静农回忆陈独秀第一次到他家的情形时写道:
  江津到白沙镇水路约3个小时,这一天我们父子应约到江边等他,他独自一人来的,也没有他的女伴。我家住在江边柳马岗一栋别墅里。晚饭后,我们父子陪他聊天,他谈笑自然,举止从容,像老儒或有道之士,但有时目光射人,则令人想像到《新青年》时代文章的叱咤锋利。我一时想起他少年时的诗学和书法,便说:“早听说先生少年时在龙眠山朝夕背诵杜甫诗,习王羲之字”,取出纸笔,“先生可否赠给我一些墨宝。”陈独秀也不推辞,立即挥笔,为我写了一幅对联:
  坐起忽惊诗在眼
  醉归每见月沉楼
  我父亲佛岑曾毕业于天津法政学堂,对书法亦特爱好。他看先生写的字龙飞凤舞,便说:“仲老:俗话说见财有份,你也给我写一幅呀!”先生说:“不怕你老见笑,我就从命吧。”说罢,为我父亲写了一幅篆书和一幅草书条幅,篆书内容是:
  行无愧怍心常坦
  身处艰难气如虹
  上款称我父亲为“乡丈”,意为同乡长者,其实他比我父亲还大3岁。仲老——一代政治家、大文豪的宽广胸怀,跃然纸上。后来,在很多回忆陈独秀文章中,亦有陈以此联赠友人的,可见陈独秀是以此联之大气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格言。
  陈独秀不但善书法,对书法研究也颇有见地。一次,台静农请他对当时书法界颇有造诣、曾任北大校长的沈尹默先生的书法谈点看法,陈独秀很坦诚地说:“尹默字本来根底很深,非眼面朋友可及,然其字外无字,视30年前无大异也,字品终在唐贤以下也,兄以为如何?”(陈独秀虽年长台静农20多岁,但每次写信皆以兄称之。)
  陈独秀孤居江津,很想念故交。一次,台静农和老舍去看陈独秀,陈极为高兴,相互倾谈彻夜。后陈独秀致台静农信中尚怀念此次聚会:“兄与老舍来此小聚即荆,虽久谈,尚未尽兴山……为怅……。”并将其赠江津某友人诗作寄台静农:“竟夜惊秩雨,山居忆故人。干戈今满地,何处着孤身?久病心初静,论交老更肫。与君共日月,起坐待朝暾。”诗中饱含对时势的无限忧怨,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陈独秀在江津,除了北大同学会每月少量补贴和友人一些资助外,就是靠一些微薄的稿费和卖字收入维持生计,生活很是艰苦。从陈独秀和台静农无话不谈的书信中可见一斑。如有一封委托台静农租房函中因怕“房租过多”,“床桌椅灶无处借用”等原因,陈独秀终未能前往。
  陈独秀著述十分勤奋,曾著有一部《小学识字教本》,委托在编译馆兼职的台静农帮助出版。其自叙云,“本书取习用之字三千余,综以字报及半字根凡五百余,是汉字一切之基本形义,熟悉此五百数十字,其余三千字乃至数万字,皆可迎刃而解也……”台静农说:“这是习汉字、汉文的极科学的方法,使两千年来的文化遗产由芜杂面有体系可寻重”。但由于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以改书名的名义作梗,而陈独秀又坚持“一个字也不能改’,终未能出版。后台静农通过编译馆油印了50册,酬薪甚微。但由于该书学术价值极高,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分别在海峡两岸正式出版,学术界给予很高评价。这对早已作古的陈独秀,也是一种安慰。陈独秀到江津后想完成中国古代史与文字学两部著作,常请台静农在编译馆为其借参考资料,以便写作。有一信云:“中国文学在文史,而文史中所含乌烟瘴气之思想,也最是毒害青年,弟欲与此二者各写一有系统之著作,以竟《新青年》之未竟之功。……”足可见这位文史大家壮心不已。后因其体力逐渐不支,志愿终未实现。陈独秀还将其写的自传手稿交台静农保存(影印手稿,尾部有“此稿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五日中。时居南京第一监狱,敌机日夜轰炸,写此遣闷,兹赠静农兄以为纪念。独秀于江津。”字样)足见两人的情谊深厚。
其他文献
现金是公司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金持有量以及现金持有行为反映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决策,和公司的财务战略和经营战略密切相关,还与公司治理状况和市场制度因素紧密相连。 
学位
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人民币汇率风险日益增加。利用人民币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成为对冲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当所有外汇远期合约的时间长度比套期保值的时间跨度还短,或者出于流
学位
深圳中小企业板是我国股票市场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板块,长期表现优于主板,交易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更高。但是,中小企业板存在着严重的IPO抑价现象,这影响到中小企业板的高效运行
学位
通过对ESPERO—M型自动络筒机这一先进设备的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利用、消化、吸收其先进技术以达到充分发挥其最佳效能,保证了产品产、质量的提高。
由于以自由主义为基本哲学基础的主流经济学的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多数执政者以及受其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如IMF、OECD等都认为资产只有掌握在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