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师难当。”这是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经常发出的感慨。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慨?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有太强的功利色彩,追求客观化、确定化、抽象化的目标,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却忽视了语文还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从根本上说,追求这一方向的许多做法背离了语文教育的特点,不但让本应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而且也导致学生对语文(母语)学习的冷漠态度。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文课焕发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吸引学生爱学、善学。要达到这一目的,发展学生的情商是关键。情商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一、情商与语文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商(IQ)相对应的概念。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所以,在学生的后天学习当中,智商重要,而情商同样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开发学生的智商以外,更要注意开发和利用他们的情商,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如此。
语文是一门情感极强的学科,内容丰富多彩,是灵魂的竖琴流出的音乐。语文的教与学,是教师以书本为媒介,课堂为载体,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的桥梁。选入课本的优秀文章,几乎篇篇都关注着人文、人性、人情,表现爱国情、乡情、亲情、师生情、友情、爱情等。如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爱国情,老舍《想北平》的乡情,李密《陈情表》的亲情,王实甫《长亭送别》的爱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师生情、爱国情等。作者的“情”及“有所思”,便是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中,师生必须饱含感情(喜悦、悲愁、惊恐、愤恨、激动等)去对待。同时,在阅读欣赏之后,必然还有审视、评价、判断,产生审美情感和人生感悟。
因而,重视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第一、二、七条都提出情感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在教学建议中又明确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求教师讲课方法灵活,讲解生动,富有情感,手段多样,更多地体现出教学的形象性和情意性,这就为情商激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如何培养情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情商激励的教学技巧。
所谓情商激励,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精心安排,语言行动的激发鼓励,师生双方情感的充分交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梁启超先生说过:“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情商激励最重要的因素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使学生的情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一堂45分钟的语文课,若要使师生的感情与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感受同行,就需要教师胸有成竹地去作合理引导,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并引起共鸣。
三、情商激励的具体措施
1.语文教师要有激情
首先,激情悦目。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学生的感官体验,运用恰当的眼神、手势和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
其次,激情悦耳。即在普通话准确、吐字清晰的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语言表达的“三精”——精确、精练、精彩。根据课文规定的感情变化来调控自己的语言节奏,力求表现课文的文辞美、情趣美、意境美。在《将进酒》中,当笔者朗诵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在“惟有饮者”后加了一声叹息,把“留其名”拖长,用颤音表现出来。这一声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叹息和悠长的颤音,让人感受到一种苦思的滋味和无法排遣的惆怅,准确地表达了作品所蕴含的千古神韵,很有艺术感染力。学生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都很受感动,纷纷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理解和感悟。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诵,效果颇佳,有的同学甚至可以模仿写出自己的诗作。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往往能让诗歌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像涓涓细流一样流入学生心田,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绝对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形象生动、意味无穷,令人耳目一新、历久难忘的。
语文教师的激情从哪里来?来自对祖国语言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来自豁达乐观的志趣,来自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的自信,来自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我们如果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走进作者的心灵,让学生达到主客融合,物我两忘的境界,那么同学们就能幸福着作者的幸福,悲伤着作者的悲伤,在不知不觉中被语文的美所浸润,从而达到性格塑造的目的,享受美育带来的幸福。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特点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共鸣,在感悟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2.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设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可见,和谐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平等相处、民主合作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之有物,言之有新。教师还可以通过外表、语言、动作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场面。例如,幽默语言能给听者以驱除烦闷、削减凝滞的效果,适当使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适当利用夸张的形体动作来改善课堂的沉闷气氛。另外,利用电声设备等现代教学媒体或表演等形式来激励,也是一种创造情感氛围的好方法。
3.创设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也如此。课堂教学要活跃思维,大胆表达,但也需教师放得开、收得拢,及时点拨、调控、归纳、小结。要善于设问,用悬念、铺垫等方法,使课堂高潮迭起,气氛热烈,也让学生度过疲劳期,始终处于兴奋中,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如在上《我的五样》时,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五样,然后再逐一划去,留下最重要的一样。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取舍,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还获得了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教师应结合文本和学生的实际,使用确当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学习乐趣。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方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不仅语言活,形式活,还可以手段活,可适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如配乐朗诵、图画辅助、实物投影等。比如在上姜夔的《扬州慢》和《鬲溪梅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两首乐曲,让学生沉浸在或深沉悲慨或梦幻迷离的情境中,然后再自由朗读,这样学生很快就感知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再如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先让学生阅读文章,然后看83版电视剧相应的部分,再看新版电视剧相应的部分,让学生比较各自的异同、优劣。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发言踊跃,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四、情商激励的作用
激励是一个人学习事业成功的推动力,是培养情商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是能充分发挥这种激励作用,将使教学效果成倍增加。
1.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乐”则思,思则活,活则欲言,言则自信,形成良性循环。这正是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正是情商激励的目的所在。
2. 提高学生“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语文课堂轻松愉快。《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成长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恰当使用情商激励,赏识孩子,使其心灵始终处于舒展状态,不仅培养他们对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的欣赏,更要培养他们对道德的欣赏。这样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情商是非常关键的。
参考资料:
1.巢宗祺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
2.《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
一、情商与语文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商(IQ)相对应的概念。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所以,在学生的后天学习当中,智商重要,而情商同样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开发学生的智商以外,更要注意开发和利用他们的情商,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如此。
语文是一门情感极强的学科,内容丰富多彩,是灵魂的竖琴流出的音乐。语文的教与学,是教师以书本为媒介,课堂为载体,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的桥梁。选入课本的优秀文章,几乎篇篇都关注着人文、人性、人情,表现爱国情、乡情、亲情、师生情、友情、爱情等。如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爱国情,老舍《想北平》的乡情,李密《陈情表》的亲情,王实甫《长亭送别》的爱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师生情、爱国情等。作者的“情”及“有所思”,便是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中,师生必须饱含感情(喜悦、悲愁、惊恐、愤恨、激动等)去对待。同时,在阅读欣赏之后,必然还有审视、评价、判断,产生审美情感和人生感悟。
因而,重视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第一、二、七条都提出情感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在教学建议中又明确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求教师讲课方法灵活,讲解生动,富有情感,手段多样,更多地体现出教学的形象性和情意性,这就为情商激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如何培养情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情商激励的教学技巧。
所谓情商激励,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精心安排,语言行动的激发鼓励,师生双方情感的充分交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梁启超先生说过:“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情商激励最重要的因素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使学生的情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一堂45分钟的语文课,若要使师生的感情与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感受同行,就需要教师胸有成竹地去作合理引导,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并引起共鸣。
三、情商激励的具体措施
1.语文教师要有激情
首先,激情悦目。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学生的感官体验,运用恰当的眼神、手势和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
其次,激情悦耳。即在普通话准确、吐字清晰的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语言表达的“三精”——精确、精练、精彩。根据课文规定的感情变化来调控自己的语言节奏,力求表现课文的文辞美、情趣美、意境美。在《将进酒》中,当笔者朗诵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在“惟有饮者”后加了一声叹息,把“留其名”拖长,用颤音表现出来。这一声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叹息和悠长的颤音,让人感受到一种苦思的滋味和无法排遣的惆怅,准确地表达了作品所蕴含的千古神韵,很有艺术感染力。学生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都很受感动,纷纷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理解和感悟。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诵,效果颇佳,有的同学甚至可以模仿写出自己的诗作。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往往能让诗歌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像涓涓细流一样流入学生心田,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绝对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形象生动、意味无穷,令人耳目一新、历久难忘的。
语文教师的激情从哪里来?来自对祖国语言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来自豁达乐观的志趣,来自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的自信,来自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我们如果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走进作者的心灵,让学生达到主客融合,物我两忘的境界,那么同学们就能幸福着作者的幸福,悲伤着作者的悲伤,在不知不觉中被语文的美所浸润,从而达到性格塑造的目的,享受美育带来的幸福。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特点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共鸣,在感悟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2.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设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可见,和谐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平等相处、民主合作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之有物,言之有新。教师还可以通过外表、语言、动作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场面。例如,幽默语言能给听者以驱除烦闷、削减凝滞的效果,适当使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适当利用夸张的形体动作来改善课堂的沉闷气氛。另外,利用电声设备等现代教学媒体或表演等形式来激励,也是一种创造情感氛围的好方法。
3.创设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也如此。课堂教学要活跃思维,大胆表达,但也需教师放得开、收得拢,及时点拨、调控、归纳、小结。要善于设问,用悬念、铺垫等方法,使课堂高潮迭起,气氛热烈,也让学生度过疲劳期,始终处于兴奋中,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如在上《我的五样》时,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五样,然后再逐一划去,留下最重要的一样。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取舍,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还获得了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教师应结合文本和学生的实际,使用确当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学习乐趣。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方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不仅语言活,形式活,还可以手段活,可适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如配乐朗诵、图画辅助、实物投影等。比如在上姜夔的《扬州慢》和《鬲溪梅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两首乐曲,让学生沉浸在或深沉悲慨或梦幻迷离的情境中,然后再自由朗读,这样学生很快就感知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再如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先让学生阅读文章,然后看83版电视剧相应的部分,再看新版电视剧相应的部分,让学生比较各自的异同、优劣。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发言踊跃,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四、情商激励的作用
激励是一个人学习事业成功的推动力,是培养情商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是能充分发挥这种激励作用,将使教学效果成倍增加。
1.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乐”则思,思则活,活则欲言,言则自信,形成良性循环。这正是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正是情商激励的目的所在。
2. 提高学生“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语文课堂轻松愉快。《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成长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恰当使用情商激励,赏识孩子,使其心灵始终处于舒展状态,不仅培养他们对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的欣赏,更要培养他们对道德的欣赏。这样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情商是非常关键的。
参考资料:
1.巢宗祺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
2.《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